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食物肉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和本地一樣,許多台灣人認為台灣是美食天堂。然而台灣人面對台灣各地不同的口味,有時會說出相當失禮的批評。像是肉圓的南北之爭,南部肉圓被嫌棄外觀像鼻涕,北部肉圓被譏諷油膩不健康,吃起來像塑膠圈。哎呀,吵架還真是沒好話。不過,本地沒有口味相近的食物足以對照,大家只能遙想了。
肉圓發音是閩南語,若用華語說,台灣人可能聽不懂。外型看似半透明的小型飛碟,製作有點麻煩,一般都是外食,極少在家自製。以蕃薯粉(樹薯粉亦可,惟口感不太一樣)製作外皮,包入調味的內餡,多半以豬肉為主,其他配料各地不一,通常是筍絲,亦有筍塊、香菇、鵪鶉蛋等等。倘若加上干貝鮑魚,價格就不是小吃水準了。包好放在碗公,蒸熟了吃的,就是南部口味。吃時加上香菜、淋上米醬和甜辣醬,或其他醬料。有人不加香菜,也有要沾蒜泥的。
中北部肉圓,蒸熟後從碗公取出,放入油鍋浸著,油得淹過肉圓,食用之際才撈取。由於油浸多時,外皮香酥有韌性,但本身並無特別滋味。同樣也是搭配米醬和甜辣醬等。
肉圓相當微妙。多年前看過日本腳車旅行作者,寫他的台灣之行。訪台之前,他曾在東京認識一位中年台灣女性,這位台灣女子告訴他,最想念的台灣食物是肉圓,因為日本沒有。他去了台灣當然要嚐嚐,誰知吃完很空虛。
猜想可能是腳車旅行作者對肉圓期待太高,而肉圓與他過往熟悉的食物差異很大,不易歸類,很難描述感受,說穿了便是不習慣,於是吃完只剩下空虛。肉圓對外國人或許缺乏吸引力,然而卻是台灣尋常的國民小吃,且內餡因各地物產略有不同,許多台灣人認為從小吃慣的最好。
比如被蔑稱美食沙漠的新竹,外人常譏笑當地最好的餐廳是麥當勞。幼時隨媽媽回外婆家,常至新竹轉車。媽媽平時不大外食,回娘家的旅途倒是慷慨,讓我們嚐嚐日常無福享用的滋味,累積下來吃了不少新竹肉圓,紅糟肉加蔥是新竹特有的口味,我至今仍回味不已。總覺得新竹食物未獲得網民合理評價。
肉圓之亂不似南北粽之亂紛擾多年,許是坊間一般同意彰化肉圓好吃,彰化肉圓或為油浸派的極致滋味。歷任民選總統若至彰化視察,即使不順路。也得特地繞去肉圓名店吃上一碗,否則對彰化鄉親有點失禮。對,就算總統本人不喜歡肉圓,還是得在鏡頭前大口咬下,裝出一副很享受的模樣。蔡英文那碗特地灑上很多香菜,讓擁護香菜派士氣大振。食物有時也是很政治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33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I Ping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友於電郵感嘆:「覺得自己挺沒用的。」不禁有些心疼。我曾提醒過她,現實的挫折已經太多,別批評自己,要為自己打氣。相同的話一說再說,會不會太過嘮叨?我不確定是否該再次重複。 小友並非特例。年輕女孩似乎常常過份苛責自己,且與國家地域無關。家人於社交媒體認識一群國外網友,因緣際會我曾與其中一位年輕女孩交
之前在社交媒體與書友交流。書友提及他挑書先看文筆,多人連聲稱是。我倒是有點不好意思,儘管喜歡閱讀,惟選書似乎略嫌隨便,缺乏一致標準,全憑緣份。 我向來收入不豐,以致後來幾乎都在舊書店買書。由於難得上臺北,遇到稍有興趣的書便買下,有什麽讀什麽。無須趕時髦急於閱讀新書。反正沒讀過的書,都是新書。平凡讀
