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吸引力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被論文和渴望畢業的想法纏身,壓的我喘不過氣來。我感到非常鬱悶。這時我想起了,Y曾經推薦一個作家給我,我都還沒有看。我在歐美區的書架(我很喜歡美國人寫的小說;奇妙的是,我從來沒搞懂過英國小說中的誰是誰,現在劇情進展到哪裡了)逛了好幾圈,卻都找不到想看的休閒讀物。於是我決定:好,是時候了。那就來看看時隔一年,Y所推薦的這些小說吧。
我從書架上僅有的那一本讀起。
這本小說讀起來,有一種蒼涼寂寞的感受:好像一個人站在遠遠的地方,看著世界,做出尖酸刻薄的評論。但可怕的是:她對自己的態度,也是如此。
綜觀全書來看,我們能看到第一人稱的主角(「我」),對她自己對世界的評論,對她自己的感受,是真誠的;但是,這樣的「真誠」,也沒辦法帶給她什麼。一個真誠的感受和誠實的意見,並不代表那就是「真」的;我們如果要知道是不是真的,世界上真的有哪些東西,事情真的怎麼樣發生,只有向外追求。
我們看到她追求,確實,也遍體麟傷了。但是,我不禁還是覺得:她與她所評價的對象,從根本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他們都把世界當成戰場,以優點作為武器,要去掠奪、逃跑和保存些什麼;的確,這也是我們的世界。但是,至少在我看來,世界遠比這還要廣闊,還要深沉。當我們閉上眼睛,想及一個人;愛一個人,而不只是愛他的優點的時候,我們碰觸得到。即使人心會變,即使我的感受會變,我連自己都沒辦法完全信任,即使世界很快就會把我們淹沒,把我們的生命帶走:我們依然有一個依附。我們變化多端和脆弱的生命,仍然有一個撼動不了的事實:那就是,我們曾經存在。
如果讓我再加上一句,那就是我們一起存在。
這就讓我想起:我曾經推薦Y,去讀一篇劇本。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我還是先把它讀完了。劇中的主角說:她愛那已經死去的X,因為X即使已經死了,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卻常常想著曾經一起經歷過的事,常常覺得他好像還在這裡。但她卻無法愛活著,而且近在咫尺的丈夫;因為他總讓自己感覺好遙遠。感覺他不願意參與到自己的感受,也不願意讓別人走入他的心。
她覺得已經不在這裡的X,比起在這裡的她的丈夫,更靠近她。
這也就是為什麼:前面所說的這部小說,其中很多內容,是我覺得很難接受的。不,與其說是我很難接受裡面的某些內容,不如說是,我總覺得:這部小說中的愛「缺少」了什麼。小說中的主角追求愛情,希望愛情能夠超越身分的限制,跨越年紀、跨過階層的阻礙;但她卻總是被限制擊敗,愛情是無力的,總是通不過阻礙的考驗。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我總感覺不到,她真的是在追尋一個會愛她的人。她並沒有在追求一個有愛的能力的人,一個願意傾聽她、與她攜手,享有同一份觸動的人。她總是在追求對她有強大吸引力的人;如果,那個人也剛好願意完整的付出愛與忠誠,那就太好了。對她來說,她沒有把愛的能力和意願,看成一件重要的事。她只是希望:在她已經喜歡上的對象身上,有一天,這樣的特質能夠像從天上掉下來一樣,突然出現。人們在吸引力的戰場上拉鋸,棄忠信和誠懇(和我這樣的好男人)於不顧;但直到輸了,就回過頭來,抱怨自己付出的愛是真心實意,怎麼會換來這樣的對待。
前面講的這麼一大串,也許有其道理;但也或許只是借題發揮,沒什麼道理。但是,我要提醒自己的是:下次見到Y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小說的內容擅自往她的身上套。從一個人喜歡什麼樣的小說,去猜測她心中可能是怎麼樣想事情的,這從來都不是科學的一環(但這聽起來倒是比佛洛伊德科學多了)。我想到在這部小說中,主角曾經批評過這樣一個女生:看似真誠開朗,喜歡向別人分享自己的生活;但是,不管別人說什麼,她總是只聽到她想聽的部份,總是要把話題繞回到自己身上。向別人講的是自己,自己在想的任何事也是自己。而Y在現實中很要好的朋友,就有一個是這樣的人。我頗為好奇Y有沒有想到這件事。
2022/06/30
圖片來自Unsplash,由Chaz McGregor提供,特此致謝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留言,和下面的拍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8會員
