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關係,大家都有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的臉書回顧出現了我4年前看了《我們與惡的距離》某幾集的想法,順便在這裡記錄一下。
圖片來源:台灣英文新聞
《我們與惡的距離》裡的應思聰患有跟《沒關係,是愛情啊!》男主角相同的病: 思覺失調症,俗稱精神分裂症。飾演精神科醫生的演員在訪談裡最後講得很好,他說:
「這世界變化得太快,所以很多人的心裡還沒發現自己有病,就已經要面對這個世界了。」
之前看完韓劇《沒關係,是愛情啊!》,我跟朋友都戲稱這部應該叫做《沒關係,大家都有病》。而這麼說的原因,不是因為放棄人生,或是放棄這個世界,甚至放棄自己,而是因為理解到我們都有欠缺、有軟弱、有需要互相的時候。
雖然《沒關係》裡患病的是男主角,但我認為這其實也剛好只是他的病是經過醫學認證,看過那齣劇的人會知道,其實女主角也有因為一些童年陰影造成的關係障礙,他的室友以及同事,也都在處理他們從小長大以來面對的各種情感甚至是行為問題。所以我們才會說,其實大家都有病,如果我們都是不同程度、不同種類的「病友」,為什麼不多一點包容?多一點理解?也許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我們不覺得自己有病。不覺得自己有病,才會以異樣眼光看待他人。
圖片來源:電影神搜
延伸多一點,來講講基督教信仰對於罪的理解。耶穌來到世上,也說生病的人才需要醫生,罪人才需要耶穌。我的輔導說,同性戀是罪(對於不認同的人來說,這句話可以先打括弧,但尤其是基督徒請耐心看完),但人哪有不犯罪,我們所做的很多都是罪,單單指出同性戀是罪,這是有問題的。
我們需要耶穌不是因為我們愛耶穌,也不只是因為耶穌先愛我們,而是因為我們有罪。也因為人有罪,才會互相傷害(包含家人朋友),才會長成有罪的人。大部分指著同性戀說是魔鬼、罪人的人,難道自己犯的都不是罪?若是的話為什麼要特地大聲的指出這個才是罪?如果認知到我們都是「罪友」,是不是可以用「沒關係,大家都有罪」的心來面對這個世界,不隨意丟出自己手中的石頭?
《與惡》其他相關文章:
基督教vs. 同志的「罪」

~~~~~~~廣告時間~~~~~~~

翻譯資歷近10年的我,最近開設了臉書的粉絲專頁,裡面收錄了所有與翻譯相關的討論與譯文,歡迎舊雨新知按讚追蹤:

翻譯人森的滋味

如果喜歡文章內容,歡迎贊助支持我的寫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5會員
391內容數
除了翻譯之外,這裡也是抒發烘焙、時事、戲劇、書、自然環境、信仰等想法的天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延續上篇前任W的文章,最後提到「愛的時候,所有缺點都是優點;不愛的時候,這一切都將成為致命傷。 最初的我們,因躁鬱症認出彼此有相同靈魂而相愛,聽起來很浪漫,但現實是,因疾病的發作不斷上演對彼此攻擊,最終兩人都被傷到體無完膚,不得不承認我倆本就是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深刻探討了人性、情感、面對生活及態度的主題。主要角色簡慶芬不斷與自己做對比,進而對比自己與他人的生活。文章描述了她對社會期望、親友關係和自身價值的掙扎。全文透過劇中角色的掙扎,探索了人心的癥結,以及選擇的最終結果。故事反映了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所面對的內心掙扎和選擇。
Thumbnail
何瑞之把感謝偽裝成愛,簡慶芬把佔有偽裝成愛,于向立把迷戀偽裝成愛,張怡靜則把愛偽裝成瀟灑。這是現代人的通病,因為不夠善良,所以得偽裝善良。而我們通常不願承認,我們其實不夠善良。編導徐譽庭,精準抓住了人性的複雜心理,以通透的對白和寫實的故事,將其展示於大眾視野,令人欽服!
