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聊聊溝通,為什麼有些人沒辦法自在的對話呢?

偶然參加完一個聚會,我又再一次意識到自己是內向高敏者,還是會像過往一樣想要遠離太多人群的地方,不過這次不同的是,我試著為自己找到比較自在的方式。也讓我回憶起這些年來的學習與體悟,這篇想要淺談為什麼人難以社交,以及我這一路的方法。

一、人格面具

從《安靜就是力量》啟蒙了我對性格的興趣,為什麼我沒辦法融入圈圈裡呢,在這幾年的觀察與研究,也慢慢的釐清。
從小到大,最討厭的一句話就是「別人做的到,為什麼你做不到」,這大概也是很多人會有社交焦慮的原因。
有些人透過模仿別人的樣子來融入社交圈,但這個模仿卻不是原本自己的樣子。
有些人透過模仿別人的樣子來融入社交圈,但這個模仿卻不是原本自己的樣子。久而久之,面具戴久了,自己也不是自己了,我們越在乎別人的評價,就越容易迷失在社群裡。不願意也害怕直面真實的自己。

二、拆掉面具開始自由書寫

大學時期,淑媚老師推薦了我們自由書寫,那時候我就愛上了自由書寫的自由,也是我創作的原始能量,包含現在限動也是我自由書寫的板板。
也是從自由書寫裡找到我自己真實的聲音與想法,能夠在創作裡如此自由,也是歸功於我喜歡寫給自己,所以,其實大家看到我的文章,文章的TA第一個絕對是我自己。
我大概還是一個很傳統的人吧,我還是那個2009年,臉書剛開始時,哪個喜歡發發廢文的人。
比起寫文案和向外的對話,我很喜歡記錄日常的體悟,我從來不缺乏靈感,因為這已然成為習慣了。
對我來說,文字裝載著我的思想與情感,那些曾經梗在喉嚨的話,也慢慢稀釋成可以被理解的概念與信念。
對話也不會在因為眼前人的喜歡與否而停止感到惋惜,我始終是我。

三、社交風格

直到今天,我認真意識到內向者絕對可以好好自在的溝通與對話,外向者亦然。
性格並非能力,但影響著我們理解世界與內在重新組織,我們需要花時間認識自己,有耐心的向內對話,瞭解自己是怎樣的人,也需要花時間與他人建立對話,建立有意義的連結。
有些人可以與人建立深度的對話與連結,有些人可以在演講場合控場。不同的擅長就會有不同的限制,不同的性格,可能遭遇到不同的挑戰與心魔,過往的社交焦慮,我們會把自己保護起來,難以無法突破哪個尷尬與害羞。
當你在持續發展的路上,不同人就會有他自己的社交技巧和風格。我也會漸漸學會欣賞與接納不同人展現出來的樣貌。

四、建立安全感

回到那個尷尬與害羞,背後的情緒正是焦慮,之所以難以開口,我在《羞辱創傷》裡有很深刻的體悟。
羞辱太常見,常見到我們以為那是健康的文化,但那些創傷經驗都是一次次對內在的打擊。
之所以,自由書寫和自我探索的重要性在於,如果我們害怕向外遭遇到更多傷害,試著寫下自己的對話,給自己支持和接納也是很重要的。

最後想分享一些想法給大家。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與自己社交小圈圈,有大有小,有深有淺。
也因此會有不同的社交風格,我們不需要強求別人跟我們一樣,對話並非要求對方一定要懂自己,而是找到共同的頻率。
如果內在與外在世界都安在的話,對話與交流就會很自在。
自在也好,不自在也好,用真實的自己慢慢的練習吧。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追蹤我及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也歡迎來我的臉書IG我互動。感謝你的支持,願你永遠接納自己。昆陽 Peace 2022.11.26

推薦大家看看我過往的文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