疫情後的三個改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個題目很多人都寫過了,但我還是想寫,哈。
我現在越來越覺得分享自己的改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尤其是這些小到不值得提起的改變,就更應該要講出來。
大改變是由小改變累積起來的,可是有很多人是看不起小改變的。一天背一個單字沒意義;一天少吃一片餅乾沒意義;一天多走一個公車站沒意義。
越這樣,我就越想要講出來。
我以前也是這樣的人,但這幾年,我卻是被這些沒意義的小改變給鼓勵出來的。一些極簡Youtuber,她們每周記錄自己的觀察與反省,讓我也想做一些很沒有意義的事。
而疫情也已經兩年了,這兩年下來,有發生什麼改變嗎?

第一件事,開伙讓我知道,不是自己不適合,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我從大學就開始學著自己開伙,這件事都只是一件「必學的技能跟生存下去的必需品」。而且我認為自己就是個味覺白癡,也因為後來沒再去健身房,必須從飲食上調整的關係,食物對我來說已經簡化為蛋白質、澱粉跟纖維質了。我也沒什麼機會煮給別人吃,就更不需要學什麼新菜餚。
去年5月疫情關在家裡,那段時間有點痛苦。不只是每天要花半小時弄,吃完了食材還要煩惱接下來的食譜是什麼,想說學點新菜(比如越南河粉)又會檢視它的營養比例等等……做菜對我來說從來不療癒,而是工作或例行公事。
後來我找到了烏鴉太太的Youtube。我一開始是喜歡她的簡單生活分享,後來發現她也是個料理高手。偶然發現她分享的一些簡單料理,感覺很容易上手,於是我試著做做看,發現非常適合我的性格,調味又很合我的胃口。
還有營養師品萱也在那時候推出便當菜影片,讓我不用再去思考營養均衡這件事。
所以那陣子我就狂做她們的料理。可能是修練成功了,還是味覺調整回來了,我後來再回來做自己的料理時,發現我的調味能力突然提升了,也懂得食物搭配,色彩也變得很豐富,吃東西也很津津有味。
年初疫情比較緩解時,我發現自己已經不習慣外食了XD。外面的食物對我來說太鹹,也因此吃得更健康了。

第二件,學習把握時機學習,不出國也能學習。

我是比較喜歡親身體驗的人。所以雖然很喜歡旅行,卻很少看旅遊書。一方面覺得如果改天真的可以去的話,就打破了驚喜感;另一方面是如果現在用不到,看了也記不起來,不如等真的要去的時候再查。
前陣子好奇查了一下環遊世界所需要的錢與時間,突然發現自己不去看旅遊書,其實是為了逃避。
因為地球太大,有趣的地方又太多,根本看不完,無法玩透的完美主義又再作祟。
所以這陣子學習如何獨自旅行外,要開始磨練自己的旅遊技能外,應該會陸陸續續找其他國家的旅遊書來看。就算可能這輩子無緣親臨,總比因為害怕而逃避接觸的好。(現在是還沒,因為我的清書計畫還沒完成Orz)

