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的必修課-學習面對生命的擾動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如何面對,因家人生病而對自己生命所帶來的擾動?
[白話文翻譯:如何面對因為家人生病後,而被干擾的生活呢?]
爸爸疾病的倒下後的那一天過後,我逐漸地有意識這一倒,不僅是疾病需要帶來的負擔而已。
那影響的範圍,涵蓋了我的生涯規劃、生活模式、經營中的所有關係都因為這一倒,而被干擾了。
是個不可逆、不再有討價還價的空間、不再能逃避的現實了。
十五年前母親病逝後,對於父親生病這件事情,內心多少都有著一塊烏雲籠罩著,隨時都可能會發生,不曉得哪時候會降
下多大的狂風暴雨,淹沒了我。
大學進入社會工作,因為專業的培訓,花了許多時間探索原生家庭、童年成長及自我。
也是這段時期到了進入實務現場後,因為和更多的家庭互動,過程中的投射,讓我對於自己的家庭有許多的逃避。
就在逃避與嘗試著更靠近一些的拉扯時,上天來了第一個體驗,2022年2月父親路倒在捷運站廁所。
猶記著,那一天晚上和同事們聚餐,大家分享著各自的生涯規劃,互相鼓勵著,結束那一晚回到家感覺到心滿意足,剛躺上床上準備休息時,接到了警察局的電話和我確認身份,接著是一通又一通來自急診的電話。
我情急著隨手抓了幾樣東西,坐上計程車奔向高鐵,再一路奔回老家。
似乎有意識到,那塊一直擔心害怕的烏雲已經飄來了。
隨後,各種醫療決策和討論,在我尚未平復意識到這一切已經儼然是事實時,十五年前母親生病時的記憶仿佛歷歷在目,而我正在面對著這一切。
身旁一通又一通關心的電話,家人要討論的電話,那個瞬間我最想丟掉的大概就是我的電話,我好想躲起來。
『你要勇敢』『你要堅強』『撐住』 在一片晴空萬里時的聽起來振奮人心的話,當換到烏雲籠罩,又是打雷又是強風時我真的是雪上加霜。
寫到這,又有了些創傷浮出。
這是此生我只能與自己共存的傷。
我確實沒有勇敢、堅強和撐住,多數夜晚都是靠哭出來宣洩讓自己哭到一點力氣也沒,才得以因為身體的疲累而睡著。
一年過後的現在,父親又因為其他的疾病因素正在醫院中。
假使你問我,有沒有一回生、二回熟,我認為在認知上,面對醫療的決策、醫病溝通、醫院組織結構的安排,我有更多的熟悉。
其餘,面對家人間的互動、朋友間的關懷、或者因為女兒的身份影響我生涯的安排等這些擾動,我都尚未熟悉,甚至厭惡。
因為父親的疾病,一夕間為我生活帶來了高度干擾。
2022/2 父親倒下後的幾個月,逐漸康復,我的生活又似乎逐漸回到烏雲飄散過後的晴天,然而2022/12父親再度倒下。
就在這短暫的一年中,疾病對父親身體帶來的攪動,已讓他不復從前的健康了,這一倒父親已無法自行站起來了。
而這一倒,又讓好不容易恢復擾動平靜後的生活,再次翻天覆地。
寫到這,再回首看著過去一年,似乎又有些了不同的心境和成長,我仍然聽到無數個要我「堅強」「犧牲」「成為一個女兒該有的責任」等聲音。
我仍然排斥,且討厭著這一類的話語,但這一次的我似乎發現面對這些無法控制的外在擾動時,我唯一能做,且做得最好的就是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並在自己可以控制的範圍內控制生活中的干擾,將自己安頓下來去面對一連串的決策。
控制或者克制擾動,我想層次有些不同,每個人對此的定義也不同,我將在下列的文字中交互著使用。
如何克制擾動,讓它的強度能夠逐漸降低,並且化為中度擾動,讓自己在已經發生的現實中,從中活出生命的多樣性?
