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分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改變從來是為了自己,而非別人。唯有你想改變,才是真正的開始
  • 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王子,卻被父母變成青蛙。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讓青蛙再變回王子。 BY-溝通分析創始人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

前言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主要講述蛤蟆先生看心理師的歷程。經由好心朋友的介紹,在與心理師溝通後,他發現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若處於極度壓力下,經常無法應對和處理。經過和心理師的幾次談話,他學會了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和壓力,以及為自己設定健康的生活目標。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就像是蛤蟆先生一樣,跟著心理師的引導,一步步的探索自己情緒及壓力的來源。在不知不覺中,也受到療癒。如果你也有相同的困擾,這本書可說是心理諮商療程的標準範本。

介紹

在這本書中,蒼鷺心理師使用的是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 簡稱TA)療法。透過這個理論的觀點,帶領蛤蟆先生覺知自己在與人的互動時產生的狀態,人生腳本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理解那些未被辨識出來的心理遊戲等。

書中,蒼鷺先生運用基礎心理學中的三種「自我狀態」,一步步的引導蛤蟆先生,認知到自己在面對情緒時,會出現哪些狀態及反應。從而找回自己。一開始蛤蟆先生,還是習慣性的讓別人提供他問題的答案及解決方法。

咨詢一開始他就問蒼鷺先生,有什麼辦法能讓他不再那麼憂慮。蒼鷺告訴蛤蟆,他們之間是一種「合作」關係,也就是說我們是站在平等的地位,要想得到有效的解決方法,必須雙方都積極參與去尋找問題及方法,而不是由一方告訴另一方該怎麼做。當蛤蟆先生意識到咨詢是要在雙方都願意的狀態下,咨商才真正的開始。

書中提到,自我狀態分別為,兒童自我狀態(Child Ego State )、成人自我狀態(Adult Ego State)及父母自我狀態(Parent Ego State)。我們可以同時是小孩也是父母。你能分辯出,哪些是從父母承襲而來,哪些又是別人給予的價值觀而非自己的。

兒童時期的自我狀態又分為自然型跟適應型。人類最基本的情感是喜、怒、哀、樂。也是兒童時期最自然的情緒表達方式。快樂、深情、憤怒、恐懼( 害怕) 是再自然不過的情緒。回想一下,我們的兒童時期,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情緒的。

成長的過程中,兒童為了適應照顧者的教養方式及情緒反應,而發展出「適應型兒童自我狀態」。若照顧者以高壓(權威式)的教育方式,兒童在沒有反抗能力下,只能順從。我們為了適應父母或照顧者,又發展出那些適應行為了?

蛤蟆先生,在面對情緒時養成了取悅、道歉的順從行為。面對問題時,依賴他人給予意見。正是他小時候為了適應大人而發展出的適應型兒童自我狀態。

在面對父母自我狀態時,蛤蟆先生以為他自己並不存在這樣的一種狀態。因為他從來不批判別人。

在蒼鷺引導下,蛤蟆認識到他在無形中,把父母對他的挑剔要求,強加在自己身上,以至於背負了沉重的心理負擔。蛤蟆不敢否定他人,但對自己卻強烈批判,譴責自己、懲罰自己,就是一種隱性的父母自我狀態。

當蛤蟆先生意識到他的批判總是指向自己的時候,才明白批判,不單單是指我們對待他人,我們對自己的批判往往比他人來的更加嚴厲。

你是不是也在不知不覺中,對自己進行了高度的批判?

成人自我狀態」是指我們能以理性、不情緒化的方式,來處理當下發生的真實狀況。唯有處於成人的自我狀態時,才是成長的開始。這個階段的你有自己的價值觀,懂得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結尾

跟著蒼鷺先生與蛤蟆先生走過一場心理諮商療程,你是否找到成人自我狀態,開始了你的成長之旅。現在的你正處於那個自我狀態呢?

