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三記:禁忌、命名與性別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文/圖.林樂昕
我辭去工作,回家學農已兩個寒暑。冬天寒風淒雨陣陣剌骨,夏天酷陽溽暑頭昏腦脹。但看著作物們欣欣向榮的成長,心裡又有種難以言喻的成就感,彷彿是在養育嬰孩般,有種當保母的錯覺。
很難說得上我到底比較喜歡冬天、還是夏天,但是歷經寒暑更迭,我很確定:夏天的蔬菜比冬天難種。說的更精準一些,夏天盛產的瓜果類,需要開花、授粉、著果、孕育成長的過程;當然比冬天只食用葉子部位的高麗菜、大白菜、青江菜……更容易失敗。
我第一年種絲瓜,只結了四五顆;冬瓜則是只長公花沒開母花。第一個夏季過去,全軍覆沒,實在很挫敗。所以除了自己觀察自然、埋頭苦種,更要時時與前輩學習瓜果類的各種知識,才有機會「種瓜得瓜」。
我決定回家務農的這一年,爺爺95歲;因不良於行,他「正式」從自耕農退休。而且因他耳背問題日益惡化無法對話溝通。我幾乎無法從爺爺身上學習農事技術;家裡其他人也沒有務農經驗。是典型的農業斷層世代。
我會去農改場或農會上課。此外,與鄰近中壯輩的農友們聊天鬼混,跟廟口的菜苗小販東拉西扯,是更有趣的學習資源。他們身上往往還有著上一輩傳承下來的老智慧、豆知識,令我大開眼界。

之一 冬瓜的禁忌

我第一次種冬瓜,是跟廟口小販買苗。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後,老闆特別交待:
「你知道種冬瓜的禁忌嗎?」
「啊?禁忌?」
老闆看我一頭霧水,面露得意地傳授我種冬瓜的三個禁忌:1.冬瓜怕寂寞;2.冬瓜不給摸;3.冬瓜不能看。
我想我的頭上一定是掛滿問題,老闆繼續詳細解釋。

● 1. 怕寂寞

冬瓜怕寂寞,所以種的時候,一定要成雙成對成群結黨,千萬不能只種一顆單身的冬瓜。原因其實很簡單,瓜果類只種一顆,恐怕不易相互授粉。所以要多種幾顆,增加授粉成功的機率。
授粉是客觀的表述,沒什麼感情投入。而老人家用「怕寂寞」的擬人化說法,活靈活現的讓人想一次多種幾顆,幫冬瓜送作堆。
除了怕寂寞,苗栗西瓜農洪箱阿姨的妹妹,也曾有類似的說法。她說西瓜「膽小」、「怕鬼」,所以要多一些、種在一起,讓西瓜們擴充隊伍、壯大膽量。道理是一以貫之:增加授粉的機會。

● 2. 不給摸

一般瓜果類剛著果後,老人家總會交待不要摸,怕小果實易發黃爛掉。而冬瓜更是嚴格,全株都不能摸!例如冬瓜藤的方向長偏了,也不能直接用手拉起藤蔓。頂多只能豎枝竹竿,稍微調整引導冬瓜藤的生長方向。
為什麼冬瓜如此矜持地不給碰呢?老闆沒有一個清楚的理由,只知道是老人家傳下來,而且屢試不爽的鐵律。
回家,我自己上網查了資料:由於冬瓜全株莖、葉、果實都有絨毛,據說絨毛可吸收水分與營養,若伸手碰觸破壞細毛,可能影響冬瓜生長。所以澆水、除草都要注意不要摸到冬瓜,以免壞了冬瓜的生長勢。
▲冬瓜寶寶渾身細毛,是不折不扣的毛小孩。

● 3. 不能看

最後一個禁忌是冬瓜種了之後不能看。老闆自己也尷尬的嘿嘿乾笑兩聲。這……應該是太誇張了,冬瓜應該是不能碰而已啦。
也許是老人家怕大家記不牢,不小心誤觸冬瓜,所以特別加掛一個危險標示,警告大家不要對冬瓜輕舉妄動。(如果有讀者了解冬瓜不能看的原因,也請跟我分享,我好想知道啊!)

