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力量》慢讀計畫 ❻ 內在身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Photo by Ryan Hutton on Unsplash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許多忙碌的現代人一樣,已經很久,都不曾好好感受自己的身體了呢?
邀請你,在閱讀文章的此時此刻,暫停一下,花點時間專注自己的呼吸:試著感受呼吸時每一次緩慢的吸氣、吐氣,感受胸口、腹部的起伏,感受氣流通過呼吸道時的清涼。
試著想像,紅血球攜帶著氧氣,隨著血液流遍全身,將生命必需的養分送往身體的每一個細胞。
試著閉上雙眼,動動你的手、動動你的腳趾,以及身體的其他部位,覺察一下它們的位置、它們當下的感受,可能是有點癢、有點麻、有點緊繃、有點放鬆,也可能因為溫度、濕度的變化有冷、熱、悶、乾爽各種不同的感受。
現在,當你睜開雙眼,是否有一點「找回了自己的身體」、「與身體重新建立連結」的感覺?
請你再試著想像、感受一下,在你有形、可見的身體之中,有一股豐沛的能量在不斷的循環、流動,這是你生命的力量,也是你的內在身體
托勒說,內在身體是介於外在形相真實本相(即真正的我)之間的門戶,如果我們能夠安住自己的內在身體,向內求索,就能夠從「無意識」的痛苦中解脫,進入「有意識」寧靜平安的狀態。
外在的世界紛紛擾擾、變化不斷,隨時都有可能挑起自身「小我」的反抗(也就是對於自己身分認同的過度執著),並衍生出種種情緒反應和隨之而來的苦痛。如果我們能夠安住內在身體,就不容易和外在的的負面能量產生共鳴,那麼,即使這些負面能量偶爾進入我們的身體,它們也將很快穿透、離開,不會累積下來造成長期的傷害。
那麼,我們該如何連結並安住自己的內在身體呢?其實很簡單,方法就是我們在一開始做過的,有意識的專注呼吸。
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如果過度使用心智,最終容易造成自己被心智所掌控,與內在身體的連結被切斷。因此,在使用心智的同時,懂得在思考與默觀之間做切換是很重要的,適時地進行默觀(例如專注呼吸、冥想、靜心、瑜珈等等),讓自己隨時與內在身體、與意識相連結,不但能夠讓我們的心智更「清明」,也會讓我們在寧靜、平安的狀態下,擁有更豐沛的創造力。
同樣的道理,托勒建議我們在聆聽他人說話的時候,不要只用心智去聽,而是用「整個身體」,也就是一面聆聽,一面感受內在身體的能量場。以「心智」和他人交流、建立關係,容易流於表相、過度自我中心,也容易造成衝突和爭執;保有與「內在身體」的連結,就能創造出一個寂靜的空間,讓我們真正的聆聽到他人,彼此的關係也才會真正的開花結果。
avatar-img
130會員
127內容數
像一粒野橄欖一樣從金融業漂流到海邊,興趣是探究接觸到的一切知識。希望陪伴大家一起成為聰明優雅的投資人,悠游世界、享受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海邊阿蒙 的其他內容
這段時間意識到自己想讀的東西很多,但時間常常太少,於是刻意研究了一些關於閱讀方法的書籍來提升自己的閱讀效率。在這之中,《如何閱讀一本書》給了我許多的啟發。
老子說:「大音希聲」,最美的聲音或許是寂靜,就像一首樂曲,不論音色如何美妙動人,如果沒有適當的休止、停頓,聽起來也讓人覺得嘈雜,難以入耳。 莊子說:「虛室生白」,最美的畫面或許是空無一物,就像水墨畫裡的留白,不把畫面填滿,對畫者,對觀者,就存在了無限的可能。
意識像是一道光,讓我們得以「真正」的活著。 當意識之光照耀在當下的時候,我們的世界就會開始運轉,比方呼吸的聲音,空氣流過胸口的觸感,比方三月雨後的微風帶著些許的濕度,櫻花盛開的顏色,比方耳邊溫暖的話語,白飯熱騰騰的香氣,都將因為我們的意識之光而清楚、鮮明的展開。
不知道你是否和巨蟹座的阿蒙一樣,每次大掃除的時候,總是覺得每件東西都充滿回憶,或是可能還有用得到的時候,於是往往捨不得將它們丟棄。於是隨著年齡漸長,屋子裡的東西越來越多,但是「用不到的東西」的比例卻也越來越高。
在前面的篇章中,托勒曾經提到,人們之所以感到痛苦,往往是因為被自己的心智所迷惑,將「自我」等同於心智塑造出來的「小我」,而忽略了埋藏在心智背後,與萬物相連結的「本我」,落入一種「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無意識狀態。
我們時常聽人說「慈悲為懷」,但究竟什麼是慈悲?有位前輩告訴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慈」是「茲心」,也就是「此心」,此心只存在此時此刻,也就是活在當下;「悲」是「非心」,也就是放下心中的執著與成見。
這段時間意識到自己想讀的東西很多,但時間常常太少,於是刻意研究了一些關於閱讀方法的書籍來提升自己的閱讀效率。在這之中,《如何閱讀一本書》給了我許多的啟發。
老子說:「大音希聲」,最美的聲音或許是寂靜,就像一首樂曲,不論音色如何美妙動人,如果沒有適當的休止、停頓,聽起來也讓人覺得嘈雜,難以入耳。 莊子說:「虛室生白」,最美的畫面或許是空無一物,就像水墨畫裡的留白,不把畫面填滿,對畫者,對觀者,就存在了無限的可能。
意識像是一道光,讓我們得以「真正」的活著。 當意識之光照耀在當下的時候,我們的世界就會開始運轉,比方呼吸的聲音,空氣流過胸口的觸感,比方三月雨後的微風帶著些許的濕度,櫻花盛開的顏色,比方耳邊溫暖的話語,白飯熱騰騰的香氣,都將因為我們的意識之光而清楚、鮮明的展開。
不知道你是否和巨蟹座的阿蒙一樣,每次大掃除的時候,總是覺得每件東西都充滿回憶,或是可能還有用得到的時候,於是往往捨不得將它們丟棄。於是隨著年齡漸長,屋子裡的東西越來越多,但是「用不到的東西」的比例卻也越來越高。
在前面的篇章中,托勒曾經提到,人們之所以感到痛苦,往往是因為被自己的心智所迷惑,將「自我」等同於心智塑造出來的「小我」,而忽略了埋藏在心智背後,與萬物相連結的「本我」,落入一種「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無意識狀態。
我們時常聽人說「慈悲為懷」,但究竟什麼是慈悲?有位前輩告訴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慈」是「茲心」,也就是「此心」,此心只存在此時此刻,也就是活在當下;「悲」是「非心」,也就是放下心中的執著與成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們的內在其實早已給了我們所有需要的一切了,但我們有辦法看見嗎,還是我們仍然只活在大腦裡而不是心裡呢?
