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會背叛你》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要被書名給嚇跑了,這本書其實讀來很輕鬆有趣的。
同步發表於個人網站<在閱讀路上>

學習是什麼?能吃嗎?

大家可能都以為坐在教室聽課,才算是學習吧! 對於出社會n年的人,這件事應該早與我無關了吧?在學生時期,為了K書而不能玩耍的日子,不都是為了以後不用再辛苦才撐過來的嗎?人類是天生的學習好手,或者應該說有無窮的學習慾望,從呱呱墜地世界上的那一秒,就開始不斷的學習,當嬰兒學會哭聲能夠招喚身旁的大人,解決自己生理心理需求,就能增加自己的存活機率,隨著頸部肌肉開始逐漸發達,可以抬頭看見除了天花板之外的風景;第一次翻身後發現自己有能力看見更大的世界,開始爬行移動發現更多新奇的玩意兒。但當動物本能的學習階段過了之後,我們要如何有持續的學習動力?
很多人離開學校後,把書本都丟了,一點都不想再碰書,因為過去的回憶太痛苦,那是個沒有獎賞或懲罰就不想做的事。要翻轉這樣的印象確實不容易,為了特定目的學習總是讓人倒盡學習的胃口。

學習,不該只是因為應該

有孩子的讀者,總有一天會面臨到孩子問你: 我為什麼要讀書?就算沒有孩子,也欠年輕的自己,一個答案,一個比"好好念書才有好工作"更好的答案。為了入學考試而學習,就像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房地產上,卻對如何在房子裡過想要的生活毫無頭緒一樣。
為什麼學習,是因為不能就這樣活著。
不是為了打敗對手,不是為了炫耀自己學識淵博,也不談獎懲條件交換,單純感受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好的喜悅,經歷過這種自我提升的體驗,會有對自己人生負責的感覺,一旦習慣了這種感覺的人,會拒絕由他人作主的人生。

輕鬆快樂學習是迷思

如果你的學習的過程都是很輕鬆寫意,其中一定哪裡出了錯,就像一直使用重量過輕的啞鈴,是鍛鍊不出肌肉的。思考的鍛鍊也如同鍛鍊肌肉一樣,沒有立即見效的速成班。有效果的學習,通常需要經歷一段高原期,在孤獨漫長的學習曲線上堅持持續前行,需要源源不絕的動力。因此,認清自己的學習目的很重要,本書能夠幫助你釐清自己的學習動機,誕生出屬於自己的動力泉源。

別吃掉自己的大腦

海裡有種叫做sea squirt的生物,就叫它海鞘;海鞘小時候長得像蝌蚪,可以游來游去且有捕食避敵能力,一旦找到了適合的棲息地,就會把自己固定在原位,靠著海流送入浮游生物,被動捕食,最終會把自己將最耗能的大腦吃掉。在安逸的環境裡待久了,思考能力也會隨之退化,只想做簡單的題目,不想思考困難的問題,等於自願放棄思考能力,過著任人擺佈的海鞘人生。

閱讀對我來說是什麼

離開學校又重拾書本,是因為經歷了一段在家照顧孩子的時間,整天和小孩膩在一起,陪伴著她長大很甜蜜,母親照顧孩子是天性,但旁人其實很難體會,長期只和一個幼兒待在家中,對成人來說,老實說也是一種監禁,一種剝奪;在那一年身心不自由的日子裡,在孩子睡著的時刻,我閱讀著,竟有一種逃離感,瞬間進入作者所描述的世界,體會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由,也許,就是因為匱乏,才讓我體驗書本獨特的魔力。
Photo on pexels by lara-jameson
返回職場的通勤時間,實則是另一種監禁 (到底我是個多麼需要自由的人),一群人被塞進車廂中動彈不得,只能各用各的忍耐,度過這段和陌生人摩肩差種的時刻。大家安安靜靜地和陌生人並肩而坐,需要小心翼翼的才能同時不碰到兩邊乘客的衣袖;此時,打開手中的書本,就像打開一扇任意門,雖然我身體在這裡卻又不在這裡,就像經典越獄電影刺激1995中,銀行家安迪受了冤獄,被判無期徒刑,服刑期間被罰關禁閉一週,在伸手不見五指,室內空間只夠一個人轉身的禁閉室中,大部分的人很快就會精神崩潰,男主角在裡頭過了一週後,獄卒打開門說他可以出來了,只見他很平靜的坐在地上,輕閉雙眼,問他在做什麼,他說:我在聽莫札特。
Photo on pexels by Donald Tong
如果有人質疑做一些和生產力無關的事情是浪費時間,我總想到這一幕,能在腦海中召喚一首莫札特,能讓你度過一無所有,接近絕望的時刻,我想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吧!
當然在擁擠車廂中半小時不能跟單獨監禁相比,但若手邊書剛好看完,車廂中的封閉,與不流通的空氣,和身驅的不自由,會讓我有總想要推開人群,衝出車廂的衝動。看來閱讀對我來說,的確是一種逃離,逃離現實生活的無奈。

