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與感性---要在上班時控制情緒,保持頭腦清晰理性工作,很不容易。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圖轉載自品碩創新
唯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你才能在工作職場悠遊自如

我們在學校受教育時,不管數學物理或是化學課堂上,老師總是教導我們,一切要按照科學方法做事,要先假設再做實驗求證。從民國初年開始,許多像胡適這樣的有志之士,就呼籲中國人要學習西方的科學,要看數字跟實驗結果做判斷。
但是百年過去了。不但中國人還是習慣攀親帶故,跟著感覺走,在台灣,大家都還是比較重視奇摩基(日語: 感覺)。更好笑的是,現在,連中國人曾經稱許的西方頂尖學者,都發現其實西方人,根本就沒有我們以為的這麼理性。
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心理學家康納曼。康納曼的主要貢獻,在於發現人類做決策時的思考方式。從他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人們在做決策時是不理性的,我們不會依照機率跟邏輯做判斷,我們受偏見跟刻板印象影響很大。
所以不只是東方人,在科學進步的西方世界,也是一樣。
終究,人是感情的動物,我們就是沒辦法像電腦那麼冷酷。

人是感情的動物

本圖轉載自工商時報
我常常在文章裡提到"人搞定了,事情就搞定了"的觀念。但是事實上,我最想說的是: 大家可不可以像電腦一樣做事?長期在職場要擺平,想法不同的各種人,實在讓我覺得很累,又很浪費時間,相信很多朋友,也都有跟我一樣的挫折。
但是在協調各種不同意見時,我也不能從一開始,就堅持己見,這樣我也不無落入感情用事之嫌。只是在面對很多顯而易見的選擇時,不管是多數人都已經有共識,或者是條列式的清楚列出優缺點,還是會有人,不是提出讓人傻眼的疑問,就是既不質疑也不做決定,你幾乎都可以看到,在他們頭上搬演的小劇場。
我不是生來就理性的人。青少年時期愛好文學的我,滿腦子都是詩詞歌賦,跟浪漫的愛情故事。我是在職場被磨練很久以後,才發現按照邏輯做事比較有效率,也比較不會出錯,還可以節省許多的工作時間,才逐漸養成工作時切換理性模式,把我腦袋裡的浪漫想法,收在一邊的習慣。
但是就跟我在「切換」一篇裡所寫的一樣,對於一般人來說,要在下班之後把心情調整為居家模式,很不容易,要在上班時保持頭腦清晰,也很不容易。

理性感性兼具 需要恆久練習

就像康納曼的研究顯示,我們對於很多場景,會以過去類似的場景來做推移,因而形成我們眼下判斷的成見,或是刻板印象,忽略了時空不同,或者事件性質的不同。我們可能因為過去遭責罵的影像,或者失敗的經驗而遲疑不定。
我們也可能受到當下情緒的影響。比如最近父母吵著要離婚,比如兄弟因為犯罪入獄,或者愛人最近跟自己冷戰等等因素,導致我們做判斷時無法專注。只能說我們是人不是機器,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受到生理心理因素的左右
很多人誤以為,自己能夠很精準的,掌控自己的思想。有一個許多人都有的經驗,告訴我不是這樣: 我常常無意識的,會想起一個數十年不曾聯絡的人,我這一生,可能也都不會再跟這個人聯絡,但是我就是沒來由地,突然想起這個人。
我問過很多朋友,大家都有同樣的經驗。我因此對自己的腦袋,沒有絕對的把握,因此相信佛洛伊德所說,潛意識的作用。這是我一直耐著性子跟人溝通,最主要原因,雖然常常討論了半天,結果都是一樣,我還是不確定自己一定都對。

身而為人 很難不受情緒影響

本圖轉載自欣傳媒
身而為人很難不受情緒左右,但是我們還是要找尋平衡的方法,要不然,老是在工作上被理性感性交叉干擾,我們會經常陷入混亂,無所適從。根據我自己的經驗,關於理性感性的選擇,我給你的建議如下:
1. 培養理性能力: 你還是要不斷強化自己,依照數字依邏輯判斷的能力,要假設自己如果是電腦,會如何做判斷?如何做決定?培養理性思考的能力。
2. 保留彈性空間: 就像科學家小心求證一樣,就像法蘭克不確定自己都對一樣。你要在別人提出強力反證時,欣然接受,不要當一個固執己見的人。
3. 適時運用感性: 認知”人搞定了,事情就搞定了”,對我來說,是一段煎熬的轉變過程。很多事情,明明道理清楚邏輯清晰,但是掌握權力(主管or客戶)的人不能接受,你堅持了半天,只會換來挫折,常常要動之以情,才會有用。
有些影響很小的事,即使做錯了,也不會有什麼嚴重後果,你就無須凡事據理力爭,凡事強出頭。有時候在小事退讓,會換來在大事的成功。
有些人,就是死要面子。

