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書信 (23)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二十三、示中證居士 (郭知縣仲堪)

天台智者大師悟法華三昧,以空、假、中三觀,該攝一大藏教,無少、無剩:

言空者,無假、無中、無不空;言假者,無空、無中、無不假;言中者,無空、無假、無不中。得斯旨者,獲旋陀羅尼。

是知:從上諸佛、諸祖,莫不皆從此門證入。

故,大師證入時,因讀《法華經》,至「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乃見釋迦老子、在靈山、說此經,儼然未散。

或者,謂之表法;唯無盡居士張公,因閱《首楞嚴經》,至「是覺,始獲金剛心中」處,忽思智者當時所證,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非表法也。

嘗謂余曰:「當真實證入時,全身、住在金剛心中;李長者所謂:『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智者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唯證是三昧者,不待引喻、而自默默點頭矣。」

眾生境界、差別不等,所見不同、互有得失;除夙有靈骨,不被法縛、不求法脫,於經教、及古德入道因緣,捨方便、而自證入,則亦不待和會、差排,自然、見月亡指矣。

昔,藥山和尚、初發心、求善知識時,到南嶽石頭和尚處,遂問:「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亦妍窮;承聞:南方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實未明了,乞師指示。」

石頭云:「恁麼、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恁麼、不恁麼、總不得。」

藥山聞、而不領,良久,無言。

石頭云:「會麼?」

藥山云:「不會。」

石頭云:「恐子緣不在此,往江西、問取馬大師去。」

藥山依教,直至江西,見馬師,以問石頭話端、依前問之。

馬師曰:「我【有時、教伊揚眉瞬目,有時、不教伊揚眉瞬目】;有時、教伊揚眉瞬目者是,有時、【教伊揚眉瞬目者不是】。」

藥山聞馬師語,便獲「金剛心中」,更無奇特玄妙、可通消息,但作禮而已。

馬師知其已證入,亦無別道理傳授,只向他道:「汝見箇甚麼、便禮拜?」

藥山亦無道理、可以呈似馬師,但云:「某在石頭,如蚊子上鐵牛相似。」

馬師亦無言語,與之印可。

一日、忽見,便問:「子近日、見處如何?」

山曰:「皮膚脫落盡,唯有一真實。」

馬師曰:「子之所得,可謂:協於心體、布於四肢。既然如是,將三條篾、束取肚皮,隨處住山去。」

藥山云:「某甲又是何人,敢言住山?」

馬師云:「未有長行而不住,未有長住而不行;欲益無所益,欲為無所為,宜作舟航,無久住此。」

遂辭馬師,去住山。

此亦獲「金剛心中」之效驗者。

仲堪道友,妙喜與之素昧平昔;紹興丙子、冬,邂逅宛陵,一見風采,未語、而心已許之。

嘗過其舍,遂蒙傾倒,因而詰之;自言:於「中」字法門,而有趣向。

自爾,每與對談,未嘗一語、及世間事。古人「隔江橫趨」時節,亦有之矣。

為政不苛、不察,而姦蠹為之膽落,此亦證「中」字法門效驗也。

別來、恰九箇月,忽專介、以此軸、來求道號;因思無盡張公之言,頗與仲堪所入門戶略相似,故不覺、引前葛藤,仍為立道號,曰「中證居士」。

「中證」之義,在吾佛、則曰「金剛心」。

心至「中」、曰「忠」;「中」無定方,見於行事,而利他、自利,世、出世間,了無遺恨矣。

「中證」不偏、而上下相應,如析栴檀,片片非別木;非如他人,說得盛水不漏,於行事時、手足俱露。如此等輩,欲入「中」字法門,大似掉棒打月,不亦難乎?

中證居士勉之!