這本書不教你怎麼學習

《學習不會背叛你》雖是一本談學習的書,卻不是教學習的方法,而是幫助你堅定終身學習的信心。我相信會對這本書感興趣的你,本身就是熱愛學習的人,或者期待自己是這樣的人。假設你想要常常慢跑,這本書能讓你有每天持續維持好習慣的動力,而不談如何跑得更好。當你知道自己為何而學(或跑)時,就不會在開始前就被惰性給打敗,對學習成果不帶有錯誤的期待,就不會因為一陣子沒有看到成果而放棄;設立正確的學習目的,不會在沒有對手,或是對手太強時,就喪失動力或自甘墮落,一步一步走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就算沒有任何人知道,就像一個在自己小宇宙中進行的革命,默默地燃燒著。

後記

電影《刺激1995》堪稱電影片名翻譯最爛第一名,如果你被片名所害,一點都沒有"刺激"起想看的慾望,請再給它一次機會。本書中有個章節在說,使用正確名字稱呼事物的重要性,《追憶似水年華》一書的作者馬賽爾•普魯斯特曾說,如果不賦予經驗恰當的語言,那麼它就會消失。開始將自己獨特的生活經驗,用語言來捕捉,當你回頭一望,會發現:「原來,這就是人生。」
avatar-img
13會員
25內容數
--在閱讀路上是一個我分享閱讀心得的部落格-- 書本是搭建樓梯的磚。 在世界的盡頭,帶我走向通往真實世界的大門。 -楚門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粉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全世界都有孩子未來可以發光發熱的舞台;用以往的思維來指導孩子,反而限制她的想像,也許我們已沒有能力預測孩子未來的職業與生活,但做為父母老師,能夠陪伴孩子們認識自己,探索各種可能。擁有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各種困難的信心,和活成自己想要樣子的勇氣,才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傾聽自己的內心,聽聽你的心智在說什麼;,察覺自己心智的聲音,像旁觀者一樣的聆聽,但不做任何批判。直到你的心智能有片刻安靜,直到它願意閉嘴。
為什麼我們擁有的老是比想要的少?面對匱乏感最強烈的時刻,你該如何做聰明抉擇?匱乏不僅是一種現象與狀況,久而久之,它會改變心理機制,使得人進入「匱乏模式」,而已錯誤的方式回應,陷入惡性循環。
書中分享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從小被診斷過動的他,在學校一直是個問題兒童,他一直以為解決方法就是盡力和別人一樣,但他的努力無效,一科一科被當,工作換了又換,當他決定不再去適應系統,轉而將重點放在讓系統配合自己,他成功的從高中被退學,到現在是哈佛教育研究所的一員。
顏色有分好壞嗎? 當小女兒說出粉紅色是對我好的顏色,我發現,她已經慢慢地被社會化成大家期待中女孩了...
你希望擁有自信的聲音嗎?能夠在一群人前面清楚的表達想法,希望能讓人聽你說話,魏世芬老師說,你必須先知道自己是誰,才能說出屬於你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跟著小芬老師上一堂聲音表達課。
全世界都有孩子未來可以發光發熱的舞台;用以往的思維來指導孩子,反而限制她的想像,也許我們已沒有能力預測孩子未來的職業與生活,但做為父母老師,能夠陪伴孩子們認識自己,探索各種可能。擁有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各種困難的信心,和活成自己想要樣子的勇氣,才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傾聽自己的內心,聽聽你的心智在說什麼;,察覺自己心智的聲音,像旁觀者一樣的聆聽,但不做任何批判。直到你的心智能有片刻安靜,直到它願意閉嘴。
為什麼我們擁有的老是比想要的少?面對匱乏感最強烈的時刻,你該如何做聰明抉擇?匱乏不僅是一種現象與狀況,久而久之,它會改變心理機制,使得人進入「匱乏模式」,而已錯誤的方式回應,陷入惡性循環。
書中分享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從小被診斷過動的他,在學校一直是個問題兒童,他一直以為解決方法就是盡力和別人一樣,但他的努力無效,一科一科被當,工作換了又換,當他決定不再去適應系統,轉而將重點放在讓系統配合自己,他成功的從高中被退學,到現在是哈佛教育研究所的一員。
顏色有分好壞嗎? 當小女兒說出粉紅色是對我好的顏色,我發現,她已經慢慢地被社會化成大家期待中女孩了...
你希望擁有自信的聲音嗎?能夠在一群人前面清楚的表達想法,希望能讓人聽你說話,魏世芬老師說,你必須先知道自己是誰,才能說出屬於你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跟著小芬老師上一堂聲音表達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返璞歸真,專注閱讀,發掘書本原始的力量。一位年輕人的冒險旅程,解救書本也解救自己,懷念祖父的啟示,找到閱讀的真正意義。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Thumbnail