理性與感性 必須交相替換

本圖轉載自這樣變型男
在討論完處理公事,應該有的理性態度之後,我們再來談談關於感性的部分。
在職場上,除了冷冰冰的公事以外,大家也都知道,人際關係很重要。雖然我們也都知道在職場上,不容易交到真心的朋友,但是基本的禮貌跟同事情誼,還是要維持。在跟別人和諧相處,甚至合力工作的背後,感性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同事急著回家,帶發燒的小孩去看醫生,但是手上的工作很急,不能離開。坐在一旁沒事可以幫忙的你,如果不願伸手幫忙,那還真是冷血無情,喪盡天良。
維修網路線的廠商拉線拉了一半,忽然接到手機,通知老爸昏倒急著趕去醫院,你卻堅持要他把線拉完,才能離開。這時,你可以看到旁邊同事的眼神,大概都恨不得拿起電話桌機,砸向你這個沒人性的傢伙。
有人看到總務小妹,在茶水間裡偷哭,問了才知道,她的阿嬤早上過世,這天全辦公室的人看到她,都紛紛慰問。你下午跟她擦身而過五次,卻連一句話都不肯說。下次如果她有機會倒水給你喝,不在水裡吐口水,就太對不起你了。
先學做人,再學做事。
我們離開家到了社會,自己就在芸芸職場上,扮演一個角色,身邊的人都在看你如何演出。一個冷血無情,對人毫不關心的人,會在職場工作順利,實在是匪夷所思。不管你有多麼不滿,多麼不如意,都要扮演出,你身而為人的基本特質。
有人說左腦管理性右腦管感性。要在理性感性之間切換,需要長久不斷的練習。不管你在需要理性時感傷滿懷,或者是在需要感性時冷血無情,都會讓你在職場上陷入錯亂,錯誤不斷。
透過不斷的練習,你才會漸漸熟悉,理性與感性的交互運用,在應對職場環境時,更加得心應手,才能夠優游自在的,穿梭在人腦與電腦間的職場叢林裡。
***進階管理專欄「管理成功心法
延伸閱讀:
1. 決策的理性與感性---遠見
2. 心理學家的觀察: 公司裡的四種人,最累的是這種---經理人

Frank .Tzeng
曾經擔任日商、德商及本土企業主管。縱橫職場跌跌撞撞三十年,有收穫,有成就,有失落,也有感傷。
希望自己的經驗,能夠對職場的朋友有所幫助,因而知道在工作上,應該避免的謬思,和值得努力的方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8會員
426內容數
走過職場三十年,法蘭克想在這裡跟你分享在職場上,如何讓丹田充沛、思慮清明的內功心法。世界一直在變,商業推陳出新。唯有具備清澈澄明的正確心態,才能波瀾不興、腳步穩健地發揮你的才能,存取成就步步高升,獲得富足和諧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職場法蘭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說在職場上,要培養能力發揮能力,說的,就是克服挫折的能力。
關於婚姻事業這樣的大事,你只能把師父算的,當作參考之一
機會不會以清楚的面貌呈現,機會要靠自己發覺,自己把握。小心!機會就在你的身邊。
我們說在職場上,要培養能力發揮能力,說的,就是克服挫折的能力。
關於婚姻事業這樣的大事,你只能把師父算的,當作參考之一
機會不會以清楚的面貌呈現,機會要靠自己發覺,自己把握。小心!機會就在你的身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理性從事實層面出發和思考,不代表沒有情感
Thumbnail
  德雷福斯對這樣先驗理由並不買帳,他認為我們應該要問:「什麼是理性?」,去思考是「理性是必須的」還是「理性應該要是必須的」。也就是說,在實踐活動中,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做那些判斷。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將經驗體驗為包含有概念內容。去說理性瀰漫於這些活動之中,是一種理性主義者為其添加上去的「哲學責任」。
Thumbnail
在探討人類認知的領域中,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開創性作品《快思慢想》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思維運作的複雜機制。卡尼曼這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巧妙地解析了支配我們決策過程的兩種基本思維模式:系統1和系統2。 系統1:直覺的大師 系統1是我們直覺思維的大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不用強求所有的敘事、表述、理論都要非常具體明確、有邏輯且時時刻刻保持理性
Thumbnail
Hi 我是 VK~ 這期我們來聊聊行為經濟學之父 Daniel Kahneman 為什麼認為人沒有想像中理性?太相信直覺,會帶來哪些思考上的陷阱?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 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兩週前,和前 LINE TAIWAN 總經理陶韻智 Sting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作者─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是一位心理學家,其研究卻在2002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凸顯了一個關鍵的事實─人類在決策過程中並非理性的,即便在看似理性的經濟行為中,決策大多數還是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等情緒所影響,導致不
Thumbnail
感性和理性思維是人類思考和決策的兩種方式。 瞭解這兩者的差異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行為。 文章討論了感性和理性思維在不同情境下的影響,以及賽局理論對這兩種思維的啟示。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理性從事實層面出發和思考,不代表沒有情感
Thumbnail
  德雷福斯對這樣先驗理由並不買帳,他認為我們應該要問:「什麼是理性?」,去思考是「理性是必須的」還是「理性應該要是必須的」。也就是說,在實踐活動中,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做那些判斷。我們並不總是需要去將經驗體驗為包含有概念內容。去說理性瀰漫於這些活動之中,是一種理性主義者為其添加上去的「哲學責任」。
Thumbnail
在探討人類認知的領域中,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開創性作品《快思慢想》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思維運作的複雜機制。卡尼曼這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巧妙地解析了支配我們決策過程的兩種基本思維模式:系統1和系統2。 系統1:直覺的大師 系統1是我們直覺思維的大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不用強求所有的敘事、表述、理論都要非常具體明確、有邏輯且時時刻刻保持理性
Thumbnail
Hi 我是 VK~ 這期我們來聊聊行為經濟學之父 Daniel Kahneman 為什麼認為人沒有想像中理性?太相信直覺,會帶來哪些思考上的陷阱?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 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兩週前,和前 LINE TAIWAN 總經理陶韻智 Sting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作者─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是一位心理學家,其研究卻在2002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凸顯了一個關鍵的事實─人類在決策過程中並非理性的,即便在看似理性的經濟行為中,決策大多數還是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等情緒所影響,導致不
Thumbnail
感性和理性思維是人類思考和決策的兩種方式。 瞭解這兩者的差異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行為。 文章討論了感性和理性思維在不同情境下的影響,以及賽局理論對這兩種思維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