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與教養現場看見「遊戲」的重要,談《遊戲力》的應用(上)

在教學與教養現場看見「遊戲」的重要,談《遊戲力》的應用(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之前沒有特別分享過《遊戲力》,但六年前閱讀完這本書,就榮登最愛與推薦書單之一!與其它直接從教育切入,談「遊戲如何幫助學習」的書籍不大一樣,《遊戲力》融合心理諮商與大量實務經驗,拉回生活與學習根源,談得既深入又生動。

這本書除了幫助我回溯童年與父親、手足玩遊戲對我性格的影響,也自然而然地被我帶入教養與教學現場。

這篇文章會先分享兩個教學現場,再另外寫一篇跟大家分享《遊戲力》這本書。

場景一:心很累的大學生。

上午的大學課堂,學生走進教室前早已被微積分(學生往往戲稱危機分XD)等專業科目搞得焦頭爛額。作為通識的軟性科目,學生很難不因為前一晚的熬夜,不小心(?)睡著與放空。此外,軟性課程又經常需要召喚學習者的過往經驗與情緒,讓人跌入回憶深淵。

想像的課堂?

想像的課堂?

當那些不完美的依附、不舒服的回憶溢出,儘管課堂講授、引導、閱讀、討論不斷交替,也許充實(?),但絕對累。所以我結合課程,放進「擁抱失敗」的小遊戲。玩著玩著,學生陸續爆出笑聲,既連結彼此,又鬆一口氣。

緊張氣氛霎時消了大半。

人數眾多的課程只能微幅調整遊戲形式,好在學習者較為成熟,調節情緒的能力也大一點點。下午在小學端裡就有多一點的可能。

場景二:不知在苦惱什麼的小學生。

昨天下午來語文共學的L一臉抑鬱,一看就知道「有事」!

我有事,但我不想說……

我有事,但我不想說……

問了幾次,L都不願意說。於是,我說:「沒關係,那你想說時再說。」傳達完關心,也涵容他的情緒與挫折,我們開始上課。

一起閱讀,輪流發言,同時關照了無生意趴著的L。並不因為L心情不好,刻意迴避他的意見,(學習者有時還是需要情緒破口)。所以L煩悶歸煩悶,隨著我們的討論進展,發言也愈來愈頻繁,從有氣無力的蚊子叫變回原來聲量。

L提議下課休息,要一起玩耍。孩子們說要玩鬼抓人,那就來吧!

哼哼,當然要在抓/不抓間,讓小孩可以盡情尖叫、奔跑與嘲笑我。(我們師生間的遊戲,通常由孩子提議、修改規則等,讓他們擁有掌控的權力,這是基於大人/小孩權力不對等關係的包容與支持,以提供他們發展自信。遊戲,也是書中所談構築互動橋樑,讓他們走出孤立感的方式之一。

下課五分鐘,兩輪遊戲又叫又跳。直到L的情緒被接住,我微調今天的寫作任務,提議去一旁的雜貨店購物,讓孩子花五元買小小的零食。只見到三個共學小孩精打細算,滿足地捧回戰利品。

不動聲色的,陪伴~

不動聲色的,陪伴~

能夠生氣,能被接住,也能夠掌控,L展現他的活力,開始笑咪咪地一起學習啦!

與常見的「遊戲化教學」設計略為不同,學習者進入學習空間前帶著不同的情緒或是困擾,很難立刻轉換心情。心情不好,又沒能力立即轉換,自然影響學習狀態。適當的「遊戲」,不只是可以調整學習節奏,也能讓情緒有小小宣洩。

avatar-img
時間學苑——經濟思辨教育
51會員
87內容數
時間學苑是一個引導大眾進行「經濟思辨」的教育品牌,期待透過跳脫學院的經濟學理論,帶領大家思辨生活裡的經濟議題,也讓大眾認識「生活經濟學」的運作,成為培養個人金融素養之底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去年時間學苑剛成立時,國峰老師曾分享擁有金融素養可以讓人心情平和,聽起來有點玄虛。但經過兩年多來的實證,愈來愈可以理解後,最近也將我所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學生。 在經濟思辨主題的最後一週課程,請學生用學到的經濟學知識,來分析我另外一群學生打工的原因:「希望趕快還完學貸!」 在分組討論時,我聽到
在中、小學生的營隊之後,這三週嘗試將經濟素養帶給大學生。雖然學生在高中會學過「供需」、「看不見的手」等概念,但很少能直接解讀新聞或應用在生活中。 所以我們當然要來試試看囉!   知道自己不知道嗎? 一開始,讓學生閱讀新聞,分組解讀。 雖然學生討論得很快樂,但他們的解讀不脫網路留言:她很
關稅新聞這兩天讓許多人跳腳,有人開始指責政府談判不力,也有人開酸,「說什麼台美關係多好……」。關於這樣的大新聞,眾人心慌慌。不妨從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視角,重新理解:關稅是懲罰?還是談判工具?我們該怕嗎?還是該動起來? 關稅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所得稅」是直接對個人或企業的收入徵收,直接影響個體
去年時間學苑剛成立時,國峰老師曾分享擁有金融素養可以讓人心情平和,聽起來有點玄虛。但經過兩年多來的實證,愈來愈可以理解後,最近也將我所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學生。 在經濟思辨主題的最後一週課程,請學生用學到的經濟學知識,來分析我另外一群學生打工的原因:「希望趕快還完學貸!」 在分組討論時,我聽到
在中、小學生的營隊之後,這三週嘗試將經濟素養帶給大學生。雖然學生在高中會學過「供需」、「看不見的手」等概念,但很少能直接解讀新聞或應用在生活中。 所以我們當然要來試試看囉!   知道自己不知道嗎? 一開始,讓學生閱讀新聞,分組解讀。 雖然學生討論得很快樂,但他們的解讀不脫網路留言:她很
關稅新聞這兩天讓許多人跳腳,有人開始指責政府談判不力,也有人開酸,「說什麼台美關係多好……」。關於這樣的大新聞,眾人心慌慌。不妨從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視角,重新理解:關稅是懲罰?還是談判工具?我們該怕嗎?還是該動起來? 關稅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所得稅」是直接對個人或企業的收入徵收,直接影響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