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改變,從看見限制開始

    我兒子就讀國小附幼,因應畢業典禮,園方跟小朋友們練了一支舞要上台表演。表演前一天安排預演,當天家母帶兒子到校,發現除了台上表演的幾分鐘以外,其餘時間小朋友們都只是坐在台下等候,更巧的是當天刮著強風,下著大雨,部分師長和同學被淋濕了。看到這樣,母親決定隔天不讓他的孫子參加那場畢業典禮。當然,舞也沒得跳了。
    身為三歲的孫子,可能不會感到可惜,但身為兒子,這讓我聯想到以前的自己。猶記得女兒剛錄取同一間附幼的時候,報到當天學校安排所有的國小與幼兒園新生在穿堂進行歡迎儀式。眼前所見,一個小小的穿堂擠滿了席地而坐的學生與站立觀禮的家屬。儀式進行,校長開始冗長的致詞,我當下越聽越不耐,這樣的內容,一個三歲的小孩哪聽的懂?為什麼要為了儀式,為了致詞,讓孩子待在原地聽著他不懂的話,意義在哪裡?到了家長座談的時間,我帶著情緒質疑學校,還因為校長打斷了我的發言而更加憤怒。
    這裡有個概念,叫「代間傳遞」,是一種世代間連續的過程,家庭中的成員藉由互動與共享的基因、社會環境,讓兩代之間形成共同的價值觀、態度、信念與行為(齊雪芬,2012)。簡單的說,就是長輩怎麼看事情、怎麼處理事情,會潛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對我來說,我知道自己即便到了現在,體內還是保留著從我母親身上所學到的「只要敢一絲絲的侵犯到我,不管你有什麼理由,都不可原諒」的信念。這讓我面對任何類似的情境,只要我不慢下來思考,這個信念就會自動化在我的人際關係中重演,使我的信念、人際關係,以及他人對我的看法都維持在一樣的模式。
    這模式的鬆動,發生在我開始能看到他人也有限制,以及這模式在我眼前上演的時候。舉例來說,我的新主管是位很想要創新的人,一到任就對團隊提出各種改革要求,即使團隊成員紛紛表示依據實務經驗與校內規範相當為難,新主管無視建議,強勢推動,這不只增加團隊執行上的困難與財物的損失,也影響到學生的權益。這讓我體會到,只要在一起做事,沒有人或體制是完美的,看不見(或不願看見)這些限制,只是把關係跟事情推到死胡同,大家一起困在那裡,哪兒都去不了。
    承認人有限制,才能突破關係的限制
    你當然可以維持完美無弱點的自我認同,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怎麼做,這世界應該要提供給你什麼才對,不過,活在這樣憤世嫉俗的劇本裡,一不滿意就指責,一不順心就暴怒,讓旁人離的你遠遠的,這是一個理想生活的樣子嗎?早年你很可能很少機會能體會感覺被他人接納,犯錯被他人理解與包容,面對挫折時很少有人願意跟你站在一起,使得你只能靠自己的方法長大。這不是你的錯,你也不需要為了這些「靠自己長大的方法」感到不舒服。
    要突破這樣的限制,你不能只靠自己的力量,相反的,你可以尋求他人的協助:
    1. 跟親友聊聊,在他們眼中,你通常是什麼樣子?他們對於你這個樣子的想法是什麼?對你有沒有什麼樣的擔心跟建議?
    2. 培養同理跟願意理解他人處境的能力,練習「真的聽懂」對方的想法跟處境,就像他的處境彷彿就是你的一樣,他會怎麼想,感覺到什麼。你是人,你一定有感覺,練習去相信你的感覺,而不是急著用慣用的思考去取代它。
    3. 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跟心理師一起合作,學著看懂自己,練習新的方法,讓你的生活有更好的可能。
    人生是你的,你沒有複製上一輩人生的義務;過去的環境可能讓你很艱苦的活過來,但現在的你可以停下來看看,是不是還要用這樣的方式活著?只要你願意停下來,反思自己看待世界的限制,也為別人的限制想一想,當你有些看見,就會對限制多些包容,了些新的選擇,擁有不同的人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