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輔導室在學生心中的樣子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輔導室是個能給予學生協助的重要場所,像是課業輔導、心理輔導、身障生的個人課程規劃等,只要是有特別調整過課程的學生,基本上也都是出自於輔導老師之手。

我從小就是個長期出入輔導室的學生,那裡是我除了原班之外,相對熟悉的地方,由於當時的輔導觀念還不夠全面,會去到輔導室的幾乎都是身障生,沒有一般生。所以許多一般生救隊輔導室十分的陌生,經常出於對輔導室的不了解,私底下對著班上去輔導室的同學議論紛紛。有人說他們是去輔導室吃香喝辣,有人說他們利用輔導室逃課,甚至還有人說,他們因為自己沒朋友,所以才特別在上課時間去和老師聊天,謠言傳得天花亂墜。

以上種種,對於同學去輔導室的謠言眾說紛紜,輔導室也成為了一個神秘的地方。進去過的人從不分享他進去的原因,沒進去過的人也從不探究輔導室的真實用途。只是一再的創造奇葩謠言,久而久之輔導室就變成了每個學生心中的奇怪處室,經常出入輔導室的同學,也自然被貼上怪人的標籤,好像被叫去輔導室,在同學之間是一件很丟臉的事。

近幾年開始推廣,一般生也需要使用輔導資源的觀念,讓有輔導需求的學生人數大增,使得進出輔導室不在是怪事。原以為這樣就能刷洗掉輔導室在學生心中的污名,沒想到在我進入高中後,卻依然從同學的言行中,發現到他們隊輔導室的排斥感。其中身障生較為明顯,可以感覺到他們有刻意想跟輔導室切割,也不太願意接受輔導室協助,像是原本在特殊考場考試的同學,就堅持要回原班考試,或明明可以自己拿去,卻請同學替他將通知單拿給輔導老師等。甚至在我鼓勵同學向輔導室求助時,收到的回覆卻是我又沒病幹嘛去那種地方?

雖然這個年代的我們,使用輔導資源好像越來越頻繁,但卻還是有一群人持續在誤解著輔導室,同時帶動起霸凌事件的發生,最離譜的是有同學認為輔導室,是有病的同學才需要去的地方?!請問這樣的觀念在學校裡面飄蕩,叫誰敢去輔導室?我真的感到非常傻眼,我以為我們可以因為科技變的先進,資訊變得流通,就不再有這種誤解及霸凌。

