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_[醫病經驗談]_像薄鹽醬油般,有點鹹但不會死鹹?(上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嗨,這是「脱憂練習曲」的第二篇章,我是摩羯座。
關於名稱,脱憂就像是脫單,很多單身的人渴望脫離單身生活找到合適的對象,
而身為一個憂鬱症患者,則是希望可以脫離憂鬱症,恢復自由人生。
今天的主題「像薄鹽醬油般,有點鹹但不會死鹹?」,要從我第一次去身心科就診(不是去逛超市)開始寫,過程中發生什麼事?(意外?),讓我有起這樣標題的想法,如果被我勾起了好奇心,就繼續看下去。
2022年8月17日第一次去大醫院的身心科看診,說實話很不放鬆,緊張的原因不外乎,自己去看病或是陪家人去大醫院就診的經驗,一條走廊上大大小小的診間很多,暪間外等看診的人很多,一個上午或下午診的掛號號碼超級長,都要花很多時間等待,諸如此類的。很多人都說等看診花了上小時的時間,進診間卻十分鐘不到就被打發了,尤其對上了年紀的長輩來說,看一次門診就耗掉他們一個半天。另外,我要去看的身心科不像是去看其他科別,就只需要跟醫師講講流鼻水、打噴嚏、頭痛等病狀,跟來看耳鼻喉科的人似乎都一樣很平常,不覺得自己特別。再來加上疫情的關係,總是不想踏進人很多的室內空間。話說我掛身心科的下午診,當天總掛號數有60多號,我卻幸運的掛到10號,真覺得自己是個幸運兒。後來才曉得,第一次初診,掛號順序會被排進較前面的空號中,讓初診病人可以較早見到醫師,而醫師也能有較充裕的時間看診,原來這跟幸運沒有關係,是醫院掛號邏輯設計。
在2018年第一次去身心科診所就診,被確診為「輕度憂鬱症」後,我開始閱讀跟憂鬱症相關的書籍,從厚厚的一本學術書「心裡的傷、身體都知道」、「不只是憂鬱」,到談靈性的書籍(像是奧修、賽斯等),圖書館能借到的紙本書,或是可購買的電子書都看。想要從書籍中得到自己治療的方式,不想吃藥、不想看醫生,也對憂鬱症用藥有著刻板印象與偏見,印象中憂鬱症的藥一開始吃就不能自己斷藥,需要醫師的診斷,好像吃藥就要吃好幾年這樣。初診前,剛看完一本談「焦慮」的書,大致內容說「憂鬱和焦慮症狀常常伴隨一起出現,而有時候是焦慮而不是憂鬱」,我看著作者描述焦慮症的一些徵狀,我相當的認同(根本就是急著對號入座),覺得近期出現的表徵都是符合焦慮的描述,彷彿透過這本書,把自己歸類於焦慮症而不是憂慮症,病況似乎就比較不嚴重,被判了緩刑而不是死刑。抱歉,我對於憂鬱症還是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加上臉書上少數朋友罹患憂鬱症,治療過程都是以一年以上起跳,自己把自己嚇的魂不守舍的,在心中祈禱,千萬不要是憂鬱症啊!(似乎不貼上憂鬱症的標籤,人生就還沒被判死刑....)這是一種鴕鳥心態,我承認,如果在疫情這段期間,只要covin-19的測試劑上還未顯示出第二條線之前,都想說只是感冒,人人都想要當天選之人。
先回頭談談決定要看身心科之前的狀態,當時,我還在工作中,陸續犯了一些小錯誤,卻被一起工作的同事放大檢視,對於犯下低級錯誤,我自己也覺得羞愧,老闆覺得不可思議,但錯誤牽涉到他的朋友,實在無法低調處理,對方也不客氣的批評「你的屬下做事也太隨便了」。這事件就讓我先省略細節,直接跳到第二次恐慌症發作之前。
其實,恐慌症是有徵兆的,我自己的兩個經驗分析下來,感受到壓力是一定的,再來產生一種對於「無解的事」的擔心,壓力除了別人給的,還有自己給的,加上不理性的批判自己,恐懼未來解決不了無解的事,恐懼他人的批判,恐懼自己沒有能力避免錯誤可能會發生,加上身體開始誠實反應出心裡恐懼的一切,一點一滴累積到突破情緒水庫的最高水限,就洩洪了,下游更是水災氾濫、慘不忍睹。
恐慌症是最後的結果,不是身心症的開始,但身體無聲的抗議,透過一種會讓我覺得心跳又快又重、心悸、血壓升高開始造成頭痛,開始呼吸很喘有種換氣不順的狀態,真的,當下,我只覺得自己可能會昏倒、甚至死掉,要不要打119?去醫院就可以救救自己?我沒有要嚇誰,焦慮、憂鬱或是其他的身心症,可能是讓我們去就醫的原因(或可解讀為警報)。當恐慌症發作的當下,或之後害怕恐慌症不斷發生的恐懼,讓自己或是身邊親友,不得不用盡一切手段想要拉我們一把,還一邊說「就醫吧,我們很擔心你」。
  • 「恐慌症」是屬於焦慮症的一種,病人會反覆經歷到突如其來的強烈恐懼,甚至會有瀕臨死亡的感覺。
  • 「恐慌發作」指的是:事實上並無真正的危險,身體卻會釋放面臨威脅才會出現的強烈不適感,也許您正在準備睡覺,也許只是正在進行日常活動,如:正在準備睡覺,但恐慌的症狀卻突然出現。
  • 恐慌可能在一週內發作數次,或在同一天內有好幾次發作。一般約在發作幾分鐘後達到巔峰,病人會感到情緒緊繃及害怕,恐慌症的病人對恐慌復發有著揮之不去的憂慮,會試圖避開過去曾引發恐慌發作的地方。
(網路上可以找到關於「恐慌症」的相關說明,在此僅附上最基本的解說。)
