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研究政治和戰爭,這樣我的兒子們才會擁有研究數學和哲學、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業和農業的自由,他們的孩子們才有研究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塑、織藝和陶瓷的權利。 ----約翰·亞當斯
我很喜歡上面這段話,身為人父人母,對孩子最重要的幫助就是給他一個可以放心探索的多元環境。
人為什麼要活著呢?我的答案是同時能夠追求快樂以及對這個種族產生正面貢獻,而要同時做到這兩者,就是用盡一生去追尋自己的熱忱,並且用力實踐他,你是一條魚,去找尋你的水源吧!
至於要怎麼探索自己的熱忱跟天賦,我想除了直接去試以外沒其他方法了。
何謂天才?
天才=天賦+(興趣x成就感x執著)
天賦:
有人天生擅長數字與邏輯,但他出生在教育程度低落的國家;
有人天生擅長體能與空間感,但他出生在台灣。
在他接觸到他的天賦之前,就已經被定型,這就是要塑造多元環境的目的,為了讓大家都有機會接觸到自己的天賦。
興趣:
你喜歡做什麼呢?打電玩?登山?心理學?經濟學?
不知道的話就都去試試看,關鍵是保持好奇心,覺得有可能喜歡的就去試試看,用最小的成本去嘗試,不要覺得壓力很大,如果覺得都沒時間去做,那就代表你沒這麼喜歡,也不用去做了。
成就感:
成就感是一種獎勵,激勵你有更多動力前進,相信自己真的有這個天賦,類似成長型心態提到的,當你相信你有這個天賦,不論別人怎麼說,你都擁有了這項天賦。
而要獲得成就感最重要的是,不要浸泡在舒適區或恐懼區,盡量待在學習區,不要學得太簡單或太難,這也是教練的價值,他可以用對的速度帶著你往前。
執著:
又分成兩部分,踩油門跟放手煞車。
踩油門是前面的成就感,讓你更願意執著堅持下去;
放手煞車則是創造渴望,讓你自然而然想前進,不想放棄可以透過習慣養成,創造提示,降低行動門檻,找同行夥伴,時常提醒初衷達到。
我很喜歡一個故事,一位年輕人找大師問怎麼成功,大師帶他到海邊,把他的頭壓到海裡直到快暈過去,然後跟他說,記住剛剛渴望呼吸的感覺,把這感覺帶入你想做的事情,就會成功。所以我最近游泳的時候時常練習憋氣憋到極限,就是想把這種具像化的感受記住,這又可以帶回理論篇提到的感官多樣性。
記住一開始的公式,天賦是最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保持好奇心找到興趣,透過正確的學習方法獲得成就感,並且執著堅持下去。
成為通才
複雜世界需要複雜技能:
說來諷刺,需要複雜技能的原因我認為來自最少的假設。
當初經濟學的理論建立在一個重要的假設上"人是理性分配的動物",從而延伸出各種資源分配最佳化的理論,但近幾年結合心理學的觀察,重新定義這樣的假設,因為人是非理性的,行為經濟學應運而生成為顯學,也更貼近真實世界的運作。
因為假設少,所以可能性多,可能性多,就會有更多的複雜性,這可以帶回學習的特性,規則與變因,電腦目前擅長的就是規則多,假設多的技能領域,所以成為通才日漸重要的原因就在這。
第一性原理:
原為物理學領域的用語,現在被馬斯克發揚光大後,泛指事物的底層核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目標出發,多問為什麼,不要用類比的。
目標:我要把人類送上其他星球生存,為什麼現在成本很高,因為每次都要造一個火箭,為什麼火箭造價這麼高,為什麼每次都要造一個,別人做火箭都要10億元,我們用5億已經很厲害了,那為什麼要用5億,就因為別人都用10億嗎?
這就是演繹法與歸納法的差別,如同第一部曲說的,機器擅長歸納,而人類就必須要擅長演繹,因為歸納是從已發生的事實找規律,演繹是從目標與原理出發找答案。
優先學習開放性技能:
用查理蒙格的話說,就是思維模型,一般人只會有1~2種思維模型,與他的經歷有關,投資者用投資的角度看事情,廣告人用廣告的角度看事情。
比如說做業務學到的不只是讓客戶成交,而是說服他人,不論是上司還是另一半;
就像投資前要先評估財務報表,以及掌控風險,而學財務報表可以讓你知道自己所處的公司的核心營收來源,也就是老闆最在意的是什麼,並且成為升遷的籌碼,掌控風險可以讓你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有其潛在報酬與風險,不是只看報酬就行動,而是要考量到風險;
當你從數學或是辯論學到邏輯思考,就可以運用在寫程式上。
所以一個好業務可以轉職成為專案經理或是需要頻繁溝通的高層,一個行為經濟學家可以當營運長,更好的去設計公司營運的制度,因為他會知道制度產生動機,動機催生行為。
開放性技能是可以跨領域應用的,偏向軟技能,這是機器無法做到的,機器無法了解因果關係,無法了解背後的意義,所以無法延伸。
小結:
學習的完整架構到這邊大概告一段落,不要忘了天才的公式,找到自己的熱忱與伯樂,並在日益進步的世界中找到趨勢,成為通才,避免被機器取代。
噢對了,最後,如果真的不知道自己的熱忱在哪個領域,就去找最賺錢的,最稀缺的工作,足夠的錢會幫助你開拓新的可能,記得考量風險就是了。
下一個主題還在思考,想整理目前的思維模型,或是討論意志力與習慣。
總之,下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