關於擾動、干擾等用詞的使用度來自,生態學裡的「中度干擾假說」(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hypothesis, IDH) 中的概念模型提到:
生態在干擾強度太強的時候,大多數的物種都會難以生存下去;而當干擾強度太低的時候,則會導致優勢的競爭者極度強盛;
唯有在適度的干擾時,拓殖者和競爭者能夠共存,因而有機會產生最高的物種多樣性。
並非以結果回推,遭遇到父親疾病重大變故影響生活,就代表著每個人都必須得接受這就是生命中的干擾。
但有一個選擇看待遭遇變故的可能性之一,是試著以自己的視角理解,並且嘗試用新的去看待生命中遭遇的干擾,並且嘗試著和干擾共處。
起初,我時常受到大震盪的擾動,可能是一通電話、一句話、一段文字、一個不那麼樂觀的消息,我的生活所有常規就會停擺,更精確的來說是,我的心理狀態就會大受干擾然後頓時失去掉所有因應生活的功能。
有時為了抵抗干擾,又有時是為了脫離干擾,總是在兩者間擺盪,又有時清醒後叫恢復了看見自己的逃避又產生更多的自我責備。
為了暫停抵抗和逃避干擾間的反覆循環,我決定試著去控制每一次干擾時來的感受力度,雖然無法控制外來的感受強度,但內在能控制接收感受的強弱。
以下幾個方法幫助自己內控感受的強弱度:
  1. 接受自己可以擁有所有面對干擾時的情緒,停下批判任何的情緒。
  2. 接受自己會有缺乏能力因應干擾的時候,有限制時,是個能和他人合作的開端。
  3. 接受自己想要控制外在的干擾,因為你只是希望能好好的安穩的生活,提醒自己唯一能控制的是自己。
  4. 接受自己的能力,在僅有的能力內去因應干擾的變化,即是最好。
  5. 接受自己很多時候根本不想要處理干擾,沒關係,那就躺下來休息一下吧!
最後祝福我們
在遇到干擾時,面對生命的翻騰、滾動、產生裂痕、孔洞之時,都能擁有智慧去調整擾動的幅度。
如何面對家人因為生病,生命所帶來的擾動?
爸爸疾病的倒下後的那一天過後,我逐漸地有意識這一倒,不僅是疾病需要帶來的負擔而已。影響的範圍,涵蓋了我的生涯規劃、生活模式、經營中的所有關係都因為這一倒,而被干擾了。
是個不可逆、不再有討價還價的空間、不再能逃避的現實了。
十五年前母親病逝後,對於父親生病這件事情,內心多少都有著一塊烏雲籠罩著,隨時都可能會發生,不曉得哪時候會降
下多大的狂風暴雨,淹沒了我。
大學進入社會工作,因為專業的培訓,花了許多時間探索原生家庭、童年成長及自我。
也是這段時期到了進入實務現場後,因為和更多的家庭互動,過程中的投射,讓我對於自己的家庭有許多的逃避。
就在逃避與嘗試著更靠近一些的拉扯時,上天來了第一個體驗,2022年2月父親路倒在捷運站廁所。
猶記著,那一天晚上和同事們聚餐,大家分享著各自的生涯規劃,互相鼓勵著,結束那一晚回到家感覺到心滿意足,剛躺上床上準備休息時,接到了警察局的電話和我確認身份,接著是一通又一通來自急診的電話。
我情急著隨手抓了幾樣東西,坐上計程車奔向高鐵,再一路奔回老家。
似乎有意識到,那塊一直擔心害怕的烏雲已經飄來了。
隨後,各種醫療決策和討論,在我尚未平復意識到這一切已經儼然是事實時,十五年前母親生病時的記憶仿佛歷歷在目,而我正在面對著這一切。
身旁一通又一通關心的電話,家人要討論的電話,那個瞬間我最想丟掉的大概就是我的電話,我好想躲起來。
『你要勇敢』『你要堅強』『撐住』 在一片晴空萬里時的聽起來振奮人心的話,當換到烏雲籠罩,又是打雷又是強風時我真的是雪上加霜。
