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天下雜誌《2023國際大師論壇:心理安全感的力量》 演講心得與閱讀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為什麼我們怕失敗?
小時候怕被罵被打、怕會丟臉,長大了怕丟飯碗、怕承擔責任,怕沒事找事被責怪,還弄的一鼻子灰...。
失敗幾乎等於所有負面經驗的代名詞,比癌細胞還可怕。
這些沒安全感的經驗,沒有打開好好處理,時間拉長會更不安,還會放大到人生各個面向,職場組織只是其中一環而已。
顯然,學習「從失敗中找到安全感」需要有人從小帶領。
不然,我們就像被拴著的小象一樣,失去掙脫的力量,日復一日選擇保險的路,卻犧牲了人生的無限可能。
我們如何從失敗中學習,用新的眼光重新編輯、解構既定經驗,將會幫助我們找到前進的新視野,人生將會有所不同。
-
本書作者組織管理大師 Amy Edmondson將失敗分析拆解成3種類型:
1. 可避免的失敗:因為偏離已知過程(例如:SOP或手冊)而產生的不良結果(流程偏差)。
👉這個其實個人熟練就可以學會,根本不需要冷暴力或懲罰。
2. 複雜的失敗:事件和行動以獨特、新奇的方式結合導致不良結果(系統故障)。
👉這個需要多面向的拆解,或是匯集來自不同角度看法或專業的人共同解決,從討論與行動中陪伴前進。
3. 智慧型的失敗:進入新領域的新嘗試所導致的不良結果(不成功試驗)。
👉這個最需要有前瞻性的領導者,以及開放有共識的團隊共同努力,領導者需要的功力與心理抗壓力也最大。
因此,當遇到這三種失敗,領導者會怎麼看待、克服偏見、提出有力的問題,將左右團隊心理安全感的萌芽。
-
組織管理大師 Amy Edmondson提出了3種解決方法:
1. 建構框架:針對失敗,虛心檢討。
👉是不是過程中「遺漏」了什麼?
👉這次失敗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
建立 #從失敗中獲得啟發的信念。
2. 參與邀請:表達意見是被歡迎的
👉如果重來一次,我們可以做什麼去「避免」?
👉也許無法一次到位,但任何「真誠」、「思考後提出」的微小步驟或建議都很寶貴。
團隊每個人的意見都需要被重視。
3. 有效回應:相信集體智慧,持續不斷的學習與精進
👉謝謝你願意提出來,還有什麼是我們接下來可以做的?
👉還有其他想法嗎?
承認自己不知道所有的答案,需要大家的投入與集思廣益。
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同意每個人說的話;你甚至不必喜歡這些話,但是你一定要 #感謝有人願意把它說出來。
因為,真正的聆聽可以傳達尊重,而且有微妙的力量,加強成員的信念,凝聚團隊的向心力,有動力突破框架、一起拼、一起贏,一起登峰造極。
(家庭、學校、職場、創業、人生都適用。)
在這裡,我希望陪伴你聚焦專屬於你的個人與事業組織OKR,培養商業思維與國際視野,一步步養成獨立思考,到獨當一面的國際領袖人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正在讀一本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他有上下兩本,最近出了《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陪伴日誌,紀錄下自己的感受與內心的話。 從閱讀到書寫的過程就像重新編輯走過的生命旅程。 「在學習聆聽別人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成為對自己更好、更溫和的聆聽者,請記得常常問你自己:我是怎麼聆聽自己的?」我很喜歡書裡的這段話
聞名世界的倫敦西敏寺大教堂地下室裡,有一塊名揚世界的墓碑。表面看來只是一塊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崗石質地,造型也很一般,跟周圍那些質地上乘、做工優良的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國前國王墓碑,以及牛頓、達爾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較起來,它顯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這塊墓碑它沒有姓名,沒有生卒年..
