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脱憂練習曲」第九篇文,我是摩羯座。
關於名稱,脱憂就像是脫單,很多單身的人渴望脫離單身生活找到合適的對象,身為一個憂鬱症患者,則是希望可以脫離憂鬱症,恢復自由人生。
這是一個關於我罹患憂鬱症後,透過醫院身心科醫師治療、諮商,和透過不同練習的個人心得與分享,希望你喜歡。
今天是[自我修復的N種練習]系列,要跟大家談一談「斷捨離」對我的幫助,還有透過真正執行斷捨離的過程,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我成功斷捨離了嗎?
第一次看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撰寫的書「斷捨離」,其實還沒有FU。因為我住的老家各個地方都堆了很多東西,每年農曆年前大掃除的時候,我們整理出來不要的物品,或是要回收衣服,集中到客廳之後,媽媽都會來檢視一番,她說「這個還可以用、那個還新新的,衣服沒舊也沒破為何要丟掉?這樣很浪費耶,你們都不知道媽媽小的時候,一件衣服都穿到破洞,還捨不得丟,縫縫補補又可以再穿好一陣子。我們曾經還穿過政府配給的麵粉袋,改成小件的衣服。」哇啦哇啦的一邊講,一邊從黑色垃圾袋中把東西拿出來,準備要放回原本的地方。
這樣的戲碼,幾乎每次過年前大掃除都要上演一次,那時也不知道什麼是斷捨離,就覺得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應該說舊的不丟、新的沒地方放。
後來,姊姊們長大後,搬離了老家,但還是留了一些物品、衣服放在原本的房間。是的,只要有地方可以放,人都不會有急迫需要整理和丟棄的動力。然後,媽媽買了很多櫃子、收納箱,整理了一個空的房間當儲藏室,常常不知道放哪裡的東西,就先往儲藏室裡堆,這也是很多人的習慣吧,只要前提你家的空間夠大,沒有人會在意你在家裡堆放一些沒有使用的物品。
我確診輕度憂鬱症前,買了一個位於山上的房子,兩房兩廳一衛兩陽台,因為是舊公寓,雖然沒有電梯,但是公設比很低,室內空間很大,剛開始我作為週末度假使用。平常還是跟媽媽住在老家,台北市的上班交通方便、也鄰近捷運站,採買跟生活機能也很好。所以剛開始我自己的山上家,就只放了媽媽淘汰給我的傢俱、冰箱和幾件衣服,一些老家多餘的廚具碗盤,應付週末我上山待著可以煮飯、可以睡覺,滿足我最低的需求。
後來,2018年第一次確診出輕度憂鬱症,離開職場後,那時因為憂鬱症的狀態不佳,加上媽媽娘家的事件(這也是造成我憂鬱症的壓力來之一),我就決定搬去山上家住,先自己清靜的過生活試試看。因為要真正開始在山上家生活,所以就把老家中屬於我的東西分批搬了上去,也添購一些家電和傢俱,漸漸的,也就有了生活所需物品和生活的感覺。
在這段時間中,有一次大姊推薦我,看了Netflix上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實境紀錄片,是日本一位相當知名的整理大師在美國的紀錄,紀錄片是2019年拍攝的、總共有8集,我透過影片的整理過程中,學習到近藤麻理惠女士的整理心法。她說「整理時,我們應該按照物品的種類,而不是位置來進行整理」,她建議的收納方式有5大類別,分別為「衣服」、「書」、「紙張」、「小東西雜物」與「有情感的物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購買同名書籍閱讀,或是欣賞影片來了解,在這裡,我著重於分享自身的整理經驗,而非技巧喔!
