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1/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三十而立 📑04 - 3個有效會議的關鍵成分,終止無效率注定失敗的團體溝通,讓每一次的會議都能促進團體利益

三十而立 📑04 - 3個有效會議的關鍵成分,終止無效率注定失敗的團體溝通,讓每一次的會議都能促進團體利益
三十而立 📑04 - 3個有效會議的關鍵成分,終止無效率注定失敗的團體溝通,讓每一次的會議都能促進團體利益
你好,我是王啟樺,目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擔任統計機器學習方向的博士後研究員。
你是否也會有很多覺得無效的會議需要參加呢?
我大概跟你一樣,人在江湖,很多寶貴的時間精力,被沒有意義的團體溝通給消耗。目標不明確的會議很多,過程亂七八糟的會議很多,與自己無關但卻要出席的會議很多。但很多事情又需要團隊合作才能推進,卻又無力改變,只好逆來順受。
改善這種無效率注定失敗的團體溝通,我們需要從根本去重新設計會議的本質。
這篇文章想系統地介紹給你,設計有效會議的三個關鍵基礎成分。這三個成分分別是:
  • 成分 #1 :目標 - 從「要不要做」「打算怎麼做」「具體怎麼做」三者擇一
  • 成分 #2 :過程 - 讓「溝通內容」符合「會議預期結果」
  • 成分 #3 :人員 - 是事情需要他,而且對他有好處,才邀他過來
如果你也是無效會議的受害者,想要從根本改善會議效率,歡迎閱讀以下內容,了解有效會議的三大基礎成分 :

成分 #1 :會議目標,從「要不要做」「打算怎麼做」「具體怎麼做」三者擇一

目標,是會議想要達到的「預期結果」。
設計會議時,從下面三個選項中,決定一個當作預期成果
  • 要不要做:決定某件事要做不要做
  • 打算怎麼做:更深度的討論事情
  • 具體怎麼做:一個具體的行動計畫
決定會議的預期成果很重要,我曾因為忽視這個點而吃了很多虧。
如果不正式決定某件事要不要做,那常常會變成自己努力感動自己。如果沒有一個具體的行動計畫,那事情常常就虎頭蛇尾,沒有下文。如果沒有表明要更深度討論事情,那會議會淪為應付,便宜行事。
而每次會議結束,在會議紀錄裡面記錄成果。

成分 #2 :會議過程,要讓「溝通內容」符合「會議預期結果」

過程,是會議進行時的「主要溝通內容」。
會議的本質是團體溝通,但如果沒有刻意設計,「溝通的內容」很容易就與「會議的目的」脫軌。
  • 如果是討論「要不要做」,那就要說明做這件事的預期收益,以及需要花費的資源
  • 如果是討論「打算怎麼做」,那要收集做這件事至少兩種可能的方式,然後討論大步驟
  • 如果是討論「具體怎麼做」,那要提供足夠細節,且要在下次會議前可以合理完成的具體三步驟
負責任的會議,要先根據會議預期目的,對溝通內容打草稿,那才能確保有效進行,真的做出實質改變。

成分 #3 :會議人員,是事情需要他,而且對他有好處,才邀他過來

人員,是因為達成會議預期目標的過程,需要做的事情需要他,而且對他有好處,才邀請他加入,而非走形式的打卡check in。
不按事情決定會議,而是按人員決定會議,那勢必失敗。這點在我經驗很有共鳴。如果是研究任務而開的會議,那目的明確,所以討論的內容都在點上。但我每週一直有一個是因為人員而起的會議,而非因為事情而起的會議。那麼每次會議的主題會不聚焦,久而久之也感覺不到推進。
所以,開始檢視自己的會議,有哪些不是因為事情而是因為人而設置的。將其改善掉,改成更事情導向的會議,那整個行事曆就會產生新的活力。
你對哪個關鍵基礎成分最有興趣呢?如果想進一步讓我的內容幫助到你,你可以
謝謝你閱讀到這邊,我們下一封電子報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