最近特別有感,無論是職涯,還是人生: When the right person gets on board, the car will go in the right direction. --- Jim Collins《Beyond Entrepreneurship 2.0》
上週四,我經歷了一場鬼門關前的演講… 演講前一晚,因為家人送急診,我整晚在急診室中焦急如焚地度過,加上我右眼可能因為免疫力降低,從周一就開始腫,又整晚沒睡、處理很多事,看起來就像出車禍…. 隔天一早,我帶著瘀血的熊貓眼,用特濃眼影蓋住,振作起來去演講。 我提早半小時到教室,讓自己冷靜下來 深~呼~吸
走了20幾分鐘腳有點痠,坐在路邊歇會兒。 眼前一片行道樹,葉片楓紅,因為下雨的關係落了滿地,樹上還有紅的、黃的未落下,被風吹起,顫動搖曳著。 另一棵樹枝頭沒有葉片,直挺挺的佇立著,濕漉漉的樹皮是唯一的保護。 阿~喜歡雨的味道。 裹在外套裡的我深吸一口,感到很幸福,每一棵樹都活出他的風采,真的很美。
#每年妳都該問自己的7個關於工作的問題 Q1. 我是否在我的產業內培養出至少2段人脈關係(公司外)? Q2. 我是否培養出至少2段[與我想培養的技能相關]的人脈關係(公司內外都算)? Q3. 我需要具備什麼技能,以達到我未來5年想做的事? Q4. 我需要具備什麼經驗跟成功案例,以達到我未來5
最近正在讀一本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他有上下兩本,最近出了《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陪伴日誌,紀錄下自己的感受與內心的話。 從閱讀到書寫的過程就像重新編輯走過的生命旅程。 「在學習聆聽別人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成為對自己更好、更溫和的聆聽者,請記得常常問你自己:我是怎麼聆聽自己的?」我很喜歡書裡的這段話
聞名世界的倫敦西敏寺大教堂地下室裡,有一塊名揚世界的墓碑。表面看來只是一塊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崗石質地,造型也很一般,跟周圍那些質地上乘、做工優良的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國前國王墓碑,以及牛頓、達爾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較起來,它顯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這塊墓碑它沒有姓名,沒有生卒年..
最近特別有感,無論是職涯,還是人生: When the right person gets on board, the car will go in the right direction. --- Jim Collins《Beyond Entrepreneurship 2.0》
上週四,我經歷了一場鬼門關前的演講… 演講前一晚,因為家人送急診,我整晚在急診室中焦急如焚地度過,加上我右眼可能因為免疫力降低,從周一就開始腫,又整晚沒睡、處理很多事,看起來就像出車禍…. 隔天一早,我帶著瘀血的熊貓眼,用特濃眼影蓋住,振作起來去演講。 我提早半小時到教室,讓自己冷靜下來 深~呼~吸
走了20幾分鐘腳有點痠,坐在路邊歇會兒。 眼前一片行道樹,葉片楓紅,因為下雨的關係落了滿地,樹上還有紅的、黃的未落下,被風吹起,顫動搖曳著。 另一棵樹枝頭沒有葉片,直挺挺的佇立著,濕漉漉的樹皮是唯一的保護。 阿~喜歡雨的味道。 裹在外套裡的我深吸一口,感到很幸福,每一棵樹都活出他的風采,真的很美。
#每年妳都該問自己的7個關於工作的問題 Q1. 我是否在我的產業內培養出至少2段人脈關係(公司外)? Q2. 我是否培養出至少2段[與我想培養的技能相關]的人脈關係(公司內外都算)? Q3. 我需要具備什麼技能,以達到我未來5年想做的事? Q4. 我需要具備什麼經驗跟成功案例,以達到我未來5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以前很害怕失敗,因為好像失敗了就會被人看不起?但進入到社會後,發現就算是成功人士,失敗的經驗也是多到不行,但會被人看不起的,是那些一再重複相同失敗,然後卻認為問題在於別人的一群。 每個人都會遇到失敗的時候,但這並不可怕。真正需要擔心的是,當事情沒做好時,如果我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就很難進步。
Thumbnail
如果你很害怕做一件事會失敗,其中一個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那件事成功之後對你來說只有一種好處
Thumbnail
負面的經驗 在人生的旅途中,失敗似乎總是被視為一種負面的經驗,是應該被避免的。然而,失敗卻往往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成功和失敗之間的關係並非簡單的對立,而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只有經歷過失敗,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成功的價值,並學會在逆境中成長。因此,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它是通向成功的必要階梯。
Thumbnail
昨天看到一位哈佛心理學家在談「失敗」這件事,她認為失敗分三種: 第一種是「基本性的失敗Basic Failure」,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低級錯誤」,一般這種失敗都是人為且單一的因素,但是造成的後果有大有小,小的可能是做菜時把鹽錯放成糖;大的可能是某銀行行員因操作錯誤把原定的八百萬元按成八億元⋯⋯
當面對失敗時,我們本能上會感到厭惡。這種厭惡感讓我們害怕失敗,進而避免去嘗試新的挑戰。然而,成功的人往往能克服這種厭惡,勇於面對失敗,從中學習並改進。學會克服這種厭惡感,是成長的重要一步。厭惡失敗是人類的本能反應,但我們可以透過心理訓練和實踐,不斷減少這種厭惡感,進而更積極地面對挑戰。
與其體驗失敗,不如管理失敗。失敗其實有很多類型,而由於是親身體驗,失敗前後自己感受到的差異,很值得寫下來,記錄下來,接著去提煉其中得到的領悟,化成一些秘訣,教給後輩。以我在科學研究的經驗,失敗是一種,讓我的嗅覺變得更加敏感的寶貴經驗。很多研究的思路,一開始真的是死路,處處碰壁。
