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透視情感

  如果說社會連結是必須,那麼請告訴我,為何人際關係的連結這麼困難?我也常常不懂男女之間,或是個體之間的來往對立,是否別有心機?如果我很單純只是想要去了解人之間的交流往來,那麼為何社會的孤立與冷漠看起來只是像是熱情的某種相反,而不只是相對這樣的簡單?而如果社會在人際之間真的了解你我的來來往往,那麼你走到街道上,應該不會只有相對上的冷漠,或是收到忽視。
  我們沒有必要了解陌生人在想什麼,別人家庭發生了各種家庭糾紛都與我們沒關係,你的左鄰右舍有什麼大小事,都與我們相隔好遠,你是不是都以為走幾條街到便利商店買東西,都不會遇到你曾見到的人對你打聲招呼,而讓你不自在,因為你不關心?也許你不喜歡這種相見歡的感覺,但是人際之間,或是社區之間的往來就像一種難以乘載的連結,而你只想著自己。
  過好自己的意義生活是沒有錯,相對上來說,自己的斷層連結往往因為自己而更加延伸,而更加鋪張,層層堆疊之下的人際的每層連結,就像一張更加複雜的網絡,貫穿我們彼此,使我們更加緊密,也更加看重自己的什麼,相形之下的隱私就更顯重要性。我們都不喜歡別人探究我們的生活習慣,除了個資以外的資訊,只要有人馬上知道你的生活作息,我們都會害怕是不是自己的隱私被看光光。隱私是人的基本權利,就像這其實不是「秘密」,只是讓人知道了,就感覺不自在的一種感覺上的奇怪問題。
  就像攤在陽光下的所有資訊,有一天你知道了大明星的所有個資,你會衝到對方的家裡看對方一眼嗎?甚至「主動」打電話給對方?而對方「就算」你這個人,你認為對方有可能也會來找你嗎?因為我們擔心所有的資訊在社會之間傳播開來,因為有不法的可能用途,或是一點走漏風聲,讓人窺看裡面的一點不舒服感覺,所以隱私一直以來就是很敏感的觸及問題,我們都懂,因為我們都不喜歡別人知道我手機的密碼,我通訊軟體的密碼,即使裡面訊息內容沒有觸及到敏感資訊。
  所以我們在害怕什麼?有人說這是感覺問題,因為我們害怕「未知」,「未知」意思就是說明當我們公開了所有一切,就有未知會入侵我們的生活,讓我們不知所措,即使對方都知道,也不會做出不法事,但我們仍舊害怕。我們無法信賴別人完全,就像鎖在櫃子的保險箱或是儲藏櫃,即使裡面有一張白紙,上頭沒有任何資訊,我們一切把它鎖起來,為什麼?因為沒有人知道這櫃子是否哪一天會被撬開,把這張白紙拿走,也是因為「未知」。
  還記得安慰劑的作用吧?即使我們知道這是安慰劑,我們仍舊買單,因此,隱私的背後是未知,未知是即使我們都知道是未知,仍舊有心頭上的陰影在擋住我們的去路,這是人之常情,也很難避免,因此當我們習慣去害怕未知時,我們就擔心真的會發生在我們難以預料之外的東西(事件)會就此發生,即使有百萬分之一可以預料到。
  因此,隱私的背後是一種感覺上的未知,是因為我們不得不保護自己的措施,心智上本身就有保護的作用,所以才有解離的狀況出現。當我們處以解離的狀態去看待加害人的情況,我們會有「被」的感覺,並且加以抽離出這不是我的感受,並且更加理解加害人與被害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你的情感勒索,你的加以施壓,你的投射,都在情緒之間去流動我們之間對於這份感覺的相互往來而更加說不出的無奈與拉扯,是你在同情被害人,還是處以愛上加害人之間的一種情感連結,讓你不得不這麼做?