寫到這,又有了些創傷浮出。
這是此生我只能與自己共存的傷。
我確實沒有勇敢、堅強和撐住,多數夜晚都是靠哭出來宣洩讓自己哭到一點力氣也沒,才得以因為身體的疲累而睡著。
一年過後的現在,父親又因為其他的疾病因素正在醫院中。
假使你問我,有沒有一回生、二回熟,我認為在認知上,面對醫療的決策、醫病溝通、醫院組織結構的安排,我有更多的熟悉。
其餘,面對家人間的互動、朋友間的關懷、或者因為女兒的身份影響我生涯的安排等這些擾動,我都尚未熟悉,甚至厭惡。
因為父親的疾病,一夕間為我生活帶來了高度干擾。
2022/2 父親倒下後的幾個月,逐漸康復,我的生活又似乎逐漸回到烏雲飄散過後的晴天,然而2022/12父親再度倒下。
就在這短暫的一年中,疾病對父親身體帶來的攪動,已讓他不復從前的健康了,這一倒父親已無法自行站起來了。
而這一倒,又讓好不容易恢復擾動平靜後的生活,再次翻天覆地。
寫到這,再回首看著過去一年,似乎又有些了不同的心境和成長,我仍然聽到無數個要我「堅強」「犧牲」「成為一個女兒該有的責任」等聲音。
我仍然排斥,且討厭著這一類的話語,但這一次的我似乎發現面對這些無法控制的外在擾動時,我唯一能做,且做得最好的就是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並在自己可以控制的範圍內控制生活中的干擾,將自己安頓下來去面對一連串的決策。
控制或者克制擾動,我想層次有些不同,每個人對此的定義也不同,我將在下列的文字中交互著使用。
如何克制擾動,讓它的強度能夠逐漸降低,並且化為中度擾動,讓自己在已經發生的現實中,從中活出生命的多樣性?
關於擾動、干擾等用詞的使用度來自,生態學裡的「中度干擾假說」(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hypothesis, IDH) 中的概念模型提到:
生態在干擾強度太強的時候,大多數的物種都會難以生存下去;而當干擾強度太低的時候,則會導致優勢的競爭者極度強盛;
唯有在適度的干擾時,拓殖者和競爭者能夠共存,因而有機會產生最高的物種多樣性。
並非以結果回推,遭遇到父親疾病重大變故影響生活,就代表著每個人都必須得接受這就是生命中的干擾。
但有一個選擇看待遭遇變故的可能性之一,是試著以自己的視角理解,並且嘗試用新的去看待生命中遭遇的干擾,並且嘗試著和干擾共處。
起初,我時常受到大震盪的擾動,可能是一通電話、一句話、一段文字、一個不那麼樂觀的消息,我的生活所有常規就會停擺,更精確的來說是,我的心理狀態就會大受干擾然後頓時失去掉所有因應生活的功能。
有時為了抵抗干擾,又有時是為了脫離干擾,總是在兩者間擺盪,又有時清醒後叫恢復了看見自己的逃避又產生更多的自我責備。
為了暫停抵抗和逃避干擾間的反覆循環,我決定試著去控制每一次干擾時來的感受力度,雖然無法控制外來的感受強度,但內在能控制接收感受的強弱。
以下幾個方法幫助自己內控感受的強弱度:
  1. 接受自己可以擁有所有面對干擾時的情緒,停下批判任何的情緒。
  2. 接受自己會有缺乏能力因應干擾的時候,有限制時,是個能和他人合作的開端。
  3. 接受自己想要控制外在的干擾,因為你只是希望能好好的安穩的生活,提醒自己唯一能控制的是自己。
  4. 接受自己的能力,在僅有的能力內去因應干擾的變化,即是最好。
  5. 接受自己很多時候根本不想要處理干擾,沒關係,那就躺下來休息一下吧!