142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元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本人」的國民特性是什麼?什麼樣的民族特質,造就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日本社會?這個問題不僅是外國人想問,從古至今,日本人自己也不斷的思索、叩問這個問題。 在內田樹看來:日本人的國民性,有一個非常顯著、影響很深遠的特點,那就是所謂的「邊陲」(日文:辺境)性格。
馬賽爾說,更高深、更專注的臨在經驗,具有一種叫「可全給性」的特質。這是說:當我們在傾聽時,我不是急著要去回應或打斷對方說的話;也不是像一個空空的容器,單純讓對方說的話倒進來。在「臨在」經驗更充實、更深奧的情況中,我們會把整個自己投注進去,和對方站在一起,部份的經歷另一個人所遭遇的事。
「學科」告訴我們普遍的原理;但是,如果要把原理有益處的、降低風險的應用在生活,而且是應用在各種個別的、不同的特殊案例中,我們還必須去面對偶然性與特殊性,思考原理如何和現有的情況相結合。這便是所謂的「技藝」。
在妻子逝世後,心理諮商師諾曼.萊特寫下了這本書。萊特寫給了人們和自己很多的提問、量表,要我們做很多的功課,像是回憶冊、日記、寫給逝者的「放手」信,寫給悲傷的信。但不論是什麼,不論是沮喪、憤怒、還是絕望,他都要求我們不要只停留在那一點,而是要回過頭,去正視作為它們源頭的悲傷。
你曾經在這世界裡承受過的那些苦、那些悲傷,如果能在你還活著時,和你再分擔多一點痛苦、一點快樂,那不知道該有多好。
也許你也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候,當我們行走在路上,往前,就突然感到世界崩解了。做一樣的事情,一如往常,但什麼東西都不再有滋味。
「日本人」的國民特性是什麼?什麼樣的民族特質,造就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日本社會?這個問題不僅是外國人想問,從古至今,日本人自己也不斷的思索、叩問這個問題。 在內田樹看來:日本人的國民性,有一個非常顯著、影響很深遠的特點,那就是所謂的「邊陲」(日文:辺境)性格。
馬賽爾說,更高深、更專注的臨在經驗,具有一種叫「可全給性」的特質。這是說:當我們在傾聽時,我不是急著要去回應或打斷對方說的話;也不是像一個空空的容器,單純讓對方說的話倒進來。在「臨在」經驗更充實、更深奧的情況中,我們會把整個自己投注進去,和對方站在一起,部份的經歷另一個人所遭遇的事。
「學科」告訴我們普遍的原理;但是,如果要把原理有益處的、降低風險的應用在生活,而且是應用在各種個別的、不同的特殊案例中,我們還必須去面對偶然性與特殊性,思考原理如何和現有的情況相結合。這便是所謂的「技藝」。
在妻子逝世後,心理諮商師諾曼.萊特寫下了這本書。萊特寫給了人們和自己很多的提問、量表,要我們做很多的功課,像是回憶冊、日記、寫給逝者的「放手」信,寫給悲傷的信。但不論是什麼,不論是沮喪、憤怒、還是絕望,他都要求我們不要只停留在那一點,而是要回過頭,去正視作為它們源頭的悲傷。
你曾經在這世界裡承受過的那些苦、那些悲傷,如果能在你還活著時,和你再分擔多一點痛苦、一點快樂,那不知道該有多好。
也許你也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候,當我們行走在路上,往前,就突然感到世界崩解了。做一樣的事情,一如往常,但什麼東西都不再有滋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愛人或被愛,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因為在心靈上來說,只有本質,沒有方向。   我舉一個例子,可能跟本篇原文所說的不是很相似,也跟我上一段寫的意思不一樣。我看到有的女人,自己很辛苦,很累,經濟也不寬裕,卻不斷去「做好事」,當好人,幫助別人,照顧別人,我看到的是:她沒有「被愛」,既然要不到愛,就拚命去愛
Thumbnail
什麼才是愛情的本質? 會不會其實我們喜歡的那個人,只是自己美好的幻想? 為了成為一位能配得上他的人,經常也將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像這樣逐漸將自己丟失的過程,真的能稱得上是喜歡?或是愛情中必要的犧牲嗎?
