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老到可以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老到可以死:對生命,你是要順其自然,還是控制到死?


📝閱讀心得

書中分兩個部分,從第七章轉向生物學領域,就開始看得雲裡霧裡,不過前半部有不少啟發,作者也寫過《我在底層的生活》與《失控的正向思考》等書,我發現我喜歡看「失控的xxx」系列,就像看評價時會先看最差的評論,例如說保健品有多好的文獻汗牛充棟,但敢批評的卻很少,如林慶順教授。

失控在於「油門」多「煞車」少,但這「油門」卻是被形塑成社會正面價值觀,例如:正向思考、努力文化、同理心、熱情、匿名正義等等,而這本書前幾章也可說是在講:失控的預防醫學、健身、正念。

作者對於階級見解犀利,在健身例子中,對待身體就如同上對下階級的關係,由於外在失控的環境無法改變,最後至少對待自己的身體是可控的,而正念訓練,也如同我們的心智需要被受控制,身體與心智就像懶散的員工需要老闆鞭策管理,好似身心的不健康,是由於老闆放任怠惰的責任。

經由作者的觀點,又看清了一些會覺得怪怪的,又說不出所以然的地方,適度的預防醫學、健身、正念有其好處,但過度的、焦慮的、被迫的、商業化的則有待商榷。努力能成功是普遍觀點,但不代表「不成功就是不努力」,預防醫學、健身、正念能保持健康,不代表生病是自己不夠要求自己的責任。

我們常會聽到「努力就能成功,沒成功是因為不夠努力」,又或者像斷器三過:如果你不接受,那你是把碗倒扣;如果你理解錯誤,那你是碗中有汙垢;如果你聽不進去,那你是碗中有破洞。所以你理解正確是我的功勞,你理解有誤是你的責任。

雖然對此類已經免疫,但沒想到在自己對待自己時也中了相同套路:如果在預防醫學花越多錢,就越能保持健康,但如果健康沒辦法保持,那是我花在預防醫學的預算不夠多?就像販售焦慮的保險業,如果在保險各方面都投保,那未來就有保障,但如果未來發生不在保單內的事故,那要怪當初自己沒選擇加保?在健身、正念投入更多心力,就能維持健康,但如果生病,是自己不夠努力、怠惰訓練的責任?修行能成佛,未能成佛是因為修行不足?心誠則靈,不靈是因為不夠虔誠?

很喜歡這種芥末型作者,文中充滿嗆嗆的批判,犀利的觀點對現象針砭,像在盲目社會價值觀中的一帖解毒劑,不過批判型作者一般比較無法學習其思想架構,就像搭建水管管線可以很有結構的學習,但抓漏師傅只能憑經驗累積,就像如果有人問我上一段的提問,我目前應該還是無法簡明扼要的、有說服力的回擊,還是有些沒釐清消化。


