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胸懷大志的雜魚們》曾經中二的我

raw-image

就算笨拙也可以,跌倒後請自己學習爬起

孩子成長只有一次,每個家長與關心教育的人都會相當關心教育問題,不管是對於過往學力分班對於用成績將小孩分類的不公平,又對於音樂、美術等課程長期被借去學習國英數而擔心孩子的美學教育,此外在性別教育與性向教育在許多呈現上也呈現分歧,但大人吵翻天,但真正接受這些教育下孩子的感受又是如何?

改編於導演足立紳本人的小說《弱虫日記》,日本電影《胸懷大志的雜魚們》,是一部以鄉村孩子的童年生活為主題。主角高崎舜是生活在普通小康家庭的小學生,個性有點懦弱但又常跟家庭有各式各樣問題的孩子打成一片。但隨著升上六年級、周遭一些人事物正逐漸變化,而舜有點擔心他跟朋友的友誼也會因此慢慢變卦。

《胸懷大志的雜魚們》是什麼電影:

孩子們的教育不能等,如何給未成年的學子有著合理的教育制度,有競爭但又不能太功利主義、給孩子學業壓力但又不能讓孩子童年只有讀書與補習,要休閒不能太懶散過頭,這不只是學校教育需要的專業,也是每個重視家庭教育的家長頭疼的問題。畢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可以健健康康的成長,但有很多時候教育的最終也許還是來於受教育孩子本身。

學校是孩子最開始接受團體生活與社會縮影,也是開始學習如何與自己同輩、晚輩甚至不認識的陌生人成為朋友的經過,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也是慢慢摸索自己以後的模樣或是不好與討厭的人事物。

就像成年人一樣,孩子也有自我的學校地位與團體,甚至在最好的朋友面前,也有不想讓人碰觸的裏面,孩子是單純,同時也在接觸社會後逐漸複雜,在逆境中找到自己可以走的路。

日本電影《胸懷大志的雜魚們》是本片導演足立紳在2017年出版的小說《弱虫日記》改編。故事以在鄉下小康家庭的小學生高崎舜的日常生活為主,高崎舜是一個普通的小孩,個性雖有點懦弱但卻有自己的朋友。 

常被受欺負的蜥蜴、單親的正太郎、還有老爸是黑道的隆造四人是好友,隨著升上六年級分了班,舜開始認識了新的朋友同時也慢慢感覺有些人事物逐漸的在轉變,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也慢慢變得不同。

電影以七位鄉村的小學生的生活故事為主題,舜他們經歷過許多事情,例如家庭暴力、宗教、學校霸凌、或是惡作劇,甚至是第一次對異性的身體感興趣,還有逃跑與勇敢面對問題等。其中舜從過去就跟隆造兩人是摯友,甚至約好上同一間學校,在小六這年,發生了許多事情,讓兩人也漸漸思考不是單純膩在一起的朋友,而是彼此之間自我以他人之間未來的友誼。

《胸懷大志的雜魚們》分析與延伸:

因為原作與改編都是導演足立紳個人的創作,故這部電影所要傳達的主題也講得很清楚明白。導演足立紳透過《胸懷大志的雜魚們》的電影故事,想對於如今資訊快速發展的當代,大家都努力試著讓世界變得更好並尊重所有群體,但也使得「容錯」的空間越來越小,尤其是對還未社會化的學生,如今很多家長與社會人士認為你們這一代應該要懂、那麼多資源怎麼會不懂、將一些本應該一步步來的教育要求孩子速成化。

對於他人的不寬容、又對於自己的放任。雙標的模樣讓孩子不想變成這樣的大人,故電影裡就以這點為核心,讓孩子自己動手改變自己。

即便改變自己的方式可能很遜甚至沒有那麼厲害,或是對成年人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當孩子都可以為了改變自己而願意去成長,成年人又有什麼資格原地踏步,不去為了時代做出改變。導演拋出這樣的疑慮且這其中停止成長的大人也包括自己。

這部作品原作劇本其實是導演的習作,雖然懷著熱情寫出來了自己小說的劇本改編,但卻遲遲等不到對的人將這個題材拍成電影,所以導演足立紳決定往後要靠自己來改編自己的作品。而當在之後《百元之戀》、《14之夜》等電影展露頭角時,他也有機會慢慢實現過去的願望,將一些當年自己寫過有意思的小說、或概念性的作品給影視化。可以說他做到了過去對自己的承諾。

《胸懷大志的雜魚們》電影其實改編許多原作的情節,並更貫策原本的概念,讓裡面並沒有所謂的「好人」。當看到強者弱勢的自己會去依附他、因為不知道所以做出會釀成大禍的決定、逃避事情不多管閒事、甚至會因為小事背叛朋友,或對朋友與他人之間的感情吃醋,莫名的耍帥等。

導演表示孩子並不天真無邪,而是在他們小腦袋有自己的盤算,並且在朋友群或自己的生活圈中不斷煩惱、模索著,這才是漸漸成熟的重要一環。現在社會似乎急於讓小孩讀懂社會規則,並要各個都一夜長大。

《雜魚們要胸懷大志!》值得一看嗎?

這是部簡單好懂的故事,在《雜魚們要胸懷大志!》電影裡並沒有什麼艱深或說教的場景,較多是小學生自己面對同儕壓力、家庭壓力甚至社會壓力下,苦樂參半的過著日常生活。電影中描繪從五年級升上六年級的高崎舜,面對摯友隆造不在同個班上,別且開始了解隆造家裡狀況和自己家裡狀況的難處,還有各種學校不合理與自己內心的小奸小惡後,煩惱越多的同時。也漸漸明白自己可能已經不是孩子了。

對於電影裡一些孩子的頑皮與對成人做出的回應,都讓我想到從我學生時期就一直聽過的話:「不要成為那樣的大人」。

而隨著網路資訊的發達、從過去書信電視時代過渡到網路的我們這一代,也看見許多過去的某人與現在的它變成完全不一樣的面孔和態度。在KOL或是一些社會運動者身上更是可以看見。所謂的不要成為,到現在在社會上我們不得不變得跟這些人有點類似,只是非紅人的我們所做的事物不會被誇大。

如同雖然電影是以小孩的成長為題,但更多的是表示「大人不應該因為年紀而停止自我的成長」既然是活在日新月異的年代,如何更好的面對下一代或對得其自己就成為必須努力的方向。

而在面對我們不熟悉的新科技、新技術、新想法等等的衝擊,我們該是隨便或排斥,還是去理解其中,並有所成長。在我們要求孩子跟年輕世代必須要改變的同時,自己是否也以身作則的努力去讓自己更好。

很少人可以成為英雄或明星,在這之中我們都比較像雜魚,不順遂的故事有千百種,討厭自己的地方也很多,如同《雜魚們要胸懷大志!》各個有瑕疵的鄉村學生一樣,要喜歡上這樣的自己很難,但是如何變得讓自己喜歡,也就是我們努力的地方。在我們急著要對方懂、認同或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時,也別忘了自己給予他們時間與空間,要改變一個人很難,如同讓我們喜歡上自己這樣的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陸坡 (LUP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