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00集| 賣假學歷後改辦小學?教育改革抓錯處方,越改越糟?!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曾霈榆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在2022年年底針對台灣高等教育進行「年度體檢」,盤點出五大病症,並批評教育部開錯處方,導致病情惡化。2023年年初,高教工會又接連開了兩場記者會,指出南榮科技大學轉制中小學的爭議及大學專案教師缺乏保障等問題。
本集節目邀請到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究竟2022年高教年度總體檢的五大病症為何?會帶來什麼影響?已退場的南榮科技大學想改制為貴族中小學,背後具有什麼爭議?
五大弊病 教育部開錯處方致病情惡化
高教工會指出,2022年台灣高等教育五大弊病包含:大專院校退場呈現雙軌制、在職專班學店化亂象、《專案教師實施原則》缺乏續聘保障、公教退撫改為「不確定給付」新制以及教育部官員退休轉至私校擔任「門神」的現象。
林柏儀認為,儘管這些年來教育部對高教工會的回應速度變快,也提出解決方法,但教育部開的解方卻沒能徹底解決問題,反而越來越糟。進一步來看,儘管台灣近幾年經濟表現良好,但投入的公共服務經費卻極低,教育部經常表示沒錢去處理問題,卻又不向立法院要錢,導致無法有效對症下藥。
主持人管中祥則回應,台灣在經濟成長的同時,教育經費的成長卻有限,若這些問題不從根本的制度、經濟以及態度上解決,即使開出了處方籤,恐怕會延伸出新的病變,造成社會更大的傷害。
南榮科大欲改制中小學 規避董事會退場
2016年南榮科技大學前校長和董事聯合販賣假學歷與假論文引起極大爭議,是當時一大醜聞,前校長黃聰亮已遭地方法院及高等法院以收賄、詐欺罪處以15年有期徒刑,學校則在2020年2月停辦,師生必須離開學校。不過,林柏儀說,董事會卻並未隨之退場,而想藉由改制成「貴族中小學」,規避解散董事會,並希望持續掌有六億多的校產進行其他開發使用。
林柏儀表示,正常情況下學校若惡性倒閉,董事會和學校應要共進退,但《私立學校法》卻存在漏洞,學校儘管停辦,在三年內董事會若能改辦為其他教育階段學校或其他事業單位,董事會可不必解散,且仍能使用學校的土地及建物。這樣的狀況衍生出已退場學校還有機會「辦學」,部分私校董事會以此漏洞及早關閉以圖謀學校改辦的利益。去年通過的《私校退場條例》有意杜絕這個弊端,但2020年退場的南榮科技大學卻是《私校退場條例》實施前的案例,須由教育部否准此案才能解決。
他同時指出,南榮科技大學退場後,其土地及建物的活化主導者不應是原董事會,但現在卻由原董事會使用。林柏儀指出,私校不是董事會的私產,而是來自於教育部的補助、免稅以及創辦人捐贈等多方來源累積而成,因此政府應進場介入讓剩餘的基金妥善利用。
董事會主導退場多失敗 政府應及早介入為佳
私校退場後該如何轉型以符合資產公共化?林柏儀檢視過去案例指出,由於原董事會缺乏能力經營,目前由既有董事會來轉型的案例都是失敗的,且絕大多數校產閒置,土地建物每年以上億元的速度折舊。他呼籲政府在停辦前應及早介入,讓學校停辦後能立刻轉型 ,例如併入公立大專院校、變成長照空間或社區活動中心等公共用途。
台灣高教工會在今年年初召開記者會,批評南榮科大欲改制為「貴族」中小學。林柏儀直指教育部對這件事的態度曖昧不明,依法南榮科大在2023年2月以前若沒有核准改辦、改制,董事會將被解散,不過教育部卻把決定權推給台南市政府,他批評教育部是在踢皮球,南榮科大的主管機關是教育部,審查應該要回歸教育部,若任其核准,可能會導致其它學校比照辦理,將會後患無窮。
教育部高官轉任私校當門神 助長高教亂象
另一方面,高教工會曾針對教育部官員退休轉至私校擔任「門神」的現象召開多次記者會,但截至去年為止,在潘文忠擔任教育部長任內,仍增加了十位新的「門神」。
林柏儀指出,《公務人員服務法》中的「旋轉門條款」規定退休或離職後不能到相關營利事業任職,但因為私立學校非營利事業,法律未明文禁止,讓門神有機可乘。而潘文忠在2016年擔任教育部部長時,曾打算針對門神問題特別立法規範,但草案在立法院一讀之後便胎死腹中。當教育部高官退休轉至私校任職,要公務員監督過去的長官,其實並不容易,也會造成高等教育的負面影響。