最後祝福我們
在遇到干擾時,面對生命的翻騰、滾動、產生裂痕、孔洞之時,都能擁有智慧去調整擾動的幅度。
爸爸疾病的倒下後的那一天過後,我逐漸地有意識這一倒,不僅是疾病需要帶來的負擔而已。
那影響的範圍,涵蓋了我的生涯規劃、生活模式、經營中的所有關係都因為這一倒,而被干擾了。
是個不可逆、不再有討價還價的空間、不再能逃避的現實了。
十五年前母親病逝後,對於父親生病這件事情,內心多少都有著一塊烏雲籠罩著,隨時都可能會發生,不曉得哪時候會降
下多大的狂風暴雨,淹沒了我。
大學進入社會工作,因為專業的培訓,花了許多時間探索原生家庭、童年成長及自我。
也是這段時期到了進入實務現場後,因為和更多的家庭互動,過程中的投射,讓我對於自己的家庭有許多的逃避。
就在逃避與嘗試著更靠近一些的拉扯時,上天來了第一個體驗,2022年2月父親路倒在捷運站廁所。
猶記著,那一天晚上和同事們聚餐,大家分享著各自的生涯規劃,互相鼓勵著,結束那一晚回到家感覺到心滿意足,剛躺上床上準備休息時,接到了警察局的電話和我確認身份,接著是一通又一通來自急診的電話。
我情急著隨手抓了幾樣東西,坐上計程車奔向高鐵,再一路奔回老家。
似乎有意識到,那塊一直擔心害怕的烏雲已經飄來了。
隨後,各種醫療決策和討論,在我尚未平復意識到這一切已經儼然是事實時,十五年前母親生病時的記憶仿佛歷歷在目,而我正在面對著這一切。
身旁一通又一通關心的電話,家人要討論的電話,那個瞬間我最想丟掉的大概就是我的電話,我好想躲起來。
「你要勇敢」、「你要堅強」、「撐住」等話。 在一片晴空萬里時的聽起來振奮人心的話,當換到烏雲籠罩,又是打雷又是強風時我真的是雪上加霜。
寫到這,又有了些創傷浮出。
這是此生我只能與自己共存的傷。
我確實沒有勇敢、堅強和撐住,多數夜晚都是靠哭出來宣洩讓自己哭到一點力氣也沒,才得以因為身體的疲累而睡著。
一年過後的現在,父親又因為其他的疾病因素正在醫院中。
假使你問我,有沒有一回生、二回熟,我認為在認知上,面對醫療的決策、醫病溝通、醫院組織結構的安排,我有更多的熟悉。
其餘,面對家人間的互動、朋友間的關懷、或者因為女兒的身份影響我生涯的安排等這些擾動,我都尚未熟悉,甚至厭惡。
因為父親的疾病,一夕間為我生活帶來了高度干擾。
2022/2 父親倒下後的幾個月,逐漸康復,我的生活又似乎逐漸回到烏雲飄散過後的晴天,然而2022/12父親再度倒下。
就在這短暫的一年中,疾病對父親身體帶來的攪動,已讓他不復從前的健康了,這一倒父親已無法自行站起來了。
而這一倒,又讓好不容易恢復擾動平靜後的生活,再次翻天覆地。
寫到這,再回首看著過去一年,似乎又有些了不同的心境和成長,我仍然聽到無數個要我「堅強」「犧牲」「成為一個女兒該有的責任」等聲音。
我仍然排斥,且討厭著這一類的話語,但這一次的我似乎發現面對這些無法控制的外在擾動時,我唯一能做,且做得最好的就是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並在自己可以控制的範圍內控制生活中的干擾,將自己安頓下來去面對一連串的決策。
控制或者克制擾動,我想層次有些不同,每個人對此的定義也不同,我將在下列的文字中交互著使用。
如何克制擾動,讓它的強度能夠逐漸降低,並且化為中度擾動,讓自己在已經發生的現實中,從中活出生命的多樣性?