我第一次恐慌症發作,並不是在現在的工作,當時遇到的是「無解的事」,我在家開著筆電準備要做下週的簡報,這個簡報我已經卡關很久,拖到不能不面對時,明天要在會議上報告的時間死線,造成極大的壓力,讓我在書桌前大口換氣,邊哭邊打電話給我的姊姊,說「我真的做不下去這個工作,我怕我會過不去這個坎,我可以離職嗎?」當時只想抓住一根浮木、一個支持的肯定,一句話「沒關係,先離職再說」。當然,我姊姊會這麼直接回答,是因為我2018年就曾被身心科診所確診為「輕度憂鬱症」,當時狀況真的很糟,休息三個多月才重回職場,所以知道我狀況的家人,能接起我丟出的請求支援,給予我想要的標準答案,「沒關係,先離職再說」。
得到這句話後,我把簡報檔關掉,打開email,開始寫離職信給我的主管,我沒有直接說因為恐慌症發作所以要離職,而是近期我真的因為氣喘發作,造成夜咳無法入睡,身心狀態不佳,主管跟同事都知道。(在疫情期間,一直在辦公室咳嗽,實在非常引人側目)當我把離職信寫完,走出房門跟媽媽說:「我要離職,因為我真的覺得喘不過氣、不能睡,剛剛都怕自己昏倒,而且我也跟姊姊說要離職,她也支持,我也把離職信寫給我的主管了,或許會有段時間先休息」。媽媽說:「可以先請假吧?休息幾天再去啊?」,我說:「初三半夜氣喘發作,我自己走去急診室急診,不想把她吵醒,也怕有高血壓的媽媽會比我更緊張」。她聽完我這麼說,就說:「至少我還能供你三餐,做不了就休息吧」。我回到房間後,恐慌症的症狀開始慢慢平緩下來。
我也明白了恐慌症是有引發原因的,當核心的原因(或情緒)被解除時,就像火警解除後,警報停止、溫度下降、火被撲滅了,剩下就是調查火警發生原因和善後,這次我體悟到無解的事,讓我真的無法面對。直到看了身心科、開始吃憂鬱症的藥,並接受諮商的協助,我自己也逐漸開始做了練習,破除了自己設下的限制和規則,重新找到情緒的主導權,會在後面的文章中,跟大家陸續分享我的練習心法。
時間跳回到身心科的診間外,我看著看診進度上的號碼不斷前進,有時候一個號碼看很久、有時一個號碼看很快。每個人拿健保卡跟護理師報到時,她會詢問:「今天要看診?還是開藥就好?」,我當時不大懂,有人來看身心科不看診的嗎?直到第四次回診,我也是選擇不看診只開藥的那個人。
今天先分享到這裡,想要知道我身心科初診的經驗,我們下回分曉~
謝謝你看完這篇文章,想知道更多我一路上做了哪些努力和練習,請訂閱我的Blog,也可去Sound On Podcast聽我的節目「脱憂練習曲」。
歡迎留言或寫信給我 tin641226@gmail.com
也可以搜尋我的FB「脱憂練習曲」,希望讀者可以給我些反饋跟互動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19內容數
關於名稱,脱憂就像是脫單,很多單身的人渴望脫離單身生活找到合適的對象,身為一個憂鬱症患者,則是希望可以脫離憂鬱症,恢復自由人生。 這是一個關於我罹患憂鬱症後,透過醫院身心科醫師治療、諮商,和透過不同練習的個人心得與分享,希望你喜歡。#憂鬱症#諮商#身心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摩羯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關於專欄主題「脱憂練習曲」,脱憂就像是脫單,很多單身的人渴望脫離單身生活找到合適的對象,而身為一個憂鬱症患者,則是希望可以脫離憂鬱症,恢復自由人生。大家應該常聽到「母胎單身」,形容從小到大都沒有戀愛經歷一直處於單身狀態的人,但應該沒有聽過「母胎憂鬱」,雖然追朔憂鬱的成因也可能會探究原生家庭或是在子宮
關於專欄主題「脱憂練習曲」,脱憂就像是脫單,很多單身的人渴望脫離單身生活找到合適的對象,而身為一個憂鬱症患者,則是希望可以脫離憂鬱症,恢復自由人生。大家應該常聽到「母胎單身」,形容從小到大都沒有戀愛經歷一直處於單身狀態的人,但應該沒有聽過「母胎憂鬱」,雖然追朔憂鬱的成因也可能會探究原生家庭或是在子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焦慮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常伴隨著心理與生理症狀。本文將介紹焦慮症的症狀,並探討應對方法。透過瞭解焦慮症,讓讀者能更好地照顧自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一起停下來,聽首歌吧。 提醒 :下有非常難聽的髒話及自傷字眼,請謹慎閱讀。
Thumbnail
你曾經焦慮嗎?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焦慮症症狀以及如何透過冥想來自我療癒的故事。作者曾因工作壓力而讓焦慮症狀加劇,但透過冥想正念的方法,逐漸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也是焦慮的人,不妨一起來看看作者的改變之路。
Thumbnail
