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1|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普賢行願品》講記 09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再看到庚五、「釋隨喜功德」。
隨著他人所生起的善業而內心歡喜,隨喜他人的功德,這叫隨喜功德。所以隨喜的境界,一定是對方的善業,而不像現在隨便說「這個也隨喜、那個也隨喜」,有的甚至不是善業也在隨喜,不是這樣的。
對方真正的從人天到二乘到佛菩薩的善業,這樣我們要隨喜。我們後文會講到,隨喜有它更廣的意義:十法界眾生的善,都能隨喜。但不管怎麼樣廣,我們隨喜是「善」的那一部分。另外,隨喜功德,它也是懺悔的別意,別意就是說,它也是懺悔的一個分支,為什麼呢?因為懺悔嫉妒
就像以前我們在佛學院的時候,達公長老說:「我們看到別人做得比我們好的時候,我們有時候都會說這很了不起。」若我們嫉妒就說:「這有什麼了不起?」達公說:「是因為你起不了,才說別人沒什麼了不起啊!」因為我們自己不行,在嫉妒人家,說別人沒什麼了不起。
嫉妒有什麼壞處呢?當然嫉妒本身,它就是障道就是煩惱心魔。更重要的,嫉妒會障礙你跟法之間的善緣。譬如說,有的人,他一天能夠拜一千拜,你覺得這個有什麼了不起,他又沒學經論,什麼都不懂,就只是拜。
或許客觀的來講,你講的也有幾分道理,但是你這樣子不隨喜的時候,甚至對日課千拜這個事情,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就障礙你修這個法的未來的因緣。你未來如果真的哪天覺悟了,想日課千拜的時候,就會有障礙。
所以,像各位在學什麼經論,或學什麼法,修什麼法門有障礙,有可能就是過去看人家在修的時候,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在這個時候就種下了一個障礙的因緣。我們前面講「懺悔業障」,要懺悔,就像有的人聽經時,頭腦就覺得好像不太清楚;但是,相對世間法,炒股票,頭腦就很清楚,這是業障啊!這樣就是要多懺悔業障。
所以要懺悔過去的嫉妒心,因為嫉妒會障道,所以隨喜功德也是懺悔的一個別支。相反的,你能夠常常隨喜他人的功德,會有很大的好處。第一個、他人功德,你也可以得到,有時候可能得到部分,有時候可以得到全部。
就像《過去現在因果經》裡面說:「若有貧窮人,無財可布施,見他修施時,而生隨喜心,隨喜之福報,於施德無異。」就是說你貧窮,你沒有錢布施,不要嫉妒說:「這個人沒什麼了不起。」你別這麼想,你要講說:「他能布施太好太好了。」你真的內心由衷的生起歡喜心的時候,就可以得到跟他布施的功德一樣的功德。這是《過去現在因果經》裡面說的。
說是說一樣,而有的經典說,得到一部分的功德。但就算不是全部,得到一部分的功德,那也是非常殊勝的,因為我們每個人能力有限,你不可能福報又大,又聰明,又能夠辦事,然後身相又莊嚴,然後聲音又好聽,各式各樣的優點全部集中在一身,這很難啊!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優點,有他的短處。
但是看到別人的優點時候,我們儘量讚歎。透過讚歎的這個法門,雖然你今生沒有這個能力去修,或者修得沒有他好,但是透過你的讚歎,一方面跟這個法結善緣,比如說我讚歎他日課千拜,了不起!由衷地讚歎,不是嘴巴講講,這個時候,一方面跟這個法結善緣,你未來要修這個法,就更容易。
再來,透過你的讚歎,他日課千拜的功德,你也可以透過讚歎,得到跟他相應的功德。所以得到相應的功德,不是說,有人說,他讚歎我,我的功德分給他,那我的變少了,不是這個意思啊,是各人修各人的因果,你讚歎的時候,你得到你的因果,他修他的道業,得到他的因果。
這是一個得到他人功德的方法,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修行特別的快,因為他會隨喜功德。再來,通過隨喜功德,可以懺悔嫉妒的障道的因緣:與人的障道、與法的障道。這種與人的障礙、與法的障道因緣,透過懺悔,可以得到大的眷屬的果報,可以跟一切法結善緣;相對的,也是懺悔過去跟一切法所結的惡緣。
隨喜功德這個事情,雖然不是現代的人的習慣,但是我們要儘量培養,不要老是看人家的缺點,不要雞蛋裡挑骨頭。就像有的人,他跟一個仁波切說:「某某人,他學佛,但是脾氣還這麼大。」但這個仁波切很有智慧,很有善巧,他說:「這個人的脾氣要再好一點,那就更好。」我們凡夫會從負面看,這個人學佛沒有用啊,特別是脾氣還這麼大。而大修行人會說,他脾氣要是再好一點,那會更好,會更圓滿。大修行人還是隨喜他人這種用功的功德。
我們看到底下,辛二、釋相,看要怎麼修。
壬一的部分「喜如來善」,這是比較容易的,即隨喜佛陀的功德。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劫,一一劫中捨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頭、目、手、足,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隨喜。」
隨喜諸佛的修因跟證果,前面講到修因,從初發心,過去他因地裡面發菩提心為了成佛的一切智。這個地方所說的一切智,是指佛的一切智,精勤地積集種種福德資糧。在積集福資糧過程當中,都是不惜身命,就像後面經文說的,在無量的時間當中、在無量的空間當中,捨無量頭目腦髓,這真是一切的難行苦行啊!
