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孩子碰到性騷擾我該怎麼辦?(上)

raw-image


Me too事件頻傳,不知道身為大人的我們,是如何和孩子討論這些事情?是告誡他們不要被別人觸碰?還是跟他們說有人欺負你要告訴大人?還是我們其實也在想,到底要怎麼樣講,孩子才會懂,才能夠學會保護自己呢?

求助之前要先學會感受

我們總是希望當發生事情的時候,孩子可以向我們求助,最心疼的是孩子可能已經受到傷害了,我們最後才得知,但當你詢問孩子,他們都會知道要講出來,你也許會納悶為何孩子當下沒辦法說出來呢?除了之前在《性教育怎麼教》的文章中提到「關係」是最重要的事外,還有另一個重點就是「感受」。

所謂的「感受」就是要對於自己的身體、心理的感受能有敏銳度。敏感並不是指對於很多事情都拒絕,而是指可以清楚知道與表達自己內在與外在的感受,這就像有一些人會對於冷熱感覺很敏銳,細小的變化都能夠覺察出來,而我們需要陪伴孩子訓練的就是對於自己的「身心」感覺敏銳,能夠辨識出自己身心的變化與感受。

要訓練感受度,就需要仰賴日常生活中的體驗與覺察,這需要周遭的大人們細心的觀察、詢問與討論。例如當家長帶著孩子去親戚家玩,你看到親戚的孩子靠他很近,他退後了一步,但之後又繼續跟親戚的孩子玩,你可以將剛剛所觀察到的事情描述給孩子聽,詢問他的感覺與想法,「剛剛我看到小豪很靠近你,之後你退後了一步,不知道你是不是被嚇到了?還是覺得距離太近了?」這些的討論是幫助孩子去感覺與思考,這個距離、對象、互動方式,是不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如果是不喜歡的,那麼你的心情如何?除了事件的討論,也可以做情緒的討論,去拓展孩子的整體感受的覺察。

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這些細緻的感受與覺察,漸漸地能夠提升感受的敏銳度,也會知道哪些事情是他可以接受的,哪些則要看對象,哪些是不喜歡會影響心情的。在這之後才有機會於事件發生時,有機會連結到求助,不然孩子連自己的感覺都搞不清楚,是很難去尋求幫忙,即便找到人幫忙了,也很難好好地表達清楚。

生存反應—戰鬥、逃跑、僵呆

當孩子真的發生性騷擾相關的事件時,除了是否能敏銳於自己的感覺外,還有另一個需要理解的是哺乳類動物的生存反應,也就是當發生一些危機事件時,人類往往會有戰鬥、逃跑及僵呆等反應出現,這些都是本能用來應對那些危機的方式。

所謂危機事件,就是不如大腦預期的事情,性騷事件往往不是我們所預期會發生的事,因此我們的大腦會因此啟動危機事件處理機制,也就是上方提到的三種反應。舉例來說,當孩子遇到某一位他很喜歡的老師摸了他的屁股,他有可能會有以下反應:

  • 戰鬥:甩開老師的手,告訴老師他不喜歡這樣。
  • 逃跑:當作沒事,然後繼續手邊的事情或遠離老師一些。
  • 僵呆:站在那邊不知道該做什麼,無動於衷或不知如何反應。

會有這樣的應對機制,是因為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發展而來的生存方式。不過因我們不像原始人會遇到猛獸而要戰鬥、逃跑或裝死(僵呆),但我們生活當中是會有可能會遇到許多壓力或突發事件,而性騷擾對我們來說就會是一個很強烈情緒的突發事件,因為這些事情發生的往往都不是我們所預期的。

因此,我們可能會去困惑為何被性騷的人當下不做反應,有時候是因為他們處在一個危機的狀態,啟動了僵呆的生存機制,又加上我們往往不太會將別人的行為解讀為惡意的,當事情發生的當下常不是腦中一片空白,就會是一直幫對方找理由,想著對方應該不是故意的或者有其他的用意,最後可能在反覆發生的過程中不斷被受傷害。

在理解學習感受與生存反應後,下一篇我們將繼續討論有關於如何建立界限陪伴孩子的小提醒,敬請期待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