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國學第13講:「法家」思想3/3:我是如何應用法家思想(法家法治派的實戰作用)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理解「法家」思想,對我們有什麼好處?能帶給我們什麼實質上的助益?法家的核心,在我的理解及體會之中,一言以蔽之,即「制度化」(奧義):什麼是制度(What)?為什麼要制度化(Why)?如何制度化(How,設計制度)?
  PS:本篇,所稱之法家,專指商鞅所提倡的「法治派」,內涵,多引用《商君書》的觀念,而非《韓非子》的應用。

什麼是制度(What)

  什麼是制度(What)?制度是對於抽象規律的一種描寫。
  制度,是一種「規律」。當人類觀察著天地運行的方式時,對於四季更迭、日昇月落、潮起潮落、(先)電閃(才)雷鳴…等諸多自然現象,人類除了感嘆大自然造物之神奇,同時,也嘗試理解及掌握這種生生不息,且充滿秩序性的循環往復。於是,人類學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知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從自然的秩序(規律),到人類社會的秩序(規律),是人類向大自然取經,所得到的智慧。
  制度,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集合」。人類的五感,看得見春雷、聽得到乍響,雖然人類無法指出「春天」的具體形象(它不是我們一般口語意義上的一種東西),但人類仍然能夠理解、相信「春天」的存在,即使它看不見、摸不著。規律,也是如此,也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集合」,當人類隨著四季的變換而農忙,雖然人類無法指出讓我們生活可以仰賴的「循環往復」的具體形象(這也不是我們一般口語意義上的一種東西),但我們仍然能夠理解、相信「規律」的存在,即使它看不見、摸不著。
  制度,是對於看不見、摸不著的「規律」(抽象集合),藉由文字的形式所做的一種「描寫」;透過文字,以文字作為「載體」,好讓我們人類可以間接地「看見」「規律」。
  關於制度,這種極其抽象的規律,人類對於它的「描寫」?有時,會寫出來(選擇,Yes);有時,不會寫出來(選擇,No);有時寫得出來(能力,Can);有時寫不出來(能力,Can’t)。
  關於制度,這種極其抽象的規律,一般來說,它的出現,有以下三種方式(排列組合):當它存在,且人們願意遵循,但人們沒有將它訴諸文字的形式時(出於No或Can’t),它便是我們口語意義的「潛規則」;當它存在,且人們的遵循已行之有年,而人們也有能力將其描寫出來時,它便成為一種「經Check後的制度」(出於Yes及Can);當它就算存在(也可能,其實並沒有),但多數人們普遍不理解,而有人將其描寫出來並推行時,它便成為一種「實驗性質的制度」(出於Yes及Can及Try)。

為什麼要制度化(Why)