之二 冬瓜的命名

鑑於第一年種冬瓜的慘敗經驗,今年我不怕受傷的再種一回。幸運的,隨著氣溫轉熱,我的冬瓜也開始開花結果。
一開始發現冬瓜寶寶順利著果,心情真是超級雀躍,畢竟去年只開公花。家人滿心期待能夠收成這些毛絨絨的冬瓜寶寶,分別給他們取名:大寶、二寶、三寶……。我自認十分遵照冬瓜三大禁忌種植守則,但夏日幾陣大雨過後,這些嬌嫩的小冬瓜竟然轉黃軟爛。隨著大寶、二寶、三寶……陸續死亡夭折,我們始對小冬瓜不再抱有期待幻想。
所以後續的小冬瓜不再取一些捧在手掌心上的寶貝名字,改取:罔市、罔腰、天賜、天養……這類不期不待沒有傷害的名字(註:這是台灣早期常見的名字,在重男輕女的偏見或是貧窮人家裡,對孩子沒什麼期待,勉為其難隨便扶養長大的負面命名法)。說也奇怪,隨著我們命名風格的大轉變,罔市竟然真的順利長成一顆20來斤的大冬瓜;另外一顆天養,也正在茁壯中。
命名學,真是一門實用的學問!
▲我的第一條冬瓜:身材曼妙修長的罔市。

之三 冬瓜的性別

我的第一位冬瓜罔市身形曼妙修長。農友們看到我的罔市,斬釘截鐵的指著他說:「公的!」,公的?冬瓜有分公母?
是的,原來冬瓜有性別之分;公的修長少籽,母的圓胖多籽。農友們告訴我公的比較好賣,因為少籽且肉多厚實;但也有人認為母冬瓜口感鬆軟,煮湯炒菜比較好吃。如同「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冬瓜生男生女也是一樣好囉。
總之,我的第一位冬瓜罔市是公的。
▲公的冬瓜,剖開後可見少籽且肉多厚實。

