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三月上旬真的是快要發瘋,在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也在反省被自己逼到邊緣的我自己。今天稍微喘息所以開了這篇文章,在這段期間裡各位都好嗎?
今天要討論的書籍是《開始分心,就是快要變強了(Mind-Wandering: How your constant mental drift can improve your mood and boost your creativity)》(中文書名我覺得可以更好)。
今天這本書能給我們的就是用心理學與腦神經科學的方式來解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狀態,或者說,「自我」的狀態。
還記得我們在前幾篇文章提到的「自我」嗎?跟這本書提到的稍微不太一樣,因為這純粹是指你的行為、你的所思所想,但我們的生活就是由這些碎片的思考、轉瞬即逝的想法與行為所組成的,所以我很推薦這本書,我最大的感想是,他能幫助你了解的你的焦慮、你的壓力,以及如何將我們的狀態回到最佳的工作狀態。
雖然書名與主旨並不是焦慮與壓力,但焦慮、壓力這兩種情緒,也算是一種想法,它讓你無法專注在你要解決的事情上,也無法讓你面對你要面對的使你恐懼的事物(它可能使你拖延,然後更焦慮),過多的壓力和焦慮讓你在該專注的事情上分心,讓你陷入無盡的自責和要付出比以往多的心力去完成你要完成的事情。
首先要告訴各位讀者的事情是,這本書偏理論,作者每一章的篇幅並不會到太長,每一個名詞都有很好的解釋,讓你不會看得太痛苦,推薦大家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能跟自我好好的對話,在這種平靜的時間中認識自己,是繾綣又舒適的過程,請大家好好享受它。
吸引力法則的科學根據,廣泛性思考
本書用一種更科學的方式告訴你為什麼正面思考有用。我最近在閱讀的書籍跟身體論有關,其中也有提到佛教與西方宗教的差異,首先我們要有一個共識是:哲學基本圍繞著宗教。
如果大家在這兩方面的知識有廣泛涉略的話,就會發現其實哲學與宗教的根本理念非常相似,尤其是基督宗教與西方哲學,基本上就是以上帝存在的前提進行思考或推翻以前以此作為圭臬的討論與學說。那麼,前面的文章也有提到我認為現在的成功學是圍繞著過去「禁慾」的原則來達到我們非宗教的目標,我們對此執著,時刻檢視我們的修行成果,不知道你有沒有經驗,那反而會讓你的目標看起來更難達成,認為它更難達成之後就會開始放任自己失敗,因為它太難了而陷入負面思考的狀態,就被稱為「反芻性思考」,白話一點講就是鑽牛角尖,這種狀態不論在哪個時候都有可能從死去的回憶裡攻擊你,我們在轉換反芻性思考進入到廣泛性思考的過程有助於我們血清素順利進到海馬迴,改善我們的心情和轉換負面記憶的儲存。
讓我想到吸引力法則,老實說它聽起來也像什麼宗教不是嗎?只要感謝,一切都會變好、只要許願就能擁有,這種事怎麼可能辦到?我們擁有的一切是辛苦換來的,所以要珍惜、要小心翼翼。我們一直都在為還沒發生的事情做準備,所以提心弔膽、舉步維艱,如此一來我們沒辦法享受當下,享受挑戰的樂趣。基本上,希望開解你的人或雞湯類的書籍一定都會跟你說:要享受當下,那才是最重要的。
但這本書告訴我們,人的大腦不是沈浸在過去就是在想像還沒發生的未來,這是正常以及是一種人類自我防衛機制的一部分,享受當下、專注當下才反人類,大腦的雜訊非常多,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沒辦法控制我們自己專心以及運用意志力的原因。
吸引力法則就像是這種引發廣泛性思考的按鈕,透過「感恩」跳脫反芻性思考,讓我們用其他的視角看待原本讓你產生負面情緒的事件,進而讓自己對處理這件事情激發創意性的思考,順利解決這個問題。
冥想,聽說是控制情緒的特效藥
我們可以透過「冥想」,或者說控制自己的呼吸,讓自己專注在呼吸上開始。冥想並不是解決所有情緒問題的良藥,他頂多就像是煞車,在失控的車速和突然亮起的紅燈中煞車,等到綠燈再次亮起,你還是要從低速開始上路,你還是要面對讓你恐慌的事物,但是以平靜的狀態面對它時,你才能見到你在開的這條路是寬還是窄、車多或少、上坡或下坡、對於要前往你的目的地是快還是慢,看清楚了、接受自己現在在的這條路,做出調整,再深呼吸一下,會發現其實根本沒這麼可怕。
冥想一定要打坐嗎?沒有,只要專注在自己的呼吸就好了,這是最簡單的方式,我個人認為這個方式就很好用了。
在這裡可以推薦這個Breathing stream,只要一輪,你就會覺得你的大腦是充滿氧氣:D
總而言之,《開始分心,就是快要變強了》這本書以功能性與乾貨程度力壓閱讀時長,是非常推薦大家看的一本書。
很高興能在這裡與大家重逢
持續思考、保持閱讀
我們下一本書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