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布洛姆坎普的兩部電影:《第九禁區》、《成人世界》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第九禁區》(District 9,2009)

圖片來源:恐懼基地
同樣講到外星球/異(廣義的)文化的壓迫,出身南非的尼爾布洛姆坎普 (Neill Blomkamp)所導演的《第九禁區》,等級遠遠超過3D版的《風中奇緣》( Pocahontas )—《阿凡達》( Avatar),背景劇情也顛覆主流好萊塢的設定:外星人來到地球沒有成為侵略者,反倒成為難民。外星人不是到一堆只有白人的美國紐約,而是種族複雜的南非約翰尼斯堡。
這群人稱「蝦怪」的外星難民,就文明發展而言遠遠高於地球上的人類,但就階級而言屬於中下階級的勞工。但無論如何,他們在地球上不具任何人格,只是被驅趕、實驗、欺負的對象,可以拿來展示,也可以任意使用。在地球人眼中,他們連「生物」都稱不上,只能稱做「物」。
You will never know what it is like to be an outlaw until you become one of them. (等到你成為他們當中的一份子,才知道箇中滋味如何。)
你永遠也不會知道難民也有記憶、情感和感覺,甚至還有靈魂,直到你也成了難民。而這裡的〔難民〕可以置換成任何一種廣義文化群體(包括街友等)。
問題是,有時候我們非得成為其中之一才能真正瞭解箇中的複雜嗎?
不只是難民、街友,弱勢性別等其他弱勢群體也是一樣,曾在文章上看過跨性別的人投書,一一舉例描述他從男變女之後,所感受到這社會對於女性的歧視,也有人只是在工作往來的email試過明顯是男生名字、女生名字或中性名字署名,測試出不同結果。這些人的經驗都有助於我們重新以不同角度思考,不僅同理他人(個人),也同理其他不同的群體。

《成人世界》(Chappie,2015)

圖片來源:FilmAffinity
這個導演的另一部作品《成人世界》(Chappie),談的則是跟現在的ChatGPT很相關的議題。ChatGPT出來之後,有人很興奮、有人覺得遭受威脅,有人怕發生像《機械公敵》(I, Robot)、《西方極樂園)(Westworld)那種機器/AI生出自我意識,模糊人與機器界線,甚至反叛人類的事情。
這部片背景跟《第九禁區》( District 9 )一樣,設在種族複雜的南非約翰尼斯堡。休・傑克曼難得剪了個矬矬的頭髮,穿上短褲和短襪演一個認為AI 會毀滅世界的反派,戴夫・帕托(《貧民百萬富翁》)飾演開發AI機器人的工程師迪恩,但這次的主角都不是他們兩個,而是《第九禁區》男主角沙托・科普利 ( SHARLTO COPLEY )配音的機器人,和南非當地嘻哈樂團 「回答樂團」( DIE ANTWOORD )兩人飾演的搶匪搭檔。
女生在看到AI機器人「誕生」之後,對它開始產生 "He's just a child." (「他只是個孩子」)一般的疼惜,要它開始叫他媽媽,那男生呢?要說是為了一己之私也好,要說是很自然而然的也可,但他就是要把機器人Chappie 教成很強的混混,他一整個看工程師教它的琴棋書畫很不順眼,工程師也討厭他教機器人的滿嘴粗話和偷拐搶騙。
導演和編劇厲害的地方,在於他透過將一步步快速從嬰兒階段學習進步的機器人(非成年的非人/機器人小孩)放在搶匪(低下階層)和工程師(高知識份子)中間,突顯了兩個階層的差異和衝突,從搶匪「教導」機器人的過程中,也看到他們雖然身為「人類」,卻得如何過著和鬥犬(非人)一樣,過著弱肉強食的生活。除了可以展現種族和階層的衝突,也在AI 認知什麼叫做「活著」的假設底下,打破了人與非人的界線,這部分與《第九禁區》有異曲同工之妙,看的我們想說,靠妖~這下真的人也不人、機器也不機器了。
科幻吸引人的地方或許在聲光、動作和劇情場景的想像力,但最終提出的還是最古老的哲學問題:什麼是「人」?「人」是什麼?無論從實務或哲學層面來看,這問題在AI來臨的時代,都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廣告時間~~~~~~~

翻譯資歷近10年的我,最近開設了臉書的粉絲專頁,裡面收錄了所有與翻譯相關的討論與譯文,歡迎舊雨新知按讚追蹤:

