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1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鼓角揭天嘉氣冷

《獻錢尚父》 五代 · 貫休
  • 貴逼人來不自由,龍驤鳳翥勢難收。
  •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劒霜寒十四州。
  • 鼓角揭天嘉氣冷,風濤動地海山秋。
  • 東南永作金天柱,豈羨當時萬戶侯。
據地為王,東南自保!在歷史的長流反覆出現,但同歸而殊途,時也,地也,運也!命也!

音字的變異!有各種途徑,是音變字變,還是字變音變? 同字音衍,還是同義字音近?
起因於一則貼文:
[試論台語「gia5-bi2(米)」的「gia5」是「何」字] (華語文)
「何」,《廣韻》胡歌切(平聲‧歌韻‧匣母),文讀音 ho5。
《說文》:“何,儋也。从人,可聲。胡歌切”
《說文解字今釋》:
「〔譯文〕何,擔荷。从人,可聲。
「〔注釋〕①儋:徐鉉注:“儋何(ㄏㄜˋ),即負何也。借為誰何之何(ㄏㄜˊ)。今俗別作擔荷(ㄏㄜˋ)。” ②誰何之何今讀ㄏㄜˊ。擔何之何今讀ㄏㄜˋ。
「〔參證〕甲骨文作......(見附圖),金文作……。李孝定《甲骨文集釋》:“象人負戈形。”」
甲骨文的「何」是 “象人荷戈之形”(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見附圖),就是把戈(古代武器)放在肩上扛的形象。這種用肩膀承擔物體的動作台語說 ɡia5 ,或說 kia5(同安)、ka5(泉州)(見《臺日典》)。如 ɡia5-tshinɡ3(銃)、ɡia5-bi2(米)、ɡia5-ke5(枷)、ɡia5-ti5-thau5(鋤頭)。
在音韻上,「何」字在上古音為 ɤa(歌部、匣母。王力),中古音為《廣韻》胡歌切,歌韻、匣母,擬音 ɤɑ(王力)。匣母字在現代台語白讀時有讀 k- 的例,如:寒,胡安切,kuann5;行,戶庚切,kiann5;猴,戶鉤切,kau5 等等,故「何」字可讀 k- 聲母。
「何」的音當有經過下面的演變:
「何」:中古音 ɤɑ kɑ ka5(泉州) kia5(導入介音 i。同安) ɡia5(聲母濁化。通行腔)。[ɤ] 和 [k] 都是舌根音,有轉換的條件。而同樣歌韻的「鵝」讀 gia5 可做為「何」讀 -ia 韻母的佐證。
「何」字可讀 gia5,又有用肩膀承擔物體的意義,「何」是台語「gia5-bi2(米)」等的「gia5」的詞源或本字。
這個肩負意義的 ɡia5,《臺日典》、《敎台典》等用 “夯” 字書寫。
《王力古漢語字典》:“[夯]1. ㄏㄤ。《字彙》呼講切。後起字。①用力扛。宋•朱熹《答呂子約書》:‘又被杜撰扛夯作壞了。’……”
《現代漢語詞典》:“[扛]ㄎㄤˊ。動詞。①用肩膀承擔物體:~槍∣~着鋤頭。……”
「用肩膀承擔物體」正是台語的 ɡia5。用 “夯” 字書寫肩負意義的 ɡia5 是使用訓讀字。
「何」的甲骨文 :
以為這是金文,金文【何】從人從戈!甲骨文是這樣子的:
不管如何,都是肩上扛著長物品!
《說文解字注》:(何)儋也。何俗作荷。猶佗之俗作駝。儋之俗作擔也。商頌:百祿是何、何天之休、何天之龍。」。傳曰:「何、任也。」。箋云:「謂擔負。」。周易:「何天之衢。」。虞翻曰:「何、當也。」何校滅耳。王肅云:「何、荷擔也。」又詩:「何戈與祋、何蓑何笠。」傳皆云:「揭也。」揭者、舉也。手舉之。蓑笠身舉之。皆義之引伸也。
【何】,只占gia5義的其中之一!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