第三件事,開始學會活在當下。

我想經歷這兩年,大多數的人都有些許體悟。有些人更加未雨綢繆,有些人學到要好好對待自己,有些人則是更加故步自封以策安全,有些人則是學會活在當下。
我不是個會去計畫1年後、5年後的事的人,以前還會對這樣的自己引以為恥。大家都對未來有規劃,只有我渾渾噩噩,走一步算一步,所以未來一定很慘。我一直都這麼催眠自己。
今年才開始覺得,這是我的超能力。
因為我有彈性,我能隨波逐流,我看似不跟風,但也表示我能以旁觀者的姿態冷靜分析。
當然我也開始學習一些該學習的能力,比如投資,比如規劃,比如計算老年生活。
雖然你能說起步太晚,但我也有認識一些人是沒在規劃的,今朝有酒今朝醉,一切期望父母走時房產有多少價值。還有更多人是沒在記帳的,或者是很容易隨性消費的。
以上並沒有不對,只是我覺得,掌控不了自己,不了解自己,似乎是現代人的盲點之一。財務只是其中一環,對於自己要什麼,想要過什麼生活,比我過得富裕的人似乎也都一知半解。
他們還會覺得我想太多了。
現在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想太多,但我知道我是有掌控慾的人,既然對外在無法掌控,不如來好好掌控自己吧。
我喜歡我越來越了解自己,也因此越來越諒解自己。
跟自己和解,是單身者最大的幸福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裡存放一些我對斷捨離的一些想法,包括生活的改變,跟一些比較私人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想來分享一個對安全感的心情轉折,我覺得對我幫助滿大的。 前幾天我的社交焦慮又冒出來了,非常渴望別人看到自己。 其實我是個內向,很喜歡獨處的人。但人類畢竟還是群居動物,渴求關心跟愛,是一種肯定自己還有資格存活在這世上的憑證。 尤其在網路上。
我是一個滿容易緊張的人,今年開始學習活在當下,也就是比較隨心所欲,跟著當下的感覺走,放下「害怕錯過機會」的理性思考,不再為了要多做一件事而讓自己事後覺得心累。 今天來分享三件我這麼做後,出現有點神奇的巧合。
消費真的是件讓人又愛又恨的行為。 雖然這幾年陸陸續續接受「極簡」跟「斷捨離」的生活模式,也努力但緩慢地執行中,把書清掉、淘汰不再穿的衣服等,但最近的幾次消費,讓我有不一樣的體會。覺得值得拿出來檢討一番。
《60歲以後的人生整理學》裡頭有一篇「關於「孤獨」:永井荷風真的是孤獨而死嗎?」,裡頭提到的這位日本老作家,人生經歷過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受人景仰,死時獨自一人在家中,衣著完好,存款有兩千多萬日圓。 那時候就有人惋惜說這麼偉大的人,到最後卻是孤獨死的。 作者轡田隆史懷疑這個說法。
新北住家附近有個檳榔攤。 我越常路過這個檳榔攤,就越對僅存在在這個空間的氛圍感到詫異。
最近跟個剛買房子的好友聊天,她很喜歡小動物,周末會去當動物志工,手機打開不是新婚老公的照片,而是狗狗照片。 我就好奇問她,會想要領養動物嗎?
今天想來分享一個對安全感的心情轉折,我覺得對我幫助滿大的。 前幾天我的社交焦慮又冒出來了,非常渴望別人看到自己。 其實我是個內向,很喜歡獨處的人。但人類畢竟還是群居動物,渴求關心跟愛,是一種肯定自己還有資格存活在這世上的憑證。 尤其在網路上。
我是一個滿容易緊張的人,今年開始學習活在當下,也就是比較隨心所欲,跟著當下的感覺走,放下「害怕錯過機會」的理性思考,不再為了要多做一件事而讓自己事後覺得心累。 今天來分享三件我這麼做後,出現有點神奇的巧合。
消費真的是件讓人又愛又恨的行為。 雖然這幾年陸陸續續接受「極簡」跟「斷捨離」的生活模式,也努力但緩慢地執行中,把書清掉、淘汰不再穿的衣服等,但最近的幾次消費,讓我有不一樣的體會。覺得值得拿出來檢討一番。
《60歲以後的人生整理學》裡頭有一篇「關於「孤獨」:永井荷風真的是孤獨而死嗎?」,裡頭提到的這位日本老作家,人生經歷過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受人景仰,死時獨自一人在家中,衣著完好,存款有兩千多萬日圓。 那時候就有人惋惜說這麼偉大的人,到最後卻是孤獨死的。 作者轡田隆史懷疑這個說法。
新北住家附近有個檳榔攤。 我越常路過這個檳榔攤,就越對僅存在在這個空間的氛圍感到詫異。
最近跟個剛買房子的好友聊天,她很喜歡小動物,周末會去當動物志工,手機打開不是新婚老公的照片,而是狗狗照片。 我就好奇問她,會想要領養動物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前言 在月初,我發表了一篇名為《一切始於改變》的文章,裡面提到了一些我基於「做過的事造就了今天的自己,而做那些尚未做過的事才有可能造就和現在不一樣的、未來的自己」這樣的想法所做出的一些改變。 只是後來我回憶起自己在開始做出改變之前的狀態,才後知後覺意識到:其實做出這些改變並沒有像看上去那樣水到渠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抱著什麼樣的心境進入新戰場,但是潛意識裡的我,並沒有明白地說,這一套食材準備的工作幾乎已經完成了。 2020對全世界而言是一個混亂的起源,對我而言,2020也是個混帳的開始。甚至現在想起這個年份,類PTSD的恐慌不禁從腹底開始打滾。   未來無法預測,甚至連明天的太陽是
Thumbnail