心有所愛,不忍作物頹敗

兩年的種植經驗,讓我確認要種就要種自己喜愛吃的作物。有時我問其他農友如何選擇作物項目與品系?即便是高度市場商業化的農友,也十分肯定地告訴我,除了經濟價格的考量,當然要種自己喜歡吃的作物。因為畢竟要用心血澆灌照顧,誰會想養育自己不喜愛的孩子?
說來慚愧的是,我不喜歡吃冬瓜!因為討厭吃薑,清甜的冬瓜常常搭配薑絲煮湯,讓我從小就敬謝不敏。反而是家人嗜愛冬瓜,強烈要求我種植。種著種著,倒也好像跟冬瓜產生一些莫名的情愫。如果大家能提供我「沒有薑絲」的冬瓜料理,我想我有可能會愛上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會員
125內容數
以「謀求自然和人為的,即天、地、人的和諧,帶給人類充滿豐富物資、健康、親密感情,以及安定、舒適的社會。」為宗旨的日本「幸福會山岸會」;廢校新生:讓居民笑語重新響起,位在日本偏鄉的「森の巢箱」;還有「以稻貫之」遊佐町豐富且深刻的農食走讀。這些都是現在新農村努力的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新農村反思 的其他內容
鄉間三合院禾塘前的竹籬笆、田間的風圍、土地的交界處,都是成排的觀音竹。在這有我好多的回憶。大夥在竹叢中尋找啃食竹筍的筍姑,用細線綁住牠的嘴巴,比賽看誰飛的久。或也可剪下筍姑的一隻腳,插上香筋骨,用四隻筍姑組成十字狀,飛翔時便嗡嗡嗡的旋轉起來,成為一座風車。在以前沒有電風扇的日子,牠們可帶來點涼意喔!
種筍技術門檻高、眉角多,需要優生學與空間治理的高度干預;採取自由放任政策的竹筍,往往不會有好收成。高度干預,意味著高勞力付出的粗重工作。為了讓自己有成就感些,我先跳過種筍,先學挖筍;直接收割應該容易多了。 我帶著阿公的筍刀,登門拜師,拜託北投筍農慶哥指導教學。從此竹筍成為我既愛、且恨的農作物。
位於南投縣埔里鎮的桃米社區,桃米不只是麻竹筍的故鄉,更有是「筍母的故鄉」的美名。主要原因是桃米地處丘陵地帶,又屬於紅土地形,不容易受到病菌感染,筍子的植株多半健康。
鄉間三合院禾塘前的竹籬笆、田間的風圍、土地的交界處,都是成排的觀音竹。在這有我好多的回憶。大夥在竹叢中尋找啃食竹筍的筍姑,用細線綁住牠的嘴巴,比賽看誰飛的久。或也可剪下筍姑的一隻腳,插上香筋骨,用四隻筍姑組成十字狀,飛翔時便嗡嗡嗡的旋轉起來,成為一座風車。在以前沒有電風扇的日子,牠們可帶來點涼意喔!
種筍技術門檻高、眉角多,需要優生學與空間治理的高度干預;採取自由放任政策的竹筍,往往不會有好收成。高度干預,意味著高勞力付出的粗重工作。為了讓自己有成就感些,我先跳過種筍,先學挖筍;直接收割應該容易多了。 我帶著阿公的筍刀,登門拜師,拜託北投筍農慶哥指導教學。從此竹筍成為我既愛、且恨的農作物。
位於南投縣埔里鎮的桃米社區,桃米不只是麻竹筍的故鄉,更有是「筍母的故鄉」的美名。主要原因是桃米地處丘陵地帶,又屬於紅土地形,不容易受到病菌感染,筍子的植株多半健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長輩住處頂樓的絲瓜,今年的收成沒有往年好,可以說沒長幾條絲瓜,追根究抵是因為太熱的關係。 每年夏天來臨,大概5月之後,頂樓瓜棚架上的絲瓜,幾乎每天都會有數條收成,常常絲瓜吃到怕,如果絲瓜"產量"過多,還會分送眾親友和鄰居。 長輩說前幾天去販賣蔬果種子的園藝店買肥料,順便詢問老闆,為何今年的絲
Thumbnail
小黃瓜種植紀錄 ・初始狀態:種苗店購買的幼苗 ・種植數量:8株 ・成長週期:約3個月(3月的第3週~6月的第3週) ・收成時間:種下約1.5個後月開始收成 ・栽培特別注意事項:需搭建瓜架,不時將迷失的瓜藤固定到架上。最初的五片葉子、側芽和沒有順利結果的花芽需要摘除。
Thumbnail
經歷了一週的感冒加上夏日的酷暑,身體一直沉沉的有些疲憊。開始對下田好像有點意興闌珊。 小黃瓜死掉之後,暫時沒了需要密集照顧的作物。玉米似乎只要夠大株就不需要施肥和除草(本來想來拔個草,結果被阿媽阻止說不用,因為矮小的雜草已經不會構成威脅了。)
Thumbnail
話說被放牛吃草已久的南瓜自個兒默默生長擴散,不知不覺中佔領了四方領地,原本隔壁畦的地瓜葉已經被完全併吞(地瓜葉被阿媽放棄了),現在蔓延到小黃瓜的區域來了。 小黃瓜被放棄後又過了一週,我還是不忍心動手把它完全剷除。但另一方面又怕白粉病傳染給南瓜,只好先把一些看起來真的病得太嚴重的葉子割掉。
我喜歡各式水果,唯獨不愛木瓜、榴槤。幼時,媽媽總說木瓜非常營養,對身體多好什麼的,但我和弟弟不為所動,仍舊對木瓜敬謝不敏。其實,小時候不吃的食物,長大未必不吃,先生說他讀大學以前不吃苦瓜,現在倒是很愛,我的版本則是茄子。雖不吃木瓜,我偶爾會買木瓜給先生吃,沒忘記媽媽說過,木瓜是很好的水果。 我將
Thumbnail