  為什麼要制度化(Why)?以「法治」取代「人治」。
  人心易變,人性難測。「人治」者,只強一時,不強長遠,遇明君則強,遇常君則弱,遇昏君則亡。如此邦國,起伏震盪不定,無法長期聚集國力而穩定強大。(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第16集,商鞅向秦孝公闡述強國之道)
  「法治」者,便重在藉此根除「人治」的弊端,以制度防昏君(除弊),以制度育明君(興利)。這裡,介紹「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第19集,商鞅與秦孝公,因「部族私鬥案」所生的三段激烈爭辯,由你親自感受「法治」,或許更能體會得到「制度化」的意義:
  Part1(秦孝公不欲依法審判,因一次性斬首700餘人,秦國從無先例):
  秦孝公:「不能變了?」商鞅:『法立如山!』
  秦孝公:「不能緩?」商鞅:『法貴時效!』
  秦孝公:「不能減?」商鞅:『減刑潰法!』
  秦孝公:「不能特赦?」商鞅:『法外無恩!』
  …秦孝公:「法不愛民,無以立足,你想一想是不是這個理!」商鞅:『不是這個理!不是!』秦孝公:「你給我好好地想一想!」…商鞅:『再問君上,法不愛民,從何說起?』秦孝公:「刑殺峻急,傷民之心,這能是愛民嗎!」商鞅:『立法立制,就是要以防範人之惡性為出發點。秦國私鬥,每年動輒死亡數千人;秦簡公六年,舉國四十餘縣,私鬥死人兩萬餘。治國之難,不在治善,而在治奸。唯有懲惡,才能揚善。所以,要想根除私鬥,懲治兇犯,絕不能手軟!』秦孝公:「…其中有奸人惡人,可也有數不清的善良之輩,如今不分良莠,只要捲入私鬥,便要斬首,這能說是愛民嗎!」商鞅:『法制愛民,不在其心,而在其行。重行不重心,行法才能公平;行法公平,才是真正的愛民!』
  Part2(秦孝公擔心此案所引發的後座力,擔心秦國經不起這樣的動盪):
  …秦孝公:「可你還不明白嗎,秦國這破罐子,他禁不起呀!」(商鞅搖頭嘆息)秦孝公:「那你的意思是經得起了?好!那你說如何經得起!」商鞅:『君上憂國過甚,當事者迷。』秦孝公:「你倒不迷!」商鞅:『不迷!臣踏遍秦國,訪遍秦人,知秦國情、民心,秦人明事理,秦人擔得來輕重!對於那些真正能強大邦國,富庶民眾的法度國策,他們有很強的辨識能力!國治:斷家王,斷官強,斷君亡。若民眾都能判斷是非,國家必強;若是非只能由君王一人決斷,則其國必衰。』
  Part3(秦孝公終於真正理解什麼是法治、變法與變法的代價):
  秦孝公:「左庶長,你我爭辯了三天三夜,我反覆考慮。你說得對呀,若不深徹變法,秦國就沒有出路,可是,圖大則緩啊。要不這樣,先放一批人,秦國自穆公以來,素有國君特赦之例,我下書放人,無關執法大臣、也不會對變法造成衝擊。這樣一來,事情也就有了一個妥善的了結,對方方面面也都說得過去。」商鞅:『君上說的方方面面,是指在朝大臣,在國老族。』秦孝公:「對,他們有根基,得慢慢梳理。」商鞅:『君上,小政在朝不在民,大政在民不在朝。』秦孝公:「何意?」商鞅:『大道之行,根在民心!世族非議,不足道哉!』秦孝公:「世族非議,不足道哉!你的意思是說,贏渠梁應付得了那幫老世族。」商鞅:『當然!無此成算,臣無以變法。』秦孝公:「贏渠梁若是扛不住,那你就要走人了!」商鞅:『秦國扛得住,秦人扛得住,君上,更扛得住。』…商鞅:『法貴正義,法貴公平。有功於前,不為損刑:有善於前,不為潰法。唯此!法治可立!君上,哪怕是特赦一人,于法,也是千里大堤潰於蟻穴。那時,臣縱然有心變法,也已是面目全非。』秦孝公:「左庶長說的對啊!贏渠梁,謹受教也。」(秦孝公向商鞅執禮鞠躬)

如何制度化(How,設計制度)?

