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生而為人,我的哀愁│法蘭克的B面人生 Being Frank:The Chris Sievey Story (201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才華」是很殘酷的,它必須是既客觀又主觀的,客觀於必須得「被看見」才算數、主觀於必須由旁觀者認定,某程度甚至與擁有才華的人無關,也使「才華」多半像個詛咒,需要被看見、被認同,儘管創造著什麼,卻是完全的被動者。
就像是造物主對人類開的玩笑。
片中一名訪談者說到:「有才華卻不紅的人太多了」,Chris Sievey就是其中之一,他偶一為之的變裝角色frank sidebottom卻火了,從此他便在這兩個身分間掙扎。frank的簽名皆為小寫,反映自身毫無主導權的主格,sidebottom這個姓氏也充滿自嘲,然而frank的(顯而易見)外表、性格、舉止都相當張揚,可以說那樣的出格、瘋狂、怪異凌駕他表露的才華,frank更像個喜劇演員,所到之處的追捧、螢幕形象則滿足了人們獵奇、戲謔的心態。
誠然,喜劇表演也是一種才華,然而紀錄片刻意從前後半分別對Chris、frank兩種人格的呈現,傳達「明星化/名人化」對「才華」的傷害。影片前半段,透過手稿、影像資料、訪談,著墨Chris無窮的創造力,也同時強化了擁有橫跨音樂、藝術、甚至寫程式才華的他竟少有人賞識的落寞,此時的Chris尚能不去回顧那些「失敗」,仍舊對各種嘗試樂此不疲,但當後半frank橫空出世、取得成功,影像則聚焦人物討喜的古怪上而削減了frank之於不得志的Chris有何正面意義,彷彿frank肆無忌憚地令人發噱勝於他的奇思異想,而世人不知道frank的真實身分更使Chris陷於一種無以自拔的憂鬱中。
手稿中Chris曾說自己只是想成為一個做喜歡的事就能維生的人,亦即能支付最低限度的生活開銷,但,不論是Chris或frank卻是一個不曾付賬的人,體現他理想與真實世界的一種斷裂;而frank正具象化Chris「生而為人」的那份哀愁:frank紙漿做成的大頭,過分工整的髮型、相距較遠看似無害的雙眉、佔據臉部1/2卡通化的童真大眼、豐厚卻無法「自己說話」的嘴巴,初現身時穿著一身筆挺、墊肩厚實的西裝,Chris穿戴上frank這身詭異,如同人們非得擠進世界所容許的樣式裡卻絲毫不覺這一切有何可議,在這樣的制約下,行動、感官的不自由逼使Chris/frank必須加強肢體動作才能「自我表達」,或說讓人們注意到所聽見的話語、意念出自「這裡」,這些突梯、滑稽的動作竟都成了笑點,人們卻沒有意識到這些符號與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連,當frank存在所象徵的焦慮、諷刺、無奈被誤讀為娛樂,反倒給予Chris一種自由,使frank擁有了盡情發揮的創造靈魂。
Chris與frank或許是兩個人格,更是一體兩面,我們糾結於人們只見frank的外殼而不見內裡的Chris,兩者實則互相成全對方僅僅作為自己而無以表述的內在,我們往往認為只能存在單一的人設,然而人設的本意並不是一組既定的模版而是深掘一個人物/角色、使其獨特、深刻的自我發現過程,Chris創造了frank、成為了frank,也使自己更為完整,Chris/frank的演出中還二次創造了little frank─一個由「人偶」frank操縱的「腹語人偶」,對於每個角色有著高度自省,甚至能一層層反推,操控著little frank的frank是由Chris所操控,那麼又是怎樣的力量操控著Chris呢?