文長尾巴提一個台灣美食   有一個女性想變瘦,想改變常常吃零食的習慣,那這個跟從不會到會這件事有什麼關連呢?   她要知道她為什麼常常吃零食,原來是因為她感到負面的時候就會走到零食櫃前覓食。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遇到一個轉折點,讓你意識到自己需要做出改變? 兩年半前,我因為借錢的事件,被迫意識到需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於是,我開始花時間接觸網路創業、財商教育等等和金錢相關的東西,而這也花了我半年的時間才開始換了顆腦袋。
Thumbnail
去年底讓自己的生活多點嚐試,接觸了新的行業「直銷」。後來發現和自己的性格及價值觀有些衝突。思考後決定放下,往更適合自己的方向出發。 在身邊的人看來,這段時間的自己完全變了個樣,只有自己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又是為了什麼。結束了與外界世界的碰撞,之前加入的朋友群也無預警的解散了。原本忙碌卻充實的生活,貌
Thumbnail
我會說,現階段的我跟一年前的我又變得不一樣了。研究所剛畢業時我一直想要補足那些我沒有的能力,因為我看到的都是我的不足之處,看到的都是為什麼別人懂而我不懂,即便事實並不是如此。然而,在工作一年多後的現在,我開始慢慢的想要去看見我的長處了,想要去思考,到底我想要的是什麼?
很多人會問我,你退休要做什麼呢?其實我不知道要做什麼,但沒關係,因為每一個人只要開始恢復對生活的感受能力,就會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所以我第一步要先把感受能力復原,讓這個已經封閉許久的能力,重開機吧!雖然我現在不知道要做什麼,但我非常確定,我不要工作了。哈哈哈!!! 早上睡醒,突然
Thumbnail
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但這種改變未必都是壞的。這段時間,作者學會了專注當下、管好自己的事和享受獨處時光,成為真正活在當下的能力。文章提供了很實際的生活經驗,並強調疫情對於個人心態調整及生活態度的影響。讀者可以從中獲得啟發,瞭解如何從危機中尋找轉機。這是參加洪震宇老師精準寫作課的作業之一。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前言 在月初,我發表了一篇名為《一切始於改變》的文章,裡面提到了一些我基於「做過的事造就了今天的自己,而做那些尚未做過的事才有可能造就和現在不一樣的、未來的自己」這樣的想法所做出的一些改變。 只是後來我回憶起自己在開始做出改變之前的狀態,才後知後覺意識到:其實做出這些改變並沒有像看上去那樣水到渠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抱著什麼樣的心境進入新戰場,但是潛意識裡的我,並沒有明白地說,這一套食材準備的工作幾乎已經完成了。 2020對全世界而言是一個混亂的起源,對我而言,2020也是個混帳的開始。甚至現在想起這個年份,類PTSD的恐慌不禁從腹底開始打滾。   未來無法預測,甚至連明天的太陽是
Thumbnail
文長尾巴提一個台灣美食   有一個女性想變瘦,想改變常常吃零食的習慣,那這個跟從不會到會這件事有什麼關連呢?   她要知道她為什麼常常吃零食,原來是因為她感到負面的時候就會走到零食櫃前覓食。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遇到一個轉折點,讓你意識到自己需要做出改變? 兩年半前,我因為借錢的事件,被迫意識到需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於是,我開始花時間接觸網路創業、財商教育等等和金錢相關的東西,而這也花了我半年的時間才開始換了顆腦袋。
Thumbnail
去年底讓自己的生活多點嚐試,接觸了新的行業「直銷」。後來發現和自己的性格及價值觀有些衝突。思考後決定放下,往更適合自己的方向出發。 在身邊的人看來,這段時間的自己完全變了個樣,只有自己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又是為了什麼。結束了與外界世界的碰撞,之前加入的朋友群也無預警的解散了。原本忙碌卻充實的生活,貌
Thumbnail
我會說,現階段的我跟一年前的我又變得不一樣了。研究所剛畢業時我一直想要補足那些我沒有的能力,因為我看到的都是我的不足之處,看到的都是為什麼別人懂而我不懂,即便事實並不是如此。然而,在工作一年多後的現在,我開始慢慢的想要去看見我的長處了,想要去思考,到底我想要的是什麼?
很多人會問我,你退休要做什麼呢?其實我不知道要做什麼,但沒關係,因為每一個人只要開始恢復對生活的感受能力,就會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所以我第一步要先把感受能力復原,讓這個已經封閉許久的能力,重開機吧!雖然我現在不知道要做什麼,但我非常確定,我不要工作了。哈哈哈!!! 早上睡醒,突然
Thumbnail
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但這種改變未必都是壞的。這段時間,作者學會了專注當下、管好自己的事和享受獨處時光,成為真正活在當下的能力。文章提供了很實際的生活經驗,並強調疫情對於個人心態調整及生活態度的影響。讀者可以從中獲得啟發,瞭解如何從危機中尋找轉機。這是參加洪震宇老師精準寫作課的作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