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失敗吧,6 個人生的敗戰與收穫! 即使跌倒,也要抓回一把沙子。 ~朱經武,物理學家 (摘自〈20世紀的大科學家〉,《20世紀名言集》,商業創造力研究所編著,頁6,臺北市:先覺,2003) ********************************** 丹‧甘迺迪在《事業成功》中提到:每一個成功企業家的背後,平均都有 3.8 次令人尷尬的失敗。事實上,越成功的人失敗的次數就越多。研究發現,世界上著名成功人士所做的事情中,成功與失敗的平均比率是 1:10,也就是說,他們幾乎要失敗十次才能換來一次成功。例如福特汽車公司的亨利‧福特,以及本田公司的創始人本田,他們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功之前,都經歷過多次倒閉的困境(《把自己放對位置》(韋健黎,台北縣:采竹文化,2006)。
「在順境中大放光芒,在逆境中抬頭挺胸」是我的人生觀之一,所以,在人生中,我有哪六次慘烈的失敗以及「多麼痛的領悟」呢? 一、你也許有兩把刷⼦,但⼈外有⼈。 10 歲那一年,爸爸帶我去學羽球,本來以為是玩票性質,沒想到那位羽球教練把我們當成戴資穎操爆,每週兩天的練球外加蛙跳、跳繩等魔鬼訓練,常常「鐵腿」到需要爸爸揹著上車;每週六下午更加菜苦不堪言的體能訓練,跑操場、跑山、跑沙灘。雖然覺得痛苦,但也樂在其中,畢竟在同年齡的同學中,我的羽球慢慢變得很厲害,可以虐爆其他同學那樣。但是超業餘畢竟跟專業級還是有頗大差距。就讀英明中學時,我參加「羽球專門班」(體保生)的甄試,一連五天,連學弟都打不贏,更不要說同年級的球員。那是我第一次認清天道雖然酬勤,勤卻未必能補拙;理想縱然豐滿,現實卻極其骨感。接受挫敗的事實後,我決定回到一般生的升學戰艦上,好好念書、考試。後來的三、四年,我放下了羽球拍,直到順利考上大學。打聽到政治大學羽球校隊的水準不錯,自然躍躍欲試。我記得開訓第一天,當時的校隊隊長看著我粗壯的雙腿,就打趣說:「這個妥當的,腿很有力,一定很會跑。」不幸的是,之後的四年,我的「妥當」,僅限於非正式比賽。每登上大運會的戰場,每遇上重要的、大型的賽事,我成了必敗的保證,對手遇到我,總是露出險惡的微笑;教練看著沮喪的我,似乎也無能為力。從一次次的挫敗中,我的自信也直線下滑。 在人生的上半場,我花在羽球場的時間,遠高於任何一項興趣,或說「斜槓」-學球的時間比人長,練球的份量比別人重,跑步的距離比別人遠,練體能的時間比別人多,但上了戰場,我的低穩定度、低抗壓力、低球 Q 暴露無遺,總是被往死裡打。我才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天道雖然酬勤,勤卻未必能補拙。 再後來,因為有其他好手的加入與賽制的改變,我陸續取得了大專盃羽球賽團體第4名與團體亞軍、成大盃羽球賽男單組八強等不錯成績,但我始終在一些關鍵戰役中箭落馬,欠缺臨門一腳,是不爭的事實。 二、你也許夠努⼒,但你選對標靶了嗎?
三、過度⾃信可能造成災難,摔入崩潰區,真的超痛。
四、你必須毫無退路;絕對不能有 B 計畫。
五、到最後才能看清,原來這不是你應該沾的鍋。
六、沒有資源的願景只是幻想 ( Resource matters. )。 完整閱讀:
https://vocus.cc/article/62d9162efd89780001d7e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