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何培養懂得感恩與自省的孩子?

     有人說,這個時代,有很多孩子成了「對人不感激,對物不珍惜,對事不盡力,對己不克制」的敗家子。

    因為現代的父母普遍來說,孩子是愈生愈少,個個都是呵護得無微不至的小寶貝,而且在這個物質太豐盛的世界裡,每個孩子幾乎都是要什麼就有什麼,甚至孩子還沒開口,東西就堆滿了他們面前。

    當孩子習慣了世界總是以他為中心而旋轉,一開口東西就出現,而且往往是馬上要,立刻就要,不懂得什麼是等待與克制,更以為他擁有的一切東西都是理所當然,都是他應該立刻得到的,久而久之養成對人不懂感激,對物品不知道珍惜的態度。

    有研究發現,這種從小處在要任何東西都可以不勞而穫的孩子,最後他會非常不快樂。長大進入社會,也因為人緣不好而容易遭遇許多挫折或工作上的困境。

    回想起成長時代是物質相對匱乏的我們,單純的生活反而培養了我們專注的能力,而且因為當下的匱乏,反而激發出對未來的憧憬與因為強烈渴望而努力不懈。

    有經營之神之稱的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主張「瘦鵝理論」。他發現曾經被餓得半死的鵝,之後只要看到食物就會不斷地吃不斷地吃,不會停止,於是就能夠很快長大。但是那些從來都不缺食物的鵝,對吃東西就沒有太大興趣,常常吃兩三口就停下來不吃了。

    相對於人來說也很類似,許多的孩子在父母寵愛與周全照顧之下,已經不知道什麼是感謝,對生活也沒有什麼熱情,更糟的是,對周遭事物也會愈來愈無感,進而無法自省,慘的是,整個人就虛無掉了,對什麼都不在乎,甚至喪失了生命的意義感。

    因此,讓孩子學會對自已擁有的一切能有發自內心的感謝,成了當代父母教養上最大的課題,也是最困難的挑戰。

    解方除了父母親生活中要常表達自己對別人的感謝這種身教與言教之外,我覺得另外比較直接的體驗是帶著他們當志工,服務別人。假如有機會到偏鄉去幫助那些生活匱乏的弱勢孩子,或者到育幼院陪伴沒有父母照顧陪伴的孩子,也許能夠讓他們體會到自己擁有的一切其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的。

    若是家長有足夠的預算,鼓勵中學以上的孩子到國外的偏鄉當志工,用更長的時間進入完全不同的社會環境,相信改變孩子的力量會更明顯。

    當孩子開始看見別人的存在,懂得感謝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再來才能夠培養他們自省的能力。

    學會自省是很不容易的,小時候家長可以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引導孩子去想――假如我變成他,那我會有什麼感覺?

    可是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他們不見得願意乖乖聽你擺佈,去反省他的所作所為,那麼父母親又可以做些什麼呢?

    希臘雅典戴爾菲神殿裡刻著警世名言:「認識你自己。」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就常常以此自問,並且說,一個未經檢視與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

    若從現實生活的層面來講,也只有在一個人知道自己的限制時,才能夠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能力,這就需要反省的能力。

    在我的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始終覺得養成閱讀的習慣是很重要的。閱讀有非常多的好處也是面對未來高度競爭的社會,許多基本能力養成的最重要基礎。但是除此之外,一個人自發性的閱讀,也是一種自我探索的過程,因為我們在閱讀中讀到的是自己,我們因讀書而認識了真正的自己。

    在閱讀時,與其說我們在傾聽作者的想像,不如說我們正在描繪自己的渴望,可是若沒有藉由閱讀,我們也許永遠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渴望與特質。

    所以,自省的能力,可以從閱讀習慣的養成中來建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