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菁英美學至上,任何人感知分享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作者自製,引用需提及出處)

法國哲學家洪席耶(Jacques Rancière)五十多年來,不斷抵抗「後現代作為科學」,長期研究:
  1. 後現代疑以「科學方法」,隱藏自身菁英美學主義,作為清洗他者意識形態工具。
  2. 法國數百年傳承菁英美學主義,意圖無視或征服大塊無為的自然,即是以經院資源,推動一種強烈意識形態。

在此特別整理,洪席耶近年對【美學至上征服無為自然】的研究
藝術與自然關係,為西方美學的千年難題。
對比混亂、無意義的自然,藝術似能以人為抽象手法,從低下、醜陋現實中,創造出至高理想、至美境界,這也是法國數百年發展的【菁英絕對理性美學】傳統,終以創建廣達八百個足球場面積的凡爾賽花園,達到絕世頂峰-太陽王路易十四企圖以一望無際的幾何自然造型,以抽象美感,於混亂紛擾人間,創造唯美天堂的至高景象,看似是一種追求純粹美學、【為藝術而藝術】(l’Art pour l’art)優美情操。
然而如此長遠的法國菁英美學主義傳統,如從法國王室的絕對理性古典主義,拿破崙的英雄新古典主義,到後現代文本愉悅【去政治】(apolitique)美學主義,近幾年被當代哲學家洪席耶嚴厲批判。於其2020年著作-《景色時代-美學革命之起源》(Le temps du paysage. Aux origines de la révolution esthétique),洪席耶提出藝術菁英結合權力機構,創造抽象唯美的凡爾賽花園,表面上是追求純粹藝術的美麗情操,實際上卻是【菁英階級無上權力的漂亮展演】,如此民脂民膏的至高權力展演,最後成為引爆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線,也促成人類藝術思想質變的【美學革命起源】-為了對抗法國抽象唯美的人工庭園,其展現的無上權力意識形態,英國特定興建林木森森、幽深高遠的自然庭園與之對抗,終啟發康德(Emmanuel Kant)創建結合自然與藝術的美學意識-正是自然的崇高與無為,啟發了人類藝術,與其自行宣告【藝術征服自然】,不如開放追尋【藝術結合自然】,如此【美學意識革命】,旋即開創了德國自然浪漫狂飆文學、法國社會意識現實文學,洪席耶更提出,如此藝術與自然的結合,讓攝影和電影藝術的誕生,成為可能。

【延伸閱讀,作為開放感知分享】:

法國政治哲學家,賈克·洪席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4會員
221內容數
近三千年發展的菁英美學主義論述,如何成為問題本身?本計畫企圖以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以「反抗」《詩學》千年演變思潮,一個當代自發工作之開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潔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於後現代五十年作為顯學的環境下,當今學子若如青年洪席耶,丟出『反對後現代作為科學方法』,可能產生難以預測的後果,輕則於課堂上引發咆嘯、研討會發生拍桌,重則可能論文無法通過。如此以卵擊石的舉動,雖看似浪漫悲壯,卻可能成為學界劇烈轉型下的砲灰。個人建議於學術領域,具有自我保護意識,不需撞得頭破血流...
法國最多人讀的知識標竿媒體-【世界報】,於今日(八月五日),刊登研究俄羅斯學者-賽吉·羅勒(Serge Rolet),之專文,其中直指「普丁以祖國之名,破壞真正的俄羅斯文化。」在此即時全文解讀,歡迎指教,敬請分享!
本文嘗試填補後現代無神、唯物意識形態五十年「空洞」(vacuité),以班雅明藝術結合無為自然和底層現實的【靈光】,研究「影像精神性」與「電影民主化」,作為拋磚引玉的探索方向。
「普丁於烏克蘭的勾當,可看出新殖民主義的殘跡。 他公開作夢-企圖重建蘇聯模式帝國,甚是沙皇版圖。」 -德國總理,蕭茲 【簡介】 法國《世界報》於今天(七月二十二日),刊登總理蕭茲文章,特在此即時全文解析,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全文即時解讀】 東、西歐連橫,抵抗「十九世紀沙俄擴張」 【延伸閱讀】
法國最多人讀的知識界媒體-《世界報》(Le Monde),於今日(七月十九日)刊出專文,由個人曾經訪問過的電影產業專責記者-Nicole Vulser,撰寫法國國家電影中心CNC主席在強大爭議下,仍爭取連任的第一手消息。在此即時全文解析,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普丁當權之後,不斷宣傳「專注生殖器」墮落西方,如何「以美國單一極權」,威脅「俄羅斯祖國」( Rousski Mir ),普丁作為祖國「人民的救世主」(le rédempteur de son peuple),亟欲恢復過去神聖沙俄的榮耀。
於後現代五十年作為顯學的環境下,當今學子若如青年洪席耶,丟出『反對後現代作為科學方法』,可能產生難以預測的後果,輕則於課堂上引發咆嘯、研討會發生拍桌,重則可能論文無法通過。如此以卵擊石的舉動,雖看似浪漫悲壯,卻可能成為學界劇烈轉型下的砲灰。個人建議於學術領域,具有自我保護意識,不需撞得頭破血流...
