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5/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可能錯了》|一位森林僧人的自述

還沒有閱讀這本書時,以為是一本身心靈的書藉,在看完後才了解,這是一位森林僧人的自傳。
比約恩是出生於瑞典,於瑞典著名的大學畢業,在還沒有畢業時已經受聘於國際企業,畢業後成為一名經濟學家,高薪厚職,過著令人欣羨的生活。
然而,他並不快樂,而且感到非常的焦慮,最後在二十六歲決定辭去經濟學家的職位,而去了讀文學,之後去了泰國流浪。
他想找尋內心的平靜,於是去了泰國做森林僧人,一做便做了十七年。
書裏敍述了很多關於他做僧人的日常與趣事,還有泰國人對僧人的崇敬,也是非常有趣的內容之一。
其中有個片段是他在泰國徒步走回寺院,途中遇到很多善良又可愛的泰國民眾,給他食物。其中一個騎電單車的善信想要載他一程,但法號已經改為納提科的比約恩卻說必須徒步走回去。結果善信還哀求納提科請給他一個積公德的機會,真的非常可愛。
然而,納提科後來到了英國的寺院,出去化緣時卻得到完全不一樣的對待。有英國人停車在他們面前直接開罵,請他們去找工作,別再行乞,而且站在超巿門口也被投訴。
經過多年森林僧人的生活,納提科終於能一笑置之。
「那一刻我真的深切體會到,自己過的人生再也不必圍繞於積累一堆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能,或在別人眼中表現出色了。」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段。
納提科首先在泰國出家,待了十年左右就去了英國的寺院,後來又去了瑞典的寺院,也講了很多有關僧侶的工作,僧侶也不是全然的沒有壓力,他成為僧侶的資歷日深後,也開始了講學與行政的工作,而且也有焦慮和壓力過大的時候。
幸而他身邊充滿了睿智的僧人,一名比丘尼提醒他:「責任,是有能力應對。」
當我們感到焦慮時,是因為我們操控結果,希望如自己的預期一樣,我們會焦慮過程中出現什麼差錯,會發生什麼意外,令結果無法如預期般顯現。
當覺察到自己要去操控一件事,就是對某件事性抓緊不放,也是焦慮的主因。
「放開對控制的渴求,覺察當下,在很大程度上是勇於面對不確定性。」
要知道,生命本來就是無常,萬變才是永恆,一旦我們願意放開手,坦然接納任何的結果,那便是一種心靈的成長,也能讓心重獲寧靜。
書中有很多睿智的覺察,由智慧淬煉而來的箴言,誠摯坦率的自白,讓閱讀者感到一陣恬靜安然,心靈如靜謐的湖水。
十七年後,在納提科完全適應了僧人的生活後,心中又像當年一樣,有一把輕輕的聲音,要他還俗。
在四十六歲決定還俗,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納提科剛還俗時因為無法適應,患了嚴重的抑鬱症,在一年半後才康復,他靠著是十七年僧侶的生活,學著放下心中那些不停抨擊自己的念頭。
因為他知道所有的念頭都不是真的。
再一次重投社會,他找到了自己新的定位,教授冥想,開始演講,而且非常的受歡迎,還結了婚。
然而,生命的無常,讓一切也不會持久。
他得到了漸凍症,書中最後開始敍述如何面對死亡。
生命中的所有事都是不確定的,唯有一件事情,我們能確定,那是每個人也必定會死亡。
他先是面對父親的安樂死,然後面對自己日漸失去自主能力的身體,他選擇自然地死亡。
在死亡面前,他坦然自若,因為他相信,死後會是一個新的開始。
身體並不代表著真正的自己,身體是承載著靈魂的載具,他只是被分配到一個不太好的載具,所以無須為此而太過傷感。
書中自述了比約恩的一生,從他一生的經歷,我看到了一個真正為自己而活,而不是活在世俗眼光之中的人生。
活在當下,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真正做到的人,卻少之又少。比約恩的人生經歷,為生活在痛苦之中的人們,提供了一道甘泉。
我們是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只要你願意「放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