  愛不到,就殺了你,是在情感上的一種放大投射作用,因為在情感的流動間,因為在我們的層層堆疊間,了解到我們是出於同理上,同情上,以及一種關係上的施壓連結。勒索的意思就是說,給我想要的,否則就會以更重的量刑讓你更加無法還擊,加上了情感,意思就更加明顯,我跟你有情,基於情感連結,你就更加放不開情感上的連結想法,越是用一種分離的角色去抽出對加害人的一種情感關係作用。哪管是家人或是男女朋友,或是夫妻間,情感都有「關係」存在,然而,當我們用自己的連結去關係層層堆疊之後的,就越是相信自己可以讓心智不被抽離,就越是難以擋住抽離後的感覺。因此,心智上的撕裂就加難以回不去從前的完整,那樣的明確。
  有 PTSD 的患者,或是因為戰爭而罹患的那些軍人,要治療這類疾病,幾乎都用「回想」當時的情況好好加以了解究竟「我」發生了什麼事。當然,心理諮商或是精神治療都沒有平時對於社會連結的本身來得重要。我看了相關的心理治療的書籍之後,總覺得其實不是諮商本身改變了對於心裡的本身問題,而是社會在連結下的問題,讓這一切變得沒有問題,而不覺得這是問題,你今天問一個自閉症患者的想法,對方也無法讓你活在對方的世界上而完全了解此世界是真的有這樣的存在,而是被迫讓這位患者接受社會的連結,學著人際的互動,這就像是你隨然可以同理且包容對方的世界觀,但你無法相反地活在對方的世界觀,因為那個世界不存在。星兒很難懂,只能盡力包容,可是當社會的每一個人去包容這樣的世界,我們也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好好閉關,這也不是自閉兒本身的「問題」(question),而是心智本身都會這麼做。
  心智本身會如此,是因為從家庭長大的世界觀,是從接收外在世界的資訊而讓我們教化自己的本身世界觀而回到彼此,而當有性別,或是每一個接受教養之後的你來我往,你也才終於相信你自己是誰,但自己是誰,並不等於自己「相信」就是誰,心智要成熟,是需要接受各種碰撞才可能成長,沒有心智本身是沒有傷痕,傷疤讓我們學著看自己彼此的連結,回到核心本身的心智上,我們只有在面對自己,才能清楚表示自己是誰,但這個誰,並不是在某一年祭就「完全」了解。
  也許你不後悔現在做的事,因為後悔也沒有用,但是當我們在了解,並且認識到自己的本身,心智之間,或是連結之間的來來往往是在情感的關係去相互作用,就像沒有心機的說法,在社會本身看起來就是有不少感覺在連到彼此的關係感受上。回到隱私的問題,或是未知的問題,隱私的本身是因為未知而讓我們深感不知所措,讓我們更加不了解「未來」要發生什麼事,眼前的一頭巨獸,我們越是想要看起來牠的「真正模樣」,我越是不想給你看,因為想像力會讓我們更加有距離感,而顯得更加不自在的茫然系統,在大腦不斷想要做出戰與逃的一種反應制度。
  這都是「感覺」的問題。感覺是讓我們更加相信感覺,即使那真的沒什麼,一年之後回看自己的感覺,你覺得是蠢,還是更加聰明?你覺得在感覺的這條路上,你是寧願相信對方對你感覺的那種投射,還是你的自我更加驅使讓你更加使你相信這個是正確的?因此,喜歡的感覺是一種情感上的表示,是對於這個有更加讓我們明白我們想要有怎麼樣的情緒反應而讓生活本身更好或是更壞,意義往往就是寫在感覺上,但這種感覺可以說是好壞參半,甚至讓我們又哭又笑,又不知道該生氣還是該煩惱?
眼前的一頭巨獸,我們越是想要看起來牠的「真正模樣」,我越是不想給你看,因為想像力會讓我們更加有距離感。
  情緒既然這樣,那麼回想自己的當時,你真的只是去相信感覺很好。因為當時的氣氛讓感覺說不出來。我很懷念以前的日子,我實在無法形容我內心的「感覺」,因為「文字」的形容詞實在太有限,我只能透過想像力來表示我內心的感受,盡量把它真正浮誇化,或是某種具體化,但又不是真正的具體或是抽象化,你沒有參與其中,甚至不知道我,你當然很難明白,即使你有參與我的生活的當時環境,你無法真正鏡射化,所以我們只能做自己,不能做別人。而真正會愛上加害人,或是情感上的抽離思考,也是因為心智在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的拉動,讓意義只會跳脫出我們想要有什麼角度去了解這層面,以面心智不認得自己是誰,過於自己而不是自己,把所有的核心通通抹去,人可以變了一個完全不是人的人,甚至需要重新描繪新的抽象圖。
  你要我具體說明人之間的情感溝通,不如再去想想核心之間與心智之間的那種絕妙關係,我們既然有三層,核心中的人心,是屬於心智上的本身,包裹在你與你自己的對話上,所以當你思考自己,你總想得自己的一種提升作用,但也請麻煩看看我們與我們的,內化你自己的心智,讓你強大,社會的連結更加每一層透不過去的核心,只相信自己有作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