翻譯人森的滋味

如果喜歡文章內容,歡迎贊助支持我的寫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2會員
386內容數
除了翻譯之外,這裡也是抒發烘焙、時事、戲劇、書、自然環境、信仰等想法的天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遊戲改編,對我來說特別的是看到凱特布蘭琪和潔美李蔻帝斯飆戲,觀影過程中還是有讓我撐不住闔眼的時候,大概受爆破或動作場面重複而麻痺所致。另外只是筆記一下,Janina Zione Gavankar很像Evangeline Lilly,Haley Loraine Keeling則有點像珍妮佛
這篇文章介紹了科幻電影《Wonderland(夢境)》的劇情內容,影片主要探討了AI複製體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在情感和現實之間帶來了許多反思與感動。文章提及亦個人的真實夢境與AI複製體的潛在可能性,以及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和人類應對的新議題。
Thumbnail
以一部外星人電影來說,《不!》尤其是在針對外星人的設定上,某種程度可以說是打破了過往相關電影的設定框架,以更突破腦洞的方式,去描繪這個未知的可能物種。不過除此之外,前半段的劇情其實枯燥到一度讓人想要關掉視窗⋯⋯
Thumbnail
一如動畫的簡單線條卻建構角色複雜的內心情緒,《再見機器人》看似當前新穎的Ai與機器人題材,內核卻是過往古典時代的老派浪漫,以致敬紐約城市街頭與紐約人的多樣性配以七零八零年代迪斯可放克舞曲,包裝著現代人孤獨,恍若描述童貞般介於友情與愛情的素樸情感。
Thumbnail
完全沒有對話的動畫片 內容卻是非常的大人 故事他們理解沒有問題 但對於最後機器人的選擇 兩個人卻是有不同的看法 對此有一些討論 雖沒辦法理解太多深層的意義 但對於道別 也各別做出了選擇
Thumbnail
最近在 Netflix 看的一部電影《Nine Days》,故事敘述著當地球上有人死亡了,就會有一個靈魂可以降生到地球,此時會好幾位靈魂候選人接受為期九天的測試,最終會有一個靈魂獲得到地球體驗的門票,誕生到地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從小到大對於人工智能,設計,心理學等方面的感悟和看法,並透過西方影集《Westworld》和《迴路殺手Looper》中的角色和情節,闡述了對於人生,前世今生,以及人生劇本的思考。文章透過角色和故事情節,牽引讀者思考自己對於過去和未來的態度和立場。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全片沒有任何對白,但是角色神情的生動、80年代美國的懷舊氛圍,以及貫穿全片的歌曲〈September〉,都讓這份純粹可愛的情誼充滿厚度,無聲勝有聲,以至於電影裡的祝福和遺憾,都扎實地讓人心有所感,並且迴盪至我們生命中的許多片刻,然後我們才能真正長大,說好再見。
Thumbnail
1953年的電影《小逃亡者》當中,七歲男孩喬伊逃亡的目的地,正是紐約布魯克林區的旅遊勝地康尼島,經典地標摩天輪以及一整排的遊戲攤販,最壯觀的是假期湧入沙灘上的滿滿人群,喬伊在此被迫長大,學著撿拾玻璃瓶換錢來養活自己,他的成長也延續到《再見機器人》當中,《再見機器人》帶領觀眾來到1980年代的康尼島,
Thumbnail
《來自深淵》探討了人與社會環境的關係,以及內在心理需求與社會制度的角力。本文從電影角度探討了社會環境、教育等議題,並以科技元素和動物特效為例,提出了引人深思的觀點。
Thumbnail
遊戲改編,對我來說特別的是看到凱特布蘭琪和潔美李蔻帝斯飆戲,觀影過程中還是有讓我撐不住闔眼的時候,大概受爆破或動作場面重複而麻痺所致。另外只是筆記一下,Janina Zione Gavankar很像Evangeline Lilly,Haley Loraine Keeling則有點像珍妮佛
這篇文章介紹了科幻電影《Wonderland(夢境)》的劇情內容,影片主要探討了AI複製體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在情感和現實之間帶來了許多反思與感動。文章提及亦個人的真實夢境與AI複製體的潛在可能性,以及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和人類應對的新議題。
Thumbnail
以一部外星人電影來說,《不!》尤其是在針對外星人的設定上,某種程度可以說是打破了過往相關電影的設定框架,以更突破腦洞的方式,去描繪這個未知的可能物種。不過除此之外,前半段的劇情其實枯燥到一度讓人想要關掉視窗⋯⋯
Thumbnail
一如動畫的簡單線條卻建構角色複雜的內心情緒,《再見機器人》看似當前新穎的Ai與機器人題材,內核卻是過往古典時代的老派浪漫,以致敬紐約城市街頭與紐約人的多樣性配以七零八零年代迪斯可放克舞曲,包裝著現代人孤獨,恍若描述童貞般介於友情與愛情的素樸情感。
Thumbnail
完全沒有對話的動畫片 內容卻是非常的大人 故事他們理解沒有問題 但對於最後機器人的選擇 兩個人卻是有不同的看法 對此有一些討論 雖沒辦法理解太多深層的意義 但對於道別 也各別做出了選擇
Thumbnail
最近在 Netflix 看的一部電影《Nine Days》,故事敘述著當地球上有人死亡了,就會有一個靈魂可以降生到地球,此時會好幾位靈魂候選人接受為期九天的測試,最終會有一個靈魂獲得到地球體驗的門票,誕生到地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從小到大對於人工智能,設計,心理學等方面的感悟和看法,並透過西方影集《Westworld》和《迴路殺手Looper》中的角色和情節,闡述了對於人生,前世今生,以及人生劇本的思考。文章透過角色和故事情節,牽引讀者思考自己對於過去和未來的態度和立場。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全片沒有任何對白,但是角色神情的生動、80年代美國的懷舊氛圍,以及貫穿全片的歌曲〈September〉,都讓這份純粹可愛的情誼充滿厚度,無聲勝有聲,以至於電影裡的祝福和遺憾,都扎實地讓人心有所感,並且迴盪至我們生命中的許多片刻,然後我們才能真正長大,說好再見。
Thumbnail
1953年的電影《小逃亡者》當中,七歲男孩喬伊逃亡的目的地,正是紐約布魯克林區的旅遊勝地康尼島,經典地標摩天輪以及一整排的遊戲攤販,最壯觀的是假期湧入沙灘上的滿滿人群,喬伊在此被迫長大,學著撿拾玻璃瓶換錢來養活自己,他的成長也延續到《再見機器人》當中,《再見機器人》帶領觀眾來到1980年代的康尼島,
Thumbnail
《來自深淵》探討了人與社會環境的關係,以及內在心理需求與社會制度的角力。本文從電影角度探討了社會環境、教育等議題,並以科技元素和動物特效為例,提出了引人深思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