首先我動手整理的是衣物,她建議大家要把家中所有的衣服都從衣櫃、整理箱、紙箱中拿出來,集中在一處,把每一件衣服或是褲子外套等,拿起來問自己「這件衣服有讓我怦然心動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把它放在保留區,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很誠心誠意地跟這件衣服說聲謝謝,然後放在回收或丟棄區,如果當下實在無法下定決心要保留還是淘汰,那也可以放在「暫存區」。
我個人認為有「暫存區」這一個選擇,真的很棒,既不會怕丟棄了有遺憾,也不會陷入選擇困難中,選擇障礙會容易把整個衣物整理的進度卡住。
我自己在衣物斷捨離的練習上,首先容易判斷的是「已經不合身的衣物」或是「已經有瑕疵的衣物」,像是有塊洗不乾淨的污漬、已經變成荷葉邊領的T恤,過大或過小的褲子,鬆緊帶彈力失效,還有不知為何根本不是我的衣服,卻混在我的衣櫃中(可能是媽媽放衣服時弄錯,就可以把不是自己的物歸原主)等。這種衣物通常放在衣櫃的深處,或是搬家後已經很久沒有打開的箱子中,多半覺得可以拿來當睡衣穿,但其實不是每一件衣服都適合當睡衣,更不需要那麼多睡衣。加上台灣的舊衣回收箱相當的普遍,衣服真的是很方便做回收,當然一些狀況或品質比較差的就當垃圾丟棄,別造成回收業者的不便。
《分類請參考資源回收網》
就算是有這樣的心理準備,衣物類我也不是一次就整理完畢了,我先是把衣物按近藤麻理惠女士說的方式分類,雖然有多數的衣物被我拿出來放在回收與丟棄區,但還是有大多數的衣物都被我保留下來了,因為以前瘦的衣服實在很好看,但目前的身材就是穿不下,已經留了至少三年以上還是無法割捨,放在暫留區的衣物最後又被我放回衣櫃,想說這次整理也不是沒有成效,只是目前成效不彰啦~回收區的衣物就放在袋子中,等出門時順路放到舊衣回收箱,是真的很方便。
再來分享「書」這個項目,在老家,我的書算是比較少的,但還是動手把書櫃中,屬於我的書拿出來整理一番,基本上老家的書櫃上,有90%是大姐的書,我佔其中的10%,家人的東西不是我整理的重點,所以我就先把自己的書先都拿出來放在地板上,因為數量不超過100本,所以整理上也沒花太多時間,我只留下近期購買的書籍,和覺得有機會再讀一次的幾本書,剩下的我分為「可上架二手書平台販售的」,跟「無法二手販售、就當紙類回收」這兩類。
當初,決定要做書籍的整理,我知道有一個「讀冊」的二手書平台,可以透過這個平台販售二手書籍,會有一些販書金進帳,賣書的錢可以在平台上買書,或是轉到個人的銀行帳戶中。
雖然我聽過朋友搬家時,對書籍處理的方式,有一種「萬事皆留型」,會把全部的書裝箱然後搬去新家,有一種是「萬事皆捨型」會把全部的書做紙類回收,我是想說既然當初買書時也是花了錢,反正趁現在待業中有時間,就試試看讀冊的上架系統,若讀冊不收的書才整理成一捆,拿去給附近做資源回收的阿伯,讓他去賣錢。
後來陸續整理去讀冊賣的書,還真的有上千元的進帳,雖然二手書賣的很慢,不過書籍都寄到讀冊的倉儲,書架上也清爽許多,陸續售出後,平台上剩餘的書若是過了販售期,可以選擇捐書或是請讀冊代為處理。
選擇二手書平台對我來說,是一種沒有心理負擔的方案,至少有人買去閱讀,紙本書籍的流通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而且通常賣書入帳金額都會超過郵寄的費用,讀冊提供便利商店交寄的方式,也是非常方便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讀冊官網中的二手書販售說明,去了解上架等規則。
《讀冊二手書販賣參考》
有關斷捨離和整理收納的書籍、影片非常多,更有些專門以這主題分享如何斷捨離的Podcast或網紅,以自身整理經驗分享,台灣也發展出「整理師」這樣的職業,如果你無法割捨、要搬家卻沒時間整理,或是不知從何下手,都可以付費請專業的整理師來操刀。
但我並不是要推廣斷捨離,或是建議大家找整理師,而是身為一個憂鬱症的患者,我從斷捨離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對我身心恢復有助益的優點,所以這也是我從2018年到現在,都還持續斷捨離的原因。
從我自身的經驗,當初因為憂鬱症離職待業,自己搬去山上家生活,曾經有一段情緒低落、負面思想不斷充斥在腦中的日子,說真的有時候都不知道「生命意義為何?」、「起床睡覺吃飯有意思嗎?」
換句話說,就是生活失去了重心,以前每天固定的上下班、做不玩的專案、帶不完的活動,有職場的人際互動關係,追劇和看youtube都只是調劑生活的一種方式。現在一下子生活與人際關係歸零,說實話還無法適應,但以前曾認為獨居是被迫的,後來才知道獨居也是一種選擇。
憂鬱症的關係,心情不好連帶影響到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渾渾噩噩的日子過到索然無味,追劇、看youtube、打手遊,只為了填滿空虛的生活,感受不到喜悅。
追劇的過程中,看到Netflix上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實境紀錄片,覺得現在山上家的空間大,雖然東西都放得下,但似乎有些東西真的是用不到,反正動手整理沒人監督,能做就做,不想動就不動。
坦白說2018年第一次確診輕度憂鬱症,我當時的症狀是非常典型的憂鬱症,對於過去創傷事件有著相當的執念、也放不下,又過於憂慮未知的未來,要休息多久、還有多少存款,還能去上班嗎?還能有正常的生活嗎?