📚延伸閱讀

  • 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新版)
  • 失控的正向思考:我們是否失去了悲觀的權利?(新版)
  • 失業白領的職場漂流:專欄作家化身高年級求職生的臥底觀察〔10週年新版〕
  • 我的失序人生:從礦工女兒、實驗室宅女到社運組織者
  • 有閒階級論
  • 失控的同理心︰道德判斷的偏誤與理性思考的價值
  • 失控的努力文化:為什麼我們的社會讓人無法好好休息
  • 失控的匿名正義:抹黑中傷、獵巫肉搜,你敲下的每個字都是傷人的利器
  • 失控的熱情:為何在工作中追尋成就感,反而助長了不平等?
  • 失控的群體思維:從同儕壓力到同溫層效應,人的一舉一動都逃不出「群性」
  • 餐桌上的偽科學系列
avatar-img
101會員
452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何得到尊重、畫下界線,贏得你應有的成功
為了追求尊嚴善終,人應該有死亡自主權嗎?
生活是一連串的談判,跟著首席談判專家創造雙贏協商
每天練習12分鐘,毫不費力,攀上專注力高峰
看穿肢體動作的真實訊息(銷售突破百萬冊,特別增訂看穿情人心思之約會讀心術)
跳脫「假清晰」認知,從灰色地帶覺察真相、做出最佳決策
如何得到尊重、畫下界線,贏得你應有的成功
為了追求尊嚴善終,人應該有死亡自主權嗎?
生活是一連串的談判,跟著首席談判專家創造雙贏協商
每天練習12分鐘,毫不費力,攀上專注力高峰
看穿肢體動作的真實訊息(銷售突破百萬冊,特別增訂看穿情人心思之約會讀心術)
跳脫「假清晰」認知,從灰色地帶覺察真相、做出最佳決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去我們總認為老化是自然過程,無法避免,不過這本書卻說,老化是種疾病,可以預防,可以治療。
Thumbnail
縱觀全球,哪個國家不面臨老人社會的挑戰呢? 醫學進步生技發達 現在想要延年益壽,不必再上蓬萊島上找仙人 維持呼吸心跳,更是分秒就可以達到的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對手術的抗拒態度,無論年輕或老年都堅決拒絕手術的想法。作者描述了對手術室和手術器具的厭惡,以及對手術過程的害怕,認為即使經過手術只是緩解病情,並不能治癒疾病,所以寧願享受餘生,等待死亡的來臨。
Thumbnail
隨著醫療進步,人類在退休之後,突然多出的三十年壽命,可被稱作是我們的第三人生(The Third Act),生物的演化是遞進的,但是當我們突然憑空增加了大把的歲月,某種程度上來說讓我們措手不及,作為華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的基因還在告訴我們要求生存,我們的基因還在告訴我們「有做才有得吃」,但是上蒼卻突
Thumbnail
現今科技的發展,讓人類的壽命延長,目前這個世代可以說是“人類生命最長壽的世代”。 活至八九十歲,甚至破百歲的人,已屢見不鮮。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Thumbnail
關於長生不老,這個問題,古往今來討論了幾千年。 討論了幾千年後,普遍得出了這個結論,精神也許可能長存,肉身則一點戲沒有。 生物學家在談到延長人類壽命時,用過這樣一個恰當的解釋:人老了,很多時候是系統性的崩潰,是大量的基因開始集體出錯,各種器官開始綜合性衰竭,不僅僅是哪裡得病治哪裡,治好了就繼續開
Thumbnail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有一句:「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從這句話來看人的一生從出生到老至死,但靈魂是終身不死的。但又如何使靈魂終身不死,正好應證前一篇的「三世諸佛累世修」每一個人都會面臨死亡,只是我們常常利用生活科技讓自己多活一點時間,在世間多停留一點時間。   當科技發達的今日,對於生死
隨著科技和醫療的進步,很多健康知識的傳播越來越多,大家也越來越重視健康這個議題,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現在社會進步到專業人士開始將衰老當作疾病去面對(哈佛科學家:「衰老是種病」,而且能治療,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8563),這篇新聞裏頭說到,生物學並沒有定義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去我們總認為老化是自然過程,無法避免,不過這本書卻說,老化是種疾病,可以預防,可以治療。
Thumbnail
縱觀全球,哪個國家不面臨老人社會的挑戰呢? 醫學進步生技發達 現在想要延年益壽,不必再上蓬萊島上找仙人 維持呼吸心跳,更是分秒就可以達到的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對手術的抗拒態度,無論年輕或老年都堅決拒絕手術的想法。作者描述了對手術室和手術器具的厭惡,以及對手術過程的害怕,認為即使經過手術只是緩解病情,並不能治癒疾病,所以寧願享受餘生,等待死亡的來臨。
Thumbnail
隨著醫療進步,人類在退休之後,突然多出的三十年壽命,可被稱作是我們的第三人生(The Third Act),生物的演化是遞進的,但是當我們突然憑空增加了大把的歲月,某種程度上來說讓我們措手不及,作為華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的基因還在告訴我們要求生存,我們的基因還在告訴我們「有做才有得吃」,但是上蒼卻突
Thumbnail
現今科技的發展,讓人類的壽命延長,目前這個世代可以說是“人類生命最長壽的世代”。 活至八九十歲,甚至破百歲的人,已屢見不鮮。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Thumbnail
關於長生不老,這個問題,古往今來討論了幾千年。 討論了幾千年後,普遍得出了這個結論,精神也許可能長存,肉身則一點戲沒有。 生物學家在談到延長人類壽命時,用過這樣一個恰當的解釋:人老了,很多時候是系統性的崩潰,是大量的基因開始集體出錯,各種器官開始綜合性衰竭,不僅僅是哪裡得病治哪裡,治好了就繼續開
Thumbnail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有一句:「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從這句話來看人的一生從出生到老至死,但靈魂是終身不死的。但又如何使靈魂終身不死,正好應證前一篇的「三世諸佛累世修」每一個人都會面臨死亡,只是我們常常利用生活科技讓自己多活一點時間,在世間多停留一點時間。   當科技發達的今日,對於生死
隨著科技和醫療的進步,很多健康知識的傳播越來越多,大家也越來越重視健康這個議題,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現在社會進步到專業人士開始將衰老當作疾病去面對(哈佛科學家:「衰老是種病」,而且能治療,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8563),這篇新聞裏頭說到,生物學並沒有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