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流行病:孤獨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覺得孤獨嗎?
你知道「孤獨」會成為21世紀的流行病嗎?
你曾經在人潮當中,聽著城市的喧囂一直吵鬧,但是你的內心卻鴉雀無聲的感覺嗎?
你曾經在忙完一天,特別是結束一場活動或聚會,回到家躺在床上,想的不是好累,而是好無聊,好空虛,好寂寞嗎?
聽起來是不是很像婚姻仲介所的介紹?
不過這並不是。上面這段是表達孤獨並不是在你身邊沒人,或與世隔絕的情況發生,相反地,越是繁華的都市越容易發生。身邊的人越多,越覺得寂寞。
同樣的,孤獨並不等於單身。「孤獨感」雖然和很多所謂的兩性專家常提的「單身焦慮」可能感覺很類似。不過兩者並不完全相同。
孤獨是一種心理狀態,單身是一種現實狀況。孤獨是「自己」與「他人」的疏離感,很多有伴侶者感到孤獨的頻率跟深度比單身者更嚴重。就像你跟「自己」獨處時,有時候反而不會感覺到孤獨。
每個人或許對於孤獨的感受不同,耐受的程度也有差異。有人很敏感,有人很無感。但不論如何,在新冠疫情之前,孤獨就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公共衛生問題。而疫情之後,這個問題更嚴重了。
一、孤獨有害。
孤獨對人的心理,甚至生理有害,幾百年以前就被人認識到了。因此「單獨監禁」成為了歷史悠久的一種「酷刑」。
它已經被多項研究證實跟許多慢性病有正相關。因為孤獨會提高壓力荷爾蒙,造成身體內部發炎。它普遍存在於現代社會,而且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風險增加相關。
歐美許多研究,甚至指出孤獨會成為21世紀的流行病。很多還是在新冠肺炎之前的研究。英國就因此在2018年成立全世界第一個『孤獨部長』,
孤獨大臣的英文頭銜是「Minister of Loneliness」,英國在2018年前首相梅伊(Theresa May)任內,就任命世界上的首位孤獨部長,每年的相關對策經費折合台幣約7億元。梅伊前首相認為「孤獨是現代公共衛生最大的課題之一。」
英國因為實施公醫制度,類似台灣的全民健保。醫療費用皆由政府負擔,因為孤獨而就醫的病例當中,有2成患者並不是醫療上的問題,而是找醫生傾訴孤獨的煩惱。另外因為孤獨造成身心問題,導致工作怠勤或生產力低下,估計資方一年的損失就超過新台幣960億。
而根據倫敦政經學院的試算顯示,英國因為孤獨造成的每年經濟損失折合台幣超過1.2兆。
這還是新冠疫情前的研究統計。
新冠肺炎是在2019年出現,全球大流行則是在2020年初快速擴散。持續超過三年的疫情,各國或多或少都採取了隔離,甚至封城手段。因為疫情更加深了孤獨感。甚至市面上已經有很多關於「疫情後跟孤獨有關的內容」書籍出現。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也有進行相關的研究跟討論。
二、日本的「孤獨感」問題嚴重。
日本政府在2020年2月19日,針對新冠肺炎期間愈發嚴重的孤獨與孤立問題,當時首相菅義偉設立了對策室,從內閣府與厚生勞動省等相關單位挑選了31名兼任人員,並指定「少子化大臣」坂本哲志為日本首任的「孤獨事務大臣」。日本成為既英國後,第二個將「解決孤獨」成立為內閣部門的國家。
孤獨在疫情前就已經成為日本國民病。高齡人想「活著幹嘛」,年輕人想「幹嘛活著」。
而且日本社會的「孤獨」議題十分複雜,甚至和二戰有關。
你知道日本人一直到2016年以前,都沒有身分證嗎?
很難想像,對吧!