身心科診所醫師開的藥,因為不信任所以不吃,整天思考有的沒有的,失眠、食慾也不好、更別說出門或是運動,整天待在家裏自閉,整個人就是行屍走肉的樣子。
剛開始斷捨離時,我還是習慣以物品擺放的位置為主,就是用「臥室」、「廚房」這種方式開始,覺得似乎這樣才不會在整理進行中,東西從原本收納的地方拿出來堆放準備整理,可能會看得心情很阿雜。但這樣的整理實在有缺點,就是把一個抽屜打開,東翻翻、西翻翻後,拿出一兩件可以淘汰的東西,然後把它集中去空的房間(也就是我的儲藏間)放置,剛開始整理物品多半是用眼不見為淨的方式,只是把東西從A空間放置到B空間。
比較有成效的,是有一次大颱風整個雨水灌進陽台,當時還沒有裝鋁窗,而排水孔被落葉堵塞,雨水排不出去就慢慢淹過落地窗(老公寓用的不是氣密窗),室內許多東西都被泡濕、泡爛了,有些無法再用的物品、颱風過後就很乾脆的處理掉了。
但大約有80片左右的音樂CD專輯,覺得光碟弄乾後應該還能聽,但就是歌詞和封面因為是紙張,泡水後起皺摺,全部都被我堆在儲藏室的某一個角落。有了線上聽歌,CD也漸漸被數位音樂淘汰,身邊根本就沒有光碟讀取機或是播放器,專輯堆著不處理、只是因為逃避整理,決定要斷捨離後,儲藏室第一個拿來開刀的就是CD專輯。
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把每張專輯拿起來看一看,是哪一位歌手的專輯,看了內容回味一下當初購買,是喜歡歌手哪些歌曲,而那時聽歌的心情又是如何,然後把專輯分成「塑膠殼」、「紙類封面及歌詞本」、還有「光碟」,分成三類後打包做資源回收和垃圾。我當時還有留下幾張捨不得回收的專輯,後來幾次繼續整理時,還是全數都處理掉了,因為實在找不到可以播放的機器(這明明就是搬去山上家前就知道的,還是成堆的搬上去),現在就算要懷念老歌,也是可以上youtube搜尋或是用APP收聽,線上收聽實在方便,便利性大過於繼續收藏實體專輯的價值。
在斷捨離的練習中,第一階段我只做到其中的「捨」,也就是捨棄不用的物品,至於「斷」和「離」兩個觀念中所闡述的,我目前還沒法根除買進新物品,和拿免費贈品之類的舊習慣。雖然還有兩種技巧要練習,但每次在做捨的練習中,我發現清理物品的同時,我也清理了心理許多雜念,和過去該割捨、卻捨不掉的回憶,而且這樣的練習,也變成自我修復的工具之一。
每每心情又不美麗時,我就會打開我的虛擬工具箱,找出一種當下可以修復情緒的工具,藉由這樣的不斷練習,也讓我越來越了解自己,情緒也越來越穩定。
一個人獨居,或是一個人進行斷捨離的練習,說實話,很寂寞。所以我在這個過程中,會聽有關極簡主題的Podcast,或是觀看有關斷捨離和極簡的youtube影片,這就像是有幾個跟你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做這樣的練習,有彼此鼓勵的作用。學習他人的整理心法,找到適合自己執行的方式,從中激起自己的動力,會在每次整理後,真實感受到環境變舒適了,和生活往正向的改變。
我之後會陸續分享[自我修復的N種練習]系列,還有練習之後,許多被我放入工具箱的工具,希望對一樣是憂鬱症的朋友有些幫助,或是你身邊有憂鬱症的朋友,也歡迎分享給他,希望可以喚起想要嘗試練習自我修復的靈感喔!
我在Apple Podcast與SoundOn上也有同步發表「脱憂練習曲」的節目,喜歡聽Podcast的朋友可以訂閱我的節目、分享我的節目,喜歡看文字的朋友請訂閱我的專欄(歡迎分享)。兩個主題雖然相同,但聲音和文章有不風味,歡迎追蹤FB「脱憂練習曲」粉絲專頁:https://reurl.cc/5MbDp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