Thumbnail
精神病並不等同於無能或不值得尊重。 他生病了,但他也是別人的孩子,或者也可能是誰的父母親,或者是誰的家人,或者也是正在為社會貢獻的小螺絲釘。 我認識的他們,雖然生病了,他們還是期待自己能夠靠自己養活自己,能夠抬起頭,他們是一個跟我們一樣都活在這世界上,並想要有小確幸的人,他是社會的一份子。
Thumbnail
那份愛情是一種病 一種與我的憂鬱劃上等號的病
Thumbnail
講述的是關於憂鬱症的案子,事實上,身心症狀的案件很不少,而且一些不太明白各種身心症的一些長輩們,還經常將這些病狀給歸納到神鬼之事。說實在的,這在老玄看起來就像是以前將同性戀看成精神疾病一樣,不予置評。 那麼,除了憂鬱症以外,還有什麼身心疾病會經常被人忽略、甚至被他人當成中邪呢?還真有,而且不少。
Thumbnail
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提出精神分析中的觀點,以及對違法行為和反社會行為的獨到見解。透過對治療和違法行為的討論和託寓,探討了犯罪、治療與社會情感的複雜關係。
Thumbnail
滑手機的時候看到一個影片,上面寫社交聖母病,基於好奇點了進去,看完覺得這不是在說我咩,大部分的狀況都有耶 在社交中,我們會討厭某個人其實非常正常,“社交聖母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畢竟人都是多面的,這個跟小時候的經歷大概也有一點關係,小時候都覺得要照家人的意思去做才會得寵,然後在外面要隨時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連結對健康的影響,以及作者在愛情與孤獨中的個人經歷。從大腦、激素和神經可塑性的角度來分析了正向社交和負向社交對人的影響。提出了對於社會關係的看法和對愛情的反思。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延續上篇前任W的文章,最後提到「愛的時候,所有缺點都是優點;不愛的時候,這一切都將成為致命傷。 最初的我們,因躁鬱症認出彼此有相同靈魂而相愛,聽起來很浪漫,但現實是,因疾病的發作不斷上演對彼此攻擊,最終兩人都被傷到體無完膚,不得不承認我倆本就是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深刻探討了人性、情感、面對生活及態度的主題。主要角色簡慶芬不斷與自己做對比,進而對比自己與他人的生活。文章描述了她對社會期望、親友關係和自身價值的掙扎。全文透過劇中角色的掙扎,探索了人心的癥結,以及選擇的最終結果。故事反映了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所面對的內心掙扎和選擇。
Thumbnail
何瑞之把感謝偽裝成愛,簡慶芬把佔有偽裝成愛,于向立把迷戀偽裝成愛,張怡靜則把愛偽裝成瀟灑。這是現代人的通病,因為不夠善良,所以得偽裝善良。而我們通常不願承認,我們其實不夠善良。編導徐譽庭,精準抓住了人性的複雜心理,以通透的對白和寫實的故事,將其展示於大眾視野,令人欽服!
Thumbnail
精神病並不等同於無能或不值得尊重。 他生病了,但他也是別人的孩子,或者也可能是誰的父母親,或者是誰的家人,或者也是正在為社會貢獻的小螺絲釘。 我認識的他們,雖然生病了,他們還是期待自己能夠靠自己養活自己,能夠抬起頭,他們是一個跟我們一樣都活在這世界上,並想要有小確幸的人,他是社會的一份子。
Thumbnail
那份愛情是一種病 一種與我的憂鬱劃上等號的病
Thumbnail
講述的是關於憂鬱症的案子,事實上,身心症狀的案件很不少,而且一些不太明白各種身心症的一些長輩們,還經常將這些病狀給歸納到神鬼之事。說實在的,這在老玄看起來就像是以前將同性戀看成精神疾病一樣,不予置評。 那麼,除了憂鬱症以外,還有什麼身心疾病會經常被人忽略、甚至被他人當成中邪呢?還真有,而且不少。
Thumbnail
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提出精神分析中的觀點,以及對違法行為和反社會行為的獨到見解。透過對治療和違法行為的討論和託寓,探討了犯罪、治療與社會情感的複雜關係。
Thumbnail
滑手機的時候看到一個影片,上面寫社交聖母病,基於好奇點了進去,看完覺得這不是在說我咩,大部分的狀況都有耶 在社交中,我們會討厭某個人其實非常正常,“社交聖母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畢竟人都是多面的,這個跟小時候的經歷大概也有一點關係,小時候都覺得要照家人的意思去做才會得寵,然後在外面要隨時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連結對健康的影響,以及作者在愛情與孤獨中的個人經歷。從大腦、激素和神經可塑性的角度來分析了正向社交和負向社交對人的影響。提出了對於社會關係的看法和對愛情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