關於擾動、干擾等用詞的使用度來自,生態學裡的「中度干擾假說」(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hypothesis, IDH) 中的概念模型提到:
生態在干擾強度太強的時候,大多數的物種都會難以生存下去;而當干擾強度太低的時候,則會導致優勢的競爭者極度強盛;
唯有在適度的干擾時,拓殖者和競爭者能夠共存,因而有機會產生最高的物種多樣性。
並非以結果回推,遭遇到父親疾病重大變故影響生活,就代表著每個人都必須得接受這就是生命中的干擾。
但有一個選擇看待遭遇變故的可能性之一,是試著以自己的視角理解,並且嘗試用新的去看待生命中遭遇的干擾,並且嘗試著和干擾共處。
起初,我時常受到大震盪的擾動,可能是一通電話、一句話、一段文字、一個不那麼樂觀的消息,我的生活所有常規就會停擺,更精確的來說是,我的心理狀態就會大受干擾然後頓時失去掉所有因應生活的功能。
有時為了抵抗干擾,又有時是為了脫離干擾,總是在兩者間擺盪,又有時清醒後叫恢復了看見自己的逃避又產生更多的自我責備。
為了暫停抵抗和逃避干擾間的反覆循環,我決定試著去控制每一次干擾時來的感受力度,雖然無法控制外來的感受強度,但內在能控制接收感受的強弱。
以下幾個方法幫助自己內控感受的強弱度:
  1. 接受自己可以擁有所有面對干擾時的情緒,停下批判任何的情緒。
  2. 接受自己會有缺乏能力因應干擾的時候,有限制時,是個能和他人合作的開端。
  3. 接受自己想要控制外在的干擾,因為你只是希望能好好的安穩的生活,提醒自己唯一能控制的是自己。
  4. 接受自己的能力,在僅有的能力內去因應干擾的變化,即是最好。
  5. 接受自己很多時候根本不想要處理干擾,沒關係,那就躺下來休息一下吧!
最後祝福我們:
在遇到干擾時,面對生命的翻騰、滾動、產生裂痕、孔洞之時,都能擁有智慧去調整擾動的幅度。
-------------------------------------------------------------------------------------
參考資料:
1. 什麼是中度干擾假說? 泛科學。民103年6月12日。取自:https://pansci.asia/archives/60870
avatar-img
12會員
23內容數
期待能將貓咪的生活哲學學透,運用在助人領域及真實人生中的一個人。 是一位社會工作師、是一個長期照顧父親的女兒、一位遠距親密關係的伴侶。 在這邊從社會心理及生態觀點,聊聊我所知的世界、所感的體悟及所追求的理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ello&Goodbye 的其他內容
Hello, 全職照顧者的日子,滿月了。 在過程中,無數個夜晚內心的自我掙扎,又在過程中許多的自我對話。 比起身體上的疲累,對我而言多數時間是內心的消耗。 每個月對於內心的消耗感受程度強弱不同,我天生的性情敏感,對於人發出的情 緒敏銳度較高,這也讓我可以較同理父親的照護氣質,生病後的情緒變化,但同
hello 進入出院返家後的第三周,時間走著走著,過程中歷經和父親相處的起伏落差,時常有種,身心似乎跟著病人一起生病。 聯想到的是「替代性創傷」一詞。 因為疾病對整個家庭帶來的影響,我爸爸給了兩個字「禁錮」。 那天他在餐桌上,爸爸突然說著:「我覺得我被輪椅禁錮,我的靈魂也被禁錮了。」我想那是在他時而
Hello, 透過文字的抒發,想來分享,目前暫時全職當照顧者的感受。 不曉得讀者們,當你們聽到子女回家去照顧父母,是不是容易落入,因為已經認識自己的父母很久了,所以應該比較了解彼此,照顧起來應該比較容易上手? 老實說,若不是遇到我父親接二連三的病倒又病倒,開始需要更多的時間照顧陪伴著他,我才更有意識