日前,家人提及有人在社交媒體表示,要用看不到的顏色搞藝術……。我連忙打斷,這太沒常識了吧?看不到的顏色早就運用在很多領域,一點也不新鮮。你不是看過《寂寞獵人》?第一篇關鍵就是看不到的顏色。再說,隱形墨水這種東西,古典推理小說早就寫到爛了。家人接話,《寂寞獵人》是宮部美幸那本嗎?看過但我忘了。 我常常
日前在某網路閱讀社團貼文。提及向圖書館借書,是逼迫自己閱讀的方式之一。不過由於我缺乏部份基礎知識,有些書讀了還是不懂,不如事先放棄,比如班雅明的《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我不熟悉波特萊爾、普魯斯特和卡夫卡等等,班雅明分析再精妙,我恐怕吸收有限,不如等熟悉相關文本再閱讀。 某人留言說明《機械複製時代
日前在某閱讀社群貼文,自承俗氣。比如董橋,我就嫌他太雅,不喜歡。或許只有像我這樣的俗人,才會嫌董橋太雅。 不料,某書友留言:「對於董橋的文字,原來不只是我有這樣的想法。我也是俗人一枚」。 忍不住和家人分享。並感嘆原來本地有些書友相當壓抑,連不喜歡董橋都不敢說,唉。或因我向來直率,又不怕丟臉,才會輕易
當時在書店看到《活著》這本書,或許是緣份吧,莫名被吸引,知道是真人真事就毫不猶豫買下。《活著》夾雜罪咎、愛和救贖,沈重又引人深思,讓我久久無法忘懷。 偶爾,國際新聞會出現隨機殺人案。大家或許感嘆幾句,從沒放在心上,總覺得那是西方社會的產物,遠在天邊。隨機殺人案或許遠在天邊,但若轉換為嚴重犯罪呢?每個
小友於電郵感嘆:「覺得自己挺沒用的。」不禁有些心疼。我曾提醒過她,現實的挫折已經太多,別批評自己,要為自己打氣。相同的話一說再說,會不會太過嘮叨?我不確定是否該再次重複。 小友並非特例。年輕女孩似乎常常過份苛責自己,且與國家地域無關。家人於社交媒體認識一群國外網友,因緣際會我曾與其中一位年輕女孩交
之前在社交媒體與書友交流。書友提及他挑書先看文筆,多人連聲稱是。我倒是有點不好意思,儘管喜歡閱讀,惟選書似乎略嫌隨便,缺乏一致標準,全憑緣份。 我向來收入不豐,以致後來幾乎都在舊書店買書。由於難得上臺北,遇到稍有興趣的書便買下,有什麽讀什麽。無須趕時髦急於閱讀新書。反正沒讀過的書,都是新書。平凡讀
日前,家人提及有人在社交媒體表示,要用看不到的顏色搞藝術……。我連忙打斷,這太沒常識了吧?看不到的顏色早就運用在很多領域,一點也不新鮮。你不是看過《寂寞獵人》?第一篇關鍵就是看不到的顏色。再說,隱形墨水這種東西,古典推理小說早就寫到爛了。家人接話,《寂寞獵人》是宮部美幸那本嗎?看過但我忘了。 我常常
日前在某網路閱讀社團貼文。提及向圖書館借書,是逼迫自己閱讀的方式之一。不過由於我缺乏部份基礎知識,有些書讀了還是不懂,不如事先放棄,比如班雅明的《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我不熟悉波特萊爾、普魯斯特和卡夫卡等等,班雅明分析再精妙,我恐怕吸收有限,不如等熟悉相關文本再閱讀。 某人留言說明《機械複製時代
日前在某閱讀社群貼文,自承俗氣。比如董橋,我就嫌他太雅,不喜歡。或許只有像我這樣的俗人,才會嫌董橋太雅。 不料,某書友留言:「對於董橋的文字,原來不只是我有這樣的想法。我也是俗人一枚」。 忍不住和家人分享。並感嘆原來本地有些書友相當壓抑,連不喜歡董橋都不敢說,唉。或因我向來直率,又不怕丟臉,才會輕易
