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下受遮蔽的草坪—批判臺北大學0428一件暴力的社會對立運動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篇以非正式規範的角度討論這個社會事件,
層次較高,但對你(們)的說服力較低,可是如果條件成就的話,會有更多人為你(們)喝采;但如果以正式規範的角度討論這個議題的話,對你(們)說服力較高,可是如果條件不成就的話,會有更多人對你(們)譴責。這篇以法規範的角度來批判這個事件。
總結了這次事件的幾個爭議,針對程序面、實質影響面、目的上等等有比較多的討論,以下分述:
首先,就程序面來說,你們並沒有做到滿足臺北大學舉辦活動該有的申請程序,為什麼程序如此重要?主要是因為學校的申請程序會涉及到場地分配、公告周知與公共利益等等的問題。在這個議題上,你(們)因為沒有滿足申請程序,使得在場因聚集大量參與音樂會的學生、民眾、小孩,不知道有這個「活動」要舉辦,因此陷入了不知所措的處境。你(們)可能會認為,這個又沒什麼大不了的、這就是你們的目的,想要發揮最大的影響力,但是這種故意以違背法規的手段為之,觸犯了社會最低的道德底線,據此受到社會譴責也在所不過。或有論者,你(們)可能覺得若提交申請學校會不予核可,如此你們可能會沒辦法達成自己的目的,這部分我只想說,如果你(們)按照學校規定的程序的流程遞交申請,但校方不予核可的話,這就涉及校方限制了學生表現自由的問題,我們當然可以到時候再對校方之處分進行審查,甚至演變成公民不服從的情狀,那這時你們的正當性及合法性會來的更高,何樂而不為,你(們)應該也看到網路上不少謂如果有申請就會給予支持的言論,可供參照。
我們支持也鼓勵學生從事討論行為,但圖書館討論室也要事先申請,不應該逕自闖入
內容上,這是從程序面延伸而來,因為你們沒有事先申請,致使無人能夠預料到你們的種種行動,這會產生什麼後果?不可否認地,社會上就是有族群不喜歡看到「上空」的畫面,這無關性別,他人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不會因為你們是少數族群就可以忽視這些人的心理不適。就算不論這些抽象的個人心理層面,談到客觀的個人生理上,真的就是有人會因為看到這些畫面而產生心悸、噁心等身體不適的症狀,這也是為什麼國家會處罰猥褻行為的原因(當然你們主觀上沒有這個意圖),這時候若要將這些生理症狀歸責於「他人沒有開放包容的思想」,那就是赤裸裸的只顧自己而不顧他人的行為,可被評論為自私。說的嚴重一點,這就是一種半強迫地「灌輸」自己的價值觀與立場給他人的行為,你們有表意的自由,但他人也有不看的自由,他們不看的理由或許真的也無關性別,但你們卻預設他人因為性別歧視等因素才有這種不想看上空的心理,所以你們以這種強制地手段試圖想改變他人想法,是否過於極端以及過於以自我為中心,這不是一好的個面對群眾的態度。簡言之,至少在這個議題上,根本就不應該上升到性別層次做討論,性別只是你們的包裝紙而已。
對於小孩,保護應該更深,確實如你(們)所說,他們應該學習這個價值觀,而你們只是讓他們提早接觸而已,對於這個說法我也是不太認同,雖然目的確實相同,但在手段上應該有更柔和的方式進行,何況你們對兒童的心理認知與發展應該沒有太大的了解,在發展心理學上,我們可以發現兒童的思維與認知跟我們一般的成年人不同,就算只是我們認為大不了的事,對他們來說都可能影響其一生,造成價值觀上的偏差,舉個例子而言,幼兒如果在請求母親擁抱的時候一時沒有得到滿足,他們有可能一輩子都有著自卑傾向與欲求不滿的表徵。在這個「成年人」都有著極大迴響的行為,你(們)真的能夠保證你(們)的行為不會影響到兒童心理發展?這是你們在行動時就應該考量的點,而不是事後再尋找理由正當化自己的行為,而忽視了兒童的特殊性,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而且回到最根本的問題,他們才幾歲,怎麼可能看的懂?
