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5/2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禪林寶訓》卷二 129

2015.7.17 良因法師 隨筆
佛眼曰:
「學者不可泥於文字語言。
蓋文字語言,依他作解,障自悟門,不能出言象之表。
昔達觀頴①,初見石門聰和尚,室中馳騁口舌之辯。
聰曰:『子之所言,乃紙上語。若其心之精微,則未睹其奧,當求妙悟。
悟則超卓傑立,不乘言,不滯句,如師子王吼哮,百獸震駭。
迴觀文字之學,何啻以十較百,以千較萬也。』」
《龍門記聞》
【注釋】
① 達觀頴:北宋潤州金山・達觀曇頴禪師杭州浙江錢塘人,俗姓。十三歲投龍興寺出家,神情秀逸,博覽群籍。初禮謁大陽警玄禪師,學曹洞宗風;後參於穀隱蘊聰禪師,並嗣其法。住於潤州江蘇金山龍遊寺,弘揚臨濟宗風。嘉佑五年(1060)示寂,世壽七十二,法臘五十三。

【演蓮法師譯文】
佛眼清遠禪師說:
「學道的人不可以執著語言文字,要知道語言文字都是他人的見解,依他人的語
言作為自己的證解,反而會障塞了自己妙悟的門路,終無法超越於語言文字之
外。
從前達觀曇頴禪師初參石門蘊聰和尚,往往馳騁口舌之辯。
蘊聰禪師就對他說:
『你這些高談闊論都是紙上的話,其實在你的內心深處,根本就沒有領悟到玄奧
的道理。所以你還是好好地去用功以求妙悟。只有妙悟之後,才算是超凡脫俗,
才有卓爾不群的智慧,那時說話,就用不著沿襲前人的語言,自然縱橫無礙,猶
如獅子王吼哮,百獸震駭。反觀以前所學的那些語言文字何止以十比百、以千比
萬啊!』」
良因贊曰:
如同我們如果從媒體中了解美國,跟自己親身到美國,兩種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同樣的,只是文字上理解,與透過實修後的真實體悟,是相差很遠的。
同樣的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但是已將法義淪肌浹髓者,自然有完全不同的覺受與力量。
只有將所聽聞之法,用於煩惱的調伏,才有真正解義之期。
也才能「如師子王吼哮,百獸震駭」,威伏一切煩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