這除了日本人很重視隱私之外,還要追溯到二戰。
日本民眾長年來抗拒個人編號,因為不信任政府。如果有個人編號就等於被國家掌握你的的資訊了(年齡、住地、父母、配偶......)。可能會發生強制徵兵、沒收財產等等,而這些在日本二戰都發生過。
日本政府對於人民隱私的保護也很好。例如你有家人或朋友失蹤了,怎麼找人?一般都是查他的金融卡有沒有提款記錄。抱歉,日本不行。除非你能證明可能是犯罪有關,否則不行。所以如果有人失蹤了,那就當成人間蒸發了。
所以日本有一種很夯的「夜間搬家隊」的「產業」。也就是讓你從現在的人生「消失」。給你一個新的身分,讓你過「二次人生」。
沒有身分證明卡,一直都對於日本政府造成很大的困擾,但國民相當反對,於是一直不了了之。
直到2016年1月,安倍晉三政府才推出了個人編號卡(相當於身分證)。還取了洋氣的名字「My Number Card」。
在此之前日本人證明自己身分最常用的是住民票(有點像戶口名簿)。學生證、工作證等等。最好用的證件是護照,因為是官方發的,比較沒有假造的問題。
日本人重視隱私,而且自尊心強。不願意麻煩別人、造成別人困擾是日本人的普遍民族性,這都會造成孤獨感的加重。且因為自尊心使然,有些人並未意識到自己陷入孤獨之中,加上不想打擾及被打擾隱私,很多人都缺乏人際交流關係。在長期壓抑之下,很容易產生厭世的想法。而日本孤獨大臣提出的對策第一步就是「把手高高舉起,讓周圍的人知道你很孤獨,需要被關心。」
日本在WHO統計中,是全球自殺率前幾名的國家。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孤獨』。已有研究證實,疫情期間有些人當隔離結束後,當時的與世隔絕感,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疫情讓全世界的孤獨感問題都變得更嚴重。過去11年以來,日本的全國自殺人數呈現逐年下滑趨勢,卻在2020年反轉為增加,恐怕跟疫情問題脫不了關係。
撰寫本文的起因是因為幾天前,日本「又」發生了刺殺首相事件。雖然因為只有警官輕傷,無重大傷亡出現,所以相關報導不多。不過筆者認為這件事不能因為無人傷亡而輕忽。不到一年前發生了2次。而筆者想起的就是9個月前發生的「安倍晉三」遇刺身亡事件。
雖說行凶動機是因為兇手認為安倍晉三和他母親迷信的「統一教」有關。但其實兇手就是長期陷於「孤獨」狀態。小時候母親迷信宗教導致家破人亡(父親因此在他5歲時自殺)。而過去的同事也證實,午餐時間,他從不與同事一起用餐。
也就是孤獨,不但會造成個人生理和心理疾病。甚至也會導致自殺、或殺人的情況發生。
值此新冠疫情逐漸走向緩和之際,「孤獨感」這個超越冠狀病毒,影響人類的層面更廣的流行病,因為這次疫情也被更多人注意到了。
雖然已有很多專家提出克服「孤獨感」的方式,但那都是針對於個人自己的方式。
如果「孤獨感」成為了社會現象,就會像流行病一樣。當你周圍的人對人際關係都很疏離,你再會跟自己獨處,或學習再多社交手段也無法突破這「藩籬」。未來希望各國政府、專家能更加重視這個問題,研究和採取相應的對策。
==================
聯絡信箱:fireloam@hotmail.com
YouTube:
臉書粉絲團分享連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1會員
122內容數
楚焱堯(Neil),現為台灣夯創業電商育成顧問,擔任勞動部電商講師。熟悉領域為電商經營、產業分析及時事評論。 為國內少數具有實際操作的實戰派電商講師。曾帶領台灣女裝品牌從每年數百萬營收,激增成破億的公司。轉戰大陸電商市場,創下全大陸淘寶天貓店單日單店第27名佳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楚焱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雙英(蔡英文跟馬英九)不約而同,幾乎同時外訪,同時回國。 相信沒有人認為這是巧合,究竟這是兩人在尋求外交突破,還是追求個人定位,大家各自解讀。 不可諱言,兩人各有得也有失,但也有其動機。本文帶你解讀雙英外訪的表面現象和背後用意。
如果你只知道馬英九訪中,其實4月初在中國還有其他3馬,分別代表了各自背後的統戰目標。 全球最大的媒體「彭博」竟然成立了台灣總統大選的專題。在中美對抗的態勢下,竟然催生了台灣的「軍工產業」元年。 關於統戰,你了解這個關鍵詞的意義嗎?本文帶你理解「統戰」及中國目前正在進行的統戰策略。
國民黨檯面三人的三不,讓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人選問題如同一團死結。 不過將隨著郭台銘這次結束訪美召開的記者會的內容,可能將走向明朗化,當然也會讓初選競爭成為檯面化。 郭台銘記者會的幾個伏筆跟關鍵,你看懂了嗎? 2024對於台灣是關鍵的一年,國民黨準備好參賽了嗎?
