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北醫大醫學系學生集體作弊所反映出的教育問題

台北醫學大學傳出期中考集體作弊事件(註1),讓社會譁然。可惜的是,學校端似乎只想到考試作廢、釐清作弊真相和找尋補救方式,卻沒有看到學校從更深的角度思考此次集體作弊所反映出的更深層教育問題。

我國是一個視科舉和考試為常態的國家,所以,許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就開始為孩子儲存知識,讓孩子上各式各樣的才藝班和補習班,以便提早擠進以升學掛帥的公私立學校,卻往往忽略了教育更深層的部份:與人的連結。

美國有一所醫學院發現,學生在受該校醫學院教育數年後,出現以下問題:

1、視病人為待修復的物體,如果不能修復,就無視於病人的存在。

2、能熟記傳統醫學院課堂中講授的知識,卻缺乏更新知識的能力。

3、學習動機不是為了治療病人,而是為了在與同學的競爭中能夠出人頭地。

在這三個問題中,第三個問題尤其嚴重。

該校有一次要求學生到圖書館借閱某一篇學術文章,前四位都有讀到這篇文章,第五位以後就讀不到了,為何?因為第五位同學發現,那篇文章已被某個自私的學生用刀裁去。

講到這裡,也許會有人說:「這是那位教授的問題,如果他一開始就把文章印給大家,那位同學就算是自私,也沒辦法害到其他人。」

但是,如果教育本身無法幫助孩子有更多的善,只是用更多方法圍堵孩子的貪念,未來,只要有機會,孩子的貪念還是會傷害其他人。

也許還有人會說:「沒讀到就沒讀到,醫學文章那麼多,沒讀到那一篇會怎樣?」

問題是,這些學生未來可能在行醫的過程中,會用到那篇文章的資訊。無法讀到那篇文章的學生,有可能無法有效幫助需要用到該文章資訊的病人。

換言之,那位孩子的自私不僅僅傷害他的同學(競爭者),也傷害未來他同學可能服務的病人。

幸好,那所學校並沒有用鋸箭法(將閱讀該文章的教學活動作廢)處理問題,而是發展新的教學法。

他們分析醫學院的教學法發現,原本的教學方式不僅填鴨,還會讓孩子不知不覺中將病人物化,所以,他們決定讓孩子在進入醫學院的第一天起將孩子分組,由指導老師帶領他們接觸真實的病人。

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學生不僅避免誤診的問題。還可以共同成長。有的學生擅長觀察,能從病人的肢體語言中獲得無聲的資訊;有的學生善於發問,能在幾分鐘內獲得其他人可能在一小時內都不能得到的資訊。

那所醫學院剛採用這樣的教學方式時,有不少教授提出反對意見。反對的教授認為,儘管這樣的教學方式無疑能改善學生對待病人的態度和職業道德,但他們預言學生的標準化測驗成績會下滑,因為新的教學法忽略課程中「客觀的教學內容」。

該醫學院使用這種新的教學法6年後,學生的表現如何?

學生的職業道德的確提升,對病人的態度也更為友善,這都與之前的評估一致。

至於學生的標準化測驗成績呢?有沒有下降?答案是:沒有。

學生的成績不僅沒有下降,還緩緩上升。也就是說,在這種新的教學法下,學生不僅更關心他們的病人,學習也變得更有效率。

為何會如此?因為在新的教學法下,學生的學習回到學生從醫的根本原因:幫助病人康復。

在這樣偉大的動機下,學生求知更加積極,成績反而更好。

另外,那種學術文章被裁掉的事情也沒有再發生,因為學生知道,他們的學習是為了幫助別人,而不是在競爭中取勝。(註2)

記得我自己擔任導師時就不斷告訴學生,考試是人造的,分數是人造的。學生的學習重點是讓自己真正成長,而真正成長的要件是對自己誠實。用作弊拿到不屬於自己的成績,並不會給自己帶來真正的喜悅,只有付出努力得到的成績,才能得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榮耀。

希望北醫大能從更深層的教育角度看這次的作弊事件,對學校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法做更有效的調整,幫社會培養出更有職業道德和更專業的醫生。

註1:北醫大爆期中考作弊!家長控3年級學生「拿手機狂查+公開講答案」…校方回應了

註2:這則醫學案例摘自Parker J. Palmer所著的《教學的勇氣》第五章。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綠園嬿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