avatar-img
9會員
29內容數
你有跟身心障礙者互動過的經驗嗎?身障者平常會遇到哪些困難?第一線的教育現場又有發生什麼神奇的故事,就讓身為學障的我來告訴你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孤獨觀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剛上國小的時候,因為不少孩子都還在適應學校生活,所以,除了像我這種真的很需要協助的身障者外,許多班上跟得有點辛苦的孩子,在當時都被父母與老師抱有厚望,期盼晚熟的孩子,有一天能突然開竅。 後來在我上了國高中後,當時的那幾個孩子,就漸漸傳出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訊息,許多父母對於是否要讓孩子去做檢測,感
身為學障,我最不喜歡的就是那些,對我打著發揮愛心的名號,實際上是特別喜歡可憐身障者的人。從小到大我遇過最多的,就是想要透過幫助身障者,來讓自己看起來像好人的人。他們大部分是有著自卑的性格,或者缺乏在他人面前表現的機會,所以想藉由幫助身障者,來讓自己自動被貼上樂於助人的標籤,藉此營造出一個好的人射。
這是在我高中時發生的故事 F是位肢體障礙生,非常需要特教資源的協助,但由於學校的資源嚴重不足,加上學校方面嚴重缺乏,有特教經驗的第一線老師,導致班導和體育老師等一群老師,都覺得F只不過是腳有點殘缺而已,也沒什麼嚴重的問題。對此看不下去的我,曾經主動嘗試向體育老師說明F的障礙,希望老師能針對F的狀況
 自我揭露,是透過主動先向對方分享自己的故事,然後再經由自己的故事,拉近跟對方的距離,藉此增加對方對自己的了解,及信任感的方式。 這是我在和身障者互動時,常使用的一慣手法,要一個人主動說出自己的障礙,或許有點難度。所以我們可以先從觀察對方的喜好開始,找出一件他最喜歡,或最在意的事情,接著思考一下,
最近聽了一個學障朋友,被老師刁難的故事,讓我也回想起了過去,似乎就和曾經的我一樣,不巧遇上無法溝通的老師。學習障礙的特性,就是在基本的人際互動,及生活自理能力沒什麼問題,但也因為這個優勢,讓我們的障礙不容易第一時間被發現。就算已經有了證明,也經常遇到一些,用可是你外表看起來很正常等字句,來駁斥你言論
認同是每個人生活中很重要的力量,不管事自我的認同,還是他人對自己的認同,都是建立自信心的關鍵元素。 身障者也不例外,只是身障者在找尋認同的過程,通常會有點辛苦,因為我們很難像多數人那般,在成長中透過同儕的認同,來慢慢建立起自我認同感。我認為身障生的自信建立順序,反而是顛倒過來的,是我們自己必須先建
我剛上國小的時候,因為不少孩子都還在適應學校生活,所以,除了像我這種真的很需要協助的身障者外,許多班上跟得有點辛苦的孩子,在當時都被父母與老師抱有厚望,期盼晚熟的孩子,有一天能突然開竅。 後來在我上了國高中後,當時的那幾個孩子,就漸漸傳出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訊息,許多父母對於是否要讓孩子去做檢測,感
身為學障,我最不喜歡的就是那些,對我打著發揮愛心的名號,實際上是特別喜歡可憐身障者的人。從小到大我遇過最多的,就是想要透過幫助身障者,來讓自己看起來像好人的人。他們大部分是有著自卑的性格,或者缺乏在他人面前表現的機會,所以想藉由幫助身障者,來讓自己自動被貼上樂於助人的標籤,藉此營造出一個好的人射。
這是在我高中時發生的故事 F是位肢體障礙生,非常需要特教資源的協助,但由於學校的資源嚴重不足,加上學校方面嚴重缺乏,有特教經驗的第一線老師,導致班導和體育老師等一群老師,都覺得F只不過是腳有點殘缺而已,也沒什麼嚴重的問題。對此看不下去的我,曾經主動嘗試向體育老師說明F的障礙,希望老師能針對F的狀況
 自我揭露,是透過主動先向對方分享自己的故事,然後再經由自己的故事,拉近跟對方的距離,藉此增加對方對自己的了解,及信任感的方式。 這是我在和身障者互動時,常使用的一慣手法,要一個人主動說出自己的障礙,或許有點難度。所以我們可以先從觀察對方的喜好開始,找出一件他最喜歡,或最在意的事情,接著思考一下,
最近聽了一個學障朋友,被老師刁難的故事,讓我也回想起了過去,似乎就和曾經的我一樣,不巧遇上無法溝通的老師。學習障礙的特性,就是在基本的人際互動,及生活自理能力沒什麼問題,但也因為這個優勢,讓我們的障礙不容易第一時間被發現。就算已經有了證明,也經常遇到一些,用可是你外表看起來很正常等字句,來駁斥你言論
認同是每個人生活中很重要的力量,不管事自我的認同,還是他人對自己的認同,都是建立自信心的關鍵元素。 身障者也不例外,只是身障者在找尋認同的過程,通常會有點辛苦,因為我們很難像多數人那般,在成長中透過同儕的認同,來慢慢建立起自我認同感。我認為身障生的自信建立順序,反而是顛倒過來的,是我們自己必須先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回憶學生時期的生活,出現最多的竟是小學。 入學第一天剛進大門口時的懵懂;擺在教室角落的導師辦公桌;放學時看到別人家長來接小孩的欣羨;科展時同學們的認真;第一次遇到校園霸凌,家長到學校找老師瞭解狀況;在同學家不小心睡著,晚上九點多才回家,家人嚇到差點報警;寒暑假期待全家一起出遊的心情;開學前全家幫著
Thumbnail