蔡英文跟眾議院議長麥卡錫世紀會面,全球有不同解讀。 過去不論是民進黨或是國民黨執政,中共都以「台灣當局」來稱之。但這次,國台辦罕見的用「民進黨當局」來稱呼。 有差嗎? 差別可大了,因為這代表未來中共會將「民進黨」從台灣切割出來。 這有何影響?影響可能非常大。
你聽過Web3嗎?你知道這是未來最熱門的科技話題嗎? 你知道很多人將「元宇宙」和Web3搞混嗎?你知道原因嗎? 本文將深入淺出的介紹Web3,讓你了解其他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產品包含NFT、DeFi等等都是Web3的成員。 並說明其他與Web3相關的議題。
雙英(蔡英文跟馬英九)不約而同,幾乎同時外訪,同時回國。 相信沒有人認為這是巧合,究竟這是兩人在尋求外交突破,還是追求個人定位,大家各自解讀。 不可諱言,兩人各有得也有失,但也有其動機。本文帶你解讀雙英外訪的表面現象和背後用意。
如果你只知道馬英九訪中,其實4月初在中國還有其他3馬,分別代表了各自背後的統戰目標。 全球最大的媒體「彭博」竟然成立了台灣總統大選的專題。在中美對抗的態勢下,竟然催生了台灣的「軍工產業」元年。 關於統戰,你了解這個關鍵詞的意義嗎?本文帶你理解「統戰」及中國目前正在進行的統戰策略。
國民黨檯面三人的三不,讓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人選問題如同一團死結。 不過將隨著郭台銘這次結束訪美召開的記者會的內容,可能將走向明朗化,當然也會讓初選競爭成為檯面化。 郭台銘記者會的幾個伏筆跟關鍵,你看懂了嗎? 2024對於台灣是關鍵的一年,國民黨準備好參賽了嗎?
蔡英文跟眾議院議長麥卡錫世紀會面,全球有不同解讀。 過去不論是民進黨或是國民黨執政,中共都以「台灣當局」來稱之。但這次,國台辦罕見的用「民進黨當局」來稱呼。 有差嗎? 差別可大了,因為這代表未來中共會將「民進黨」從台灣切割出來。 這有何影響?影響可能非常大。
你聽過Web3嗎?你知道這是未來最熱門的科技話題嗎? 你知道很多人將「元宇宙」和Web3搞混嗎?你知道原因嗎? 本文將深入淺出的介紹Web3,讓你了解其他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產品包含NFT、DeFi等等都是Web3的成員。 並說明其他與Web3相關的議題。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早起,看到賢三傳來的訊息。他的咖啡廳是早上六點開到下午三點。他會在凌晨五點起床準備。每天起床,傳一段語音祝福給我,希望我今天順利開心。還有他很想念我。 我都是帶著一種被呵護的甜蜜感起床,和他在一起到現在,幸福感到不真實,甚至我很害怕這樣的幸福是虛假跟暫時的。不過今早我竟然冒出一個念頭:
出發吧!鎌倉!沒有手機的日本獨旅— 我在「海街」寫「日記 」! 時間回到2022年末,對於日本文化相當憧憬的我,總算有機會安排一趟屬於自己的獨旅,除了旅行外,更想給自己的25歲後留下點足跡,目的地理所當然就是日本,這也是人生首度踏上日本,回想正式愛上日本,是因為電影《海街日記》與日劇《喜劇開場》,
這趟從東京羽田機場飛往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日航JL37航班,感謝座艙長森重桑,山田桑與齋藤桑親切貼心又無微不至的服務,完美詮釋了日式おもてなし(omotenashi)的高雅精神,再加上米其林級別的餐飲。整趟飛行無論在細節處或是服務品質上都讓人印象深刻,感受到極致的舒適,讓這趟空中旅程宛如一場難忘的饗宴!
