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知曉的房間:長期照護下,走投無路的家人的自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是一本關西每日新聞的深度報導集結,討論的是久病的殺人、或殺人後自殺等悲劇。其實還是有點睡眠障礙問題,還算能想像長期睡眠不足的不舒服感,但除此之外,還有心理壓力、掙扎、糾結,那就與個人睡眠問題完全不同了。
老病死是人生必經,老是常態,但病死中間隔多久、誰負擔經濟成本、、、等等問題都相當棘手。感情一般甚至深厚的親族關係,通常會選擇照顧,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有限度,支持一陣子到撐不下去之後,先把病人殺了,然後自殺未果,最後鋃鐺入獄或悔恨終身,都是血淋淋的例子。
較早邁入高齡化社會的日本,相愛相殺最後成了字面義。看著病人痛苦,希望給病人一個解脫;再也無法支撐照顧又不忍病痛逐漸惡化選擇殺人,在書中都是支持了一段時間,經濟上的壓力加上睡眠長期的剝奪,制度支持體系有時還是無法阻止悲劇發生,在這個系統的各個角色,都有好不容易得到的採訪內容,那些不足為外人道也的辛苦,恐怕早已超越文字。
對照顧者來說,這些不會好轉,甚至逐漸惡化的照護,本身就很有壓力。退休金或存款也不見得能支持養護費用,甚至很多時候也不這麼願意親族就在養護中心老死。長期的壓力最後就是在忍無可忍的狀況下,親手想要結束這些痛苦,但如果自己最後自殺不成,後續的審判又是一番折磨,還未到生命盡頭的日子,恐怕也得不斷面對各種早知道。
對機構的協助者或醫師而言,雖然很希望能夠減少悲劇發生,但數量龐大的個案有時才正準備整合資源,需求者卻等不及了。面對照護的壓力,除了同情之外,在悲劇發生後才回想起各樣徵兆,又是另一種無力。
失智的案例在書中特別多,而失智的照護有時還得面對性格大變、生活自理逐漸不能等狀況。對比往日,有時照顧起來痛苦更劇烈。對大眾而言,這類的殺人案件有時格外令人同情,殺人的動機有時也沒有真的這麼難以理解以及破壞社會秩序。
有需要機構照顧,不一定有合適的機構,也不見得有經濟能力負擔機構照護的費用,日照的協助有時只是讓照顧者能有時間處理日常瑣事,但並不足騰出喘息的時間及空間。很快的,這些社會問題數量可能增加,在少子女化的社會中,未來將更為嚴峻。
怕死嗎?在死之前誰願意拖累家人?這些親情的羈絆能夠支撐多久?病真的難,時間長就更難。久病無孝子,那是每個人都只有24小時,那些無條件的愛磨耗光了,醫療的進步讓死亡好像遠一些,但還沒死之前的這些日子,到底要怎麼熬過去,才能夠不後悔又負擔的起,看完書了還是沒答案。只是有些統計數據知道那些面向是最為困擾的,實際上是不是能夠針對這些困擾建立制度,可能才是關鍵。
推薦給看到人倫社會悲劇也會嘆口氣的朋友,也許大家、社會都還沒準備好,而這本書也不過就是說明了日本關西的狀況,讀來怵目驚心,但也是時候了解問題了這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6會員
501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蔡書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本在書櫃上躺了很久的書,然後居然是去友人家作客,然後硬從他書櫃上把這本書拿下來讀了一個週末就結束了。除了各種斯基對於閱讀障礙外加對各種人物橫出的故事需要翻來翻去之外,和這本書的各種介紹差不多,想要了解共產解體之後人們的各種反應,或許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但其實,或許也適合拿來當作討論學校規定制服問
吃魚,但從來不知道什麼是雪卡毒,可能吃得不夠多。就像是書裡灰撲撲的故事,看得不夠多,只能想像,稍稍接近那些故事。嚥下之後,偶爾反胃是正常的,請知悉。 八篇故事不到一天就看完,可以想見故事的節奏不錯,讀起來像某些多刺的魚,三挑四撿恐怕挑掉了最美味的,趕忙吃下又被魚刺哽住。人生很難,困在如石滬的狀態中更
在社群上說要開讀書會,以為自己清明連假會讀完,事實上也看到剩一點點,但後來去了嘉明湖,這本又等不及電子書買了紙本,所以就拖了進度,畢竟火車上都在看禁咒師,沉浸在輕小說的世界中。 廢話了一下為什麼這書看得這麼慢,主要是想說明這書其實很值得一讀也很好看,整體而言就是透過整理許多經濟史上的資料,來說明臺灣
對約定好要有進度這件事感到焦慮 對論文研究主題有一定程度掌握,但下筆有障礙 找不到結構組織訊息的策略,需要建構寫作模式和習慣 關於寫作焦慮 每個階段都會有這個現象,要接受修修改改而不是一步到位 試著把所有的內容寫下來,以便產生寫作自我效能感 無法有進度的時候從容易下手的地方開始 2.關於研究進行 盤
