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干涉」和「給予支持」的判別

朋友分享了一個困境,我想幫忙她而給予當我遇到相同狀況我自己可能會做的一些事情,但朋友卻很難收下,讓我同時也感染著朋友的無力感,很想逃離這種感覺。
我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些困難,他給了我一些建議,但那些建議讓我感到不舒服,好像我是個沒有能力的人。
在人際互動裡,是在「干涉別人的事情」或是「給予支持(幫助)」本身就是很主觀的判斷,我曾經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最後我們不再是朋友,是因為他想要介入某些我的事情,例如我們一起去逛街,她要我要跟攤位小姐說謝謝,我擔任一個工作覺得身心疲乏,而她覺得我不該就這樣示弱放棄,即使在我默默地和她保持距離後,她仍然試圖跟我身邊的人講我的事情希望我改變,曾經給予我善意的朋友,但相處後來卻讓我覺得相處疲憊,我選擇離開了這段關係。
「干涉」和「給予支持」的劃分在哪裡呢?這些好像透露出了界線,而我覺得「最好的給予,是有詢問過的給予」,當有開口尋求協助再給予幫助,這是兩個人都同意的互動。但很多時候的給予是自以為「為你好」、自以為是幫助的給予,這樣的給予帶了點強迫、掌控和權力,某些部分也顯示出了上對下,視對方為無能無力的給予。
過了好久之後,現在想想或許那個朋友當時有她的善意,但當這份善意過於強烈,卻讓我無法承受。我覺得在「干涉」與「給予支持」之間的劃分,在於能不能「尊重」對方。尊重對方現在的狀態,不是窮追猛打,給予支持同時尊重對方,其實也在讓彼此的相處有界限。反之,給予的同時要對方服從、聽話、照自己的想法做,就形成了干涉、控制、掌控,而沒有尊重,界線模糊黏膩不清,使得人們無法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為自己做決定。
每個人都是他人人生裡的過客』,親子關係、伴侶關係、朋友關係皆是如此,關係的療癒無法一個人自己產生,但沒有了自己療癒更難形成,孩子離開父母親、在朋友關係裡離開、有些人選擇在關係裡離婚或分手,或許都是在成為自己,成為自己的路上,有時候得選擇保持距離或捨棄,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她對你那麼好,你怎麼可以這樣」、「我對妳付出那麼多,你怎麼可以離開我」,這是在分手時常聽到的語言,在面臨關係失落時,人們總會脫口而出,某些時候當聽到這樣的語言,學習開始不再責怪自己或對方,而去思考,什麼樣的好是我所想要對待,什麼的付出是我想收下的付出,愛從來都是在雙方有共識下才會形成,只有單方的愛那就是傷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