我們當然尊重並試圖維護你(們)的權利,這我已一再強調。但是在爭取個人權利的同時也應該顧及公共利益,這是生活在法治國家底下應該遵守的原則。以勞工權利來說,勞工當然可以因為受到資方不平等的待遇而發動最極端的罷工行動,但是在程序上有著嚴格的要求,比如需要滿足適當組織發起、協商、預告等等的條件,才能發動這種為爭取個人權利而損害公共利益的運動,當然也不可能要求你(們)做到跟社會協商,但是最基本的預告總該要有。低道德密度的法律規範尚且如此,那更高密度的社會道德規範對你(們)做出要求應該不過分吧?
總之,這次社會運動的效果你(們)也看到了,批評遠大於贊同,這也可能是你(們)預料到的。這種手段造成的反效果應該是大於正面助益的。如果你(們)的訴求是性別平等,那身為大學生應該要有清楚的認知說這種手段並無助於目的的達成,而你(們)仍為了自己的「理想」而行動,那這時重要的應該也不是目的了,而是你們自己的心情,站在公共評論的角度,這可能就是淪於「自嗨」,即使你們的目的再理想再遠大,那最後整個活動的實質意義性已然不足。再來,你們因為權益受社會侵害而站出來為自己發聲,但是用的卻是損及社會的手段,看起來就像是因為社會對你們不好所以你們便想以極端手段報復社會一樣,只是你們有一個「訴求」進行包裝。以報復或類似報復的心態來伸張自己的權益,這也不是一個身為法治國家公民該有的思維,這只會讓社會互動變的更加混亂,對少數族群的仇視更加深,反而悖於目的。
事件發生後,看到你(們)對這個議題的看法,我的想法就是我覺得你(們)似乎有意無意地將群眾的立場預設地過於僵化,並不是所有不支持你們行動的人都是性別歧視、都是思想古板的保守派,整體就是在攻擊一個不知道到底存不存在的稻草人,這種預設立場只會讓你們的行動更偏向激進,這原因可能是因為你們的同溫層有一點厚?況且,社會偏見是人類發展下的歷史共業,現代社會也確實有促成偏見的共犯存在,但對我這個致力於推動性別平權又不喜歡看到人類打赤膊的人來說,我明明那麼支持性別平等但又權益又要受到侵害,實在是覺得莫名其妙,這也是不少人的立場和想法,但你們似乎毫不在乎,仍認為自己的價值極其高尚不可受挑戰,反對者一概在內心中作貶低。這種態度除了偏見外還有些自負的成分在。
理想固然美好,但我們終究要回到現實層面,思考理想的目的為何,為了實現理想的手段與目的有沒有明確的關聯,會不會侵害到公共利益,考量了這些再付諸實質行動的社會運動才有價值,才不會淪於幻想然後反受社會譴責,完全不考量這些現實因素進而認為現實就是「爛」的既定思維只會讓你們本於善意的理想淪於幻想,除了飽受批評便一無所獲,何苦為難自己?
