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閱讀 這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閱讀,是件很美妙的事情,你可以跟隨作者神遊入他們的創作,享受他們給予我們的不同思維,也可以紓壓某部分的黑暗,更可以獲得知識乾枯的渴望。
很多的 金句 ,總隨手把它寫下來,也許是剛好與我此刻的心境達到共鳴,或許是我乾枯的知識腦得到解渴,又可能是一句解語花,解我心中不解之結。但不管是什麼,總是怕讀了,就忘了,讀了,記不起整句真正金意,讀了,剎那腦海一片空白(我沒有確診,也非腦霧,就是似曾相識,又想不起哪本)。
就如同腦袋裡很多思緒,十分錯綜複雜,像一團線攪亂在一起。
之前學了些有關記憶方面的知識,是想讓自己的大腦裡出一個邏輯。後來,又覺得不只是腦袋一團,心裡也是一團,這一團,那一團,理不出一個所謂來。
拾起一本與心智有關的書,回想起過去所畫的每一幅 樹線圖,不過是微微解了一小團我心中的小結。畢竟,要去理絡的人事物太多,太繁雜了。
之前,我練習了寫寫,心裡有東西,像靈光乍現的煩惱(注意,是煩惱而不是靈感,這是什麼腦,真是亂),重新讀起心智書,想為自己解套。
休息不只是輕鬆一下,當你在休息時,真的能學習的更好
說真的,每每上床睡覺時,總一波又一波的話題想要寫,想要聊(真不讓人睡啊),記憶力總是渴望記住更多東西,但它需要一些時間,好騰出空間來儲存資料,把這些資料妥善地保存好。
難怪學校上課時間45分鐘,休息10~15分鐘(有根據,讓學生學習更有效)。
我最近有個想學的技藝,正在想怎麼學會它,有些事~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
但,不會,就是學不會....(好想放棄)
把一件事重複想五次,就等於是長期記憶~
第一次:就在你第一次學到這件事情的時候
第二次:你第一次學到這件事之後的第二天
第三次:你第一次學到這件事之後的一星期
第四次:你第一次學到這件事之後的一個月
第五次:你第一次學到這件事之後的三到六個月
這是否代表一種 無痛 記憶法。
在閱讀了許多書之後,回過頭重新閱讀這些曾經閱讀的書籍(有的是二讀,有的是三讀,有的是為喚起某部分記憶而讀,還有是現在遇到的是正是書中講的那件事),在面對現在的許多狀況,讓我想起某部分微弱的記憶,某部分的字字句句,又或是某個模糊的故事。
雖然不考試,但,我突然好想記住它們,那個模糊的區域剛好正是我現在的弱項。閱讀,有時候是驚喜,剛好看到我需要的句子。閱讀,有時候想懂一些事一些人,到底為何這樣對待我或為何他要這麼做。閱讀,讓你看到你沒看過的一面,有些話說得真是有理,寫到我的心坎裡(不再做善待他人的人,當我們感到快樂時,就充滿智慧)。
突然一下子勾起了好多片段的句子,作者很用心,讓我們每每閱讀後都有一個啟發,一項智慧,一種想法,我喜歡這種感覺,如同那句~當我們感到快樂時,就充滿智慧。我真的感受到,我真正感到快樂時,講出的話,都還蠻有腦的(哈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6會員
1.1K內容數
以青春為由,寫出不成熟感情的喜怒哀樂微小說故事。故事內容純屬虛構,歡迎對號入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ea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體驗一天做 手工 的日子,發掘身邊沒有體驗的事物。 這真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世上植物那麼多,就有一種植物叫做 破布子。生出來一大片,長得密密麻麻,而工作就是一顆顆把它剝下來。 而看起來很多,剝下來後卻只一點點,每一顆面積這麼小,雖然茂密,離開枝葉後卻令人無法接受的少。
