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被人辭退未必是力有不逮,而是公司所屬行業前景不明朗,或是你的技術正在被自動化取代。要維持競爭力,還是要老土講句,了解市場,到底在你所屬行業,人才是求過於供,還是供過於求?行業長遠有沒有發展空間?那些技能在未來仍有需求?公司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以電腦工程師為例,通常前線工程師的職業壽命,三十五歲後開始走下坡,體力開始無法負荷日夜輪班與長時間工作,四十歲後如果還無法更上層樓,就會開始被更年輕的主管取代。
在 2022 到 2023 年科技業持續出現裁員潮,由大企(Microsoft, Linkedin, Vodafone etc…) 到矽谷初創,令人人心惶惶。
當老闆發現用機器比用人便宜,被裁員是遲早問題。可以進修提升技能的話,不要拖延。科技進步快得超乎想像,今天存在的工作,可能下一個十年就會消失,以人工智能為例,它將取代上萬個職位,但同時創造數萬個新工作,一份工做到老應該是上世紀的事。未來,大家可能要接受正在做的工作會隨時改變,不斷學習會成常態。
即便是大企業,相比過往重視人才的背景,現在更重視員工的學習能力。4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Ernst & Young (EY) 已經取消取錄員工的學業成績門檻 (以往是要 Second-up才有面試資格)。企業在意的,是員工是否有能力應付下一波市場轉型,所以是否有高效學習力,尤為重要。
因此,「學習如何學習」,將是未來每一個人都要懂的技術。
正因人工智能或市場改變,產業轉型未來可能更常發生。而每一次轉型,都需要新型技術及人才,在智能手機普及後,市場需要大量App 軟體工程師,及界面設計師 (UI/UX Designer),不少界面工程師是由Graphic Designer、網業設計師轉型而成。他們當中有不少是先接 Freelance 工作﹐累積相關經驗,再作相關進修,從而成功轉型。
最後,要審視自己的「可持續受聘力」,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這個時期要知道累積實力與經驗,學會最基本的技能(溝通、時間管理、工作生活平衡)、理財、建立美滿親友關係。最後,是了解自己的長短處。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曾發表報告,指一個人首十年的職業生涯發展,很大程度影響他整個職涯的賺錢潛力。因為不少成功人士在這時間已學習到重要技能、累積關鍵人脈及了解所屬行業。
是職業生涯發展最強十年,不論是專業、領導能力、人際關係等都已培養足夠實力,是試驗自己能否成為企業骨幹或專業人才的「持續發展階段」。但隨著愈高層職位越少,不少人也會產生「目前職位可能是職涯頂點」的危機感。
另外,愈晚找到職涯方向,愈有可能面臨轉型愈晚,不確定的風險愈高。以電腦工程師為例,通常前線工程師的職業壽命,三十五歲後開始走下坡,體力開始無法負荷日夜輪班與長時間工作,四十歲後如果還無法更上層樓,就會開始被更年輕的主管取代。
通常是上班族平均三十年職業生涯的最後十年。這個時期,不進則退。要麼專業、經驗都在這最後十年開花結果,逐步攀上職涯高峰、被挖角到其他單位任高層或自行創業;要麼所有專業、經驗逐漸被後輩取代,外在環境開始不利自己,逐漸失去尋求第二春的機會,公司開始想辦法要你離職,需要另外尋找能發揮專業能力的工作機會,另外也可能走向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