Thumbnail
每個人都是能量體,為了更好理解,可以把能量當成是器官,對任何人來說至關重要。能量也需要新陳代謝,讓老、髒、廢的能量去除,使身體擁有新的能量,整個人才會感覺舒適、自在、愜意,淤積在身上的老髒廢能量,會阻礙想法、思緒的通達,讓人容易
什麼時候我們逐漸失去了探照、覺察自己內心狀態的能力了呢?
Thumbnail
身心靈的成長身為首,不輕忽身體各部位的傳訊暢通,才能讓心靈自在提升,顯化更好能量在生活日常。 如果沒有好的身體 判斷容易錯誤,思想會受限,靈感也匱乏。 身體70%由水構成,若不通暢營養無法吸收,新陳代謝也難正常。身體幾個部位警訊,也是靈性的指引別忽視,給予這些部位需要的關愛保養,會讓身體回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分心的因素影響,這使得我們的心靈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專注。 透過靜坐和冥想等方式,我們可以讓自己脫離外界的干擾,專注於內在的寧靜和平衡。這不僅有助於訓練我們的心靈,還能夠啟發我們大腦神經的新迴路,促進心智的放鬆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了感受當下情緒的重要性,並且以內觀的角度來看待生活。他認為在科技昌盛的時代,精神生活變得越來越重要,並呼籲讀者應該好好地感受當下的一切。
Thumbnail
舒心自在的溫感生活,從自我覺察開始。 當生活慢下來,一切的美好都將開始蔓延。 「如果精神是水,靈魂就是湖泊,而人格便是水上的漣漪。」 想享藍圖致力推廣「從生活中自我療癒」的種種練習, 體現生活處處有療癒的漫慢生活。 由內探索內心框架(內觀), 到外練習身心靈合一(三摩地),想享藍圖陪你為自己做點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們的內在其實早已給了我們所有需要的一切了,但我們有辦法看見嗎,還是我們仍然只活在大腦裡而不是心裡呢?
Thumbnail
每個人都是能量體,為了更好理解,可以把能量當成是器官,對任何人來說至關重要。能量也需要新陳代謝,讓老、髒、廢的能量去除,使身體擁有新的能量,整個人才會感覺舒適、自在、愜意,淤積在身上的老髒廢能量,會阻礙想法、思緒的通達,讓人容易
什麼時候我們逐漸失去了探照、覺察自己內心狀態的能力了呢?
Thumbnail
身心靈的成長身為首,不輕忽身體各部位的傳訊暢通,才能讓心靈自在提升,顯化更好能量在生活日常。 如果沒有好的身體 判斷容易錯誤,思想會受限,靈感也匱乏。 身體70%由水構成,若不通暢營養無法吸收,新陳代謝也難正常。身體幾個部位警訊,也是靈性的指引別忽視,給予這些部位需要的關愛保養,會讓身體回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分心的因素影響,這使得我們的心靈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專注。 透過靜坐和冥想等方式,我們可以讓自己脫離外界的干擾,專注於內在的寧靜和平衡。這不僅有助於訓練我們的心靈,還能夠啟發我們大腦神經的新迴路,促進心智的放鬆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了感受當下情緒的重要性,並且以內觀的角度來看待生活。他認為在科技昌盛的時代,精神生活變得越來越重要,並呼籲讀者應該好好地感受當下的一切。
Thumbnail
舒心自在的溫感生活,從自我覺察開始。 當生活慢下來,一切的美好都將開始蔓延。 「如果精神是水,靈魂就是湖泊,而人格便是水上的漣漪。」 想享藍圖致力推廣「從生活中自我療癒」的種種練習, 體現生活處處有療癒的漫慢生活。 由內探索內心框架(內觀), 到外練習身心靈合一(三摩地),想享藍圖陪你為自己做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