下次,如果有人說你很樂觀,麻煩一下,你問問自己,真的樂觀嗎? 今早與人聊天時,朋友分享了他朋友也像我一樣樂觀(我樂觀嗎,我很憂鬱ㄝ),但也生了一場大病。 我想說的是~樂觀的人只是不想讓身邊的不開心,所以他樂觀不是真的樂觀,而是你看到的樂觀。
,不得不說,我有多愛 撩貓,書讀不下去的時候,無聊到發慌的時候,就是想 撩牠 的時候.... 其實啊,我多想寫 貓 篇文章,我曾經看電視節目上,有寵物治療師會了解寵物想說的話以及牠希望奴才多了解牠的介紹,我就很好奇,我家那隻貓有什麼心態..(哈哈)
自從家裡有隻貓,等於多了一個家人。從牠怯生生來到這個家裡,總是躲在角落,觀察這個新環境,還未滿一歲的傢伙,到現在自在躺,隨意遊走的安全感。 牠的存在,除了安慰生病期間的我,在任何時候都十分療癒。關於療癒這個詞,用在牠身上再適合不過了。 我家這隻貓是如非必要,絕不輕言喵喵叫。 無非這也是一種 觀察。
後疫情生活,接踵而來的是高壓 通膨壓力 在家下廚的時間變多,外面的便當,價格不變,但容量改變。從吃到剩到現在吃不飽,可怕。菜市場的 魚肉,也翻倍漲,總之,萬物都漲(銀行利息也漲,不是定存在漲,是房貸,各種貸在漲)。 在又開始上班的星期一,來點清涼的冷盤吧!
在你生活的領域中,時時分析你的活動,選擇一個具題的數字以決定你在這個領域成功的程度,然後把整天的注意力集中在這個數字,集中注意力的行為會讓你把這個部分表現得比較好。 好比小時候,檢查衛生都會打分數是一樣,有分數有注意力,有分數能適時微調,有分數便可以輕鬆掌控。 有5種態度需要練習養成為習慣~
體驗一天做 手工 的日子,發掘身邊沒有體驗的事物。 這真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世上植物那麼多,就有一種植物叫做 破布子。生出來一大片,長得密密麻麻,而工作就是一顆顆把它剝下來。 而看起來很多,剝下來後卻只一點點,每一顆面積這麼小,雖然茂密,離開枝葉後卻令人無法接受的少。
下次,如果有人說你很樂觀,麻煩一下,你問問自己,真的樂觀嗎? 今早與人聊天時,朋友分享了他朋友也像我一樣樂觀(我樂觀嗎,我很憂鬱ㄝ),但也生了一場大病。 我想說的是~樂觀的人只是不想讓身邊的不開心,所以他樂觀不是真的樂觀,而是你看到的樂觀。
,不得不說,我有多愛 撩貓,書讀不下去的時候,無聊到發慌的時候,就是想 撩牠 的時候.... 其實啊,我多想寫 貓 篇文章,我曾經看電視節目上,有寵物治療師會了解寵物想說的話以及牠希望奴才多了解牠的介紹,我就很好奇,我家那隻貓有什麼心態..(哈哈)
自從家裡有隻貓,等於多了一個家人。從牠怯生生來到這個家裡,總是躲在角落,觀察這個新環境,還未滿一歲的傢伙,到現在自在躺,隨意遊走的安全感。 牠的存在,除了安慰生病期間的我,在任何時候都十分療癒。關於療癒這個詞,用在牠身上再適合不過了。 我家這隻貓是如非必要,絕不輕言喵喵叫。 無非這也是一種 觀察。
後疫情生活,接踵而來的是高壓 通膨壓力 在家下廚的時間變多,外面的便當,價格不變,但容量改變。從吃到剩到現在吃不飽,可怕。菜市場的 魚肉,也翻倍漲,總之,萬物都漲(銀行利息也漲,不是定存在漲,是房貸,各種貸在漲)。 在又開始上班的星期一,來點清涼的冷盤吧!