<法蘭克的B面人生>取自Chris自學寫程式後的創作單曲─A面是動聽的歌曲<保護色>、B面一長串毫無頭緒的雜音則是給電腦讀取的資料,能在螢幕上顯示歌詞─片名中文翻譯語意中顯然是把重心放在frank身上,暗示Chris成為了B面那道無法讀懂的謎;英文片名<Being frank>全然相反,沒被提及的Chris正是意在言外的主角,然而不論何者,不論Chris、frank誰是誰的B面,事實上並不存在悅耳與雜音、有價值與毫無意義的分別,端看以什麼方式去聆聽。Chris或許僅僅是「有才華卻不紅的」其中之一、又如果創作者的命定是需要被人看見,Chris卻是用曇花一現的高峰寫出一段密碼,一段不主流、不再討好的密碼,僅供能看穿那層外殼塑造的瘋魔、思覺失調的歸因、懷才不遇的哀嘆的人們推敲出他對一生的領會。
最後,frank為什麼是frank?上天不公平地賜予某些人才華,卻公平地讓他們非得用盡全力為此掙扎,Chris坦然承受造物主殘酷的玩笑,縱然不是我們所以為的喜劇,卻使他成為這個玩笑最真誠的那部分:「現在告訴我你想做什麼?然後給我一個你辧不到的好理由」而這就是Chris Sievey的故事。
同場加映:
愛失能<天才一族> #才華 #秘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04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影論寫作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30會員
239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電影,有著通俗劇的迷人氣質,揉合著性格極端的人們、艷麗的視覺場景、各種因緣巧合或說是註定,性、慾望、暴力和最終的空虛熔於一爐,只是通俗也不過你我人生,沒有狗血或耽溺便讓人看不下去,這也是阿莫多瓦電影有意思的地方,看熱鬧的觀眾大可不必在乎情節沒太多新意、人物
這是一個遺世獨立的小島,就像人與人的心靈距離一樣,遠方大陸有著不知所謂的戰爭和充滿可能的機會,島上的人卻不知道原來自己有去了解和探索的選擇權,或許更是因為腳下的生活沒什麼不好,當我們以為所謂的「好與不好」也不過就是種相對─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但編導Martin McDonagh嘗試表達,對生命來說,
這是一個奇怪的家庭。因為它並不具備你我對家庭美好的「刻板印象」,這也是這部電影想問的,為什麼我們會理所當然認為血緣就是親愛的明證? 在Robert、Theresa這對父母與女兒Old Dolio的三人組合裡,感覺不到情感的聯繫,彷彿就只是被老天爺安排一起生活的夥伴,也因此Robert覺得把女兒當成孩
注意電影的第一個鏡頭:那是一幅幅筆觸生澀的風景油畫,試圖在狹窄的篇幅中延伸遼闊,堆疊色彩卻沒有溫度,畫中沒有房舍、沒有動物,最多只有與這片自然格格不入的電塔,克制、冷靜到沒有一點人味。這正是本片主角的心境,預示這是一場標準的公路電影。 也是電塔(電線)讓女主角Maren找到了她的(觀眾目睹的第一個)
為什麼續集多半令人失望?答案顯然莫衷一是,片商指示前作成功的口碑要能贏來更廣的觀眾群、創作者渴望續作能挑戰更大的格局視野、觀眾滿心的期待則成為更嚴苛的標準,這些都架空續作在一個難以討好的處境裡。<鋒迴路轉2:抽絲剝繭>就是這樣一部電影(以下稱為<抽絲剝繭>),就算依然能看得很歡樂,實際上卻背離了影迷
就算不了解詳細的來龍去脈,大眾卻肯定對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侵事件、近年來沸沸揚揚的me too運動有個概括的了解,也因此根植於改寫好萊塢文化最重要報導的<她有話要說>就只是把報導形成的脈絡給疏理出來,明顯缺乏野心和企圖心;所謂的野心、企圖心,指的並非是要過度渲染或造成群
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電影,有著通俗劇的迷人氣質,揉合著性格極端的人們、艷麗的視覺場景、各種因緣巧合或說是註定,性、慾望、暴力和最終的空虛熔於一爐,只是通俗也不過你我人生,沒有狗血或耽溺便讓人看不下去,這也是阿莫多瓦電影有意思的地方,看熱鬧的觀眾大可不必在乎情節沒太多新意、人物
這是一個遺世獨立的小島,就像人與人的心靈距離一樣,遠方大陸有著不知所謂的戰爭和充滿可能的機會,島上的人卻不知道原來自己有去了解和探索的選擇權,或許更是因為腳下的生活沒什麼不好,當我們以為所謂的「好與不好」也不過就是種相對─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但編導Martin McDonagh嘗試表達,對生命來說,