老爸住院也即將來到快九十天了,這一個半月中眼淚不曉得經歷過幾場暴風雨般的淚水洗禮;各式各樣情緒的出場,有悔恨,害怕,恐懼,憤怒,悲傷緊接著一連串的行為去回應一個個出場的情緒,兜了一圈後才恍然大悟,最需要的那個行為是「接納」。 接納,人世間的無常,在於無法掌握住這奧妙身體隨時的崩塌;接納,即便有時候太
陪病者、照顧者、子女、父母、配偶這些名詞在醫護人員的統稱都叫做「家屬」。 「家屬在哪?」 「家屬要簽名喔!」 「來,主治醫生要說明病情請問家屬在?」在醫院期間最常聽到的。 多數的病人,擁有多個家屬,如同我,而當病人無法自主表達時,家屬之間由誰回應治療的選擇又是個難題。 當你握有他人生命暫時的決策
陪病者的心情,每天都像股市開盤一般,不曉得今天會是怎麼樣,似乎可以預測卻又總是會有出乎意外的結果。 永遠記得,今年的兩次倒下的心情開盤,瞬間跌到谷底的那個痛。 這一次的倒下,在奔馳著高鐵上收到好友的訊息「你等等到了,出來門口,我在youbike這邊等你,等等直接載你去急診。」 那是第一次感受到,奔馳
Hello, 全職照顧者的日子,滿月了。 在過程中,無數個夜晚內心的自我掙扎,又在過程中許多的自我對話。 比起身體上的疲累,對我而言多數時間是內心的消耗。 每個月對於內心的消耗感受程度強弱不同,我天生的性情敏感,對於人發出的情 緒敏銳度較高,這也讓我可以較同理父親的照護氣質,生病後的情緒變化,但同
hello 進入出院返家後的第三周,時間走著走著,過程中歷經和父親相處的起伏落差,時常有種,身心似乎跟著病人一起生病。 聯想到的是「替代性創傷」一詞。 因為疾病對整個家庭帶來的影響,我爸爸給了兩個字「禁錮」。 那天他在餐桌上,爸爸突然說著:「我覺得我被輪椅禁錮,我的靈魂也被禁錮了。」我想那是在他時而
Hello, 透過文字的抒發,想來分享,目前暫時全職當照顧者的感受。 不曉得讀者們,當你們聽到子女回家去照顧父母,是不是容易落入,因為已經認識自己的父母很久了,所以應該比較了解彼此,照顧起來應該比較容易上手? 老實說,若不是遇到我父親接二連三的病倒又病倒,開始需要更多的時間照顧陪伴著他,我才更有意識
老爸住院也即將來到快九十天了,這一個半月中眼淚不曉得經歷過幾場暴風雨般的淚水洗禮;各式各樣情緒的出場,有悔恨,害怕,恐懼,憤怒,悲傷緊接著一連串的行為去回應一個個出場的情緒,兜了一圈後才恍然大悟,最需要的那個行為是「接納」。 接納,人世間的無常,在於無法掌握住這奧妙身體隨時的崩塌;接納,即便有時候太
陪病者、照顧者、子女、父母、配偶這些名詞在醫護人員的統稱都叫做「家屬」。 「家屬在哪?」 「家屬要簽名喔!」 「來,主治醫生要說明病情請問家屬在?」在醫院期間最常聽到的。 多數的病人,擁有多個家屬,如同我,而當病人無法自主表達時,家屬之間由誰回應治療的選擇又是個難題。 當你握有他人生命暫時的決策
陪病者的心情,每天都像股市開盤一般,不曉得今天會是怎麼樣,似乎可以預測卻又總是會有出乎意外的結果。 永遠記得,今年的兩次倒下的心情開盤,瞬間跌到谷底的那個痛。 這一次的倒下,在奔馳著高鐵上收到好友的訊息「你等等到了,出來門口,我在youbike這邊等你,等等直接載你去急診。」 那是第一次感受到,奔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Thumbnail
向來奉工守法的爸爸,突然走了,一場交通意外。更殘酷的是,爸爸的保險受益人不是媽媽,而是另一個女人。另一個爸爸想照顧的女人。這場車禍,奪走了爸爸的生命,奪走了媽媽某部份的靈魂,也奪走了一個家庭表面的和樂。 媽媽開始出現歇斯底里,不定期的,高分貝的,只要不小心觸動到媽媽的某個敏感神經。
