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1|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講書反思與記錄:當體驗改變,對書的理解也會改變】

今天再次領讀《好好學習》, 這本書主要在講述,知識爆炸時代的學習方法論,是一本聽完能獲得如何提升認知效率與學習效率的書。
分享完,我有一種奇異感,與平常分享完的感受完全不同,讓我忍不住梳理發生什麼事。
在2月份領讀時,我對於查理·蒙格的思考方法並不是很清楚,也沒有敏銳地去查閱。 所以,我對於為什麼要掌握臨界知識的理解是:知識爆炸時代,知識過多了,比的已經不是知識的數量、獲得的速度,而是誰能夠先找到事物的本質(臨界知識)。
到8月份,共讀會邀請成甲老師來說《窮查理寶典》,透過書寫SS卡筆記,才把《好好學習》與查理·蒙格串了起來。
而《好好學習》是成甲老師基於查理·蒙格的思考模式:多元思維模型研究所提出的概念。
成甲老師拜訪蒙格時,曾問蒙格為什麼這麼厲害,蒙格則回覆,我就只做兩件事,判斷一件是有效或無效。這讓成甲老師理解到,知識與知識間是不一樣,有些知識權重更高,是事物底層規律,所以,提出「臨界知識」的概念。
可以說,《好好學習》是在講述:如何找到更加底層的思維模型,以及如何運用,比如,藉由反思,將事件背後的普遍原理給抓出來,並透過修正原先假設,去改變我們的認知與行為,也能夠做出更好的做決策。
換言之,這本書是想說:知識與知識間是不一樣的,有些更能有效預測事物發展,掌握臨界知識(手段/方法),可以做出更好的決策,過想要的人生(目的)。
結果我今天是講…如何找到臨界知識,找到臨界知識可以舉一反三,避免陷入了“低水平勤奮” 等等的,有一種沒有點到痛點的感覺。
正所謂知人論事,知道作者的時代背景、面臨問題、知識來源、才能夠更好的領讀,之後領讀某本書,要多去了解作者。
《好好學習》/ 台譯《精準學習》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