也是百靈果、群友討論的一本書,加上自己曾經因為兩岸問題獲得點好處,後續還是都有在追相關的出版物,想說不然連假當作八卦書翻翻,然後就看完惹這樣。 總是聽說西臺灣有著很多不為外人道也的黨政秘辛,但也都僅止於各種聽說,而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就在親身經歷,而這種親身經歷的紀實,儘管無從驗證,但也人就把過去那些
對自己的論文內容、方向不明,即便已多次與指導教授討論 寫作內容與其他已畢業論文相較,仍有相當落差 對於論文寫作、研究方法、研究問題建立概念不清 1.關於研究寫作的建議 先有標題,再試著塊狀寫作,也就是針對標題的內容,儘可能的訴諸文字。 可以考慮先條列,再用較多文字更清楚的敘明條列內容。 2.研究寫作
一本在書櫃上躺了很久的書,然後居然是去友人家作客,然後硬從他書櫃上把這本書拿下來讀了一個週末就結束了。除了各種斯基對於閱讀障礙外加對各種人物橫出的故事需要翻來翻去之外,和這本書的各種介紹差不多,想要了解共產解體之後人們的各種反應,或許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但其實,或許也適合拿來當作討論學校規定制服問
吃魚,但從來不知道什麼是雪卡毒,可能吃得不夠多。就像是書裡灰撲撲的故事,看得不夠多,只能想像,稍稍接近那些故事。嚥下之後,偶爾反胃是正常的,請知悉。 八篇故事不到一天就看完,可以想見故事的節奏不錯,讀起來像某些多刺的魚,三挑四撿恐怕挑掉了最美味的,趕忙吃下又被魚刺哽住。人生很難,困在如石滬的狀態中更
在社群上說要開讀書會,以為自己清明連假會讀完,事實上也看到剩一點點,但後來去了嘉明湖,這本又等不及電子書買了紙本,所以就拖了進度,畢竟火車上都在看禁咒師,沉浸在輕小說的世界中。 廢話了一下為什麼這書看得這麼慢,主要是想說明這書其實很值得一讀也很好看,整體而言就是透過整理許多經濟史上的資料,來說明臺灣
對約定好要有進度這件事感到焦慮 對論文研究主題有一定程度掌握,但下筆有障礙 找不到結構組織訊息的策略,需要建構寫作模式和習慣 關於寫作焦慮 每個階段都會有這個現象,要接受修修改改而不是一步到位 試著把所有的內容寫下來,以便產生寫作自我效能感 無法有進度的時候從容易下手的地方開始 2.關於研究進行 盤
也是百靈果、群友討論的一本書,加上自己曾經因為兩岸問題獲得點好處,後續還是都有在追相關的出版物,想說不然連假當作八卦書翻翻,然後就看完惹這樣。 總是聽說西臺灣有著很多不為外人道也的黨政秘辛,但也都僅止於各種聽說,而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就在親身經歷,而這種親身經歷的紀實,儘管無從驗證,但也人就把過去那些
對自己的論文內容、方向不明,即便已多次與指導教授討論 寫作內容與其他已畢業論文相較,仍有相當落差 對於論文寫作、研究方法、研究問題建立概念不清 1.關於研究寫作的建議 先有標題,再試著塊狀寫作,也就是針對標題的內容,儘可能的訴諸文字。 可以考慮先條列,再用較多文字更清楚的敘明條列內容。 2.研究寫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期讀書會中,我們選擇了日本NHK的書籍《我殺了我的家人》,這本書透過深度訪談展示了高齡化社會中面臨失智和照顧困境的問題。書中探討了媒體報導如何影響公眾對於家庭暴力事件的認知,並提出了長照政策對照顧者的重要性。本次活動不僅提供了啟發,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面對照顧問題。
Thumbnail
最近看的這本《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作者懷著一個很想要大叫的心情,面對四個失智症老人,四個老人截然不同的個性,有的時候讓她無奈到不知如何是好的處境,也讓人驚訝日本的高齡化社會即將面臨的是壓垮中生代(經濟上和心理上)以及龐大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終身俸在老年生活及社會負擔上可能產生的問題,並提出了相關案例。從臺灣的醫療保險制度,到中國大陸的身分詐騙案,最後到日本老年經濟支柱現象,都圍繞著一個概念,就是活死人權益。作者也呼籲讀者反思家庭觀念以及教育、法制,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
  對許多人而言,為了溫飽而奮鬥理所當然成為其生活的主軸。就像任何一名偉大照顧者一樣,他們將生命的多數時間用在維繫某個人的生命與基本生活。這個被照顧的對象與照顧者有著相同的姓名與身體,照顧者早晨帶著時間出門,夜間帶著餐食回家。這一個成為自己的父母與子女,無私地奉獻自身,來讓自己被豢養的生命得以繼續。
Thumbnail
對於「長照」你有什麼想像呢? 是推著坐輪椅的長輩出去曬太陽,還是簡單的清潔與互動?現實中的照護情況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不堪...
