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吳照麟,67歲的法定老人,也是大家"科技養生"路上的好友。
最近,老陳接待一對約70/40歲同住社區弱勢家庭的母/女,讓她們體驗平衡整復的公益服務;當調理結束時,因為是老鄰居,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媽媽突然當著老陳與女兒的面,提到一個讓她擔心卻又不好提出來的事情:她一直為女兒+女婿喜歡南來北上的共騎腳踏車的長途旅行,感覺很恐怖+很憂慮=可能發生不幸的事情。
女兒當時,瞬間感覺錯愕+失望=媽媽沒有事先私下提醒+居然在外人面前提出,讓女兒感覺羞愧+不舒服;老陳倒是有些輔導的經驗,眼看形勢不對,就立即發言說:媽媽妳的擔心也是對的,說明妳愛護兒女"安全+健康"的心意;相信妳的需要是希望孩子們了解妳的苦衷,提升安全注意力,是嗎?
另外,若媽媽妳換位思考一下,相信孩子們也是希望他們小家庭的嗜好活動,也可以解除媽媽的擔心;所以,他們也一定會事先做好行程+安全的規劃,然後,跟媽媽分享:整個車隊是如何有"保母+醫療"車隨行,萬一人累了,病了或車壞了,⋯都有全然安全的安排喔!
最後,母女雙方取得相互的理解支持,快樂的牽手離開老陳的工作室,回家了。
結語:
家人"關係"重於其他一切,例如:出外活動的安排,居家整潔的作法,飲食內容/作法⋯甚至,牙膏的擠法,都有因為差異而引起的衝突;雙方如何善用心情梳理的1+2+3=6步驟(https://vocus.cc/article/615eee87fd897800012290b8),雖然可能每次的差異處境不同,卻可以採用部分或全部的六步驟,實現讓重要雙方的關係,在情緒事件發生後,比先前的更好;而這樣的衝突,就轉化提升成為"建設性的衝突"喔!
尤其,本次老陳一會以媽媽的角度,運用六步驟,透過先欣賞讚美媽媽為第一步,然後,陸續運用第二步:代媽媽說出其內心感受/感覺,第三步:代媽媽說出其內在需要;讓媽媽的心情得到同理+梳理;另會以第五步,以媽媽站在女兒的角度,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讓女兒有機會好好陳明長途腳踏車之旅的安全準備工作;如此,成就一件二代之間的美好互動,化解了尷尬+詫異+失望,提升為彼此關係的理解+支持+感動喔!
注:"感謝您的閱覽,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請幫我點紅愛心+回應(尤其,你有健康需要恢復時),讓這篇文章,能幫助到更多朋友,同時,也歡迎追蹤我,一起走上"科技養生"之路喔!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