每每看到戶外迎向陽光花開燦爛的日日春,總想著家裡也來種上一盆,但每次從花巿買回來都種不了多久即枯萎,我發現這種不易照顧的盆栽裡面,都會放很多的稻穀殼,不知是太巧合還是怎麼回事,就算買回來放蔭涼處幾週再換掉盆土也一樣,沒幾個月就不行了,整株枯萎。 這是唯一一盆很難得存活超過一年的植栽,也是花巿買的,
Thumbnail
禮拜六晚上吃飯的時候,阿媽跟我說:你的小黃瓜開花了! 我嚇了一大跳,想說不是還小小株的嗎?禮拜三去看的時候,才長兩三片葉子,也沒有任何要開花的徵兆,當下太驚訝,有種想立刻上山去看的衝動。 禮拜日到田裡,看到原來是小黃瓜長了許多小花芽。阿媽說小黃瓜長大之前,花都必須摘除,不然會搶養份。
Thumbnail
之前阿媽問我種菜想種什麼,我首先想到的是南瓜,因為南瓜生命力強韌,每年收成時期不太需要照顧,就會生一大堆南瓜吃都吃不完,似乎是農業初心者友善的好種作物。再來就是小黃瓜,因為可以生吃也可以炒菜,料理的變化很多,不太會吃膩。收成的時候是夏天,剛好還可以做各種涼拌菜(期待!)。
Thumbnail
童一心得 @ 2023 10/21 〔蕃薯 北極熊班〕
Thumbnail
一種外表不是型男美女,極容易生存,雖擁有多種營養,卻不被太重視的植物,然而5000年歷史,這樣的生命力是不容小覷。 有一天媽媽傳給我,她種的地瓜葉盆栽,開始我種地瓜葉的旅程,從白黃地瓜種到紫地瓜,發現週期大約8個月,當地瓜養份完全被地瓜葉吸收殆盡,地瓜就功成身退。 伴隨地瓜生長,先長根至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長輩住處頂樓的絲瓜,今年的收成沒有往年好,可以說沒長幾條絲瓜,追根究抵是因為太熱的關係。 每年夏天來臨,大概5月之後,頂樓瓜棚架上的絲瓜,幾乎每天都會有數條收成,常常絲瓜吃到怕,如果絲瓜"產量"過多,還會分送眾親友和鄰居。 長輩說前幾天去販賣蔬果種子的園藝店買肥料,順便詢問老闆,為何今年的絲
Thumbnail
小黃瓜種植紀錄 ・初始狀態:種苗店購買的幼苗 ・種植數量:8株 ・成長週期:約3個月(3月的第3週~6月的第3週) ・收成時間:種下約1.5個後月開始收成 ・栽培特別注意事項:需搭建瓜架,不時將迷失的瓜藤固定到架上。最初的五片葉子、側芽和沒有順利結果的花芽需要摘除。
Thumbnail
經歷了一週的感冒加上夏日的酷暑,身體一直沉沉的有些疲憊。開始對下田好像有點意興闌珊。 小黃瓜死掉之後,暫時沒了需要密集照顧的作物。玉米似乎只要夠大株就不需要施肥和除草(本來想來拔個草,結果被阿媽阻止說不用,因為矮小的雜草已經不會構成威脅了。)
Thumbnail
話說被放牛吃草已久的南瓜自個兒默默生長擴散,不知不覺中佔領了四方領地,原本隔壁畦的地瓜葉已經被完全併吞(地瓜葉被阿媽放棄了),現在蔓延到小黃瓜的區域來了。 小黃瓜被放棄後又過了一週,我還是不忍心動手把它完全剷除。但另一方面又怕白粉病傳染給南瓜,只好先把一些看起來真的病得太嚴重的葉子割掉。
我喜歡各式水果,唯獨不愛木瓜、榴槤。幼時,媽媽總說木瓜非常營養,對身體多好什麼的,但我和弟弟不為所動,仍舊對木瓜敬謝不敏。其實,小時候不吃的食物,長大未必不吃,先生說他讀大學以前不吃苦瓜,現在倒是很愛,我的版本則是茄子。雖不吃木瓜,我偶爾會買木瓜給先生吃,沒忘記媽媽說過,木瓜是很好的水果。 我將
Thumbnail
每每看到戶外迎向陽光花開燦爛的日日春,總想著家裡也來種上一盆,但每次從花巿買回來都種不了多久即枯萎,我發現這種不易照顧的盆栽裡面,都會放很多的稻穀殼,不知是太巧合還是怎麼回事,就算買回來放蔭涼處幾週再換掉盆土也一樣,沒幾個月就不行了,整株枯萎。 這是唯一一盆很難得存活超過一年的植栽,也是花巿買的,
Thumbnail
禮拜六晚上吃飯的時候,阿媽跟我說:你的小黃瓜開花了! 我嚇了一大跳,想說不是還小小株的嗎?禮拜三去看的時候,才長兩三片葉子,也沒有任何要開花的徵兆,當下太驚訝,有種想立刻上山去看的衝動。 禮拜日到田裡,看到原來是小黃瓜長了許多小花芽。阿媽說小黃瓜長大之前,花都必須摘除,不然會搶養份。
Thumbnail
之前阿媽問我種菜想種什麼,我首先想到的是南瓜,因為南瓜生命力強韌,每年收成時期不太需要照顧,就會生一大堆南瓜吃都吃不完,似乎是農業初心者友善的好種作物。再來就是小黃瓜,因為可以生吃也可以炒菜,料理的變化很多,不太會吃膩。收成的時候是夏天,剛好還可以做各種涼拌菜(期待!)。
Thumbnail
童一心得 @ 2023 10/21 〔蕃薯 北極熊班〕
Thumbnail
一種外表不是型男美女,極容易生存,雖擁有多種營養,卻不被太重視的植物,然而5000年歷史,這樣的生命力是不容小覷。 有一天媽媽傳給我,她種的地瓜葉盆栽,開始我種地瓜葉的旅程,從白黃地瓜種到紫地瓜,發現週期大約8個月,當地瓜養份完全被地瓜葉吸收殆盡,地瓜就功成身退。 伴隨地瓜生長,先長根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