管中祥認為,這樣的現象和台灣教育經費採競爭型的方式有關,當教育部長官到了私校任職,因為了解教育部的運作,在爭取經費上對私立大學較有益。
林柏儀進一步表示,這類退休門神和學校退場也有關聯。由於教育部是大專院校退場的把關者,董事會或學校為了爭取更好的對待,會對教育部退休官員進行遊說,這些「門神」如同裁判下場來打球,讓人質疑其公平性。林柏儀說,近期將退場的台灣首府大學就鬧出紛爭,學校董事會有前教育部部長、次長參與,並在學校退場過程中坐鎮主導,壓抑該校教職員去維護自身權益。
專案教師濫用 權益未受法律保障
教育部於2022年發佈《專科以上學校進用編制外專任教學人員實施原則》,儘管是教育部提出的處方,卻沒有保障專案教師續聘的要件,無法改善校方透由一年到期後恣意不續聘,壓榨專案教師。
林柏儀指出,專案教師被濫用的狀況十分嚴重,工會對新進大專院校老師進行非正式的調查,有超過五成以上被要求須經歷專案教師的過程,甚至有人擔任專案教師十幾年卻無法轉正職。專案教師缺乏法律制度上的保障,會讓校方有不合理介入的可能,例如專案教師若無故不被續聘,即使告訴上法庭,大多會被判敗訴,因為從契約來看,續聘與否是學校的自由,教師工作權不但缺乏保障,也可能為求工作,只能忍氣吞聲,服從學校不當要求。
目前已有兩位過去分別任教於東華大學與嘉義大學的老師不滿被當「免洗筷」,不予續聘,決定提起憲法訴訟,挑戰《勞動基準法》以及《國立大學校務基金設置辦法》,他們指出,專案教師不受《勞基法》及《教師法》保障,已違反憲法的平等原則。
管中祥表示,教育是百年大計,更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基礎發展的好壞和教育的穩定性有關,老師在聘任上的不穩定,會對老師是否要努力、投入是否有成果產生懷疑,對學生也會有負面影響。
公教退撫改不確定給付 恐打擊下一代
去年政府提出公教人員退撫將從現行的「確定給付制」,改為不確保給付數額的「確定提撥制」,因此今年7月起入職的公教人員,其退休金制度將和過去完全不同。新的制度將過去退休金所得替代率約為50%下降至36%,下降了兩成以上,既打擊了下一代公教人員,也影響優秀人才擔任公教人員的意願。
林柏儀表示,未來的確定提撥制不再是按照年資與薪資推算出來,而是每個月由學校及老師存錢進入個人帳戶,經由投資形成的一筆退休金。這樣的制度相當於將投資風險轉嫁給受雇者承擔,也會影響公教人員不得不去想如何累積未來的退休金,大學教師退休金不穩定的情形也會使其難以專注在教學與研究。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我們深信,透過群眾的涓滴支持,才是媒體真正能夠獨立的重要碁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關於社會運動、社會議題的第一手報導。 我們認為,公民團體闡述理念與關懷的媒體空間經常不夠充分,因此我們在社運現場待到陳情者說完話為止,而報導也相對主流媒體冗長許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韓自2020年開始實施「安全運費制」,透過保障最低運費改善貨車司機過勞、超速等狀況,不過此制度試辦到2022年12月31日,工會組織「貨物連帶本部」因而發起罷工行動,要求南韓政府永久實施「安全運費制」,並擴大該制度適用的運輸職種。不過,此一主張遭政府拒絕,貨物連帶本部也在12月9日停止罷工,12月
今年的香港言論自由報告指出了哪些問題?香港傳媒是否有新的出路?本集節目邀請到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李家聰,討論香港新聞業面臨到的壓迫,以及四散各地的香港傳媒人如何生存?如何堅持理想?
本集節目邀請到台灣障礙者黑紙革命聯盟召集人,同時也是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理事長林君潔,以及台灣精神受苦者群聚會發起人李昀,了解障礙者們為何會發起抗議行動?此次修法的重點和癥結在哪?他們的訴求是什麼?
