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過學校存在的隱性功能是什麼嗎?
你知道老師與學生在教育上的關聯又是什麼嗎?
今天,我要來整理與談談這禮拜島島阿學讀書會討論的內容。
我們閱讀的書籍是由奧地利克羅埃西亞裔的哲學家伊利奇所著作的《非學校化社會》
本文章將探討《非學校化社會》第二章-學校現象學
大綱
一、筆記重點
1.學校現代系統(Modern school system)所執行的各種「
隱性功能(latent functions)」,包含監護、選拔、教化、促進學習學校界定為與教師有關,要求特定年齡階層的人接受全日制地學習必修課程(obligatory curriculum)的過程
2.年齡-兒童
- 兒童從屬於學校
- 兒童在學校中學習
- 兒童只能在學校中受教育
童年時代的成長,乃意味著被束縛於自我意識與角色之間的折磨人性的衝突過程之中
- 制度性常識→兒童需要學校,兒童在學校中學習,但制度性常識本身乃是學校的產物
3.教師與學生
- 學校是基於學是教之結果所建立起來的制度
- 學生大部分的學習都是自己進行的,即使老師經常在場時也是如此
- 每個人都是在學校之外學習如何生存的
- 窮人家長之所以想讓自己的孩子上學,所關心的與其說是孩子們將可學到的東西,不如說是通過學習將可獲得的文憑以及自己賺的錢
- 學校只替教師創造工作,而不管其學生從他們那裏學到什麼
4.全日制就學
- 受自身性質的制約,學校往往對其成員提出時間與精力上的全面要求,其結果使教師成了監護人、道德家與診治者
(1)監護人的教師(teacher-as-custodian):是司儀的角色,引領學生走過冗長且迷宮般的儀式(只對學生進行基本常規的訓練,而非激發學生進行任何具有重要意義的學習)
(2)道德家的教師(teacher-as-moralist):告訴學生在學校乃至社會中,那些是正確的,那些是錯誤的(以家長姿態出現在學生面前)
(3)診治者的教師(teacher-as-therapist):有資格處及其學生個人生活,以便幫助學生成長為人
- 義務就學之規定,使得學校的教室就像一個不可思議的子宮,一到每天放學時間與學年結束之時,變將學生們排洩而出,直到最終將他們進入社會。
- 假如沒有學校,則既不會出現大眾化的、長年累積的學生時代,也不會產生使人窒息的課堂氣氛
- 要弄懂為何要非學校化社會,我們必須要把視線集中在「隱性課程」
(1)學校教育各種典禮或儀式本身即構成了此種的隱性課程
(2)學校這類的隱性課程必然會使社會對其部分成員不僅存有不公,而且還有偏見
二、討論的內容
✨關於童年成長
這本書中提及了一件事情,「童年時代的成長,乃意味著被束縛於自我意識與角色之間的折磨人性的衝突過程之中。」
我發現這件事情好像說明了一個目前的狀況~
假設以成年(18歲)為一個界線,我看到的現今台灣的狀況是,我們現在不管是有無成年,我們好像都在角色之間的拉扯
像是之前我在高中生論壇看到的一個問題,有人在問說到底第二外語該學習日語或韓語(因為家人說日商比較有出路,可是學習韓語沒什麼用)
從這件事情,其實就是家長與學生之間角色的拉扯。對於學生而言學習自己想要的語言,可是對於家長而言,卻用自己主觀的意見來建議自己的孩字,覺得學習語言要和未來工作劃上等號,但真的是如此嗎?
這幾天,一個新聞事件也可以用角色的例子來說明
清大設立家長專區,網路上很多人在爭吵,這該存在嗎?
但其實不只清大,台灣所有的大學都有設立
那就變成兩派的留言
對於某些家長與學生覺得大學生就是成年人,應要讓他自己完全負責
但是另一方面,某一部分的家長卻說學費是他們在付的,難道我不用管嗎?
而此時就會形成學生與家長角色的對立衝突
老實說,上述兩派的留言都沒對錯,只是立場的不同,但是看待一件事情,我們要從事情的初衷「大學生的角色是什麼?他該如何在社會上生存?」這些核心議題開始去層層思考,而非先被自己或是他人既定的印象給綁架住
接著,我們開始造句練習,你覺得幾歲可以...
13歲以前可以自己規劃與選擇,但我認為還在學習社會化的階段,需要旁人提供引導
14歲有教育選擇權,可以依自己適合的學習方式選擇學校型態,只要有計畫與想法
我們希望申請自學的步驟能放在公民課本裡
我們希望實驗學校學費比照公立學校
14歲開始選擇自己想要的事物,且不受他人干涉
15歲可以選擇自己的工作權,但前提是不要有危險性
16歲開放實習,畢竟很多能力都是實習或是體驗的過程中學習的技能,而非到了大學才能實習,畢竟體驗式的學習成效會比在教室的理論還要來的有效(不然怎麼會有很多公司會說,很多技能進公司之後要重新學習呢,畢竟大學在教授眼中的定位是學術場所麻)
✨你覺得學校現代系統的各種「隱性功能」,除了監護、選拔、教化、促進學習外,還有什麼隱性功能呢?
我覺得服從與懲罰也算是學校的隱性功能
學校是讓我們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地方,為何要付從許多不合宜的規定,並且懲罰呢
舉個例子:大家在學校肯定被罰抄課文、罰寫題目N變吧
可是,我們此時要去思考,這些規定對你往後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呢?
肯定是沒有的吧~
其實台灣目前的教育很像把學生變成「資本的奴隸」
每天一大早到學校,考試又上課,上課又考試,回到家在繼續讀書補習,日復一日,為了就是國中三年的會考、高中三年的學測,然後讀大學….
你是否有想過來到這世上的意義與目的是什麼?
就像書中講到的「義務就學之規定,使得學校的教室就像一個不可思議的子宮,一到每天放學時間與學年結束之時,變將學生們排洩而出,直到最終將他們進入社會。」
我很喜歡這句話~這很符合目前台灣的社會現況!
就很像關在籠子裡面的動物一樣,除了某些時間放他出來之外,其他時間他都關在裡面,然後不管他們心情如何....
另一點,在書中也有提及「學校只替教師創造工作,而不管其學生從他們那裏學到什麼」
這個教育體制到底帶給老師與學生是成績升學還是一個人的學習與成長呢?
三、思考議題
1.你覺得在這個社會中,幾歲可以有完全自主決定的能力?(例如:辦信用卡、在哪學習的權力)
2.你覺得理想的教育是什麼?
3.教育最終的核心目標又是什麼呢?
補充的資料
1.逃避自由:透視現代人最深的孤獨與恐懼
2.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
3.What does a modern school look like?
4.「逃避自由」_ 『如果沒有愛,一切都只是廉價的酒店遊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