從賢三那裡得知,我有幾個「台灣人沒有,只有日本人有」的生活及飲食習慣。聽完覺得神奇,想跟訂閱制的大家分享,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跟我一樣是「日系體質」。 首先第一個,我從小到大都不喝水。 記得過去為督促自己,在 IG 發起我要天天喝水的事,但這個習慣沒有堅持一個月就打回原形。 我發現自己
今天值飛JL37航班的是2003年離廠的 B777-300ER,註冊編號為 JA732J,8個頭等艙,49個商務艙,40個豪華經濟艙,147個經濟艙,共244個座位。這架JA732J別看已經22歲,她可是波音777-300ER首架試飛機,對波音與最早決定引進777-300ER的日航來說都別具意義。
你知道嗎?光統計 2019~2025 年,日本郵局的年賀狀印刷數量就超過 500 萬張,可說是非常可觀!雖然近年來,年輕人大多透過手機貼圖、SNS 訊息傳達新年祝福,但對於公司行號、長輩或是喜歡手寫溫度的人來說,每年寄年賀狀給廠商客戶、朋友同事仍是非常重要的傳統。
早起,看到賢三傳來的訊息。他的咖啡廳是早上六點開到下午三點。他會在凌晨五點起床準備。每天起床,傳一段語音祝福給我,希望我今天順利開心。還有他很想念我。 我都是帶著一種被呵護的甜蜜感起床,和他在一起到現在,幸福感到不真實,甚至我很害怕這樣的幸福是虛假跟暫時的。不過今早我竟然冒出一個念頭:
出發吧!鎌倉!沒有手機的日本獨旅— 我在「海街」寫「日記 」! 時間回到2022年末,對於日本文化相當憧憬的我,總算有機會安排一趟屬於自己的獨旅,除了旅行外,更想給自己的25歲後留下點足跡,目的地理所當然就是日本,這也是人生首度踏上日本,回想正式愛上日本,是因為電影《海街日記》與日劇《喜劇開場》,
這趟從東京羽田機場飛往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日航JL37航班,感謝座艙長森重桑,山田桑與齋藤桑親切貼心又無微不至的服務,完美詮釋了日式おもてなし(omotenashi)的高雅精神,再加上米其林級別的餐飲。整趟飛行無論在細節處或是服務品質上都讓人印象深刻,感受到極致的舒適,讓這趟空中旅程宛如一場難忘的饗宴!
從賢三那裡得知,我有幾個「台灣人沒有,只有日本人有」的生活及飲食習慣。聽完覺得神奇,想跟訂閱制的大家分享,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跟我一樣是「日系體質」。 首先第一個,我從小到大都不喝水。 記得過去為督促自己,在 IG 發起我要天天喝水的事,但這個習慣沒有堅持一個月就打回原形。 我發現自己
今天值飛JL37航班的是2003年離廠的 B777-300ER,註冊編號為 JA732J,8個頭等艙,49個商務艙,40個豪華經濟艙,147個經濟艙,共244個座位。這架JA732J別看已經22歲,她可是波音777-300ER首架試飛機,對波音與最早決定引進777-300ER的日航來說都別具意義。
你知道嗎?光統計 2019~2025 年,日本郵局的年賀狀印刷數量就超過 500 萬張,可說是非常可觀!雖然近年來,年輕人大多透過手機貼圖、SNS 訊息傳達新年祝福,但對於公司行號、長輩或是喜歡手寫溫度的人來說,每年寄年賀狀給廠商客戶、朋友同事仍是非常重要的傳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分析中提到科技的迅速發展,如何改變我們對孤獨的理解及應對方式。。從電影《愛情不用翻譯》和《雲端情人》的角色互動,反思人類與AI的情感關係,討論AI是否只是暫時的慰藉還是真正的陪伴。研究顯示,已有產品如Replika幫助用戶減輕社交焦慮,但也引發了對人類情感與AI互動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日本的公共電視NHK在2010年播出「無緣社會」的紀錄片後,引起廣大迴響,「無緣死」及「孤獨死」就成為普遍的流行用語。 無緣死指的是死後沒有人認領遺體,也沒有親人朋友為逝者舉辦喪禮,也就是這個社會沒有人為他送終,有點蓋棺論定的形容,這個人跟社會是沒有緣分的。
Thumbnail
你知道孤獨真的是一種病嗎! 2023年,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孤獨列為危險的公共衛生流行病 而孤獨對人類造成的傷害,相當於你一天抽15根菸一樣嚴重🚬
Thumbnail