本文探討青少年在學校輔導系統中的適應與特權問題。當青少年因不符合學校規範而被輔導時,這是否真的可以視為特權?輔導的目標並非讓青少年符合既定的教育價值,而是幫助他們在當前情境中發展自我能力,並創造多元的學習空間,提升青少年的適應能力。這篇文章挑戰傳統教育模式,鼓勵在教學中採取更多元的策略以助青年成長。
“我對他寬容,就對其他同學不公平了” 這是我在跟高關懷學生的導師討論個別關懷時,常常聽到導師的為難。 一個經歷創傷事件的孩子,內心是比一般的孩子脆弱,他們會需要更多的心理安全來確認這個世界是值得信任的。在教室的老師,往往看到孩子的行為如常,忘了孩子並不會輕易舉白旗的,他們也在努力讓自己調適回到生
Thumbnail
講了下那段往來輔導室的時間,還有怎麼混到畢業的這樣。
Thumbnail
我自己在幼稚園以後,就一直有機會參與各項班級幹部輪替,很多中性一直感覺很奇怪,然後很多同學父母認為我是老類但,我很老成,話很少,加上往往被掛上他怪怪的,實際上只有我自己知道,腦袋無時無刻都有心電圖停止的聲音! 我看了很多文章,但是很少有機會看到這一種…不是要有企圖心、要有舉一反三、要吃甜頭、要短視
Thumbnail
上國小以後,通常放學後就會去安親班或補習班,因為大部分的爸媽需要上班。 我們總聽到安親班、補習班不好,因為孩子很可憐,他應該好好享受他的童年,但社會和父母又期望他能考個好成績,又,父母太忙沒時間,教育責任就全外包給安親補習班承擔。
Thumbnail
「從今天起到未來指定的某一天,你負責協助校中不像你這麼幸運的同學。」 「....您是指殘廢的同學嗎?」 「不!我們比較喜歡稱他們為『身心障礙者』。」 這是書裡一開始,師長眼中的問題學生被派任務時脫口而出的言語。是否,您也曾經以『殘廢』、『殘障』、『智障』等等字眼稱呼『身心障礙者』?....
Thumbnail
小學補習班輔導老師面對各種學生的挑戰,有正面教學案例,也有負向教學案例。無論如何,在這份工作中,自信和謙虛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尤為重要。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Thumbnail
在輔導與諮商的領域中,非自願個案通常是指自覺不需要專業協助,卻被強制安排接收輔導與諮商的當事人。此種關係,因非基於當事人主動求助,也通常帶有體制與權力的控制,常見的案例像是性侵與家暴事件的加害人、被伴侶或是家人勸來或送來的成人或孩子。
回憶學生時期的生活,出現最多的竟是小學。 入學第一天剛進大門口時的懵懂;擺在教室角落的導師辦公桌;放學時看到別人家長來接小孩的欣羨;科展時同學們的認真;第一次遇到校園霸凌,家長到學校找老師瞭解狀況;在同學家不小心睡著,晚上九點多才回家,家人嚇到差點報警;寒暑假期待全家一起出遊的心情;開學前全家幫著
Thumbnail
本文探討青少年在學校輔導系統中的適應與特權問題。當青少年因不符合學校規範而被輔導時,這是否真的可以視為特權?輔導的目標並非讓青少年符合既定的教育價值,而是幫助他們在當前情境中發展自我能力,並創造多元的學習空間,提升青少年的適應能力。這篇文章挑戰傳統教育模式,鼓勵在教學中採取更多元的策略以助青年成長。
“我對他寬容,就對其他同學不公平了” 這是我在跟高關懷學生的導師討論個別關懷時,常常聽到導師的為難。 一個經歷創傷事件的孩子,內心是比一般的孩子脆弱,他們會需要更多的心理安全來確認這個世界是值得信任的。在教室的老師,往往看到孩子的行為如常,忘了孩子並不會輕易舉白旗的,他們也在努力讓自己調適回到生
Thumbnail
講了下那段往來輔導室的時間,還有怎麼混到畢業的這樣。
Thumbnail
我自己在幼稚園以後,就一直有機會參與各項班級幹部輪替,很多中性一直感覺很奇怪,然後很多同學父母認為我是老類但,我很老成,話很少,加上往往被掛上他怪怪的,實際上只有我自己知道,腦袋無時無刻都有心電圖停止的聲音! 我看了很多文章,但是很少有機會看到這一種…不是要有企圖心、要有舉一反三、要吃甜頭、要短視
Thumbnail
上國小以後,通常放學後就會去安親班或補習班,因為大部分的爸媽需要上班。 我們總聽到安親班、補習班不好,因為孩子很可憐,他應該好好享受他的童年,但社會和父母又期望他能考個好成績,又,父母太忙沒時間,教育責任就全外包給安親補習班承擔。
Thumbnail
「從今天起到未來指定的某一天,你負責協助校中不像你這麼幸運的同學。」 「....您是指殘廢的同學嗎?」 「不!我們比較喜歡稱他們為『身心障礙者』。」 這是書裡一開始,師長眼中的問題學生被派任務時脫口而出的言語。是否,您也曾經以『殘廢』、『殘障』、『智障』等等字眼稱呼『身心障礙者』?....
Thumbnail
小學補習班輔導老師面對各種學生的挑戰,有正面教學案例,也有負向教學案例。無論如何,在這份工作中,自信和謙虛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尤為重要。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Thumbnail
在輔導與諮商的領域中,非自願個案通常是指自覺不需要專業協助,卻被強制安排接收輔導與諮商的當事人。此種關係,因非基於當事人主動求助,也通常帶有體制與權力的控制,常見的案例像是性侵與家暴事件的加害人、被伴侶或是家人勸來或送來的成人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