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的話,我不想生。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個話題從和老爺交往時一直到現在,儘管我從堅決反對、妥協到現在半放下;儘管是以順其自然的心態但如果要選擇我想要把下輩子的時間留給自己。
By google

物質擔憂下是一顆渴求自由的心

和老爺交往時每談到生孩子必定會吵架。我每次的理由大多都是和經濟狀況的擔憂有關,在大台北生活不容易、食衣住行樣樣都所費不貲;更不要說教育的費用了。但談到金錢對老爺來說似乎是在侮辱他的自尊似的,他不覺得那是應該煩惱的點;但我還是會擔憂經濟的狀況。
而最近我才發現我害怕的是被孩子所羈絆,有了擔心煩惱、我就沒有辦法獲得自由、沒有時間多跟自己相處。或者說我會害怕沒有自己、失去自我。
自由啦 by google

還是要生是什麼概念?

曾經我也想像自己很期盼有一個孩子,照顧他、跟他一起長大。但事實證明了這樣的想法無非就是在催眠我自己而已。某天夫家長輩蹦出了:還是要生這句話。夫家的長輩們待我很好,但是當下我十分憤怒。這是我的身體、請問我不能自己做決定嗎?女性生本就有創造生命的力量,卻被普遍地約束為結了婚就要生養孩子;或許對部分人來說是甜蜜的、但我只知道不是我。至少不是主動積極的態度。
讓她生 by google

有沒有孩子都是家

我也曾經反問老爺他為什麼想要孩子?他不加思索地就回:這樣才像一個家啊!我:那只有我們兩個不算家嗎?老爺頓時也沈默了。家是那個你可以卸下心防、放鬆的庇佑所。無論那裡的成員是不是真的有血緣關係、環境如何?那都是家。

該來的會來的

這些年我的異位性皮膚炎反覆發作,吃的抗組織胺也不計其數。那些藥也影響我的賀爾蒙,甚至是快要一年都沒有生理期。在我一次次練習冥想、經歷靈性成長的同時,我似乎半選擇性的用我的病去拖延孕育生命的力量。但這樣只會對自己造成負擔。
是啊 by google
與其恐懼自己無法承受一個孩子、無法成為自己;不如現在起就開始擁抱自己、成為自己。如果我的生命裡還是會有小生命出現的話,我還是會好好陪伴他。我想到《臣服實驗》的作者曾說過:孩子只是透過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他們是獨立的、不是父母的所有物。而如果是這個邏輯,我還是能保有自己、與其恐懼不如還是面對吧!不管生或不生,我希望大家都能保有自己、這才是最重要的。