本集的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到同樣入圍本屆金馬最佳紀錄片獎項的《神人之家》導演、民雄囡仔盧盈良,與我們聊聊他在民雄的成長經歷、家人們各自面對的束縛與壓迫、信仰與人的共生關係。
《數據的假象:數據識讀是深度偽造時代最重要的思辨素養,聰明決策不被操弄》一書,作者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兩位教授Carl T. Bergstrom和Jevin D. West,內容分析當代常見的圖表、統計資料和數據,在日常生活展現出哪些面貌?又如何操控人心?
張乾琦是紀實攝影界公認地位最高的跨國攝影組織「馬格蘭攝影社」(Magnum Photos)終身會員,是該組織唯一的華人、台灣攝影師。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到張乾琦,與我們聊聊他前進烏克蘭的原因、在戰地紀實攝影時的心路歷程、想透過自己的紀錄與觀察,告訴世界和台灣什麼樣的故事?
南韓自2020年開始實施「安全運費制」,透過保障最低運費改善貨車司機過勞、超速等狀況,不過此制度試辦到2022年12月31日,工會組織「貨物連帶本部」因而發起罷工行動,要求南韓政府永久實施「安全運費制」,並擴大該制度適用的運輸職種。不過,此一主張遭政府拒絕,貨物連帶本部也在12月9日停止罷工,12月
今年的香港言論自由報告指出了哪些問題?香港傳媒是否有新的出路?本集節目邀請到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李家聰,討論香港新聞業面臨到的壓迫,以及四散各地的香港傳媒人如何生存?如何堅持理想?
本集節目邀請到台灣障礙者黑紙革命聯盟召集人,同時也是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理事長林君潔,以及台灣精神受苦者群聚會發起人李昀,了解障礙者們為何會發起抗議行動?此次修法的重點和癥結在哪?他們的訴求是什麼?
本集的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到同樣入圍本屆金馬最佳紀錄片獎項的《神人之家》導演、民雄囡仔盧盈良,與我們聊聊他在民雄的成長經歷、家人們各自面對的束縛與壓迫、信仰與人的共生關係。
《數據的假象:數據識讀是深度偽造時代最重要的思辨素養,聰明決策不被操弄》一書,作者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兩位教授Carl T. Bergstrom和Jevin D. West,內容分析當代常見的圖表、統計資料和數據,在日常生活展現出哪些面貌?又如何操控人心?
張乾琦是紀實攝影界公認地位最高的跨國攝影組織「馬格蘭攝影社」(Magnum Photos)終身會員,是該組織唯一的華人、台灣攝影師。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到張乾琦,與我們聊聊他前進烏克蘭的原因、在戰地紀實攝影時的心路歷程、想透過自己的紀錄與觀察,告訴世界和台灣什麼樣的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臺灣某大學因財務問題宣佈倒閉,將23.6億的校產全數過戶給另一機構,成為全臺首例。此事件揭示了少子化對私校招生的嚴重影響,並引發關於如何經營及轉型教育機構的討論。根據《私立學校法》,停辦學校後可改辦其他教育或社福事業,結合醫療與長照概念,可能成為未來應對人口結構變遷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北市老牌私校大誠高中傳出停招消息,今(113)年新生人數破天荒掛0。 私校工會理事長吳忠春認為,未來3年估計將有60所私校退場。 第4年後大學學區瓦解。 國發會推估,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即將正式突破20%。 ︎︎︎換句話說: 再過3個月(114年),45歲以上將占過半
最近台灣好幾個學校增設的護理系揭牌了,準備招生。 這種思維真是爛透的慣老闆。 舉一個例子教育界的例子: 國中小教育的行政大逃亡已經好幾年了。2016年教育部宣布要行政減量,結果當然是並沒有,還是很多老師不想當行政。 正常的思維,先調查行政大逃亡的現象,取得充足的數據和資訊,確定此現象存在......