當時在書店看到《活著》這本書,或許是緣份吧,莫名被吸引,知道是真人真事就毫不猶豫買下。《活著》夾雜罪咎、愛和救贖,沈重又引人深思,讓我久久無法忘懷。 偶爾,國際新聞會出現隨機殺人案。大家或許感嘆幾句,從沒放在心上,總覺得那是西方社會的產物,遠在天邊。隨機殺人案或許遠在天邊,但若轉換為嚴重犯罪呢?每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幾天爸媽和姐妹在新北玩,他們傳了菜單到家裡群組,問我姐跟我妹要吃什麼。看到菜單時,我的口水都快滴下來了。熟悉的臺灣小吃、熟悉的味道,還有便宜好多的價格。 倒也不是不能自己做那些小吃,而是台灣味就是台灣味。台灣味代表的是快速、輕鬆、方便和家,這是在德國無法比的。 我已經想好回台灣要吃什麼喝什麼了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颱風天最應景的大概就是泡麵罐頭,只出門去健身一番,然後把這本說豬說得從頭到腳、淋漓盡致的散文看完,聊慰沒能大吃大喝、到處都是風災新聞的日子。 說到豬,亞洲應該是最能吃豬的地方,總聽說歐美不放血的豬肉極其腥臭,以致出國到西方總是吃牛吃羊吃魚就是不吃豬。而打趣的朋友也觀察到豬雜等內臟,在超市的擺放區是
Thumbnail
這是一家我常吃的街邊小店美食,鹹豆漿和韭菜盒子,這些傳統小吃不僅美味,還充滿了家的味道,讓每一位食客都能感受到濃厚的在地文化。 鹹豆漿的獨特風味 鹹豆漿是台灣經典的早餐選擇,通常由新鮮的豆漿製成,加入鹽、醬油、香油,並搭配油條或小菜,讓人一口接一口,欲罷不能。這種豆漿的鹹香味道,與傳統的甜豆漿截
Thumbnail
#台東關山 #關山美食 #關山肉圓 老爹因為來到關山演出,所以在演出完順道來吃關山肉圓,說真的,老爹最喜歡吃的還是用炸的肉圓,但我只喜歡吃皮,對肉沒有興趣~ 從我N年前開始吃方便素開始就莫名其妙的對肉沒有興趣了~ 但我還是要說,他們的肉圓確實不錯,一個人吃兩顆大多會飽,就像太太吃了兩顆肉圓 $
Thumbnail
來到百貨公司,朋友問吃甚麼。我逛了一圈不知道要吃甚麼。於是點了常吃的滷肉飯肉羹套餐還加燙青菜。朋友笑說我點了她想吃的,於是她去吃別種了。 滷肉飯是一道充滿了人情味的台灣小吃。選用肥瘦相間的豬肉,切成小丁,經過多道工序精心滷製而成。滷汁中混合了醬油、冰糖、米酒、五香粉等多種調料,經過長時間的熬煮,豬
Thumbnail
台灣經典國民零食:真材實料口碑響譽的蝦肉餅。台灣的傳統美食、小吃和零食市場再度蓬勃發展,吸引了許多日韓遊客的關注。像是珍珠奶茶、小籠包、糖葫蘆等,都是造訪台灣必吃的點心之一。淡水是國內外旅客喜愛的旅遊勝地之一,在淡水街頭,魚酥和蝦餅更是台灣伴手禮的熱門之選。
Thumbnail
紅燒牛肉麵,以細緻烹調的牛肉、香濃湯頭和彈牙麵條為特色。其豐富的調味和獨特口感使其成為台灣飲食文化中的精華,深受人們喜愛和推崇。 於清朝時期由回族移民帶入台灣。初期以牛肉、麵條、調味料烹調,後演變成台灣特色料理。民國時期,隨著台灣飲食文化融合發展,牛肉麵成為台灣重要美食之一,深受當地人喜愛。現
Thumbnail
身為南客的我,當然喜歡客家美食,但對於北部 客家人吃的食物,還是有些好奇,因為差異頗大,例如「粄條」 一詞多用於北部新竹的客家聚落(閩南語則稱粿條,又稱粿仔),南部的美濃人則稱之為「面帕粄」。 兩者也不完全相同,北部粄條大多以純米漿製作,因為不加粉,吃起來滑嫩Q彈但比較容易斷,使用油蔥酥調味並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臺式麵包的變遷談起,介紹了臺灣麵包的流行文化,包括臺式麵包的特色、受到西方和日系麵包影響的臺式麵包、臺式歐包的風潮。