以上,這是我對這個事件的想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39內容數
正在準備轉學考,所以會把轉學考準備期間練題的擬答放上來。如果能對未來的學弟妹有所幫助那我覺得就有價值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a Al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想回應的文在這,但instagram對於文字實在太不友善所以發在這邊,也希望一起討論: 立場不同對言論自由給予最大的尊重,也支持任何為表達自己想法而付諸實踐的任何人。 從你(們)的文中我看到的是你(們)是基於認為社會不應該基於「生理性別」而決定每個人應該或應該做什麼,而同時,社會制度的創立者和後續
每次當社會事件發生時,或有關司法鑑定的新聞發生時,總會有質疑司法鑑定的聲音,以及歧視、仇恨這些病人的言論。其中涉及的法規為刑法第19條。本文以為,社會上對此爭議的原因有一大部分為對制度的不瞭解與不信任。因此想藉此篇文章讓更多人知道制度設計究竟為何。本文為求推廣,故盡量不提及刑法上之任何專業詞彙。
把哲學課的東東丟到這裡來講講,我覺得很有趣對人生也頗有幫助XD 對於行為的道德判斷,如何判斷一個行為是道德的或是不道德的。 若從行為方案來看的話,道德的行為方案就是有一個好的預期結果,即使事實結果是不好的也是,反之則亦然。 若從行為整體來看的話,則除了行為方案以外還要考慮人的意圖,人的意圖是主要判
中學階段學習歷史的時候,常會聽到英國國王、法國皇帝等稱呼,我們也可以由此簡單推論,帝國(empire)的君主是皇帝(emperor),王國(kingdom)的君主是國王(king),然而中學階段並沒有告訴我們明明都是君主,為什麼稱號會有所不同呢?今天就來簡單介紹一下兩者的區別。一、中國中國相比於西方
最近在思考現在上大學的難度跟以前差在哪裡,所以就上網稍微找了20年前的資料跟今年作比較 註:本人非統計相關科系,如果數據解讀有誤請大力鞭下去,我會改(我知道單純這樣比較有點粗糙,按照類組、科系細部探究會更準確,這邊只是提供大概供参) 一、統計資料: 整理幾個重點出來: 1.111年的報考人
我想回應的文在這,但instagram對於文字實在太不友善所以發在這邊,也希望一起討論: 立場不同對言論自由給予最大的尊重,也支持任何為表達自己想法而付諸實踐的任何人。 從你(們)的文中我看到的是你(們)是基於認為社會不應該基於「生理性別」而決定每個人應該或應該做什麼,而同時,社會制度的創立者和後續
每次當社會事件發生時,或有關司法鑑定的新聞發生時,總會有質疑司法鑑定的聲音,以及歧視、仇恨這些病人的言論。其中涉及的法規為刑法第19條。本文以為,社會上對此爭議的原因有一大部分為對制度的不瞭解與不信任。因此想藉此篇文章讓更多人知道制度設計究竟為何。本文為求推廣,故盡量不提及刑法上之任何專業詞彙。
把哲學課的東東丟到這裡來講講,我覺得很有趣對人生也頗有幫助XD 對於行為的道德判斷,如何判斷一個行為是道德的或是不道德的。 若從行為方案來看的話,道德的行為方案就是有一個好的預期結果,即使事實結果是不好的也是,反之則亦然。 若從行為整體來看的話,則除了行為方案以外還要考慮人的意圖,人的意圖是主要判
中學階段學習歷史的時候,常會聽到英國國王、法國皇帝等稱呼,我們也可以由此簡單推論,帝國(empire)的君主是皇帝(emperor),王國(kingdom)的君主是國王(king),然而中學階段並沒有告訴我們明明都是君主,為什麼稱號會有所不同呢?今天就來簡單介紹一下兩者的區別。一、中國中國相比於西方
最近在思考現在上大學的難度跟以前差在哪裡,所以就上網稍微找了20年前的資料跟今年作比較 註:本人非統計相關科系,如果數據解讀有誤請大力鞭下去,我會改(我知道單純這樣比較有點粗糙,按照類組、科系細部探究會更準確,這邊只是提供大概供参) 一、統計資料: 整理幾個重點出來: 1.111年的報考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2024年5月17日臺灣立法院爆發肢體衝突,引發爭議,眾多社會輿論關注此議題並透過直播行動效益及影響。文章分析了立法當事人、院會內外立委、議場外公民運動、網紅自媒體新聞媒體對立法爭議的直播行動及其效益,並提出直播中洩密、攻擊對手、負面情緒傳達等負面效果以及對於誤導觀眾等問題,帶來潛在的社會風險。
  十年了,我衷心希望、也會努力去提倡的事情是:這一次,我希望運動結束之後不會再有每個人滿口厭女穢語的「大腸花」。這一次,我們要有能力用更尊重每一個夥伴的方式表達。如果有一天我們能鬆口宣稱我們勝利,那必須是因為,我們終於迎來了一個尊重所有性別的民主、一個不再厭女的台灣社會。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臺灣在性別平等上取得了很多進展,但仍然需要透過不同的策略落實這個目標。瞭解性別平等的過程讓作者體會到反身性的重要性,同時也學會了更多包容與理解。然而,作者認為階級與環境因素仍然是影響性別平等的重要關鍵。文章以作者的觀察和親身經歷著重於性別平等的重要性。