在日本的漢字中,人類被形容為「人間」,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關聯。作為人類的一員,我們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社會之中,因著脆弱而需要仰賴他人的關愛才能生存。 長大成人後,我們仍須在這個社會中求生存。哪怕選擇隱居山野,獨自自給自足,仍難以全然遠離與人的牽絆。就算我們天生獨立,當感受到人間溫暖時,也會被打
Thumbnail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老人獨居戶數量在過去十年增長了近八成。這一趨勢導致「孤獨死」案例的頻繁發生,僅新北市去年就曾在一天內報告了三起孤獨死事件。本文將探討老人獨居現象的原因、社會影響及可能的對策。
一個人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總在假裝自己很享受孤獨、很享受一個人,這個世界時常需要很多假裝,而人也害怕被別人知道自己其實有時候不那麼喜歡自己一個人。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虛擬連結的網絡中,我們或許擁有了更多表面上的「朋友」,但內心的孤獨感卻愈發濃厚。
Thumbnail
日本漢學大家斯波六郎在《中國文學中的孤獨感》中,探討了自殺者和孤獨感的關係。中年以後的自殺者不怎麼寫遺書,因為他們有非常複雜的情況,往往認為他人無法理解。這種孤獨感是人與生俱來的「不安」,是「憂愁」和「苦惱」。透過自我凝視,挑戰一年讀100本書來解鎖自己的孤獨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分析中提到科技的迅速發展,如何改變我們對孤獨的理解及應對方式。。從電影《愛情不用翻譯》和《雲端情人》的角色互動,反思人類與AI的情感關係,討論AI是否只是暫時的慰藉還是真正的陪伴。研究顯示,已有產品如Replika幫助用戶減輕社交焦慮,但也引發了對人類情感與AI互動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日本的公共電視NHK在2010年播出「無緣社會」的紀錄片後,引起廣大迴響,「無緣死」及「孤獨死」就成為普遍的流行用語。 無緣死指的是死後沒有人認領遺體,也沒有親人朋友為逝者舉辦喪禮,也就是這個社會沒有人為他送終,有點蓋棺論定的形容,這個人跟社會是沒有緣分的。
Thumbnail
你知道孤獨真的是一種病嗎! 2023年,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孤獨列為危險的公共衛生流行病 而孤獨對人類造成的傷害,相當於你一天抽15根菸一樣嚴重🚬
Thumbnail
在日本的漢字中,人類被形容為「人間」,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關聯。作為人類的一員,我們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社會之中,因著脆弱而需要仰賴他人的關愛才能生存。 長大成人後,我們仍須在這個社會中求生存。哪怕選擇隱居山野,獨自自給自足,仍難以全然遠離與人的牽絆。就算我們天生獨立,當感受到人間溫暖時,也會被打
Thumbnail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老人獨居戶數量在過去十年增長了近八成。這一趨勢導致「孤獨死」案例的頻繁發生,僅新北市去年就曾在一天內報告了三起孤獨死事件。本文將探討老人獨居現象的原因、社會影響及可能的對策。
一個人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總在假裝自己很享受孤獨、很享受一個人,這個世界時常需要很多假裝,而人也害怕被別人知道自己其實有時候不那麼喜歡自己一個人。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虛擬連結的網絡中,我們或許擁有了更多表面上的「朋友」,但內心的孤獨感卻愈發濃厚。
Thumbnail
日本漢學大家斯波六郎在《中國文學中的孤獨感》中,探討了自殺者和孤獨感的關係。中年以後的自殺者不怎麼寫遺書,因為他們有非常複雜的情況,往往認為他人無法理解。這種孤獨感是人與生俱來的「不安」,是「憂愁」和「苦惱」。透過自我凝視,挑戰一年讀100本書來解鎖自己的孤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