雖然被身心科醫生診斷為憂鬱症,但實際上我的病程裡時常會出現多樣化的症狀和情緒。今天想講的是,焦慮,是與憂鬱的低谷不同,另一種感受和症狀。而我的焦慮最終告訴我,原來他來自「我無法活在框架、我無法符合標準」的恐懼和不安。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經歷生意上的失敗和心理健康問題後的感悟和成長。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焦慮症和憂鬱症經歷,以及對身邊人和人性的觀察和認識。文章表達了對過去和自己的反思,以及對未來的希望和正能量。這些內容使讀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心靈成長,並帶有正面的啟發意義。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瞭解躁鬱症與恐慌症的共病性,以及一位患者的真實經歷。醫師提到治療目標,並分享對健康生活的渴望,希望給其他病友帶來力量。
文/晨光暖果醬   「好擔心明天的工作!」、「後天就要上台了,真煩惱!」、「不曉得下個禮拜的報告,能不能表現得好?」你是否也經常如此,日日焦慮呢?曾經的我,也時常為未來的事情擔憂,然而某天我看到一段話,突然明白過來,其實不需要太過憂慮未來。   先來說說現代精神官能症的問題,有一部分的焦慮症都是
Thumbnail
我深受自己容易緊張焦慮帶來的痛苦已經很多年了。我一直很容易驚恐,心跳很快很慌,而且是無法自己有效舒緩的那種。小時候,主要是怕考試,每次大考前都會緊張到渾身僵硬,難以入眠。到後來,好像這樣的焦慮擴散到很多生活層面,逐漸地,變成去醫院或診所看病也會很緊張,或是以前開車因為有一次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心跳加速很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焦慮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常伴隨著心理與生理症狀。本文將介紹焦慮症的症狀,並探討應對方法。透過瞭解焦慮症,讓讀者能更好地照顧自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一起停下來,聽首歌吧。 提醒 :下有非常難聽的髒話及自傷字眼,請謹慎閱讀。
Thumbnail
你曾經焦慮嗎?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焦慮症症狀以及如何透過冥想來自我療癒的故事。作者曾因工作壓力而讓焦慮症狀加劇,但透過冥想正念的方法,逐漸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也是焦慮的人,不妨一起來看看作者的改變之路。
Thumbnail
雖然被身心科醫生診斷為憂鬱症,但實際上我的病程裡時常會出現多樣化的症狀和情緒。今天想講的是,焦慮,是與憂鬱的低谷不同,另一種感受和症狀。而我的焦慮最終告訴我,原來他來自「我無法活在框架、我無法符合標準」的恐懼和不安。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經歷生意上的失敗和心理健康問題後的感悟和成長。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焦慮症和憂鬱症經歷,以及對身邊人和人性的觀察和認識。文章表達了對過去和自己的反思,以及對未來的希望和正能量。這些內容使讀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心靈成長,並帶有正面的啟發意義。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瞭解躁鬱症與恐慌症的共病性,以及一位患者的真實經歷。醫師提到治療目標,並分享對健康生活的渴望,希望給其他病友帶來力量。
文/晨光暖果醬   「好擔心明天的工作!」、「後天就要上台了,真煩惱!」、「不曉得下個禮拜的報告,能不能表現得好?」你是否也經常如此,日日焦慮呢?曾經的我,也時常為未來的事情擔憂,然而某天我看到一段話,突然明白過來,其實不需要太過憂慮未來。   先來說說現代精神官能症的問題,有一部分的焦慮症都是
Thumbnail
我深受自己容易緊張焦慮帶來的痛苦已經很多年了。我一直很容易驚恐,心跳很快很慌,而且是無法自己有效舒緩的那種。小時候,主要是怕考試,每次大考前都會緊張到渾身僵硬,難以入眠。到後來,好像這樣的焦慮擴散到很多生活層面,逐漸地,變成去醫院或診所看病也會很緊張,或是以前開車因為有一次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心跳加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