【行者日記 - 生病日記7/14】 2024-7-14 我這一生當中,除了父親對我無償的支持及陪伴,再也沒有了,我沒有在後來我自己的家人(先生及兒子)及戀愛關係中的伴侶,遇到像我父親對我這般的~沒有!!!❌ ●【都是充滿了謊言欺騙妥協被犠牲被利用....我都必須要保持高度的警覺~!】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早就知道我是重度腦麻的爸媽,在聽完我活不過五歲之後,驅魔、撒鹽、受洗、各式各樣求神拜佛都試試看。試圖逃避這個殘酷的事實。
一個女兒在父親的疾病面前,努力學習並關心父親,同時也面對自己的身體變化和成長的困擾。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父親因病,思索生老病死和家庭陪伴的故事,並分享瞭解失智症與糖尿病治療的經歷。文章內容著重於心理和生活觀念面對挑戰和困境。通過分享個人故事並將其連結到對書籍的書評,以及將探索哲學和生存之道帖出來面對生老病死這個題材。作者希望透過分享個人生活故事,幫助讀者正面思考挑戰,找到希望和善的影子
Thumbnail
2022.4.29 一位個案過去在父親生病期間,雖然有其他手足兄弟,但他們卻把照顧父親的責任丟給她,她一邊照顧自己的家庭、工作,卻仍是一肩扛起中風及失智爸爸的照顧工作,一個人努力硬撐到脊椎出問題到最後不得不開刀而個案父親離開後,個案感覺自己無怨無悔為家人付出但卻被拋棄了,過去其他親人將照顧父親的責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Thumbnail
向來奉工守法的爸爸,突然走了,一場交通意外。更殘酷的是,爸爸的保險受益人不是媽媽,而是另一個女人。另一個爸爸想照顧的女人。這場車禍,奪走了爸爸的生命,奪走了媽媽某部份的靈魂,也奪走了一個家庭表面的和樂。 媽媽開始出現歇斯底里,不定期的,高分貝的,只要不小心觸動到媽媽的某個敏感神經。
【行者日記 - 生病日記7/14】 2024-7-14 我這一生當中,除了父親對我無償的支持及陪伴,再也沒有了,我沒有在後來我自己的家人(先生及兒子)及戀愛關係中的伴侶,遇到像我父親對我這般的~沒有!!!❌ ●【都是充滿了謊言欺騙妥協被犠牲被利用....我都必須要保持高度的警覺~!】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早就知道我是重度腦麻的爸媽,在聽完我活不過五歲之後,驅魔、撒鹽、受洗、各式各樣求神拜佛都試試看。試圖逃避這個殘酷的事實。
一個女兒在父親的疾病面前,努力學習並關心父親,同時也面對自己的身體變化和成長的困擾。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父親因病,思索生老病死和家庭陪伴的故事,並分享瞭解失智症與糖尿病治療的經歷。文章內容著重於心理和生活觀念面對挑戰和困境。通過分享個人故事並將其連結到對書籍的書評,以及將探索哲學和生存之道帖出來面對生老病死這個題材。作者希望透過分享個人生活故事,幫助讀者正面思考挑戰,找到希望和善的影子
Thumbnail
2022.4.29 一位個案過去在父親生病期間,雖然有其他手足兄弟,但他們卻把照顧父親的責任丟給她,她一邊照顧自己的家庭、工作,卻仍是一肩扛起中風及失智爸爸的照顧工作,一個人努力硬撐到脊椎出問題到最後不得不開刀而個案父親離開後,個案感覺自己無怨無悔為家人付出但卻被拋棄了,過去其他親人將照顧父親的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