《法華經》裡面,佛陀說祂觀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片土地,乃至沒有一片如芥子許,像芥子菜的一個種子啊!沒有個土地像芥子這麼小的地方,不是祂過去行菩薩道,為了眾生而捨頭目腦髓的地方。等於說你現在腳下踩的這個地方,可能有很多塵埃,很多芥子許的地方,而這些地方,都曾經是釋迦牟尼佛為了眾生,無數次捨頭目腦髓的地方。
這個當然是大菩薩的境界,所以稱為難行苦行,經過這樣難行苦行不斷地積累福德資糧之後,就終於能夠圓滿種種般若蜜門,這個「圓滿般若蜜門」,就是像《華嚴經》裡面講的「初地的菩薩,布施般若蜜圓滿;二地,持戒圓滿;乃至十地,十般若蜜圓滿。」
「圓滿般若蜜門」因此能夠證入種種菩薩智地,因為「圓滿般若蜜門」,所以能夠次第的證入初地、乃至十地,從因到果,到最後成就果上的佛的無上菩提;成佛無上菩提後,即說法度眾生等等。到最後「般涅槃」,即示現入於涅槃,佛陀即使涅槃之後,仍然不捨任何眾生,所以散全身為舍利。
佛陀為什麼要留下舍利子,就是讓眾生有繼續歸依及供養的境界,以及為世間人做福田。所以成為無量無邊的舍利子,這一切一切的善根,從因到果我們都隨喜。
佛的功德要隨喜,那當然是最容易的,而且根據清涼國師的著述,他說:「隨喜佛是權實功德最勝。」就是說在所有的隨喜功德當中,你能夠隨喜佛的功德,這個「權」就是方便示現的功德「實」就是在親證。能夠隨喜佛陀的權實功德,這個是最殊勝的。
所以在大乘經典裡面,很多都有談到佛的功德。比如《金剛經》講的「諸法無生」的這個理,這就是佛的法身。在《華嚴經》或者《法華經》一些大乘經典裡面,講到佛因地裡面行六波羅蜜,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苦行,這都是佛在因地的修行。這都是我們應當深深隨喜,隨學的目標,後面講我們要「常隨佛學」,你先要知道佛到底怎麼樣修行?有什麼樣的經歷?要是都不知道,都沒有閱讀經論的話,那你當然不知道佛怎麼修、怎麼做的。
再來看到壬二、「喜諸趣善」,即隨喜善趣的功德。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
「乃至一塵」就是說,凡夫眾生的行善,通常都是少的。六趣就是六道,六道眾生他的善可能是少的,但即使是少的,如一股微塵的善根,我們也要隨喜。
像世間的善人,他布施、他慈悲,我們就隨喜。但是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你說要隨喜什麼呢?像畜生道「烏鴉反哺」,烏鴉老了,小烏鴉知道要報反哺之恩。還有「羊跪乳之恩」,小羊在喝母羊奶的時候,都是跪下來喝等等的。畜生道有這樣子的善心,我們也要隨喜。
那餓鬼道,甚至地獄道非常殘忍,此處眾生也沒有在修任何的善業了,你要怎麼隨喜呢?還是可以的,隨喜他的性德不失,自性的功德不失。就像常不輕菩薩一樣,見一切人頂禮──「吾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縱然是三惡道的眾生,他自性本具的佛性的功德,與十方諸佛無二無別。還是一樣隨喜,我們看的是他善根的這個部分
再說了,一切眾生在六道當中,都是不斷地升升沉沉,頭出頭沒,你怎麼知道這個時候的地獄道眾生、餓鬼、畜生,他過去生沒有栽培過大善根?這個還都是會有的。像佛弟子當中,最愚笨的周利槃陀伽,你教他上句偈,然後再教下句偈的時候,上句偈就忘了,然後再教上句偈,下句偈又忘了,這樣愚昧的人,他過去生是個大法師,是個講經說法、辯才無礙的大法師,只是因為慳貪心而留一手,所以今生變愚癡的果報。
所以,眾生的心都是不決定,有時候迷、有時候悟,六道眾生都是這樣,不斷不斷地進進退退。所以,他的讚歎阿賴耶識裡面,也都栽培很多的善根,那不說他的性德,自性的功德也是一樣,不曾有任何染污的增減。所以六道還有四生,胎、卵、濕、化四生的所有的功德,乃至小至一塵埃,我皆隨喜。
其實這也是一個人有福報跟沒福報的差別,有福報的人,比較能夠去隨喜他人的善業,隨喜隨學;沒有福報的人,常常會看人家缺點。所以,當你透過學佛修行,發現你的心越來越寂靜,但越來越寂靜之後,你看人家缺點看得越來越清楚,你不要急著說:「我就是因為心很寂靜,看到人很清楚。」
千萬別這麼想,你這個時候應該多多去拜佛,代表你這個時候清淨心隱沒,煩惱心現前了,要趕快轉念,不要再去想眾生的貪瞋癡惑業苦,不要再想那些了,而多起正念,就算你不能去想眾生的功德,最起碼將你的心拉回到三寶的境界。
當你心真正清淨的時候,你看到的眾生,往往都是看到他善的一面;你若心不淨的時候,你看到眾生,也是不淨的一面。所以為什麼有的人,他一直看眾生的缺點,看到最後,整個世界都沒有朋友了,就是因為他不斷地緣那煩惱境界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法師平日開示法語,俾令見聞者歡喜,普潤法雨。廣度群品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