法國最多人讀的知識標竿媒體-【世界報】,於今日(八月五日),刊登研究俄羅斯學者-賽吉·羅勒(Serge Rolet),之專文,其中直指「普丁以祖國之名,破壞真正的俄羅斯文化。」在此即時全文解讀,歡迎指教,敬請分享!
本文嘗試填補後現代無神、唯物意識形態五十年「空洞」(vacuité),以班雅明藝術結合無為自然和底層現實的【靈光】,研究「影像精神性」與「電影民主化」,作為拋磚引玉的探索方向。
「普丁於烏克蘭的勾當,可看出新殖民主義的殘跡。 他公開作夢-企圖重建蘇聯模式帝國,甚是沙皇版圖。」 -德國總理,蕭茲 【簡介】 法國《世界報》於今天(七月二十二日),刊登總理蕭茲文章,特在此即時全文解析,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全文即時解讀】 東、西歐連橫,抵抗「十九世紀沙俄擴張」 【延伸閱讀】
法國最多人讀的知識界媒體-《世界報》(Le Monde),於今日(七月十九日)刊出專文,由個人曾經訪問過的電影產業專責記者-Nicole Vulser,撰寫法國國家電影中心CNC主席在強大爭議下,仍爭取連任的第一手消息。在此即時全文解析,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普丁當權之後,不斷宣傳「專注生殖器」墮落西方,如何「以美國單一極權」,威脅「俄羅斯祖國」( Rousski Mir ),普丁作為祖國「人民的救世主」(le rédempteur de son peuple),亟欲恢復過去神聖沙俄的榮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自然的精神態度裡面,知識是一個心理學事實,存在於擁有知識的人的心中。但另一方面,胡塞爾認為,知識就其本性是關於對象的知識。在這裡,他指出了一個知識批判的重要問題:「超越性知識如何可能?」
Thumbnail
法國是17世紀及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中心,湧現了一大批啟蒙思想家,他們相信理性和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存在的問題和推動人類進步。 但早在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法國就產生了一位傑出的啟蒙思想家拉波埃西。他的著述《自願奴役論》中的思想深刻影響了與他同時代的法國思想家蒙田和法國啟蒙時代的思想大家。
Thumbnail
美學是哲學的分支學科,學科名稱是由 18 世紀的鮑姆加登所確立。美學研究的範疇主要包含:藝術鑑賞及其社會現象、審美活動及審美經驗等內容。透過學習美學將能提升我們的思維能力。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新藝術運動對美學的影響。該運動挑戰19世紀歐洲傳統,強調自然和優雅曲線,融合東西方風格。討論曲線派與直線派,以及後續風格。呼籲珍惜各風格貢獻,並注入智慧創作,開創美的可能性。
Thumbnail
  《野性的思維》發表於1962年,為結構主義代表性著作,距今已61年,是時候回頭省思結構主義的影響、作用及可能性。本文欲藉由分析李維史陀的《野性的思維》及1967年德勒茲的〈如何辨識結構主義?〉,釐清李維史陀結構主義之意義與方法,最後與筆者從事的文化資產修復為例,結構主義作為一種方法,如何
Thumbnail
  「我們的知識都是從感覺開始,經過理解,最終達到理性。沒有任何事物是高過理性的。」-康德   在苑舉正老師經年累月的教學經驗與活用哲學的資歷下(曾擔任財經台評論員、目前經營YT(苑舉正的正舉苑)與b站(bilibili:苑舉正)),哲學不再是艱澀難懂的學問,而是有用且與生命有關的學問
Thumbnail
  本書原文《尼采到底有多後現代?——從與哈伯馬斯的論爭中尋找答案》為作者李晏佐之東海社會博士論文。本研究從哈伯馬斯(Habermas, 1929-)的現代性計劃及其對後現代的系統性批判出發,哈伯馬斯將尼采(Nietzsche, 1844-1900)與後現代定位為拒絕啟蒙之解放訴求的審美取向
Thumbnail
  上篇簡單介紹了西洋藝術1840至1960約120年發展的理論。從寫實主義→印象主義、象徵主義、維也納分離派、後印象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立體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到觀念藝術。當然,同時期的西洋藝術理論不只這些,還有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等。然而,筆者所欲討論的不是各藝術