「為什麼學會“好好失敗 (Fail Well)”這麼困難? 有三個原因:厭惡 (Aversion),困惑 (Confusion)與恐懼 (Fear)。」 「厭惡指的是你對失敗 (Failure)的本能反應。」 「困惑是因為你缺乏簡單實用的框架來區分不同的失敗類型 (Failure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許多人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為何有些人經常性失敗,卻無法走出失敗的圈套呢?原因在於他們缺乏適當的反省與總結經驗的能力。本文分享四個小方法,包括寫日記、建立替代方案、保持開放的心態等,來幫助你避免重複性的失敗。
Thumbnail
失敗是人生必經 失敗是人生必經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會在生命中遇到挫折和失敗。但是,我們不應該害怕失敗,反而應該勇敢地面對它,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我們都有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但要實現夢想並不容易。我們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一步步接近夢想。 失敗並不可怕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放棄和退縮。每個人都有自
本書的內容就是介紹關於失敗這件事,失敗固然可恨,有的失敗不該發生,也有的失敗是一定會發生,書中告訴我們如何分辨失敗的種類,在認識失敗的種類之後,我們就不會對所有失敗卻步,反倒是樂見某些失敗出現,這些都是提供我們學習的機會,當然也有的失敗是不可以讓它出現的,我們也要學習如何將這些失敗降到最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以前很害怕失敗,因為好像失敗了就會被人看不起?但進入到社會後,發現就算是成功人士,失敗的經驗也是多到不行,但會被人看不起的,是那些一再重複相同失敗,然後卻認為問題在於別人的一群。 每個人都會遇到失敗的時候,但這並不可怕。真正需要擔心的是,當事情沒做好時,如果我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就很難進步。
Thumbnail
如果你很害怕做一件事會失敗,其中一個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那件事成功之後對你來說只有一種好處
Thumbnail
負面的經驗 在人生的旅途中,失敗似乎總是被視為一種負面的經驗,是應該被避免的。然而,失敗卻往往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成功和失敗之間的關係並非簡單的對立,而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只有經歷過失敗,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成功的價值,並學會在逆境中成長。因此,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它是通向成功的必要階梯。
Thumbnail
昨天看到一位哈佛心理學家在談「失敗」這件事,她認為失敗分三種: 第一種是「基本性的失敗Basic Failure」,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低級錯誤」,一般這種失敗都是人為且單一的因素,但是造成的後果有大有小,小的可能是做菜時把鹽錯放成糖;大的可能是某銀行行員因操作錯誤把原定的八百萬元按成八億元⋯⋯
當面對失敗時,我們本能上會感到厭惡。這種厭惡感讓我們害怕失敗,進而避免去嘗試新的挑戰。然而,成功的人往往能克服這種厭惡,勇於面對失敗,從中學習並改進。學會克服這種厭惡感,是成長的重要一步。厭惡失敗是人類的本能反應,但我們可以透過心理訓練和實踐,不斷減少這種厭惡感,進而更積極地面對挑戰。
與其體驗失敗,不如管理失敗。失敗其實有很多類型,而由於是親身體驗,失敗前後自己感受到的差異,很值得寫下來,記錄下來,接著去提煉其中得到的領悟,化成一些秘訣,教給後輩。以我在科學研究的經驗,失敗是一種,讓我的嗅覺變得更加敏感的寶貴經驗。很多研究的思路,一開始真的是死路,處處碰壁。
「為什麼學會“好好失敗 (Fail Well)”這麼困難? 有三個原因:厭惡 (Aversion),困惑 (Confusion)與恐懼 (Fear)。」 「厭惡指的是你對失敗 (Failure)的本能反應。」 「困惑是因為你缺乏簡單實用的框架來區分不同的失敗類型 (Failure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許多人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為何有些人經常性失敗,卻無法走出失敗的圈套呢?原因在於他們缺乏適當的反省與總結經驗的能力。本文分享四個小方法,包括寫日記、建立替代方案、保持開放的心態等,來幫助你避免重複性的失敗。
Thumbnail
失敗是人生必經 失敗是人生必經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會在生命中遇到挫折和失敗。但是,我們不應該害怕失敗,反而應該勇敢地面對它,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我們都有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但要實現夢想並不容易。我們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一步步接近夢想。 失敗並不可怕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放棄和退縮。每個人都有自
本書的內容就是介紹關於失敗這件事,失敗固然可恨,有的失敗不該發生,也有的失敗是一定會發生,書中告訴我們如何分辨失敗的種類,在認識失敗的種類之後,我們就不會對所有失敗卻步,反倒是樂見某些失敗出現,這些都是提供我們學習的機會,當然也有的失敗是不可以讓它出現的,我們也要學習如何將這些失敗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