  如何制度化(How,設計制度)?因地制宜,與時俱進。
  所謂「因地制宜,與時俱進」,說的是對於所處的「時間與空間內的資訊,有全面性的理解及掌握」,如此,才設計得出所謂的「好」制度(量身打造的意思)。
  因為「制度」,其實是一種「規律」,若能理解「規律」,便能掌握住規律的「軌跡」;從而,也就能透過「軌跡」研判出「制度」的優劣。制度設計得聰不聰明,會決定團體、公司,乃至國家的整體「走向」,因為「軌跡」是可以被提前預判的。
  舉例,負面教材-健保制度:病人生病去看醫生的終局目的是什麼?把病治好,若能一次治好,能不拖,最好別拖,病痛的不適,非常惱人。但健保點數的計算方式,卻是「以次數計算」,基於人類趨吉避凶、趨利避害的天性,無論是為了讓醫院的生意好一些,或是為了讓醫院能夠活得下來,所以:為了健保點數!病人延長病痛不適的時間、醫生多半無奈或不安、實際沒有必要的藥物或檢查一堆、醫療資源浪費、健保年年都在虧損。一切都是為了健保點數!因為健保點數的「計算方式」,形成足夠的誘因,驅使著醫生&醫院,做出如今普遍的醫療方式。是醫生&醫院真有這麼惡質嗎?是制度的設計,太蠢!
  舉例,正面教材-MLB的投手制度:職業球星的終局目的是什麼?功成名就、享受舞台…等等,Whatever!先發投手、中繼投手、後援投手、用球數限制…等,除了戰術設計的考量以外,實則,因棒球的投球動作,違反人體工學原理,縱經專業訓練,仍極易受傷,所以,投手,被合理的保護,投手是職業球團的珍貴「資產」,而非「耗材」(付薪水,球團的負債)。除了MLB是全球最成熟,商業化最成功的棒球舞台以外,更因為像是投手制度的設計,且包含周邊配套措施,EX大環境、球團、教練、球員彼此之間…等,都是以「資產」的理解與態度,在對待球員。當它被設計得足夠完善,相當於是一種「築巢」作用For「引鳳」,當然,也就容易吸納源源不絕的各路好手,投身進MLB築夢。正所謂鳳凰無寶不落,如何吸引人才(引鳳)?制度(築巢)的優劣,舉足輕重。
  對於制度的理解:曾經,我認為,制度就像是藉由無數的小齒輪所組成的一部機器;後來,我體會到:體制如河,形塑地貌;民意似水,瀰漫人間。如何設計制度?道理,便如同治水,讓自己登高望遠、俯覽地貌,是必不可少的事前準備功夫。制度設計得好不好?通常,是由觀察得夠不夠來決定。
  PS:商君書的內容,有不少「當時」秦國的「風土民情」刻劃,乍看之下,會納悶這些瑣碎的內容有什麼用?是在拍紀錄片還是寫遊記?這跟法家思想、法治派的內涵,究竟有什麼關係?我的個人解讀則是(假設,我是商鞅):你不懂?沒關係,我帶著你去「觀察」。現在,你,看見了嗎?能否理解我是如何設計出這部秦法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公司治理、領導、管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Thumbnail
經由追溯「法」的來源是「意」,而發現當最好的「意」被實現後,感受到具體為社會帶來的福祉時,而被眾人所效法時,此時法律與法規就會出現。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老子哲學理念對體育選手的影響,以及對臺灣網球管理者及統治者的啟發。文章提到運動員的爭鬥、選拔經驗、管理者的德行等問題,以及老子理念在現今社會中的應用。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Thumbnail
前文〈政治〉節錄了 ❙孫文❙ 的「『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 這顯然是不對的,...
Thumbnail
政治哲學問的問題不是說明最初社會關係如何起源,而是試圖說明何謂政治權力的基礎。當我們攤開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文藝復興的馬基維利、近代的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等西洋政治思想史,其理論想像、假設了政治社群發展的過程。但如同找尋文化如何起源,推論政治社群發展過程的理論也必定是片面、邏
政治的核心是制衡(check and balance) 麥迪遜叔叔(James Madison)在聯邦論中說過: 「人類的野心只能靠野心制衡」 一個好的政治制度不是燒香拜佛期望聖人降臨 而是本身就存在互相約束的機制 台灣「類」總統制的最大bug是「權責不相稱」 總統有權無責,可以決定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古往今來,人們對於如何懲治犯罪者提出了不同見解,由比衍生出不同的刑罰制度。由單純的毀滅肉體去到囚禁靈魂。人類文明走過了上千年,才形成如今我們所見的刑罰制度。由野蠻變得文明,有單純的懲罰罪犯變成對其乎以改造。但難道這就是刑罰制度演化的終結嗎?顯然不是,這裏就是好幾個我對當今刑罰制度改革的建議,來使我們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Thumbnail
經由追溯「法」的來源是「意」,而發現當最好的「意」被實現後,感受到具體為社會帶來的福祉時,而被眾人所效法時,此時法律與法規就會出現。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老子哲學理念對體育選手的影響,以及對臺灣網球管理者及統治者的啟發。文章提到運動員的爭鬥、選拔經驗、管理者的德行等問題,以及老子理念在現今社會中的應用。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Thumbnail
前文〈政治〉節錄了 ❙孫文❙ 的「『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 這顯然是不對的,...
Thumbnail
政治哲學問的問題不是說明最初社會關係如何起源,而是試圖說明何謂政治權力的基礎。當我們攤開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文藝復興的馬基維利、近代的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等西洋政治思想史,其理論想像、假設了政治社群發展的過程。但如同找尋文化如何起源,推論政治社群發展過程的理論也必定是片面、邏
政治的核心是制衡(check and balance) 麥迪遜叔叔(James Madison)在聯邦論中說過: 「人類的野心只能靠野心制衡」 一個好的政治制度不是燒香拜佛期望聖人降臨 而是本身就存在互相約束的機制 台灣「類」總統制的最大bug是「權責不相稱」 總統有權無責,可以決定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古往今來,人們對於如何懲治犯罪者提出了不同見解,由比衍生出不同的刑罰制度。由單純的毀滅肉體去到囚禁靈魂。人類文明走過了上千年,才形成如今我們所見的刑罰制度。由野蠻變得文明,有單純的懲罰罪犯變成對其乎以改造。但難道這就是刑罰制度演化的終結嗎?顯然不是,這裏就是好幾個我對當今刑罰制度改革的建議,來使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