Thumbnail
又是一則因長期照顧而殺人的新聞,而「兇手」與「受害者」的關係是家人。近年來類似的報導愈趨頻繁,同時我也觀察到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每當在Facebook首頁看到媒體發布這類型社會案件的報導時,貼文底下常會看見「支持安樂死合法化!」的留言,而附和者之多——不論是留言或按讚數——讓這些留言排序往上衝。
在臺灣,長期照顧失能家人的壓力很大。選擇安養院或家中看護都有壓力。本文談及讀者面臨的問題,並提出探討和討論。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輕生 ㄧ則在高雄ㄧ家五口因經濟壓力選擇輕生的小新聞,僅ㄧ天的報導就戛然而止,這社會的冷漠可見一斑,為往生者致哀,是人之常情,而生老病死乃生命循環自自然然,這種家庭悲劇除致以哀悼外,應該有值得深思的吧! 年輕的夫妻究竟是已到什麼境地,絕望的攜子共赴黃泉,他們曾經求助過嗎?親人無力相助嗎?學校`同事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期讀書會中,我們選擇了日本NHK的書籍《我殺了我的家人》,這本書透過深度訪談展示了高齡化社會中面臨失智和照顧困境的問題。書中探討了媒體報導如何影響公眾對於家庭暴力事件的認知,並提出了長照政策對照顧者的重要性。本次活動不僅提供了啟發,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面對照顧問題。
Thumbnail
最近看的這本《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作者懷著一個很想要大叫的心情,面對四個失智症老人,四個老人截然不同的個性,有的時候讓她無奈到不知如何是好的處境,也讓人驚訝日本的高齡化社會即將面臨的是壓垮中生代(經濟上和心理上)以及龐大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終身俸在老年生活及社會負擔上可能產生的問題,並提出了相關案例。從臺灣的醫療保險制度,到中國大陸的身分詐騙案,最後到日本老年經濟支柱現象,都圍繞著一個概念,就是活死人權益。作者也呼籲讀者反思家庭觀念以及教育、法制,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
  對許多人而言,為了溫飽而奮鬥理所當然成為其生活的主軸。就像任何一名偉大照顧者一樣,他們將生命的多數時間用在維繫某個人的生命與基本生活。這個被照顧的對象與照顧者有著相同的姓名與身體,照顧者早晨帶著時間出門,夜間帶著餐食回家。這一個成為自己的父母與子女,無私地奉獻自身,來讓自己被豢養的生命得以繼續。
Thumbnail
對於「長照」你有什麼想像呢? 是推著坐輪椅的長輩出去曬太陽,還是簡單的清潔與互動?現實中的照護情況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不堪...
Thumbnail
又是一則因長期照顧而殺人的新聞,而「兇手」與「受害者」的關係是家人。近年來類似的報導愈趨頻繁,同時我也觀察到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每當在Facebook首頁看到媒體發布這類型社會案件的報導時,貼文底下常會看見「支持安樂死合法化!」的留言,而附和者之多——不論是留言或按讚數——讓這些留言排序往上衝。
在臺灣,長期照顧失能家人的壓力很大。選擇安養院或家中看護都有壓力。本文談及讀者面臨的問題,並提出探討和討論。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輕生 ㄧ則在高雄ㄧ家五口因經濟壓力選擇輕生的小新聞,僅ㄧ天的報導就戛然而止,這社會的冷漠可見一斑,為往生者致哀,是人之常情,而生老病死乃生命循環自自然然,這種家庭悲劇除致以哀悼外,應該有值得深思的吧! 年輕的夫妻究竟是已到什麼境地,絕望的攜子共赴黃泉,他們曾經求助過嗎?親人無力相助嗎?學校`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