心理咨商是一個自發的過程。心理師和當事人都必須出於自願。

也就是說當你是為自己而不是為了取悅任何人才想咨商的時候,才能真正有所改變。

人生的主控權是在自己的手裡,你才是情緒的主人。我們生來不是為了討好誰。 改變必須發自內心,就像我們無法改變任何人。唯有你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起完全的責任。

「了解自己」是每個人畢生的功課。唯有靜下心來,找到自己情緒的來源,擁抱你的內在小孩,正視你內心的想法,看清楚自己內在的本質,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avatar-img
148會員
274內容數
一個人走在療癒的路上,與我的靈魂相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府辛聊瘉室 的其他內容
你有多久沒有花時間和自己好好相處了,總是把時間花在別人身上,只要有人來求助,你就樂於幫忙,因為當你碰到問題也希望有個人能對你伸出援手。 後來你發現出現在你身邊的人總是有各式各樣的問題,你成了大家的樹洞、救生圈。 我們很享受那種被依賴的感覺,那讓我們覺得自己很重要,可能還會因此感到很榮幸,那些你以
你在關係裡的的相處模式是習慣適應了,還是理解或體諒著對方。 面對一個人的負面特質。 個性比較急燥的人我們常會說他脾氣不好,講話很衝又傷人,情緒起伏很大。 個性比較溫和的人比較常被說的是做事很慢,反應慢半拍,固執已見。這些都是我們給的表層定義,卻很少去了解這些特質底層的原因。 更多的時候是告訴自己
盡信命不如知命,「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如果有人跟你說,從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你70%的命運就已決定,你會用什麼心態來面對你剩下的那30%的命運。 消極負面的人會想,我70%的人生都已經被命運安排好了,就算我為那30%再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那70%的命運安排。唉~~我的人生就這樣了,也不需要再努
你相信透過書寫,就能療癒自己嗎?就像是和自己經歷一場內在世界的旅程。過程中,你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的拘束,不用考慮外界的眼光,是專屬於你的祕密及獨特時光。 在我們生活中,接收到的資訊,遇見過的各式各樣的人,聽過的故事,別人分享過的人生經歷,你以為你忘記的,但它只是沉入到我們的深層記憶裡。 有些事大
那些出現在你生活中的人,有些人就是會讓你莫名的喜歡,有些人怎麼看就是不順眼,還有一些不喜歡也不討厭。 如果我們把關注點放在那些討厭的人身上,那我們的內心就會一直處於煩惱的狀態。 如果我們把關注點放在那些喜歡的人事物上,每天都能感受到幸福快樂。 曾經有一個畫家,在每一次發表作品的展場上,總是關注
你的成長在別人的眼裡,可能是一種不好的「改變」。對他們不好的原因,可能是…. 你不再對他們的過度索求,有求必應。你懂得劃出自己的界限。 你明白有些人不會在你的生命中停留太久。你懂得更在意自己的感受,這些對他們而言,意味著他們的失去,在你心裡他們不在那麼重要。對你而言的成長,成了他們眼中不好的改變
你有多久沒有花時間和自己好好相處了,總是把時間花在別人身上,只要有人來求助,你就樂於幫忙,因為當你碰到問題也希望有個人能對你伸出援手。 後來你發現出現在你身邊的人總是有各式各樣的問題,你成了大家的樹洞、救生圈。 我們很享受那種被依賴的感覺,那讓我們覺得自己很重要,可能還會因此感到很榮幸,那些你以
你在關係裡的的相處模式是習慣適應了,還是理解或體諒著對方。 面對一個人的負面特質。 個性比較急燥的人我們常會說他脾氣不好,講話很衝又傷人,情緒起伏很大。 個性比較溫和的人比較常被說的是做事很慢,反應慢半拍,固執已見。這些都是我們給的表層定義,卻很少去了解這些特質底層的原因。 更多的時候是告訴自己
盡信命不如知命,「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如果有人跟你說,從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你70%的命運就已決定,你會用什麼心態來面對你剩下的那30%的命運。 消極負面的人會想,我70%的人生都已經被命運安排好了,就算我為那30%再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那70%的命運安排。唉~~我的人生就這樣了,也不需要再努
你相信透過書寫,就能療癒自己嗎?就像是和自己經歷一場內在世界的旅程。過程中,你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的拘束,不用考慮外界的眼光,是專屬於你的祕密及獨特時光。 在我們生活中,接收到的資訊,遇見過的各式各樣的人,聽過的故事,別人分享過的人生經歷,你以為你忘記的,但它只是沉入到我們的深層記憶裡。 有些事大
那些出現在你生活中的人,有些人就是會讓你莫名的喜歡,有些人怎麼看就是不順眼,還有一些不喜歡也不討厭。 如果我們把關注點放在那些討厭的人身上,那我們的內心就會一直處於煩惱的狀態。 如果我們把關注點放在那些喜歡的人事物上,每天都能感受到幸福快樂。 曾經有一個畫家,在每一次發表作品的展場上,總是關注
你的成長在別人的眼裡,可能是一種不好的「改變」。對他們不好的原因,可能是…. 你不再對他們的過度索求,有求必應。你懂得劃出自己的界限。 你明白有些人不會在你的生命中停留太久。你懂得更在意自己的感受,這些對他們而言,意味著他們的失去,在你心裡他們不在那麼重要。對你而言的成長,成了他們眼中不好的改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聊的這一本書叫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相信我們很多人都聽過青蛙王子的故事,但是心理治療方法「溝通分析」的創始人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卻說:「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王子,卻被父母變成青蛙。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讓青蛙再變回王子。」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揭示自我情緒管理的三大自我狀態:兒童自我、父母自我與成人自我。透過蛤蟆先生與心理師的對話,瞭解如何從自身情緒中解脫,學會選擇對自己情緒負責,培養健康的情感表達方式。文章旨在鼓勵讀者獲得更深的自我認識與情緒掌控能力,進一步感受心靈療癒的力量。
Thumbnail
大綱 故事的主角蛤蟆先生因為憂鬱症的關係,他的三個好朋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可能會做出傻事,所以就鼓勵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蒼鷺。蒼鷺運用了「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這套心理治療法,從「你今天感覺如何?」開始,讓蛤蟆先生學著直面自己的真實情緒,面對自己,了解喜怒哀樂的
