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了學期末,導師們又會開始忙一份大作業,就是每一個學生的「輔導紀錄」。而且這學期開始,全部改用線上系統填寫輔導紀錄,原本都還會有一本厚厚的資料夾用來提醒導師們,現在桌上看不到那本資料夾,不互相提醒還真的會忘記要完成這份作業!
之前開校務會議的時候,輔導主任還叮嚀大家要詳實地寫,因爲曾有其他學校的老師沒有好好寫紀錄,而被處分的案例。我不知道這位老師是誇張到什麼地步,不過我之前有收過轉學生,那些轉學生的輔導紀錄都很空白,甚至一項紀錄都沒有!有時候我都會有種錯覺,是我紀錄地太誇張嗎?但是無論如何,對於輔導紀錄的撰寫,我也是有一番心得想分享。
每一位學生進入國中,輔導室都會請學生填寫兩張資料卡,一份資料詳細的放輔導室,一份就是放導師處,專門讓導師針對每一位學生該學期的表現給一些評語。如果是「很多事」的學生,通常逐條列下來就會很多事情,這種學生的輔導資料就不用太擔心,因為一定很豐富很精彩,說不定還會有好幾張,會讓老師寫到手酸。倒是那些非常乖的學生,反而不知道該寫什麼,只好趁學期結束前找機會跟學生談一下,也算是有一筆紀錄。
反正,無論如何,輔導室都會提醒導師,無論學生是否有事情發生,每一個學生一個學期至少一筆輔導紀錄。
我帶班的前兩屆,輔導紀錄我都是用手寫的。每一筆紀錄都沒有很多,因為要寫得詳細,就要寫很多字,這樣就要拿很多張資料卡。所以很多時候我都比較簡略地待過,主要是將事件前因後果交代清楚,至於事件中人物的對話,或是一些細節描述,我就直接跳過。
不過,一個班級裡會讓導師處理很多事的學生,大概也就那幾位,所以只要平常處理完事情立刻寫,到了期末就只要寫其他剩下的學生。
不過,自從我的同事傳給我電子檔格式,就開啟我瘋狂紀錄的模式。
她根據學校的輔導紀錄卡,算好印出來剪裁後可以直接貼上的格式,每一個學生的輔導紀錄都先打成電子檔,如果有相同事件的學生,就可以直接複製貼上,再根據每一位學生的角度稍做文字修改。這對我來說實在是一大福音,因為打字比較快速,而且可以比較詳細地紀錄,即使是篇幅很長的事件,手寫要很多張資料卡,印出來貼也許只佔版面三分之一。
再加上學校的輔導老師也跟我說,輔導紀錄真的要寫好寫滿,因為這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如果是碰到那種很麻煩的學生,學校還是教育局要調閱輔導紀錄,我們總不能只有一兩句帶過,這樣他們就會質疑這個老師沒有做輔導的動作。為了保險起見,那種麻煩學生我都會一筆一筆紀錄,甚至跟家長的對話也會紀錄。
到最後養成習慣,只要學生有發生事情,我在紀錄的時候就會非常詳細,除了基本的事件發生經過,在過程中人物對話,幾乎都會如實紀錄,用對話去帶動情節。甚至我會觀察學生和家長的反應,也順便寫進去輔導紀錄,因為肢體行為動作,有時也會洩漏當事人的想法。整個事件處理過程寫完後,最後再寫事情處理的結果,甚至如果有後續追蹤,之後也可以陸陸續續補上。
因為學生的事情大概就是人際關係、學業成績,或是惹事打架,有時候我也會補上我的一些想法或觀點,提醒我自己下次碰到類似的事情,我可以怎樣處理。所以我在寫輔導紀錄的時候,都覺得我在寫小說。也許就是因為這樣,一屆一屆的導師經驗累積,處理事情也比較得心應手,甚至也幫助到我現在寫文章,有更多的靈感和素材可以寫。
反倒是那些那些很乖的學生,我每次期末都很苦惱要怎麼寫。幸好有個老師分享他的經驗,他會去看那些學生這學期有被記到哪些嘉獎,像是幹部或是小老師,或是各處室志工,還是競賽比賽,稍微做個統整再來寫。
輔導紀錄不是只有「不好的事情」才寫,有「好的事情」也是可以被紀錄!這個也提醒了我,當我們被那些麻煩的學生惹到很生氣的時候,周圍那些乖的學生,其實也是要被導師注意和關注的!從那時候開始,我就開始留意這些乖的學生,無論是聯絡簿上的札記,還是偶爾的閒聊,只要我有回覆,或是談話的內容我覺得很有意義,我都會納入輔導紀錄裡。
也許導師們寫輔導紀錄,會覺得這就是一份做資料的苦差事,會想省麻煩簡略寫,甚至會覺得既然都沒發生事情寫了要幹嘛?!但是我最近突然有一種領悟,其實寫輔導紀錄的同時,我也在紀錄我在教學生涯中的點滴故事,雖然是在寫學生的故事,但不也是在自己的故事嗎?
蜜雪兒・歐巴馬說過:「我們不必記得每一件事,但我們記得的每一件事都有價值。」就像有些人會用寫日記,來反省自己每天的生活,在書寫的過程中,當事人也會成長。而這些輔導紀錄,不也是充滿了各種導師會遇到的酸甜苦辣?因此,與其說這些是學生的輔導紀錄,還不如說是一本「導師養成紀錄」,是不是更來得貼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