Thumbnail
倒不是想要為第三者辯解,但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並不是一開始就自願做他人關係中的第三者,而書中女主角頻繁的自我對話中更揭露此事。在這樣的關係剛開始時,她是有自信自己可以控制一切不會深陷其中的。她相信理性、有智慧、又以女性主義為傲的自己,絕對不會讓自己身陷情感的泥沼。
Thumbnail
2018/8/10 我發現我喜歡上的也許就是戀愛本身吧, 那不一定是學姊才可以,那是不是不論是誰都可以呢? 喜歡是既理性又感性的事, 我常常思索著喜歡是怎麼一回事,也看了很多書籍,聽了很多不同版本的說法, 我找到了一個能合理解釋的說法:喜歡一個人就是一種信賴,相信那個人會是自己想像中的樣子
Thumbnail
「你沒有愛我,對不對?」 「我為什麼要愛妳?」 「我很愛你啊!我什麼事都可以為你做!」 「可是我不愛妳。」 「你怎麼可以不愛我?我那麼愛你!你怎麼可以不愛我?」
Thumbnail
2018/8/10 我發現我喜歡上的也許就是戀愛本身吧, 那不一定是學姊才可以,那是不是不論是誰都可以呢? 喜歡是既理性又感性的事, 我常常思索著喜歡是怎麼一回事,也看了很多書籍,聽了很多不同版本的說法, 我找到了一個能合理解釋的說法:喜歡一個人就是一種信賴,相信那個人會是自己想像中的樣子
Thumbnail
我們常誤以為愛是來自遇到一個特別的人,那個人美麗可愛、帥氣聰明、善良天真、等等特質,於是欣賞他思念她... 愛=陷落=掉入愛Fall in love! 從能量運行的視角來釐清情感關係。愛的甜美變苦澀,甚至走向反目成仇,關鍵來自於兩個人彼此間能量流通的變化。 真實情況是,你遇到了一個人,通常過去世
Thumbnail
2023.12.31 一個適合談愛的日子。 年底接的最後一個案,是一位喜歡女生的女生。 她想知道在什麼樣的狀態下,才能遇到走一輩子的愛情。 可是親愛的,關於妳的問題我沒有答案… 我一直都相信世界上沒有最適合的人, 只有兩個願意一起努力相愛的靈魂。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愛人或被愛,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因為在心靈上來說,只有本質,沒有方向。   我舉一個例子,可能跟本篇原文所說的不是很相似,也跟我上一段寫的意思不一樣。我看到有的女人,自己很辛苦,很累,經濟也不寬裕,卻不斷去「做好事」,當好人,幫助別人,照顧別人,我看到的是:她沒有「被愛」,既然要不到愛,就拚命去愛
Thumbnail
什麼才是愛情的本質? 會不會其實我們喜歡的那個人,只是自己美好的幻想? 為了成為一位能配得上他的人,經常也將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像這樣逐漸將自己丟失的過程,真的能稱得上是喜歡?或是愛情中必要的犧牲嗎?
Thumbnail
倒不是想要為第三者辯解,但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並不是一開始就自願做他人關係中的第三者,而書中女主角頻繁的自我對話中更揭露此事。在這樣的關係剛開始時,她是有自信自己可以控制一切不會深陷其中的。她相信理性、有智慧、又以女性主義為傲的自己,絕對不會讓自己身陷情感的泥沼。
Thumbnail
2018/8/10 我發現我喜歡上的也許就是戀愛本身吧, 那不一定是學姊才可以,那是不是不論是誰都可以呢? 喜歡是既理性又感性的事, 我常常思索著喜歡是怎麼一回事,也看了很多書籍,聽了很多不同版本的說法, 我找到了一個能合理解釋的說法:喜歡一個人就是一種信賴,相信那個人會是自己想像中的樣子
Thumbnail
「你沒有愛我,對不對?」 「我為什麼要愛妳?」 「我很愛你啊!我什麼事都可以為你做!」 「可是我不愛妳。」 「你怎麼可以不愛我?我那麼愛你!你怎麼可以不愛我?」
Thumbnail
2018/8/10 我發現我喜歡上的也許就是戀愛本身吧, 那不一定是學姊才可以,那是不是不論是誰都可以呢? 喜歡是既理性又感性的事, 我常常思索著喜歡是怎麼一回事,也看了很多書籍,聽了很多不同版本的說法, 我找到了一個能合理解釋的說法:喜歡一個人就是一種信賴,相信那個人會是自己想像中的樣子
Thumbnail
我們常誤以為愛是來自遇到一個特別的人,那個人美麗可愛、帥氣聰明、善良天真、等等特質,於是欣賞他思念她... 愛=陷落=掉入愛Fall in love! 從能量運行的視角來釐清情感關係。愛的甜美變苦澀,甚至走向反目成仇,關鍵來自於兩個人彼此間能量流通的變化。 真實情況是,你遇到了一個人,通常過去世
Thumbnail
2023.12.31 一個適合談愛的日子。 年底接的最後一個案,是一位喜歡女生的女生。 她想知道在什麼樣的狀態下,才能遇到走一輩子的愛情。 可是親愛的,關於妳的問題我沒有答案… 我一直都相信世界上沒有最適合的人, 只有兩個願意一起努力相愛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