因為社群接觸愈來愈頻繁,在Thread、X(Twitter)...顯示男生在表達喜歡上的笨拙與不懂,就像是國小男生會故意捉弄喜歡的女同學。如果在學習成長時能有更多舞會的社交參與,想必大家會更懂得彼此的界線,慢慢能接受正常的搭訕增加一點浪漫情懷,而透過媒體社會的討論男女亦更能夠瞭解彼此的喜好差異。
  每一組關係之中,成員間的權力都不可能完全對等。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將之辨認出來,並且讓參與的成員都充分地意識到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此避免社會中的特定群體成為系統性的受害者、也讓另一些人沒有機會繼續系統性地加害他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臺灣言論自由的基本人權, 以及對於毒舌和濫用言論自由的批評。文章中提到了同性婚姻案例,店家拒絕服務同性戀者的爭議情況。同時也提及了社會對於網紅毒舌言論的矛盾看法和文化素養的探討。
Thumbnail
每每提到校園霸凌, 社會大眾多願意正義挺身, 以實際行動去撻伐可惡的施暴者。 無論於法律之內甚或是法律之外, 盡力去想辦法遏止類似惡行再次發生。 我常暗自在想: 這是從人類有學校以來, 都不曾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的議題! 因為, 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只有施暴孩子品行, 還有他背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2024年5月17日臺灣立法院爆發肢體衝突,引發爭議,眾多社會輿論關注此議題並透過直播行動效益及影響。文章分析了立法當事人、院會內外立委、議場外公民運動、網紅自媒體新聞媒體對立法爭議的直播行動及其效益,並提出直播中洩密、攻擊對手、負面情緒傳達等負面效果以及對於誤導觀眾等問題,帶來潛在的社會風險。
  十年了,我衷心希望、也會努力去提倡的事情是:這一次,我希望運動結束之後不會再有每個人滿口厭女穢語的「大腸花」。這一次,我們要有能力用更尊重每一個夥伴的方式表達。如果有一天我們能鬆口宣稱我們勝利,那必須是因為,我們終於迎來了一個尊重所有性別的民主、一個不再厭女的台灣社會。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臺灣在性別平等上取得了很多進展,但仍然需要透過不同的策略落實這個目標。瞭解性別平等的過程讓作者體會到反身性的重要性,同時也學會了更多包容與理解。然而,作者認為階級與環境因素仍然是影響性別平等的重要關鍵。文章以作者的觀察和親身經歷著重於性別平等的重要性。
因為社群接觸愈來愈頻繁,在Thread、X(Twitter)...顯示男生在表達喜歡上的笨拙與不懂,就像是國小男生會故意捉弄喜歡的女同學。如果在學習成長時能有更多舞會的社交參與,想必大家會更懂得彼此的界線,慢慢能接受正常的搭訕增加一點浪漫情懷,而透過媒體社會的討論男女亦更能夠瞭解彼此的喜好差異。
  每一組關係之中,成員間的權力都不可能完全對等。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將之辨認出來,並且讓參與的成員都充分地意識到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此避免社會中的特定群體成為系統性的受害者、也讓另一些人沒有機會繼續系統性地加害他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臺灣言論自由的基本人權, 以及對於毒舌和濫用言論自由的批評。文章中提到了同性婚姻案例,店家拒絕服務同性戀者的爭議情況。同時也提及了社會對於網紅毒舌言論的矛盾看法和文化素養的探討。
Thumbnail
每每提到校園霸凌, 社會大眾多願意正義挺身, 以實際行動去撻伐可惡的施暴者。 無論於法律之內甚或是法律之外, 盡力去想辦法遏止類似惡行再次發生。 我常暗自在想: 這是從人類有學校以來, 都不曾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的議題! 因為, 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只有施暴孩子品行, 還有他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