Thumbnail
  在哲學家柯靈烏(R. G. Collingwood, 1889-1943)認為的:「歷史就是思想史」之下,藝術史便是「藝術思想」的歷史,建築史則是「建築思想」的歷史。那麼,何謂藝術的思想?本文試圖從西洋藝術史19世紀寫實主義至20世紀現代藝術的發展中,探討藝術理論發展的限制與可能,並藉此
Thumbnail
藉由歷史的往前推進,藝術不斷的在質疑舊的典範。 在西方的現代性觀念中,現代主義常被理解為持續挑戰舊有典範的一種態度。通常,我們對現代主義有這樣的認識,而在這種現代性中,時間性概念通常不被強調。曾經我閱讀過《歷史的天使》這本書,書中談到了現代哲學如何看待時間概念。基本上,有一個被稱為歷史主義的觀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自然的精神態度裡面,知識是一個心理學事實,存在於擁有知識的人的心中。但另一方面,胡塞爾認為,知識就其本性是關於對象的知識。在這裡,他指出了一個知識批判的重要問題:「超越性知識如何可能?」
Thumbnail
法國是17世紀及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中心,湧現了一大批啟蒙思想家,他們相信理性和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存在的問題和推動人類進步。 但早在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法國就產生了一位傑出的啟蒙思想家拉波埃西。他的著述《自願奴役論》中的思想深刻影響了與他同時代的法國思想家蒙田和法國啟蒙時代的思想大家。
Thumbnail
美學是哲學的分支學科,學科名稱是由 18 世紀的鮑姆加登所確立。美學研究的範疇主要包含:藝術鑑賞及其社會現象、審美活動及審美經驗等內容。透過學習美學將能提升我們的思維能力。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新藝術運動對美學的影響。該運動挑戰19世紀歐洲傳統,強調自然和優雅曲線,融合東西方風格。討論曲線派與直線派,以及後續風格。呼籲珍惜各風格貢獻,並注入智慧創作,開創美的可能性。
Thumbnail
  《野性的思維》發表於1962年,為結構主義代表性著作,距今已61年,是時候回頭省思結構主義的影響、作用及可能性。本文欲藉由分析李維史陀的《野性的思維》及1967年德勒茲的〈如何辨識結構主義?〉,釐清李維史陀結構主義之意義與方法,最後與筆者從事的文化資產修復為例,結構主義作為一種方法,如何
Thumbnail
  「我們的知識都是從感覺開始,經過理解,最終達到理性。沒有任何事物是高過理性的。」-康德   在苑舉正老師經年累月的教學經驗與活用哲學的資歷下(曾擔任財經台評論員、目前經營YT(苑舉正的正舉苑)與b站(bilibili:苑舉正)),哲學不再是艱澀難懂的學問,而是有用且與生命有關的學問
Thumbnail
  本書原文《尼采到底有多後現代?——從與哈伯馬斯的論爭中尋找答案》為作者李晏佐之東海社會博士論文。本研究從哈伯馬斯(Habermas, 1929-)的現代性計劃及其對後現代的系統性批判出發,哈伯馬斯將尼采(Nietzsche, 1844-1900)與後現代定位為拒絕啟蒙之解放訴求的審美取向
Thumbnail
  上篇簡單介紹了西洋藝術1840至1960約120年發展的理論。從寫實主義→印象主義、象徵主義、維也納分離派、後印象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立體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到觀念藝術。當然,同時期的西洋藝術理論不只這些,還有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等。然而,筆者所欲討論的不是各藝術
Thumbnail
  在哲學家柯靈烏(R. G. Collingwood, 1889-1943)認為的:「歷史就是思想史」之下,藝術史便是「藝術思想」的歷史,建築史則是「建築思想」的歷史。那麼,何謂藝術的思想?本文試圖從西洋藝術史19世紀寫實主義至20世紀現代藝術的發展中,探討藝術理論發展的限制與可能,並藉此
Thumbnail
藉由歷史的往前推進,藝術不斷的在質疑舊的典範。 在西方的現代性觀念中,現代主義常被理解為持續挑戰舊有典範的一種態度。通常,我們對現代主義有這樣的認識,而在這種現代性中,時間性概念通常不被強調。曾經我閱讀過《歷史的天使》這本書,書中談到了現代哲學如何看待時間概念。基本上,有一個被稱為歷史主義的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