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幾天爸媽和姐妹在新北玩,他們傳了菜單到家裡群組,問我姐跟我妹要吃什麼。看到菜單時,我的口水都快滴下來了。熟悉的臺灣小吃、熟悉的味道,還有便宜好多的價格。 倒也不是不能自己做那些小吃,而是台灣味就是台灣味。台灣味代表的是快速、輕鬆、方便和家,這是在德國無法比的。 我已經想好回台灣要吃什麼喝什麼了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颱風天最應景的大概就是泡麵罐頭,只出門去健身一番,然後把這本說豬說得從頭到腳、淋漓盡致的散文看完,聊慰沒能大吃大喝、到處都是風災新聞的日子。 說到豬,亞洲應該是最能吃豬的地方,總聽說歐美不放血的豬肉極其腥臭,以致出國到西方總是吃牛吃羊吃魚就是不吃豬。而打趣的朋友也觀察到豬雜等內臟,在超市的擺放區是
Thumbnail
這是一家我常吃的街邊小店美食,鹹豆漿和韭菜盒子,這些傳統小吃不僅美味,還充滿了家的味道,讓每一位食客都能感受到濃厚的在地文化。 鹹豆漿的獨特風味 鹹豆漿是台灣經典的早餐選擇,通常由新鮮的豆漿製成,加入鹽、醬油、香油,並搭配油條或小菜,讓人一口接一口,欲罷不能。這種豆漿的鹹香味道,與傳統的甜豆漿截
Thumbnail
#台東關山 #關山美食 #關山肉圓 老爹因為來到關山演出,所以在演出完順道來吃關山肉圓,說真的,老爹最喜歡吃的還是用炸的肉圓,但我只喜歡吃皮,對肉沒有興趣~ 從我N年前開始吃方便素開始就莫名其妙的對肉沒有興趣了~ 但我還是要說,他們的肉圓確實不錯,一個人吃兩顆大多會飽,就像太太吃了兩顆肉圓 $
Thumbnail
來到百貨公司,朋友問吃甚麼。我逛了一圈不知道要吃甚麼。於是點了常吃的滷肉飯肉羹套餐還加燙青菜。朋友笑說我點了她想吃的,於是她去吃別種了。 滷肉飯是一道充滿了人情味的台灣小吃。選用肥瘦相間的豬肉,切成小丁,經過多道工序精心滷製而成。滷汁中混合了醬油、冰糖、米酒、五香粉等多種調料,經過長時間的熬煮,豬
Thumbnail
台灣經典國民零食:真材實料口碑響譽的蝦肉餅。台灣的傳統美食、小吃和零食市場再度蓬勃發展,吸引了許多日韓遊客的關注。像是珍珠奶茶、小籠包、糖葫蘆等,都是造訪台灣必吃的點心之一。淡水是國內外旅客喜愛的旅遊勝地之一,在淡水街頭,魚酥和蝦餅更是台灣伴手禮的熱門之選。
Thumbnail
紅燒牛肉麵,以細緻烹調的牛肉、香濃湯頭和彈牙麵條為特色。其豐富的調味和獨特口感使其成為台灣飲食文化中的精華,深受人們喜愛和推崇。 於清朝時期由回族移民帶入台灣。初期以牛肉、麵條、調味料烹調,後演變成台灣特色料理。民國時期,隨著台灣飲食文化融合發展,牛肉麵成為台灣重要美食之一,深受當地人喜愛。現
Thumbnail
身為南客的我,當然喜歡客家美食,但對於北部 客家人吃的食物,還是有些好奇,因為差異頗大,例如「粄條」 一詞多用於北部新竹的客家聚落(閩南語則稱粿條,又稱粿仔),南部的美濃人則稱之為「面帕粄」。 兩者也不完全相同,北部粄條大多以純米漿製作,因為不加粉,吃起來滑嫩Q彈但比較容易斷,使用油蔥酥調味並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臺式麵包的變遷談起,介紹了臺灣麵包的流行文化,包括臺式麵包的特色、受到西方和日系麵包影響的臺式麵包、臺式歐包的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