【 讀書,是因為想學,還是因為不得不學?】 是什麼時候,讓我們開始失去對學科的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被灌輸的責任與義務「請做好學生的本分」或「完了,昨天沒唸書,今天一定考不好,我真爛。」這些責任與義務讓許多孩子失去對學習的好奇心,不斷陷入罪惡感、拖延與自我懷疑的循環。
Thumbnail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Thumbnail
大多數學生在職涯諮詢時都疑惑為何需要學習。然而,學習對每個人意味著不同,而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習是如何幫助人找到自我的手段。這不僅是為了考高分,更是為了發現自己無法想像的風景。作者通過個人經歷分享了學習如何幫助她發現自己不曾見過的一面,這也成為了她的驅動力。
Thumbnail
應該沒有人會否認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吧!我們都知道學無止盡、學海無涯,但是卻不知道出了社會之後,該學習些什麼。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時候,總是會有人找東西給我們來讀,就算我們不想學還是得學,但是現在沒有人逼我們學習了,卻有一種漫無目標的感覺。 證照的迷思 我看到很多人有對於證照的迷思,覺得拿了一堆證照之後
學習語言,大量輸入(input)是非常重要的 學習英語不要再捧著單字書從頭背到尾 試試看利用網路免費電子書、有聲書資源,無痛、短時間提升英語實力
Thumbnail
神經科學家在實驗室裡觀察到的事:「好奇」這種大腦狀態,既會比「學習」更早出現,也會促進「學習」。簡單來說,當一個人的大腦想要吸收呈現在面前的資訊時,他的主觀感受就是「好奇」。因此,不論情況為何,當你越感到好奇,你的大腦就越準備好記住接下來發生的事。
Thumbnail
每個人生來都對學習充滿熱情,好奇心驅使我們去探索新事物。你還記得小時候對世界的那種好奇和興奮嗎?但有時候,隨著我們長大,那種學習的火花好像慢慢消失了。這常常是因為我們陷入了一種「固定型思維」。這種思維讓我們覺得能力是天生的,改變不了,遇到困難就容易氣餒,甚至放棄。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返璞歸真,專注閱讀,發掘書本原始的力量。一位年輕人的冒險旅程,解救書本也解救自己,懷念祖父的啟示,找到閱讀的真正意義。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Thumbnail
【 讀書,是因為想學,還是因為不得不學?】 是什麼時候,讓我們開始失去對學科的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被灌輸的責任與義務「請做好學生的本分」或「完了,昨天沒唸書,今天一定考不好,我真爛。」這些責任與義務讓許多孩子失去對學習的好奇心,不斷陷入罪惡感、拖延與自我懷疑的循環。
Thumbnail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Thumbnail
大多數學生在職涯諮詢時都疑惑為何需要學習。然而,學習對每個人意味著不同,而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習是如何幫助人找到自我的手段。這不僅是為了考高分,更是為了發現自己無法想像的風景。作者通過個人經歷分享了學習如何幫助她發現自己不曾見過的一面,這也成為了她的驅動力。
Thumbnail
應該沒有人會否認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吧!我們都知道學無止盡、學海無涯,但是卻不知道出了社會之後,該學習些什麼。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時候,總是會有人找東西給我們來讀,就算我們不想學還是得學,但是現在沒有人逼我們學習了,卻有一種漫無目標的感覺。 證照的迷思 我看到很多人有對於證照的迷思,覺得拿了一堆證照之後
學習語言,大量輸入(input)是非常重要的 學習英語不要再捧著單字書從頭背到尾 試試看利用網路免費電子書、有聲書資源,無痛、短時間提升英語實力
Thumbnail
神經科學家在實驗室裡觀察到的事:「好奇」這種大腦狀態,既會比「學習」更早出現,也會促進「學習」。簡單來說,當一個人的大腦想要吸收呈現在面前的資訊時,他的主觀感受就是「好奇」。因此,不論情況為何,當你越感到好奇,你的大腦就越準備好記住接下來發生的事。
Thumbnail
每個人生來都對學習充滿熱情,好奇心驅使我們去探索新事物。你還記得小時候對世界的那種好奇和興奮嗎?但有時候,隨著我們長大,那種學習的火花好像慢慢消失了。這常常是因為我們陷入了一種「固定型思維」。這種思維讓我們覺得能力是天生的,改變不了,遇到困難就容易氣餒,甚至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