這是一個奇怪的家庭。因為它並不具備你我對家庭美好的「刻板印象」,這也是這部電影想問的,為什麼我們會理所當然認為血緣就是親愛的明證? 在Robert、Theresa這對父母與女兒Old Dolio的三人組合裡,感覺不到情感的聯繫,彷彿就只是被老天爺安排一起生活的夥伴,也因此Robert覺得把女兒當成孩
注意電影的第一個鏡頭:那是一幅幅筆觸生澀的風景油畫,試圖在狹窄的篇幅中延伸遼闊,堆疊色彩卻沒有溫度,畫中沒有房舍、沒有動物,最多只有與這片自然格格不入的電塔,克制、冷靜到沒有一點人味。這正是本片主角的心境,預示這是一場標準的公路電影。 也是電塔(電線)讓女主角Maren找到了她的(觀眾目睹的第一個)
為什麼續集多半令人失望?答案顯然莫衷一是,片商指示前作成功的口碑要能贏來更廣的觀眾群、創作者渴望續作能挑戰更大的格局視野、觀眾滿心的期待則成為更嚴苛的標準,這些都架空續作在一個難以討好的處境裡。<鋒迴路轉2:抽絲剝繭>就是這樣一部電影(以下稱為<抽絲剝繭>),就算依然能看得很歡樂,實際上卻背離了影迷
就算不了解詳細的來龍去脈,大眾卻肯定對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侵事件、近年來沸沸揚揚的me too運動有個概括的了解,也因此根植於改寫好萊塢文化最重要報導的<她有話要說>就只是把報導形成的脈絡給疏理出來,明顯缺乏野心和企圖心;所謂的野心、企圖心,指的並非是要過度渲染或造成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富、快樂 在我們的生命旅途中,總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他們可能是親密的家人、摯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而每當他們取得成就時,我們是否能以真誠的心為他們感到高興?在這個講求競爭與個人成就的時代,許多人或許會因為比較而產生嫉妒、不安,甚至感到壓力。然而,當我們學會為別人的成就生出一份
1. 不懂得節制 (Moderation): - 很多人在已經飽了的情況下,還會再多吃一點,導致不必要的健康問題。明明已經有很多東西了,還是忍不住再買,結果不但浪費錢還佔據了空間。已經有點醉了,卻還要再喝一杯,最後反而影響了第二天的學習效率。明知社群媒體讓自己更悲慘,卻還是無法停止滑動,導致時間被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不會其實都在假裝?裝模作樣使自己最後不是自己,連該成為什麼模樣都不清楚,如同《鬼才之道》裡的同學一樣,連到死後的世界,也仍然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於是隨著眾人的期望,演著一場又一場旁觀的眼睛們想看的戲。
Thumbnail
全20集的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濃縮了濟州島上14位村民的生活,展現了現實但充滿希望的故事。每一位人物,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
日子是形形色色的,有人過的紙醉金迷,有人過的刻苦耐勞。這是因為各人有各人的命擇,各𠕇各的因緣果報。而我很簡單,我不知道自己的命好不好?但是我絕對不過自己付不起的日子! 曾我年少時,還稱俊秀倜儻吧。但是風流雋秀,從來與我無關。因為每每要跨出一步時,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我負的起這個責任嗎?我願意而且可
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固執的一面,我會是個例外嗎?未必。 終究還是會被看透,因為我只是在假裝而已,假裝強悍假裝無所謂!朝日逢迎夜理殘妝的日子實在是過膩了!難道我就不能表現出軟弱的一面嗎,答案是不行!這是個同類相殘的世界,一但被看出妳的弱點,那麼很多事就做不好了,有一些道貌岸然的客戶,還有一些準備下地獄
Thumbnail
嗨~大家好,我叫蠢孩子。 我是一個契機,來到方格子的。 這裡,分享我的心情點滴、創作、小說、......等。 我老實說,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氣運之子,人生中最不如意,就在目前種況吧? 但還要掙扎活著,或許就現在的我吧!
