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6|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跟著志仲老師一起練習《直捷之道》

    【第22課-覺察你與當下體驗的關係】
    (筆記&練習)
    當下。指的是此時此地。
    我們很少在當下,因為頭腦隨時有許多無意識的思考,關於過去與未來。
    體驗。日常生活裡,其實我們無時不刻都在體驗中。
    例如,老師的語調太快/太慢,家裡的聲音,外頭下雨的聲音、、、
    光是聲音就有這麼豐富的體驗。
    但是我們經常錯過這些體驗,因為滿腦子胡思亂想。
    當我們陷入思考裡頭,會錯過周遭的體驗。
    專注使用感官時,我們便在體驗中。
    情緒也是體驗的一種。有人罵你,你很傷心。被肯定了很開心。
    不貪快、不比較,不追求成效。
    靈性練習,不是為了逃避我們不喜歡的東西。
    恰恰相反。
    靈性練習,是為了誠實的面對自己。
    如果我們想得到真正的內在平靜,
    不是去逃避那些不平靜,
    而是願意好好體驗那個不平靜,
    體驗那個不平靜帶來的不舒服。
    一次一次的去體驗它,
    真正的平靜才會到來。
    《練習三步驟》
    一、 覺察此刻的體驗 (基本功)
    *覺察五感體驗(眼耳鼻舌身)、覺察呼吸/身體感覺、覺察情緒。
    *覺察,但不思考。有些體驗未必能以言語文字表達,沒關係的。
    *越常回到當下,煩惱痛苦會越少。
    二、 覺察「我」與「我的體驗」之間的相處模式
    舉例說明:
    1. 當我體驗到「害怕」,我會「壓抑/忽略/忍耐」
    2. 當我體驗到「生氣」,我會「投降」(發脾氣、翻桌、打人)
    3. 當我體驗到「焦慮」,我會「投降」(讓自己很忙,趕快去做點什麼)
    4. 當我體驗到「開心」,我會「享受」
    由此可歸納出我們常使用的相處模式,抗拒/排斥/接納/靠近/擁抱/好奇/觀察/、、、
    你要試試嗎?
    當你咬一口蘋果,體驗到很「酸」,你會?
    當你覺得「餓」了,你會?
    當我說「我很受不了某人/某事」,
    我受不了的,不是那個人,是我們的體驗,跟某人某事無關。
    (針對「受不了某人」這點,我認知上可以認同,體驗上無法做到。因為某人做了某事就是會讓我受不了~哈!!)
    為何要 觀察/覺察 「我」與「我的體驗」之間的相處模式。
    書上說「注意這個相處方式如何決定下一刻的品質」
    舉例:當我覺得很「吵」,我與「吵」的相處模式是「抗拒」/「排斥」,然後我就會「生氣/煩躁」。不是聲音有問題,是我與它的相處模式帶給我困擾。
    請多在生活中練習。臨時抱佛腳幫助不大。
    如果對步驟2有疑惑,請多練習步驟1。
    三、 覺察我能否為這個相處方式做出新的選擇?
    老師發現第22課反覆出現幾個關鍵字「選擇、改變、負責」,
    為甚麼呢?書中寫道
    『如果你想要在每一刻都體驗到自由與連結,這是唯一的生活方式。』
    當我對 「我」與「我的體驗」之間 的相處模式 有了「覺察」,我就有了空間做「選擇」,決定要不要「改變」,改變了以後,為這個選擇與改變「負責任」,感覺到「自由」。
    「覺察」→「選擇」→「改變」→「負責任」→「自由」
    真正的自由,是時時刻刻做選擇,並為此負責。
    也許我這一次選擇A,下次我想選擇B,沒有標準答案。
    (不是我對我的「生氣/失落」一定要「接納」,才會自由。)
    (像我昨天覺得不爽就是想發脾氣碎碎念,聽我碎念的女兒在旁邊呵呵笑,這體驗還蠻不錯的~)
    你是否願意做出新的選擇?
    是否願意為了 「你的體驗的相處方式」 做一個新的選擇?
    舉例:
    當我「餓」了,我「抗拒」,於是覺得煩躁。
    當我「餓」了,我「好奇」,於是我探索或專注在這個「餓」的體驗。
    當我「餓」了,我「接納」,心裡覺得安穩不受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覺察並且練習,現在就開始吧~
    後記:
    才半天的時間,發覺這樣的練習,生活中真是處處有樂趣。
    中午削了一顆香瓜,這種美濃瓜每次吃都超甜的,今天竟然不甜。
    我體驗到「香瓜不甜」,我選擇與這個「不甜」體驗 的相處方式是「好奇」。
    (唉呀~你怎麼了?大家一起長大,發生甚麼事你一點都不甜呢?)
    可惜我無法與香瓜來個好奇的對話。只有細細品嘗這個香瓜。
    有香瓜的氣味、口感、水分,但是不甜~
    吃完了,然後謝謝與它的相遇。
    哈哈~真心覺得這樣會不會太誇張,但是好好玩~
    如果不是多了一份覺察,我也許會在感覺不甜的時候,立刻覺得生氣(今天真衰、老闆騙我),然後煩躁、抱怨、不爽。
    從簡單的日常開始練習,不要一開始就體驗 病痛/憤怒/恐懼 之類的。
    像我晚上小腿某處突然痠痛,我立刻感到「擔心/害怕」。
    過往只要一有哪裡痛,我就會覺得自己生病了。
    覺察後我能看見自己的模式,於是重新來一次,與體驗如實共處。
    是的,如實。
    這也呼應了很多老師教導分享的類似概念,就是薩提爾女士說的,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應對問題』才是問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