在你生活的領域中,時時分析你的活動,選擇一個具題的數字以決定你在這個領域成功的程度,然後把整天的注意力集中在這個數字,集中注意力的行為會讓你把這個部分表現得比較好。 好比小時候,檢查衛生都會打分數是一樣,有分數有注意力,有分數能適時微調,有分數便可以輕鬆掌控。 有5種態度需要練習養成為習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人生的高地就是取決閱讀量,但是當你準備要好好閱讀時是不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就好比,我不知道我該讀什麼書又或者是讀完後就忘記內容了跟沒讀過一樣,還有讀完之後知識沒辦法運用在工作跟生活中,然後還有一個大部分人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啊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問題我很推薦大家一定要去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以前考試最愛買參考書,參考書的編排通常是重點精華+題目+詳解。 不愛讀課本,只看重點精華就去做題目,以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做題目的時候模模糊糊,A好像也對,C看起來也很像...,根本沒搞清楚基本原理,又要重頭念一次。 才發現重點要自己整理,整理的過程是釐清內容和鞏固記憶最重要的環節。 整理是一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Thumbnail
我經常會覺得迷惑,雖然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作品,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好像沒多少內容能記得住、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未必能夠說得出什麼。這或許是我太健忘,或是我未能明白書中所說的內容?因此我抱著以上的疑問翻閱本書,試圖了解別人是如何讀懂書文內容和記得住,進而能通過讀書來獲取智慧,幫助自己成長。
閱讀不只能增加知識,還能鍛鍊記憶力。像是讀推理小說這類有挑戰性的內容,能讓大腦識字、整合資訊,進一步刺激大腦靈活度,記憶力也會變好。如果搭配不同類型的書,平常多參與討論,還有定期複習和設定目標,對提升專注和思考都很有幫助。在資訊真假難辯的時代,讓自己頭腦清楚真的很重要。
這本書跟[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同一個作者,不過是比較早的作品。我是想試試「作者月」,如果讀同一個作者的書,會不會比較了解作者的想法。再來就是覺得自己閱讀的速度不快,還要一邊輸出寫筆記,寫出來的也很凌亂,想知道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筆記整合或是增加思考...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書籍中遇到瓶頸,剛好又有讀到“多元思維”這個詞,所以想轉換一下思維,多閱讀多思考多整合,想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閱讀以及訓練一下思考力的肌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A.讀書能獲得知識,並能在書中得到不同體驗,思考其中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幫助,若能將知識與體驗內化,就能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人生的高地就是取決閱讀量,但是當你準備要好好閱讀時是不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就好比,我不知道我該讀什麼書又或者是讀完後就忘記內容了跟沒讀過一樣,還有讀完之後知識沒辦法運用在工作跟生活中,然後還有一個大部分人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啊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問題我很推薦大家一定要去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以前考試最愛買參考書,參考書的編排通常是重點精華+題目+詳解。 不愛讀課本,只看重點精華就去做題目,以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做題目的時候模模糊糊,A好像也對,C看起來也很像...,根本沒搞清楚基本原理,又要重頭念一次。 才發現重點要自己整理,整理的過程是釐清內容和鞏固記憶最重要的環節。 整理是一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Thumbnail
我經常會覺得迷惑,雖然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作品,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好像沒多少內容能記得住、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未必能夠說得出什麼。這或許是我太健忘,或是我未能明白書中所說的內容?因此我抱著以上的疑問翻閱本書,試圖了解別人是如何讀懂書文內容和記得住,進而能通過讀書來獲取智慧,幫助自己成長。
閱讀不只能增加知識,還能鍛鍊記憶力。像是讀推理小說這類有挑戰性的內容,能讓大腦識字、整合資訊,進一步刺激大腦靈活度,記憶力也會變好。如果搭配不同類型的書,平常多參與討論,還有定期複習和設定目標,對提升專注和思考都很有幫助。在資訊真假難辯的時代,讓自己頭腦清楚真的很重要。
這本書跟[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同一個作者,不過是比較早的作品。我是想試試「作者月」,如果讀同一個作者的書,會不會比較了解作者的想法。再來就是覺得自己閱讀的速度不快,還要一邊輸出寫筆記,寫出來的也很凌亂,想知道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筆記整合或是增加思考...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書籍中遇到瓶頸,剛好又有讀到“多元思維”這個詞,所以想轉換一下思維,多閱讀多思考多整合,想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閱讀以及訓練一下思考力的肌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A.讀書能獲得知識,並能在書中得到不同體驗,思考其中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幫助,若能將知識與體驗內化,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