Thumbnail
蛤蟆心理諮商的故事,透過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兒童、父母、成人三種心理狀態,讓真實的自己擺脫過去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這本小說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了蛤蟆先生在心理低谷中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鷲幫助的故事。書中以故事形式解釋了許多心理學名詞,適合對心理諮商好奇、想學習心理學的人以及想療癒自己的人。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講述了蛤蟆先生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鷺的幫助,最終在經歷了10次諮商後走出憂鬱、獲得成長的故事。這本書以生動的故事形式,向讀者介紹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心理諮商的過程,探討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心理健康的奧秘。 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應重視的議題 書中首先強調了心
期許我們都活在當下,擺脫過去負面束縛跟框架,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瞭解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探索與檢視自己,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愛自己多一點,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裡師》是一本深刻且啟發人心的心理成長書籍,透過故事和情節,讀者能夠提升對自我認知、情感處理及人際關係的瞭解。書中通過描述主角蛤蟆先生的成長旅程,帶領我們深入探索心理成長的要素。
Thumbnail
在書中陪伴蛤蟆先生去心理諮商,自己也好像經歷了一次心理諮商,過程中會試著思考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很多事情忽然變得清晰,從而得到力量去改變自己,希望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聊的這一本書叫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相信我們很多人都聽過青蛙王子的故事,但是心理治療方法「溝通分析」的創始人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卻說:「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王子,卻被父母變成青蛙。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讓青蛙再變回王子。」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揭示自我情緒管理的三大自我狀態:兒童自我、父母自我與成人自我。透過蛤蟆先生與心理師的對話,瞭解如何從自身情緒中解脫,學會選擇對自己情緒負責,培養健康的情感表達方式。文章旨在鼓勵讀者獲得更深的自我認識與情緒掌控能力,進一步感受心靈療癒的力量。
Thumbnail
大綱 故事的主角蛤蟆先生因為憂鬱症的關係,他的三個好朋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可能會做出傻事,所以就鼓勵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蒼鷺。蒼鷺運用了「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這套心理治療法,從「你今天感覺如何?」開始,讓蛤蟆先生學著直面自己的真實情緒,面對自己,了解喜怒哀樂的
Thumbnail
蛤蟆心理諮商的故事,透過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兒童、父母、成人三種心理狀態,讓真實的自己擺脫過去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這本小說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了蛤蟆先生在心理低谷中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鷲幫助的故事。書中以故事形式解釋了許多心理學名詞,適合對心理諮商好奇、想學習心理學的人以及想療癒自己的人。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講述了蛤蟆先生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鷺的幫助,最終在經歷了10次諮商後走出憂鬱、獲得成長的故事。這本書以生動的故事形式,向讀者介紹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心理諮商的過程,探討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心理健康的奧秘。 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應重視的議題 書中首先強調了心
期許我們都活在當下,擺脫過去負面束縛跟框架,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瞭解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探索與檢視自己,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愛自己多一點,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裡師》是一本深刻且啟發人心的心理成長書籍,透過故事和情節,讀者能夠提升對自我認知、情感處理及人際關係的瞭解。書中通過描述主角蛤蟆先生的成長旅程,帶領我們深入探索心理成長的要素。
Thumbnail
在書中陪伴蛤蟆先生去心理諮商,自己也好像經歷了一次心理諮商,過程中會試著思考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很多事情忽然變得清晰,從而得到力量去改變自己,希望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