Thumbnail
2024出現重大變化的特色項目是財務體質。 不負責評論:財團是否發現教育改革30年,畢業生很難用? 不如企業自己辦大學,自己培訓自己用。台塑的確已經是這樣。 有錢不一定能好好辦學,但沒錢萬萬不能。以政府對辦學的重重管轄,以致高教學費如此低廉,私立學校從中學到大學,是時候逐漸展開貧富極端的風景。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13)針對教育部高教因應少子化趨勢相關專報,以明道大學、大漢技術學院為例,分析當前「退場學校在校生安置」與「公私立學校財務惡化」兩大問題交織所產生的僵局,並要求教育部積極輔導改善。 郭昱晴表示,台灣的新生兒從1990年30萬名、2008年20萬名,到2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2015就說要退場,都不是新聞了~~ 私校相繼停招…5年後恐40校退場 教師離職後只能「自己看著辦」 前天(4/17)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117學年度降至最低點,新生數剩15.7萬人,屆時超過8成學生可進公立學校,私校可能招不到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屏東縣舊寮國小被廢校的事件,作者提到投機商人正在摧毀臺灣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也提及了對臺鐵老舊房舍的觀點,認為應該保留這些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文章內容豐富,針對教育和文化議題提出不同見解。
Thumbnail
又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難怪我有好幾年不敢吃蛋 台灣的教育在於大學端,這個問題我在「講不完的教育」這個專題裡有提到,大學本來就是為國家培育人才的地方,但現今的大學,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卻沒有一所死傷逃掉的大學主導人再檢討自己創辦的大學為什麼會傷亡這麼慘重?   一個不懂得檢討失敗原因
Thumbnail
回顧臺灣的教育改革歷程,從1987年的教育變革開始,一直到1994年的大遊行,再到之後不斷的改革措施,教改歷經多次挫折。現今的臺灣教育,仍面臨各式各樣的問題。 值得讓人重新思考的是,社會風氣是否需要跟著改變,保守的觀念是否限制了教育的發展。
Thumbnail
臺灣某大學因財務問題宣佈倒閉,將23.6億的校產全數過戶給另一機構,成為全臺首例。此事件揭示了少子化對私校招生的嚴重影響,並引發關於如何經營及轉型教育機構的討論。根據《私立學校法》,停辦學校後可改辦其他教育或社福事業,結合醫療與長照概念,可能成為未來應對人口結構變遷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北市老牌私校大誠高中傳出停招消息,今(113)年新生人數破天荒掛0。 私校工會理事長吳忠春認為,未來3年估計將有60所私校退場。 第4年後大學學區瓦解。 國發會推估,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即將正式突破20%。 ︎︎︎換句話說: 再過3個月(114年),45歲以上將占過半
最近台灣好幾個學校增設的護理系揭牌了,準備招生。 這種思維真是爛透的慣老闆。 舉一個例子教育界的例子: 國中小教育的行政大逃亡已經好幾年了。2016年教育部宣布要行政減量,結果當然是並沒有,還是很多老師不想當行政。 正常的思維,先調查行政大逃亡的現象,取得充足的數據和資訊,確定此現象存在......
Thumbnail
2024出現重大變化的特色項目是財務體質。 不負責評論:財團是否發現教育改革30年,畢業生很難用? 不如企業自己辦大學,自己培訓自己用。台塑的確已經是這樣。 有錢不一定能好好辦學,但沒錢萬萬不能。以政府對辦學的重重管轄,以致高教學費如此低廉,私立學校從中學到大學,是時候逐漸展開貧富極端的風景。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13)針對教育部高教因應少子化趨勢相關專報,以明道大學、大漢技術學院為例,分析當前「退場學校在校生安置」與「公私立學校財務惡化」兩大問題交織所產生的僵局,並要求教育部積極輔導改善。 郭昱晴表示,台灣的新生兒從1990年30萬名、2008年20萬名,到2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2015就說要退場,都不是新聞了~~ 私校相繼停招…5年後恐40校退場 教師離職後只能「自己看著辦」 前天(4/17)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117學年度降至最低點,新生數剩15.7萬人,屆時超過8成學生可進公立學校,私校可能招不到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屏東縣舊寮國小被廢校的事件,作者提到投機商人正在摧毀臺灣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也提及了對臺鐵老舊房舍的觀點,認為應該保留這些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文章內容豐富,針對教育和文化議題提出不同見解。
Thumbnail
又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難怪我有好幾年不敢吃蛋 台灣的教育在於大學端,這個問題我在「講不完的教育」這個專題裡有提到,大學本來就是為國家培育人才的地方,但現今的大學,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卻沒有一所死傷逃掉的大學主導人再檢討自己創辦的大學為什麼會傷亡這麼慘重?   一個不懂得檢討失敗原因
Thumbnail
回顧臺灣的教育改革歷程,從1987年的教育變革開始,一直到1994年的大遊行,再到之後不斷的改革措施,教改歷經多次挫折。現今的臺灣教育,仍面臨各式各樣的問題。 值得讓人重新思考的是,社會風氣是否需要跟著改變,保守的觀念是否限制了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