🌹快來加入我的IG:@madamuiku
🌹支持我給大家更多的溫柔力量💪
🌹就等你了!成為potato戰友!點我
🌹記得按讚追蹤分享夫人❤️
🌹一起華麗成長
ge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92內容數
萬法唯心造,從心靈出發的美學、藝術人文、生命感知;在人生的路上我們為這些美好的事物們駐足停留,也幫助我們走過傷痛黑暗。又如百貨公司裡精緻又撫慰人心的精品,歡迎光臨、唯心百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唯心百貨 的其他內容
人生不容易,和自己的樣子和好吧🌹
仇恨必當放下才能提升,而我希望大家都能有健全的身心。
本文獻給帶給我生命及奉獻自己的美麗曾小姐、還有在滾滾塵世活得更像自己的我:生日快樂🎂
那些話除了鼓勵他也是安撫當時受傷的自己🥹
情感、心態、行為都要一致;當你開始保持這樣的狀態就會跟宇宙連結、推動吸引力法則。
人生不容易,和自己的樣子和好吧🌹
仇恨必當放下才能提升,而我希望大家都能有健全的身心。
本文獻給帶給我生命及奉獻自己的美麗曾小姐、還有在滾滾塵世活得更像自己的我:生日快樂🎂
那些話除了鼓勵他也是安撫當時受傷的自己🥹
情感、心態、行為都要一致;當你開始保持這樣的狀態就會跟宇宙連結、推動吸引力法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是到了現在,我還是沒有生小孩的勇氣甚或是衝動,我想心理因素應該是害怕改變吧,害怕自己已經過習慣的生活有所改變,擔心經濟因素「因為負擔不起,我想要給小孩、給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關於生小孩的問題,作者剖析了自己對生與不生小孩的看法,同時也分享了自己的生命經驗和對生活的反思。文章深入淺出,讓人思索牽連人生。
Thumbnail
我和我老公是不生小孩派的,主要是我沒有想要生小孩,擔心得太多了,擔心自己教不好,擔心自己養不好,擔心以後會是小孩的負擔等等的問題,而我老公也很尊重我的決定,他覺得如果他有小孩肯定會為小孩操心一輩子。我問老公說:「你確定不生小孩真的不會後悔嗎?」
Thumbnail
我始終不明白為什麼有人可以很快的就決定要讓一個生命誕生下來。
Thumbnail
真心覺得大人們不要在小孩還沒成熟之前,就把恩恩怨怨都灌進小孩腦裡。 今天在洗澡的時候,突然想起,大概是國中左右吧,或是更小的時候(我的時間概念很差,之後再慢慢講),我媽告訴我,我是不被歡迎的小孩,她發現懷孕的時候,我爸他媽跟她說:「如果不會養就不要生啦。」 我猜她是想告訴我,即使如此,她還是義無
Thumbnail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癒 如果真的沒有自知要當爸爸的身分 真的不要生小孩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既然選擇生了就該認清現實去面對 不要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私人情緒 又老是把錯誤合理化都歸咎於他人 - 全職媽媽挺不容易,不是只有表面看到的光鮮亮麗 照顧孩子是份沒有收入的工作 社會在職上班一天
Thumbnail
房價節節攀升,讓許多年輕家庭對未來感到絕望。另外,空氣汙染以及就業市場的壓力也成為許多人猶豫生育的考量。然而,或許我們可以換一種角度來思考。即使面對當前重重困難,我們仍然能夠採取積極行動,為未來的下一代創造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現在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願意生小孩的不願意教,生不出小孩的有些過得自在逍遙,有的則一直干涉別人孩子的決定,有的生小孩的年輕人,寵孩子,捨不得打罵... 當孩子的,就像上面的文章一樣,左右...為難。 看書看到這頁文,心中感觸極深,想...有一天要為這頁文寫寫... 我想...在家人眼中,被看見
Thumbnail
六十二、是否可以結婚生子 首先,我個人認為結婚這件事完全取決於個人,有許多不婚主義者,他們有自己的考量,這是個人意願的問題,應該給予尊重。生育這件事更是一種權利,更具有特殊意義,每個人對小孩的喜愛和可以付出的程度也不相同,的確是需要慎重考慮。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是到了現在,我還是沒有生小孩的勇氣甚或是衝動,我想心理因素應該是害怕改變吧,害怕自己已經過習慣的生活有所改變,擔心經濟因素「因為負擔不起,我想要給小孩、給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關於生小孩的問題,作者剖析了自己對生與不生小孩的看法,同時也分享了自己的生命經驗和對生活的反思。文章深入淺出,讓人思索牽連人生。
Thumbnail
我和我老公是不生小孩派的,主要是我沒有想要生小孩,擔心得太多了,擔心自己教不好,擔心自己養不好,擔心以後會是小孩的負擔等等的問題,而我老公也很尊重我的決定,他覺得如果他有小孩肯定會為小孩操心一輩子。我問老公說:「你確定不生小孩真的不會後悔嗎?」
Thumbnail
我始終不明白為什麼有人可以很快的就決定要讓一個生命誕生下來。
Thumbnail
真心覺得大人們不要在小孩還沒成熟之前,就把恩恩怨怨都灌進小孩腦裡。 今天在洗澡的時候,突然想起,大概是國中左右吧,或是更小的時候(我的時間概念很差,之後再慢慢講),我媽告訴我,我是不被歡迎的小孩,她發現懷孕的時候,我爸他媽跟她說:「如果不會養就不要生啦。」 我猜她是想告訴我,即使如此,她還是義無
Thumbnail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癒 如果真的沒有自知要當爸爸的身分 真的不要生小孩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既然選擇生了就該認清現實去面對 不要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私人情緒 又老是把錯誤合理化都歸咎於他人 - 全職媽媽挺不容易,不是只有表面看到的光鮮亮麗 照顧孩子是份沒有收入的工作 社會在職上班一天
Thumbnail
房價節節攀升,讓許多年輕家庭對未來感到絕望。另外,空氣汙染以及就業市場的壓力也成為許多人猶豫生育的考量。然而,或許我們可以換一種角度來思考。即使面對當前重重困難,我們仍然能夠採取積極行動,為未來的下一代創造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現在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願意生小孩的不願意教,生不出小孩的有些過得自在逍遙,有的則一直干涉別人孩子的決定,有的生小孩的年輕人,寵孩子,捨不得打罵... 當孩子的,就像上面的文章一樣,左右...為難。 看書看到這頁文,心中感觸極深,想...有一天要為這頁文寫寫... 我想...在家人眼中,被看見
Thumbnail
六十二、是否可以結婚生子 首先,我個人認為結婚這件事完全取決於個人,有許多不婚主義者,他們有自己的考量,這是個人意願的問題,應該給予尊重。生育這件事更是一種權利,更具有特殊意義,每個人對小孩的喜愛和可以付出的程度也不相同,的確是需要慎重考慮。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