妙喜、異日、忽地、撞到面前,那時相見,更若守著這一字,則不「中」矣。

avatar-img
11會員
174內容數
禪宗法式,由信心銘開始,始有具體之文字描述。其後石頭參同契、洞山五位、臨濟四料簡等,雖以道家語言外貌,或援引「取坎填離」之理論,然本文指出,其文字背後所欲闡示之內容,實是金剛經三句之變體,與「拈花微笑」之意旨無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森愛耦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二十二、示曾機宜 (叔遲)
二十一、示張太尉 (益之)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 (世尊) 為 (我等) 說。離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 (等惡見妄想)。一切外道所不行。(一切修習) 自 (心現量) 覺 (悟) 聖智 (者) 所行 (之法。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請世尊 (言)。惟願 (世尊) 為 (我等) 說。一切諸法緣。因之相。以覺 (知一切諸法) 緣。因 (之) 相故。我。及諸菩薩 (摩訶薩。乃能遠) 離一切性有。無 (之) 妄見。無妄想 (之) 見。(方能) 漸次 (而) 俱生。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觀未來眾生 (故)。復請世尊 (言)。惟願 (世尊) 為 (我等) 說修行無間。如 (前為) 諸菩薩摩訶薩 (所說)。修行者 (之) 大方便。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 (之) 修多羅說。如來 (之) 藏。自性清淨。轉三十二相。入於一切眾生身中。如大價寶。(為) 垢衣所纏。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亦復如是。
二十二、示曾機宜 (叔遲)
二十一、示張太尉 (益之)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 (世尊) 為 (我等) 說。離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 (等惡見妄想)。一切外道所不行。(一切修習) 自 (心現量) 覺 (悟) 聖智 (者) 所行 (之法。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請世尊 (言)。惟願 (世尊) 為 (我等) 說。一切諸法緣。因之相。以覺 (知一切諸法) 緣。因 (之) 相故。我。及諸菩薩 (摩訶薩。乃能遠) 離一切性有。無 (之) 妄見。無妄想 (之) 見。(方能) 漸次 (而) 俱生。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觀未來眾生 (故)。復請世尊 (言)。惟願 (世尊) 為 (我等) 說修行無間。如 (前為) 諸菩薩摩訶薩 (所說)。修行者 (之) 大方便。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 (之) 修多羅說。如來 (之) 藏。自性清淨。轉三十二相。入於一切眾生身中。如大價寶。(為) 垢衣所纏。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亦復如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若人會得,不妨有箇入處;若也不會,莫道不疑好。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魔仔說:舊時報佛法的高峰來了嗎?在當代的有誰?是在台灣。我只說一個好了,就是老淨空。他不像我研究魔慈系統,也沒有說過妙慈夢想的慈悲,不知他有說過覺悟者的良心嗎?就是佛慈。他說的就是原生佛法,我寫的次生佛法要把這些文字帶向高峰,因為我覺得這就是妙性人的慈悲,簡稱妙慈。 老淨空從魔仔心裡出來了,是阿彌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大慧宗杲禪師: 士大夫學此道,多求速效,宗師未開口時,早將心意識領解了也。及乎緩緩地跟著,一似落湯螃蟹,手忙腳亂無討頭處。殊不知閻家老子面前,受鐵棒,吞熱鐵圓者,便是這領解。求速效者更不是別人。所謂希得返失,務精益麤,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聖嚴法師:  這段話指出有些知識份子傾向於急著得到結果,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觀音山法脈傳承祖師—金剛持 究給企千法王在示寂前,曾預示「通往西方極樂世界之門已為祂打開」。然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土,凡夫何以能得往生?觀音山另一位偉大傳承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修持《頗瓦法》往生淨土,兩位祖師可謂離我們最近的兩尊佛,皆示現修持金剛乘教法而即身成就,而金剛密乘修學核心來自依止上師,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若人會得,不妨有箇入處;若也不會,莫道不疑好。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魔仔說:舊時報佛法的高峰來了嗎?在當代的有誰?是在台灣。我只說一個好了,就是老淨空。他不像我研究魔慈系統,也沒有說過妙慈夢想的慈悲,不知他有說過覺悟者的良心嗎?就是佛慈。他說的就是原生佛法,我寫的次生佛法要把這些文字帶向高峰,因為我覺得這就是妙性人的慈悲,簡稱妙慈。 老淨空從魔仔心裡出來了,是阿彌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大慧宗杲禪師: 士大夫學此道,多求速效,宗師未開口時,早將心意識領解了也。及乎緩緩地跟著,一似落湯螃蟹,手忙腳亂無討頭處。殊不知閻家老子面前,受鐵棒,吞熱鐵圓者,便是這領解。求速效者更不是別人。所謂希得返失,務精益麤,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聖嚴法師:  這段話指出有些知識份子傾向於急著得到結果,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觀音山法脈傳承祖師—金剛持 究給企千法王在示寂前,曾預示「通往西方極樂世界之門已為祂打開」。然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土,凡夫何以能得往生?觀音山另一位偉大傳承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修持《頗瓦法》往生淨土,兩位祖師可謂離我們最近的兩尊佛,皆示現修持金剛乘教法而即身成就,而金剛密乘修學核心來自依止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