Thumbnail
Netflix 熱門劇《Baby Reindeer》源於真實事件,故事描述了喜劇演員 Donny 遇到名叫 Martha 的女子後,引發的驚悚跟蹤狂故事。呈現了人性與情感糾葛的複雜性,並提醒觀眾正視過去、放下糾結的重要性。
  「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從我的角度看來,你是一個比身邊多數人更常反省自己的人。一方面你願意去配合其他人來做一些你沒那麼想做的事,另一方面你有時也覺得那樣不像是自己。在「外人」面前,你彷彿帶著一個假面具,你不太喜歡這樣,但對於「完全開放真實自己」時對方會有的反應卻沒有信心。
Thumbnail
「在白晝,連聲音都響亮。」 從《里斯本的故事》說起 文溫德斯1994年的電影《里斯本的故事》講述一位電影錄音師風塵僕僕去葡萄牙里斯本拜訪職業為電影導演的老朋友,過程中錄製了許多聲音,沒想到老友離家出走,不知所蹤,原來老友對電影的意義開始產生懷疑,就像在電影聲音來到之前,導演已經先行對從事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富、快樂 在我們的生命旅途中,總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他們可能是親密的家人、摯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而每當他們取得成就時,我們是否能以真誠的心為他們感到高興?在這個講求競爭與個人成就的時代,許多人或許會因為比較而產生嫉妒、不安,甚至感到壓力。然而,當我們學會為別人的成就生出一份
1. 不懂得節制 (Moderation): - 很多人在已經飽了的情況下,還會再多吃一點,導致不必要的健康問題。明明已經有很多東西了,還是忍不住再買,結果不但浪費錢還佔據了空間。已經有點醉了,卻還要再喝一杯,最後反而影響了第二天的學習效率。明知社群媒體讓自己更悲慘,卻還是無法停止滑動,導致時間被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不會其實都在假裝?裝模作樣使自己最後不是自己,連該成為什麼模樣都不清楚,如同《鬼才之道》裡的同學一樣,連到死後的世界,也仍然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於是隨著眾人的期望,演著一場又一場旁觀的眼睛們想看的戲。
Thumbnail
全20集的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濃縮了濟州島上14位村民的生活,展現了現實但充滿希望的故事。每一位人物,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
日子是形形色色的,有人過的紙醉金迷,有人過的刻苦耐勞。這是因為各人有各人的命擇,各𠕇各的因緣果報。而我很簡單,我不知道自己的命好不好?但是我絕對不過自己付不起的日子! 曾我年少時,還稱俊秀倜儻吧。但是風流雋秀,從來與我無關。因為每每要跨出一步時,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我負的起這個責任嗎?我願意而且可
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固執的一面,我會是個例外嗎?未必。 終究還是會被看透,因為我只是在假裝而已,假裝強悍假裝無所謂!朝日逢迎夜理殘妝的日子實在是過膩了!難道我就不能表現出軟弱的一面嗎,答案是不行!這是個同類相殘的世界,一但被看出妳的弱點,那麼很多事就做不好了,有一些道貌岸然的客戶,還有一些準備下地獄
Thumbnail
嗨~大家好,我叫蠢孩子。 我是一個契機,來到方格子的。 這裡,分享我的心情點滴、創作、小說、......等。 我老實說,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氣運之子,人生中最不如意,就在目前種況吧? 但還要掙扎活著,或許就現在的我吧!
Thumbnail
Netflix 熱門劇《Baby Reindeer》源於真實事件,故事描述了喜劇演員 Donny 遇到名叫 Martha 的女子後,引發的驚悚跟蹤狂故事。呈現了人性與情感糾葛的複雜性,並提醒觀眾正視過去、放下糾結的重要性。
  「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從我的角度看來,你是一個比身邊多數人更常反省自己的人。一方面你願意去配合其他人來做一些你沒那麼想做的事,另一方面你有時也覺得那樣不像是自己。在「外人」面前,你彷彿帶著一個假面具,你不太喜歡這樣,但對於「完全開放真實自己」時對方會有的反應卻沒有信心。
Thumbnail
「在白晝,連聲音都響亮。」 從《里斯本的故事》說起 文溫德斯1994年的電影《里斯本的故事》講述一位電影錄音師風塵僕僕去葡萄牙里斯本拜訪職業為電影導演的老朋友,過程中錄製了許多聲音,沒想到老友離家出走,不知所蹤,原來老友對電影的意義開始產生懷疑,就像在電影聲音來到之前,導演已經先行對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