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6/2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普賢行願品》講記 30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滅除障垢無有餘」則是指波羅蜜的用。譬如布施,為什麼布施會有大功德,能夠稱為波羅蜜?因為透過布施,你能破除慳貪的障礙,使自性的功德開顯出來,故布施能滅除障垢。另外,持戒為什麼也稱為波羅蜜?因為透過持戒破除一切惡行、一切犯戒的行為,而能夠到彼岸,所以稱為持戒波羅蜜。故十種波羅蜜可以清淨十種不清淨的業障,使我們真如法性的功德能徹底地顯現出來。
接著說明「一切妙行皆成就」。「一切」就是在一切世間當中來度化眾生;「妙行」是指在度化眾生的時候,不著空、不著有。因為凡夫是著有,而二乘人是著空的;唯菩薩能夠依止中道的智慧,所以稱之為「皆成就」,因此一切妙行皆成就就是十波羅蜜的一個總說。
接著,「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是講到十波羅蜜的形象,「惑業」、「魔境」就是苦,就是我們所感召到的果報境界。為什麼呢?先講凡夫眾生好了,我們觀察人道的苦,凡夫眾生的這個果報身,可以稱為苦果,進而觀察一切六道內的眾生,因為都要受輪迴之苦,所以其果報體,都可以稱之為苦,即惑業苦
什麼是魔境呢?就是被魔所攝受,比如六道眾生都被分段生死魔所攝受,都不能夠離開分段生死,這稱為魔境。為什麼會有魔境呢?因為六道眾生都貪著於五欲六塵的境界,所以都不能夠離開生死魔的繫縛,故稱為魔境。
然而不止六道內有惑業及魔境,三界以外的二乘、權教菩薩也有惑業、魔境,故三界內有三界內的惑業苦,三界外有三界外的惑業苦,不過這一切都能夠得到解脫,所以才說於諸惑業還有魔境的這一切,在世間道當中都得到解脫。而所謂世間道包括了凡夫世間及聖人世間,這一切的染淨兩種世間當中都能得到解脫。
底下的偈頌舉個譬喻,就像蓮華不著水,這是指不像凡夫;而亦如日月不住空則是說不像二乘。凡夫因為在五欲六塵當中打滾,所以無法出離,被世間的生死魔所束縛,但是菩薩入於中道的智慧當中,他就不被生死魔所束縛,而且能夠在凡夫的境界當中度化眾生,如此度化眾生的同時又不被五欲六塵所束縛,就像蓮華不著水,蓮花出於淤泥,但是不為淤泥所染,不著水指的就是不像凡夫一樣貪著五欲六塵的境界。
再看「亦如日月不住空」,日月是依止著虛空而住,但是它們不會在虛空當中定格,不會被虛空卡在那邊就不動了。它們在虛空當中雖然依託虛空而行,但是它並不只是定在一個點,此即日跟月依空但是不住於空。
菩薩也是一樣,先講二乘,二乘的人是依著空性,最後住於空,證到空性就不再出來,入於二乘的滅盡定當中就不想出來了,因此其智慧是不圓滿的。菩薩不會像二乘的人,他能夠入於中道智慧,而不會執著在空性的化城當中。
《法華經》有講到化城,走三百由旬到化城,走五百由旬是寶所,二乘的人在化城裡面停下來就不走了,而菩薩經過化城仍繼續往前走,這就是亦如日月不住空,菩薩還能夠以無窮無盡的大悲心繼續來廣度眾生。
能夠像蓮華不著水,又能夠像日月不住空,這就是前面所說的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即凡夫跟聖人世間道中都得到解脫,這也是前面所說的一切妙行皆成就。為什麼能夠這樣子呢?因為依著二種菩提心來修行清淨的十波羅蜜,所以修行十波羅蜜之後,可以使我們內心不貪著世間,猶如蓮華不著水
但是十波羅蜜後面的願、力、智、度這些的波羅蜜,又是修菩薩的善巧方便,因此又可以不像二乘的人住於空,而能夠以慈悲心、菩提心來利益眾生,這就說明先受持教理行果之後,再來修行十波羅蜜,即能破除度化眾生的障礙。以上是丑二、修行二利願,接著請看:
丑三、「成熟眾生願」。
成熟眾生願即是菩提願,前面提到透過十波羅蜜破除度化眾生的障礙之後,此處再增強菩提願,也就是披上鎧甲,這個鎧甲是什麼呢?就是菩提心的鎧甲。能夠披上菩提心的鎧甲,這時才有辦法在一切境界當中不會因受到影響而退轉,所以披上四弘誓願的鎧甲,再次地強化,這就是成熟眾生願。請看到頌文:
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群生樂,
如是經於剎塵劫,十方利益恒無盡。
我常隨順諸眾生,盡於未來一切劫,
恒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
前面先個別說願的內容,希望能夠拔除一切惡道的苦,這即是離苦;希望平等地與一切眾生安樂,包括世間及出世間的安樂。狹義的來說:能夠使眾生離開三惡道的苦,使他得到人天的安樂,乃至出世的安樂;廣義地來說,這個惡道包括二乘,這不是我講的,這是大乘經典裡面講的。廣義地來說,二乘也算是一種惡道,因為在這個境界當中很難迴小向大。
就像《法華經》的三周說法:經過法說因緣說譬喻說,三階段的說法才使一些根性比較鈍的二乘人能夠迴小向大,這還是佛陀親口宣說的,剛開始要宣說的時候,佛陀先讚歎其所證得的法甚深難解,非二乘的人所能知、所能解,馬上就有五千個比丘退席,所以二乘種性要改變也不容易,乃至在佛眼前都這樣子,因此在大乘經典裡面,如《大般若經》就講這也是屬於魔境,即二乘也稱為魔境、也稱為惡道。廣義地說,出了三界之外的阿羅漢、辟支佛,這個惡道苦就能夠去除了。
「等與一切群生樂」即是能夠讓眾生得到大乘的法樂、迴小向大,這是使眾生離苦得樂的大慈大悲;而其時間是經過刹塵劫,這是講時間很長,然後十方利益恒無盡,這是講到空間無窮無盡。
底下頌文是總說:「我常隨順諸眾生盡於未來一切劫恒修普賢廣大行」就是前面一再說的普賢行,即安住於中道的智慧當中,然後修十大願王,最後就能圓滿無上大菩提,以上是說明丑三的成熟眾生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